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七寶如意丹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七寶如意丹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神疲乏力、心悸氣短等症狀,人參的補氣益血之效能,可提升整體藥效,增強治療效果。
- 扶正固本: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提高免疫力,對抗各種疾病。七寶如意丹常用於治療體虛乏力、易感風寒等症狀,人參的扶正固本之效,有助於增強體質,防止疾病反覆發作。
七寶如意丹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為其具有強烈的溫經散寒、祛風止痛功效。烏頭性溫,味辛,入心、肝、腎經,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並能止痛,適用於寒性疾病,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
然而,烏頭藥性峻猛,毒性較大,需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方劑中加入烏頭,通常會與其他藥物配伍,以降低其毒性,並提高其療效。
七寶如意丹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七寶如意丹多用於治療熱病、心煩、口渴、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濕熱瀉痢等症,而黃連能有效清熱瀉火,緩解上述症狀。
二、抑菌抗炎: 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生物鹼,具有顯著的抗菌消炎作用。七寶如意丹中加入黃連,有助於抑制病菌繁殖,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七寶如意丹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七寶如意丹多用於脾虛濕盛、心神不寧等症,茯苓可健脾燥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進而改善心神不安的症狀。
- 利水消腫:茯苓亦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幫助身體排除多餘水分,改善水腫現象。七寶如意丹若用於治療水腫等症,茯苓可發揮其利水作用,促進水腫消退。
七寶如意丹方劑中包含桔梗,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氣、開音通竅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 排膿消腫:桔梗具有排膿散結的功效,能促進膿液排出,消散腫塊,對於肺部感染、膿腫等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七寶如意丹常用於治療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咽喉炎等,桔梗的加入有助於提升藥方清熱解毒、宣肺利咽、排膿消腫的療效。
七寶如意丹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陽補氣: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化痰止咳之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補益氣血、溫陽化寒之效,提高整體療效。
-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乾薑辛溫之性,可調和方中寒涼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影響藥效。同時,乾薑的辛味能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利用,增強整體療效。
七寶如意丹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有二:
-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七寶如意丹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柴胡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肝鬱氣滯,使氣機通暢,達到治療目的。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七寶如意丹中其他藥物,如香附、鬱金等,也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柴胡與之搭配,可以協同作用,加強疏肝解鬱的效果,促進整體療效。
七寶如意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其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腎、脾、心經。其溫陽補腎之性,可改善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泄等症狀。同時,肉桂還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腹痛、痛經、風寒感冒等疾病。
因此,將肉桂加入七寶如意丹中,可增強方劑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進一步提高療效。
