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萬病紫菀丸」中包含紫菀,主要原因在於紫菀具有多種藥效,且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互協同,能更好地治療多種疾病。
紫菀性溫,味辛、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消腫的功效。其含有的揮發油、皁苷等成分,可以有效緩解肺氣鬱滯、痰濕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此外,紫菀還能治療其他如風寒咳嗽、肺虛久咳等疾病,因此在治療「萬病」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此外,紫菀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互配合,例如與杏仁、款冬花等藥材共同使用,能增強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效果,更能發揮其藥效,達到治療「萬病」的目的。
萬病紫菀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一、溫肺止咳: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在治療肺寒咳嗽、哮喘等症狀時,可配合紫菀等藥物,起到溫肺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
二、調和藥性:方劑中可能含有其他寒涼藥物,吳茱萸的溫性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同時,吳茱萸的辛溫之性還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提高藥效。
「萬病紫菀丸」方劑中包含水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開竅醒神,化痰止咳: 水菖蒲味辛、性溫,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咳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因應症狀,加入水菖蒲以改善痰濁阻滯、神志不清等症狀,提升藥效。
- 溫陽利水,通竅止痛: 水菖蒲亦具溫陽利水、通竅止痛之效。若方劑針對濕濁內阻、經絡不通的病症,則水菖蒲可助於驅除濕氣,疏通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綜上所述,水菖蒲在「萬病紫菀丸」方劑中的加入,既能開竅醒神,又能化痰止咳,同時亦可溫陽利水,通竅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多種病症的效果。
「萬病紫菀丸」中加入柴胡,主要考慮其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功效。
疏肝解鬱: 柴胡能疏解肝氣鬱結,對於因肝氣不舒導致的胸悶、脅肋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
升陽解表: 柴胡亦可升發陽氣,解表散寒,對於外感風寒、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有輔助作用。
因此,在「萬病紫菀丸」中加入柴胡,可幫助疏肝解鬱、升陽解表,進一步增強藥方的整體療效。
萬病紫菀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厚朴性辛溫,入肺、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行氣消積的功效。紫菀丸主治肺虛咳喘,而肺虛常伴隨氣逆上衝、痰涎壅盛,導致噁心嘔吐。厚朴能降逆氣,止嘔逆,配合紫菀等藥物,可緩解咳喘伴隨的嘔吐症狀。
- 消痰散結:厚朴亦具化痰散結之效。紫菀丸中包含紫菀、款冬花等化痰藥,厚朴加入後,能增強化痰止咳之力,同時亦可疏散肺氣,利於痰液排出。
總而言之,厚朴在萬病紫菀丸中,發揮降逆止嘔、消痰散結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止咳化痰、舒緩肺虛之功效。
萬病紫菀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宣肺利咽: 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效。紫菀丸主治肺燥咳嗽、痰多粘稠,桔梗可協助紫菀宣散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
2. 行氣消腫: 桔梗兼具行氣消腫之功。紫菀丸中含有其他化痰止咳藥物,桔梗可促進藥效的流通,並輔助消散痰瘀,改善呼吸道炎症。
總之,桔梗在萬病紫菀丸中起到宣肺利咽、行氣消腫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萬病紫菀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化痰止咳的功效。紫菀本身偏於溫燥,加入茯苓可以中和其燥性,並增強其利水化痰之效,有助於改善因濕痰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茯苓與紫菀等藥材配伍,可以協調藥性,增強藥效。茯苓能利水滲濕,使紫菀等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萬病紫菀丸方劑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皁莢性寒,味苦,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一些因熱毒所致的疾病,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皁莢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2. 潤肺止咳: 皁莢還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肺燥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狀。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治療各種疾病。
