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紫菀丸

DA ZI W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5%
肝經 15%
肺經 13%
腎經 12%
心經 12%
胃經 11%
大腸經 7%
膀胱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1%
膽經 1%
小腸經 0%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紫菀丸中包含紫菀,原因如下:

  1. 紫菀性味苦辛,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其能有效治療肺燥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與大紫菀丸的功效相符。
  2. 紫菀為君藥,在方劑中起到主導作用,其藥性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咳化痰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大紫菀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化痰:吳茱萸性溫,味辛,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降逆止嘔之效。對於寒邪客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吳茱萸可溫肺化痰,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呼吸道不適。
  2. 調和藥性:大紫菀丸中,紫菀、款冬花等藥物性寒,而吳茱萸則性溫,二者配伍,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過盛的作用,使藥物作用更加和緩,避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大紫菀丸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化痰開竅: 水菖蒲性辛溫,入心、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功效。與大紫菀、紫菀等藥物合用,可以加強化痰止咳,開竅醒神之效,對於痰阻心竅、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芳香闢穢,解毒消腫: 水菖蒲氣味芳香,具有闢穢解毒之功,可與大紫菀、紫菀等藥物合用,清除痰濁穢氣,解毒消腫,尤其適用於痰濁壅肺,咳嗽喘促,以及外感風寒,痰多咳嗽等症狀。

大紫菀丸中加入厚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其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緩解紫菀等藥物可能造成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副作用,提高藥物療效。
  2. 化痰止咳: 厚朴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消積的功效,可與紫菀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化痰止咳的效果,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症狀。

總之,厚朴的加入,既能緩解藥物副作用,又能增強藥效,使大紫菀丸的療效更佳。

大紫菀丸中加入柴胡,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調和氣機: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之效。紫菀丸主治肺虛咳喘,而肝鬱氣滯會影響肺氣的宣發肅降,導致氣機不暢,加重咳嗽。柴胡加入其中,能疏肝解鬱,調和氣機,使肺氣宣降通暢,有利於止咳化痰。
  2. 配合紫菀,清熱化痰: 柴胡與紫菀搭配使用,能起到清熱化痰的作用。紫菀性溫,味苦辛,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散結之效。柴胡則能清熱解鬱,並有助於疏散肺熱,促進痰液排出,共同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

大紫菀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利咽,引藥下行:桔梗味辛、甘,性微寒,具有宣肺利咽、開宣肺氣,引藥下行的功效。配合紫菀等藥物,可使藥力直達肺部,更有效地治療咳嗽、痰多等症。
  2. 通絡化痰,促進排痰:桔梗還具有一定的通絡化痰作用,能促進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炎症。與紫菀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緩解氣管炎、支氣管炎等疾病。

大紫菀丸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引藥入肺: 皁莢味辛、性寒,具有開宣肺氣、引藥入肺的功效。大紫菀丸主治肺虛咳嗽、痰多氣喘等症,而皁莢能將藥力引導至肺部,增強藥效。
  2. 潤肺止咳: 皁莢亦具潤肺止咳之效,能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肺虛咳嗽的作用。此外,皁莢還有通便之效,可幫助清除肺熱,改善咳嗽痰多症狀。

總而言之,皁莢在大紫菀丸中起著引藥入肺和潤肺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肺虛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大紫菀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利水: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水、寧心安神之效。大紫菀丸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喘息胸悶等症,而茯苓的利水作用可以幫助排出痰液,減輕肺部壓力,有助於緩解咳嗽和喘息。

二、 配伍增效: 茯苓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其止咳化痰的功效。茯苓可以健脾利濕,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轉運,並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使藥效更佳。

大紫菀丸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藥力: 大紫菀丸主治寒邪客肺之症,而肉桂性熱,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可溫補肺氣,助紫菀等藥物驅散寒邪,增強藥效。
  2. 溫通氣血,止咳化痰: 肉桂入心、肝、腎經,可溫通氣血,促進血液循環,並可溫肺化痰,有助於緩解因寒邪阻滯肺經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因此,肉桂的加入,既能溫陽散寒,又能溫通氣血,有助於提升大紫菀丸的整體療效。

大紫菀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肺散寒: 大紫菀丸主治肺寒咳嗽,而乾薑性溫,可溫肺散寒,助紫菀等藥物驅散寒邪,增強止咳化痰之效。
  2. 助藥力: 乾薑性溫,可引導藥力下行,有助於藥物更好地作用於肺部,更有效地治療肺寒咳嗽。