七寶如意丹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咳、健脾益氣的功效。對於因痰濁矇蔽心竅、神志不清等症,水菖蒲能起到開竅醒神的作用,提升藥效。
2. 提升藥效:水菖蒲與其他藥材如遠志、石菖蒲等搭配,能增強其開竅、醒神、安神、健脾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和身體機能。
七寶如意丹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有二:
- 理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七寶如意丹常用於治療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而木香的理氣止痛作用能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適,促進氣機流通,改善消化功能。
- 燥濕健脾:木香還具有一定燥濕健脾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胃濕困、食積不化等症。七寶如意丹中包含多種藥材,有些藥材可能偏於滋潤,加入木香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避免藥性過於滋膩。
七寶如意丹中包含紫菀,主要原因有二:
- 潤肺止咳: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七寶如意丹多用於治療肺虛咳喘、痰多氣促等症狀,紫菀可有效緩解肺部不適,改善呼吸道功能。
- 解毒消腫:紫菀還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以輔助治療一些因外感或內傷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七寶如意丹中往往會搭配其他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材,紫菀的加入可以增強整體療效。
七寶如意丹中加入檳榔,主要是為了其 行氣消積 的作用。
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 消積導滯、行氣止痛 的功效。對於飲食積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此外,檳榔還有 殺蟲 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驅除體內寄生蟲。
因此,在七寶如意丹中加入檳榔,可以有效地解決消化不良、積滯等問題,同時還能起到驅蟲的作用,達到整體療效的提升。
七寶如意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當歸,可以補益心脾,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進而達到治療氣血不足、經血不調、痛經、閉經等症狀。
二、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當歸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與川芎、白芍等藥物配伍,可以更好地活血化瘀,緩解疼痛;與黃芪、黨參等藥物配伍,可以更好地補氣養血,提高免疫力。
七寶如意丹方中加入豬牙皁,主要原因在於其獨特的藥性:
- 清熱解毒: 豬牙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外感熱毒,咽喉腫痛,以及因熱毒導致的瘡瘍腫毒等症狀,都有良好的療效。
- 消腫止痛: 豬牙皁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七寶如意丹作為解毒消腫的常用方劑,豬牙皁的加入有助於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七寶如意丹中包含花椒,主要原因如下:
-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 花椒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血瘀、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花椒可以起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 抑菌抗炎,消腫止癢: 花椒中含有揮發油、生物鹼等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消腫止癢的作用。對於因濕熱或蟲咬引起的皮膚瘙癢、瘡瘍腫痛,花椒可以起到消炎止癢、促進癒合的作用。
七寶如意丹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可溫中散寒,止痛止嘔,適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
- 降逆止呃:吳茱萸可降逆止呃,對於脾胃氣逆、呃逆不止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因此,七寶如意丹中加入吳茱萸,可以增強其溫中散寒、止痛止嘔、降逆止呃等功效,使方劑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病症。
七寶如意丹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行氣化濕:厚朴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之功效。七寶如意丹多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濕阻中焦,厚朴能幫助疏通氣機,消除濕邪,促進脾胃運化,緩解腹脹、噁心等症狀。