「萬病紫菀丸」方劑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肺化痰: 桂枝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紫菀擅長清熱潤肺,但寒性偏重,加入桂枝可溫化痰濁,避免藥性偏寒,更能有效治療寒痰阻肺之病症。
- 調和營衛: 桂枝可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藥力更好地流通全身,發揮其治療作用。紫菀偏於清肺,桂枝則可溫補肺氣,互相配合,使藥效更全面,更加適合治療多種肺病。
萬病紫菀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肺化痰: 乾薑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之效。紫菀丸主治肺寒咳嗽,痰多稀薄,而乾薑的加入能溫肺散寒,使寒痰易於咳出,改善咳嗽症狀。
- 扶正祛邪: 乾薑還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效,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促進機體的康復。對於一些寒邪侵襲所致的肺部疾病,乾薑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提高藥效。
「萬病紫菀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瀉火除煩: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除煩之效。紫菀丸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稠難咳等症,而黃連可清肺熱,使痰液易於咳出,同時也能減輕煩躁不安等症狀。
2. 抑制病菌,預防感染: 黃連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細菌感染,預防併發症的發生。紫菀丸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感染風險,而黃連的加入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因此,黃連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增強「萬病紫菀丸」的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效果,從而更好地治療肺熱咳嗽等疾病。
萬病紫菀丸中添加花椒,其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止痛: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作用。對於寒邪客於脾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花椒能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作用,輔助紫菀等藥物,增強治療效果。
- 行氣活血: 花椒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瘀血阻滯,對於某些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病症,花椒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萬病紫菀丸」方中加入巴豆,其用意主要在於:
- 瀉下攻積:巴豆性峻,味辛、苦,具有瀉下攻積之效。對於積滯於胃腸,導致諸般病症者,可藉由巴豆的強效瀉下作用,清除積滯,改善症狀。
- 活血化瘀:巴豆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對於因氣血瘀滯所致的病症,如痛經、跌打損傷等,巴豆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萬病紫菀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紫菀丸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而人參則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肺氣恢復,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 緩解藥性,協調藥性:紫菀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潤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但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寒。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可以溫補脾胃,協調藥性,避免因紫菀寒涼而引起的副作用。
萬病紫菀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具有多種療效,主要用於治療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的疾病。該方劑中包含烏頭,這是因為烏頭具有強效的溫陽散寒、止痛作用。烏頭所含的生物鹼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改善氣血不足所引發的不適。同時,烏頭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有助於解除寒濕之邪,特別對於寒性症狀,如胸悶、氣喘或是腹痛等,具有顯著的緩解效果。
然而,必須注意的是,烏頭本身具毒性,使用時需遵循醫師指導,以確保安全。因此,在萬病紫菀丸的配方中,烏頭的用量和加工方式均經過精心調整,以達到療效的同時減少毒性。這也展示了中醫在配方設計上的獨特智慧與平衡,充分顯示出草藥應用的複雜性和深奧性,讓患者在接受治療時,也能感受到中醫藥的博大精深。
萬病紫菀丸中加入羌活,主要是利用其辛溫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
