更多圖表

經進烏頭丸

JING JIN WU TOU WAN

出處典籍:《衛生家寶》卷二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20%
心經 15%
肝經 14%
肺經 14%
腎經 9%
胃經 9%
大腸經 7%
膽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五臟諸疾,腹內積聚,多年氣塊,大如碗,小如盞;或冷氣攻刺臍腹攪痛;十種水病,翻胃嘔逆,五淋五痔,九種心疼,一切腹痛;諸風癱瘓,頑痹;傷折內損,天陰多痛;或婦人無子,斷續多年;或小兒驚癇,手足煩熱。

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性辛、苦、熱、大毒。主治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治風寒濕痺、歷節風痛、四肢拘攣、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頭風頭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陰疽腫毒、麻醉止痛。

黃連性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肉桂性辛、甘、熱。主治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溫經通脈。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諸證。

乾薑性味辛、性熱。主治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常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四肢冰冷、寒飲喘咳、寒濕痹痛等症。

花椒性辛溫,主治溫中止痛、除濕止瀉、殺蟲止癢。用於主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蛔蟲腹痛、嘔吐泄瀉、肺寒咳喘、肺寒咳喘、齲齒牙痛、陰癢帶下、濕疹皮膚瘙癢等症。

遠志性辛、苦、性微溫。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腫。用於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誌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石菖蒲性味辛、苦、性微溫。主治開苦燥溫通、芳香走竄、開竅醒神、化濕、豁痰、主治中風痰迷心竅、神誌昏亂、舌強不能語。

桔梗性味苦、辛、平。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於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瘡瘍膿成不潰、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胞滿脅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閉等症。

防風性味辛、甘、性微溫。主治袪風解表、除濕、解痙、止癢、止瀉、止血。用於感冒頭痛、風疹瘙癢、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風疹瘙癢等症。

巴豆性辛,熱,大毒。主治瀉下寒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蝕瘡殺蟲。主寒邪食積所致的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吳茱萸性辛、苦、熱、小毒。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於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高血壓。

厚朴性苦、辛、溫。主治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於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杏仁性苦、溫、有毒。主治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喉痹、食滯脘痛、血崩、耳聾、疳腫脹。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主治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外感發熱、半表半裏寒熱往來、瘧疾、肝鬱脅痛乳脹、頭痛頭眩、月經不調、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症。

皂莢性辛、鹹、溫、有毒。主治祛風痰、除濕毒、殺蟲。 治中風口眼歪斜、頭風頭痛、咳嗽痰喘、腸風便血、下痢噤口、癰腫便毒、瘡癬疥癩。

紫菀性味苦、辛、溫。主治潤肺下氣、消痰止咳。用於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勞嗽咳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腹痛坐骨神經痛胰臟炎癲癇女性不孕症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膝部腫大疼痛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經進烏頭丸, 出處:《衛生家寶》卷二。 組成:川烏(炮,去皮尖)2兩半,黃連(去須)半兩,肉桂(取心)半兩,乾薑(炮)半兩,川椒(炒,去目)半兩,遠志(去心)半兩,人參半兩,石菖蒲半兩,桔梗半兩,防風(去尾)半兩,巴豆(去皮膜心,出油研)半兩,白茯苓半兩,吳茱萸(洗,焙)半兩,厚朴(薑汁制)半兩,紫苑(洗,焙)半兩,柴胡(去苗)半兩,杏仁(去皮尖,研)半兩,甘草(炙)半兩,豬牙皂角(炙去黑皮)半兩。 主治:除膏肓之疾。主治:五臟諸疾,腹內積聚,多年氣塊,大如碗,小如盞;或冷氣攻刺臍腹攪痛;十種水病,翻胃嘔逆,五淋五痔,九種心疼,一切腹痛;諸風癱瘓,頑痹;傷折內損,天陰多痛;或婦人無子,斷續多年;或小兒驚癇,手足煩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萬病紫菀丸

相似度 75%

溫白丸

相似度 72%

加減肥氣丸

相似度 68%

肥氣丸

相似度 68%

七寶如意丹

相似度 66%

靈感丸

相似度 66%

大效紫菀丸

相似度 63%

大紫菀丸

相似度 63%

息賁丸

相似度 62%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