綜上所述,乾薑的加入既能溫肺散寒,又能助藥力,使大紫菀丸的療效更佳。

大紫菀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大紫菀丸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黃黏稠等症,黃連可清肺熱,化痰止咳,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2. 抑制肺氣上逆: 黃連苦寒,可抑制肺氣上逆,防止咳嗽加重。大紫菀丸中含有紫菀、款冬花等溫熱性藥材,黃連可平衡藥性,避免藥力過於偏燥,避免對肺部造成負擔。

大紫菀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 檳榔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消積、驅蟲殺蟲之效。與紫菀等藥物合用,可加強理氣消積的作用,促進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疾病。
  2. 降逆止嘔: 檳榔能降逆止嘔,對於因氣逆、痰阻所致的嘔吐、咳嗽等症狀有改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更好地緩解症狀,提升療效。

總之,大紫菀丸中加入檳榔,是基於其理氣消積和降逆止嘔的功效,以更好地治療呼吸道疾病,達到治癒目的。

大紫菀丸中加入花椒,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通散寒,止咳化痰: 花椒性溫,入肺經,具有溫通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因寒邪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紫菀性寒,與花椒搭配可中和其寒性,並增強其止咳化痰的效果。
  2. 協同藥效,增強療效: 花椒與紫菀搭配,可協同藥效,共同發揮止咳化痰、溫肺散寒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花椒的溫性可以促進紫菀的藥效發揮,使藥效更加顯著。

大紫菀丸中添加巴豆,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引藥入肺:巴豆性熱,味辛,能燥濕化痰,且具有下行之性。與紫菀、款冬花等藥材配合,能將藥力引導至肺部,更有效治療肺寒咳嗽、痰多黏稠等症。
  2. 峻下通便:巴豆為峻下藥,能瀉熱通便,適用於熱毒壅滯、痰濁內阻的患者。在某些情況下,巴豆能協助排出體內毒素,減輕肺部負擔,促進痰液排出。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使用時需謹慎,需由醫師根據患者體質和病症進行專業判斷。

大紫菀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體質: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固本培元之效。紫菀性寒,味辛,偏於清熱化痰,但長期服用可能耗氣傷陰。加入人參可補氣養陰,協調藥性,防止紫菀過寒損傷正氣,提升藥效,使治療更為全面有效。
  2.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人參能益氣固表,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於抵抗外邪侵襲;紫菀則善於清熱化痰,疏散肺氣,二者結合,可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對於肺氣虛弱、痰熱鬱結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療效更佳。

大紫菀丸中加入羌活,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散寒解表: 羌活性溫,具有散寒解表之效,可與紫菀等藥物協同作用,驅散體內寒邪,改善因寒邪侵襲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2. 通絡止痛: 羌活還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可舒緩因寒邪阻滯經絡所引起的疼痛,例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疼、肢體痠痛等。

因此,羌活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治療咳嗽氣喘等肺部疾病,更能緩解寒邪所致的疼痛,提升大紫菀丸的療效。

大紫菀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助陽,溫肺化痰: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肺經,有補腎壯陽、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與大紫菀、紫菀等藥材搭配,可增強補肺潤燥、止咳化痰之效,適用於肺虛久咳、痰多氣短等症。
  2. 補虛扶正,增強體質:肉蓯蓉為補益藥,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改善體質。在治療慢性咳嗽、哮喘等病症時,加入肉蓯蓉可提高療效,避免反覆發作。

大紫菀丸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 大紫菀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而大黃則有瀉熱解毒、清肝泄熱之效。兩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功,適用於熱邪壅肺,痰熱阻絡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
  2. 潤腸通便: 大黃性寒,可瀉熱通便,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解除便祕。這對於痰熱阻滯肺經,導致咳嗽痰多,或伴有便祕的患者,可起到輔助作用,促進痰液排出,減輕症狀。

大紫菀丸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利用其補血活血、潤燥生津的功效。

補血活血方面,當歸可改善紫菀清熱化痰之性過於燥烈,避免損傷津液,而其活血作用亦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使藥力更易到達病竈。

潤燥生津方面,當歸可滋養肺陰,緩解紫菀可能引起的口乾舌燥,並有助於滋潤肺氣,更好地發揮紫菀的止咳化痰功效。

總而言之,當歸的加入可以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大紫菀丸的藥效更加全面,更適合治療肺虛久咳、痰多難愈等病症。