- 散寒解表:紫菀丸主要針對風寒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羌活辛溫性,能散寒解表,驅散外邪,配合紫菀等藥物,可有效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 祛風除濕:羌活亦具有祛風除濕之效,可配合紫菀等藥物,消除體內寒濕,有助於改善咳嗽、氣喘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萬病紫菀丸」方劑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散風寒,祛風止痛:獨活性溫,善於疏散風寒,並能止痛。紫菀丸主治風寒咳嗽,痰多難咳,而獨活有助於疏散肺經風寒,利於止咳化痰。
- 兼顧表裡,調和營衛:獨活既能散寒解表,又可祛風通絡,可通達營衛,協調表裡,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萬病紫菀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紫菀性溫,善於降氣化痰,但其偏於燥性,容易耗傷津液。防風性微溫,能疏散風寒,兼具止咳化痰之效,與紫菀相配,能協調其寒熱之性,使藥力更趨平和,避免燥咳傷肺。
- 宣通鼻竅,利氣行痰:防風具有宣通鼻竅之功,可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同時,防風也能促進氣機運行,利氣化痰,有助於痰液的排出,配合紫菀的化痰作用,更能有效改善咳嗽、痰多等症狀。
主治功效
萬病紫菀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紫菀:止咳化痰、平喘解熱。
- 吳茱萸:溫胃散寒、行氣消食。
- 水菖蒲:開竅醒腦、利尿通淋。
- 柴胡:疏肝理氣、和血調經。
- 厚朴:燥濕健脾、下氣除溼。
- 桔梗:宣肺祛痰、降逆止嘔。
- 茯苓:利水消腫、安神定志。
- 皁莢:殺菌消毒、驅蟲滅蟻。
- 桂枝:發汗解表、溫陽助火。
- 乾薑:暖身去寒、止吐止瀉。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蜀椒:溫中燥濕、殺蟲止痛
- 巴豆:破積通便
- 人參:補元氣,補益脾肺
- 川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
- 羌活:祛風解表、散寒止痛
- 獨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
主治
根據多篇古文記載,萬病紫菀丸主要針對以下症狀:
- 痃癖積聚:臍腹部有堅硬如碗的腫塊,可能伴有疼痛。
- 諸黃病:各種黃疸類疾病,表現為皮膚、鞏膜發黃。
- 氣機上逆:氣往上衝,導致心慌、胸悶、臍周絞痛等症狀。
- 蟲病:包括各種寄生蟲引起的疾病,以及蠱毒病。
- 消化不良:包括反胃、嘔吐、噁心、食慾不振等症狀。
- 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經血過多、腹部腫塊等。
- 風邪痺症:風邪侵襲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活動不利等症狀。
- 神志異常:如夢與鬼交、哭笑無常等類似精神失常的表現。
- 頭部症狀:頭皮屑過多。
- 腹中生瘡、腹痛:腹腔內炎症或潰瘍引起的疼痛。
治療原理
萬病紫菀丸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 攻逐積聚:方中巴豆、皁莢、厚朴等藥物具有攻逐積滯、破堅散結的作用,可以消除腹中的痃癖積聚。巴豆是其中藥效最強的藥物,在方中用量極少。
- 溫陽散寒:吳茱萸、乾薑、桂枝、川烏等藥物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以驅散體內的寒邪,溫暖脾胃。
- 理氣止痛:柴胡、厚朴、桔梗等藥物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氣機上逆、胸腹脹痛等症狀。
- 祛風除濕:羌活、獨活、防風等藥物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可以治療風邪痺症。
- 殺蟲解毒:皁莢、蜀椒、黃連等藥物具有殺蟲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療各種蟲病和蠱毒病。
- 補益扶正:人參、茯苓等藥物具有補益扶正的作用,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 燥濕健脾:厚朴、茯苓等藥物具有燥濕健脾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
- 調和營衛:柴胡、桂枝等藥物具有調和營衛的作用,可以協調機體的陰陽平衡。
- 活血調經:柴胡有和血調經的功效,可以治療婦科疾病。
綜合以上分析,萬病紫菀丸是一個以攻逐積聚、溫陽散寒、理氣止痛、殺蟲解毒為主的方劑,同時兼顧了祛風除濕、補益扶正、燥濕健脾、調和營衛、活血調經等方面。適用於治療以痃癖積聚、氣機上逆、蟲病、消化不良、婦科疾病、風邪痺症、神志異常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由於方中含有巴豆等峻下藥物,且藥物組成較為複雜,因此在使用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進行加減化裁。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版本的萬病紫菀丸在藥物組成和劑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有些版本中沒有羌活、獨活、防風,有些版本中巴豆的用量也有所不同。這反映了中醫在臨床實踐中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方劑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紫菀(去苗土)1兩,吳茱萸(湯洗7次,焙乾)1兩,菖蒲1兩,柴胡(去須)1兩,厚朴(薑制)1兩,桔梗(去蘆)半兩,茯苓(去皮)半兩,皂莢(去皮弦子等,炙)半兩,桂枝半兩,乾薑(炮)半兩,黃連(去須)8錢,蜀椒(去目及閉口,微炒)半兩,巴豆(去皮膜,出油、研)半兩,人參(去蘆)半兩,川烏(炮,去皮臍)3錢,羌活半兩,獨活半兩,防風半兩。上為細末,入巴豆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漸加至5-7丸,食後、臨臥生薑湯送下。具引於後:痔漏腸風,酒送下;赤白痢,訶子湯送下;膿血痢;米飲湯送下;墮傷血悶,四肢不收,酒送下;蛔蟲咬心,檳榔湯送下;氣噎憂噎
初有孕者不宜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