二、降逆止嘔:厚朴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導致的嘔吐,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七寶如意丹中加入厚朴,能加強其止嘔功效,使療效更顯著。
七寶如意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止嘔:生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效果。七寶如意丹主要針對脾胃虛寒、氣機不暢導致的嘔吐,生薑能溫暖脾胃,促進氣機運行,達到止嘔的效果。
- 化解藥性:七寶如意丹中可能含有部分藥性偏寒或偏涼的藥材,生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溫和脾胃的作用,避免寒涼藥性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
七寶如意丹中包含巴豆,主要原因如下:
- 攻堅破積,瀉下通便: 巴豆性峻烈,具有強力瀉下通便之效,可用於治療積滯便祕、痰濁阻滯等症。
- 消腫止痛,散瘀解毒: 巴豆亦具有消腫止痛、散瘀解毒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七寶如意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七寶如意丹多用於治療陽虛寒凝所致的病症,如脾胃虛寒、四肢冰冷、面色蒼白等。附子可溫補脾腎陽氣,驅散寒邪,改善陽虛之症。
- 扶正祛邪: 附子可溫補脾腎陽氣,提升人體正氣,抵抗病邪侵襲。七寶如意丹中其他藥材多具補益脾腎、行氣活血等作用,附子則起到溫陽助陽、扶正祛邪的作用,共同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寶如意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範疇極廣,涵蓋內科、婦科、兒科諸症,其核心功效可歸納為 「通利三焦,溫散寒積,調和氣血,攻逐邪滯」。
- 脹滿積滯類:如蠱脹、痞塊、食積、翻胃,乃因寒濕痰瘀阻滯中焦,氣機壅塞所致。方中巴豆、厚朴、檳榔破氣攻積,川烏、乾薑溫散寒凝,共奏「通腑消脹」之效。
- 氣血失調類:如膈氣、怔忡、癲狂、月經不調,緣於氣滯血瘀或寒凝心脈。當歸、紫菀活血調血,柴胡、桔梗疏肝宣肺,佐木香、菖蒲開竅醒神,以「行氣解鬱」。
- 風寒濕邪類:如瘧疾、癱瘓、頭風,係外邪內侵或痰阻經絡。川烏、附子祛風散寒,茯苓、豬牙皂滌痰通絡,借肉桂引火歸元,達「逐邪通痹」之功。
- 急症險症類:如小兒驚風、赤白帶下、諸痔,多因熱毒濕濁內蘊。黃連、吳茱萸寒熱並調,巴豆峻下濕毒,配合辰砂衣鎮驚安神,顯「急症緩調」之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結構嚴謹,暗合「君臣佐使」之道,其配伍可分四層:
君藥攻逐:
- 巴豆(雖量缺,推測為峻下主力)、川烏、附子三味大辛大熱,直攻寒積冷痰,通利腑臟。
- 厚朴、檳榔下氣破結,助君藥開泄壅滯。
臣藥調和:
- 人參、茯苓益氣健脾,防攻伐傷正;當歸、紫菀養血潤燥,制辛燥耗血。
- 柴胡、桔梗一升一降,調暢氣機,使邪有出路。
佐藥協同:
- 乾薑、肉桂溫中助陽,強化川烏、附子之效;黃連、吳茱萸辛開苦降,清熱燥濕。
- 豬牙皂、菖蒲化痰開竅,針對癲狂驚風;木香、川椒行氣止痛,緩解寒疝腹痛。
使藥引導:
- 辰砂為衣,鎮心安神,兼解諸藥之毒;蜜丸緩和峻烈,護脾胃而生津。
治療原理在於「溫通並舉,標本兼治」:
- 以辛熱峻藥速破有形之積(寒、痰、瘀),輔以行氣活血藥疏通無形之滯(氣、血、濕)。
- 益氣養血之品匡扶正氣,使攻邪不傷本;寒熱同用之策兼顧複雜病機(如熱毒夾寒、上熱下寒)。
此方劑量輕重有度,雖含巴豆、川烏等毒烈之品,然通過蜜丸製劑、辰砂為衣、配伍反佐等法,化解其弊而揚其利,堪稱「峻藥緩用」之典範。
傳統服藥法
人參(去蘆)1兩,川烏(炮,去皮尖)2兩,川連(去蘆須)1兩,茯苓(去皮)1兩,桔梗(去蘆)1兩,乾薑(慢火煨)1兩,柴胡(去蘆)1兩,肉桂(去皮,曬)1兩,菖蒲(洗淨)1兩,木香1兩,紫菀(去須,洗淨)1兩,檳榔(雞心者)1兩,當歸(酒洗淨)1兩,豬牙皂(去皮)1兩,川椒(去子,炒)1兩,吳茱萸(去梗,鹽水浸1宿)1兩,厚朴(去皮,薑汁浸)1兩,巴豆(去殼,去油,淨)半兩,大附子(童便泡,去皮臍)1個。
以上19味,人臼中杵300下,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用好辰砂為衣,收貯瓶內,置潔淨處,遇病照後開湯引,五更時吞服。蠱脹,每服5至9丸,甘草湯送下;痞塊,每服5至9丸,蓬朮湯送下;膈氣
忌葷腥、油膩等物;孕婦忌服。
方中巴豆用量原缺。《理淪》將諸藥研末,絳囊盛之,佩於胸前,能避邪,或用油熬丹收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七寶如意丹具有溫中散寒、化痰開結、行氣止痛的功效,主治膨脹、痞塊、膈氣、食積、瘧疾、疝氣、怔忡、癲狂、癱瘓、頭風、痢疾、翻胃、黃疸、諸痔;婦人月經不調,赤白帶下;小兒急慢驚風等症。但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七寶如意丹, 出處:《同夀錄》卷一。 組成:人參(去蘆)1兩,川烏(炮,去皮尖)2兩,川連(去蘆須)1兩,茯苓(去皮)1兩,桔梗(去蘆)1兩,乾薑(慢火煨)1兩,柴胡(去蘆)1兩,肉桂(去皮,曬)1兩,菖蒲(洗淨)1兩,木香1兩,紫菀(去須,洗淨)1兩,檳榔(雞心者)1兩,當歸(酒洗淨)1兩,豬牙皂(去皮)1兩,川椒(去子,炒)1兩,吳茱萸(去梗,鹽水浸1宿)1兩,厚朴(去皮,薑汁浸)1兩,巴豆(去殼,去油,淨)半兩,大附子(童便泡,去皮臍)1個。 主治:膨脹,痞塊,膈氣,食積,瘧疾,疝氣、怔忡,癲狂,癱瘓,頭風,痢疾,翻胃,黃疸,諸痔;婦人月經不調,赤白帶下;小兒急慢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