大紫菀丸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痰: 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紫菀性寒,善於降氣止咳,但易於寒凝氣滯,影響藥效發揮。陳皮的加入,可中和紫菀的寒性,促進氣機順暢,利於痰液排出,提高藥效。
  2. 調和藥性: 陳皮辛散,可調和紫菀的苦寒之性,使藥性更平和,減少副作用。同時,陳皮還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大紫菀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作用。大紫菀丸主治風寒咳嗽,肺氣不利,痰多黏稠等症,防風可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協同作用,疏散外邪,宣肺止咳,化痰止喘。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防風可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發揮作用。大紫菀丸中含有較多寒涼藥物,如紫菀、款冬花等,防風的溫性可起到緩解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更適合體虛寒者使用。

大紫菀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潤肺止咳、生津養陰的功效。與紫菀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適用於肺熱燥咳、咽喉乾痛等症狀。
  2. 滋陰養心:麥門冬可滋陰養心,緩解心煩失眠、心悸等症狀。與紫菀等藥物配合,可改善因肺熱引起的氣陰兩傷、心神不安等症狀,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大紫菀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紫菀性寒,善於宣肺化痰,但長期服用可能耗傷陰氣。熟地黃可以起到滋陰補腎的作用,平衡紫菀的寒性,避免其過度耗傷陰氣。
  2. 助藥力: 熟地黃具有引藥入腎的作用,可以將紫菀的藥力引導至腎經,更有效地發揮其宣肺化痰的功效,增強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熟地黃的加入不僅平衡了紫菀的寒性,更增強了其治療效果,使其更適合治療陰虛肺燥、咳嗽痰多等病症。

大紫菀丸中加入防己,主要考量其利水消腫、祛風濕的功效。

防己味苦寒,入膀胱、肝經,能利水滲濕,對於因濕邪阻滯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此外,防己還可祛風濕,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不錯的療效。

大紫菀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而防己的利水消腫和祛風濕功效,可以配合其他藥物,達到化痰止咳、宣肺通竅的目的,從而更好地治療疾病。

大紫菀丸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功效。大紫菀丸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而車前子可助其利水消痰,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咳嗽喘促。
  2. 清熱解毒:車前子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壅肺而導致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車前子的加入,可以增強大紫菀丸利水消痰、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大紫菀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等功效。大紫菀丸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虛乏力等症,白朮在此能補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體質,使藥效更佳。
  2. 助藥力:白朮性溫燥,能助藥力,使紫菀等藥材更易發揮其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同時,白朮還能燥濕利氣,配合紫菀等藥物,更有效地清除肺部的痰濕,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大紫菀丸中包含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潛陽,軟堅散結: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之功效。對於肝腎陰虛,虛火上炎,導致的咽喉腫痛、瘰癧等症,能起到滋陰降火、消腫散結的作用。
  2. 配伍增效: 大紫菀丸中,紫菀、款冬花等藥物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而鱉甲則可以滋陰潛陽,與之配伍,既能增強清熱化痰之力,又能避免燥熱傷陰。

大紫菀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配方精妙,用於治療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烏頭這一成分。烏頭性溫、味辛,有毒,歸心、肝、腎經,具有強烈的散寒止痛效果。根據中醫理論,烏頭能驅散體內的寒氣,對緩解因寒邪引起的各種疼痛具有顯著療效。

在大紫菀丸中加入烏頭,主要是為了增強方劑的溫肺散寒、止咳平喘作用。對於因外感風寒或體內寒氣過重而導致的咳嗽、哮喘等症狀,烏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適。然而,由於烏頭含有劇毒成分烏頭鹼,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並配合其他草藥以減輕其毒性。因此,在大紫菀丸中,烏頭通常會與甘草等解毒藥物共同使用,確保治療效果的同時,也保障患者的安全。總體而言,烏頭在大紫菀丸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通過合理配伍,既發揮了藥材的功效,又避免了潛在的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大紫菀丸 」


藥方組成:

  • 紫菀
  • 吳茱萸
  • 水菖蒲
  • 厚朴
  • 柴胡
  • 桔梗
  • 皁莢
  • 茯苓
  • 肉桂
  • 乾薑
  • 黃連
  • 檳榔
  • 花椒
  • 巴豆
  • 人參
  • 羌活
  • 肉蓯蓉
  • 大黃
  • 當歸
  • 陳皮
  • 防風
  • 麥門冬
  • 熟地黃
  • 防己
  • 車前子
  • 白朮
  • 鱉甲
  • 烏頭

功效主治:

  1. 諸風偏枯:各種風痺引起的半身不遂。
  2. 風癇暗風:風癲、癲癇和一種難以察覺的風病。
  3. 五癩大風:五種癩病和嚴重的大風病,導致眉毛和頭髮脫落,四肢麻木不仁。
  4. 眉發退落,肢體頑痹:眉毛和頭髮脫落,四肢麻木不仁。
  5. 五噎五膈:五種噎證和五種膈證,導致進食困難、胸悶、嘔吐等症狀。
  6. 九種心痛:九種不同的心痛,包括心絞痛、心悸、心窒、心煩等。
  7. 八種痞悶:八種不同的痞悶,包括胃脘痞悶、中焦痞悶、下焦痞悶等。
  8. 五邪失心,或歌或哭,如鬼所使:五種邪氣侵犯心神,導致精神失常,或唱歌或哭泣,就像被鬼神附身一樣。
  9. 積癖氣塊,黃疸水腫:積聚的邪氣和痰濁凝結成塊,導致黃疸和水腫。
  10. 婦人經病,臍腹痛:婦女月經不調,伴有臍腹疼痛。
  11. 瘧疾連年不癒,一切風痹,不知痛癢:瘧疾年復一年地發作,各種風痺引起的疼痛麻木,卻感覺不到疼痛和瘙癢。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2. 鱉甲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3.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4.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5. 車前子性寒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6. 陳皮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7.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8.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9.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10. 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11.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12.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13.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14.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15.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16. 麥門冬味甘性寒,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17.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18. 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
  19.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20. 肉桂性溫,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21.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22.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功效。
  23. 皁莢味苦、性溫,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24.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25. 紫菀具有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等功效。
  26.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27. 防己味苦、辛,性微溫,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28. 水菖蒲性溫,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之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大紫菀丸 」是一種具有多種功效的複方中藥,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熱等因素引起的各種疾病。藥方中的各味中藥材具有協同作用,可以起到散風寒、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補氣養血等功效。該方劑通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疼、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婦女月經不調、瘧疾連年不癒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紫菀茸半兩,吳茱萸(湯洗7次,焙)菖蒲厚朴(薑制)半兩,柴胡茸半兩,桔梗半兩,皂角(去皮子,炒黃)半兩,茯苓(去皮)半兩,官桂半兩,乾薑(炮)半兩,黃連(淨)半兩,檳榔半兩,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半兩,巴豆霜半兩,人參半兩,羌活半兩,蓯蓉(酒浸,焙)半兩,川大黃半兩,當歸(切,焙)半兩,陳皮(去白)半兩,防風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熟地黃(焙)半兩,漢防己半兩,車前子(炒)半兩,白朮半兩,鱉甲(去裙襕,醋炙)半兩,川烏頭(炮,去皮)2兩半。
上為細末,入巴豆霜勻,煉蜜為劑,搗千下,油單裹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溫酒送下;米飲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黃疸心臟病心臟痛氣喘心絞痛坐骨神經痛胰臟炎癲癇瘧疾半身不遂心內膜炎胃及十二指腸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慢性腎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大紫菀丸, 出處:《醫心方》卷九引《古今錄驗》。 組成:紫菀2兩,五味子2兩,橘皮2兩,香豉2兩,乾薑2兩,桂心2兩,杏仁2兩,細辛2兩,甘草2兩,款冬花2兩,食茱萸2兩。 主治:上氣咳逆。

大紫菀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紫菀茸半兩,吳茱萸(湯洗7次,焙)半兩,菖蒲半兩,厚朴(薑制)半兩,柴胡茸半兩,桔梗半兩,皂角(去皮子,炒黃)半兩,茯苓(去皮)半兩,官桂半兩,乾薑(炮)半兩,黃連(淨)半兩,檳榔半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半兩,巴豆霜半兩,人參半兩,羌活半兩,蓯蓉(酒浸,焙)半兩,川大黃半兩,當歸(切,焙)半兩,陳皮(去白)半兩,防風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熟地黃(焙)半兩,漢防己半兩,車前子(炒)半兩,白朮半兩,鱉甲(去裙襕,醋炙)半兩,川烏頭(炮,去皮)2兩半。 主治:諸風偏枯,風癇暗風;五癩大風,眉發退落,肢體頑痹;五噎五膈,九種心痛,八種痞悶;五邪失心,或歌或哭,如鬼所使;積癖氣塊,黃疸水腫;婦人經病,臍腹痛;瘧疾連年不癒,一切風痹,不知痛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