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石烏頭丸方劑中包含鐘乳石,是基於其寒涼解毒的特性。鐘乳石,又名石鐘乳,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其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等功效。
在五石烏頭丸中,烏頭為劇毒藥物,鐘乳石的寒涼之性可以解烏頭之毒,並減輕其燥熱之性,防止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負擔。此外,鐘乳石的消腫止痛作用,也能輔助烏頭治療痺痛症狀。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紫石英,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之功效。紫石英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
烏頭藥性辛熱,具有較強的毒性,容易引起熱毒,甚至出現中毒反應。紫石英的加入,可以減緩烏頭的毒性,防止其傷陰耗血,同時也可清熱解毒,避免因熱毒而引起的其他病症。此外,紫石英還能促進傷口癒合,與烏頭一起使用,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石烏頭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虛寒性疾病,其組成中包含硫磺,這一成分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硫磺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及活血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身體的代謝功能。其熱性特質能夠幫助驅散寒邪,增強藥方的溫補效果,特別適合於治療因寒邪引起的虛弱、疼痛等症狀。
五石烏頭丸的主要成分烏頭,雖然具有強烈的藥效,但同時也有一定的毒性,而硫磺的添加則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毒性,保護患者的健康。此外,硫磺還能促進其他成分的協同作用,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明顯。因此,五石烏頭丸的組成合理考慮了各成分的性質及其相互作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這樣的配方設計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的智慧與複雜性。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赤石脂,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固澀止瀉: 赤石脂性澀,可收斂止瀉,與烏頭等藥物一同作用,更能有效控制腹瀉,尤其是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者。
- 制止毒性: 赤石脂性寒,能緩和烏頭等藥物的毒性,降低其對人體的傷害,保障用藥安全。
同時,赤石脂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增強其止瀉、溫陽的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白礬,主要有兩大原因:
- 增強藥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燥濕、解毒之效。與烏頭等藥材配伍,可增強烏頭的止痛、祛風濕功效,同時減緩烏頭的毒性,提升藥效。
- 調整藥性: 白礬能起到「引藥入肝」的作用,引導烏頭藥力深入肝經,更有效治療肝經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痛、麻木等症狀。同時,白礬還能中和烏頭的燥烈之性,使其藥性更加平和,降低毒副作用。
五石烏頭丸方劑中加入枳實,主要為其行氣消積之功效。
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其破氣消積之效,可化解烏頭等藥物的毒性,並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轉運。
此外,枳實亦具理氣寬中之效,可緩解烏頭等藥物可能引起的胃腸道不適,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總之,枳實的加入,既能減輕烏頭的毒性,又能促進藥效發揮,是五石烏頭丸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烏頭毒性: 烏頭性峻烈,毒性較強,甘草性甘溫,具有解毒功效,可以緩解烏頭的毒性,降低藥物對人體的傷害,保障用藥安全。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可以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協調。烏頭性寒,甘草則能溫和藥性,防止藥物過寒傷胃。同時,甘草還能增強烏頭的藥效,使藥效發揮得更加充分。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扶正祛邪: 白朮性溫,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之功。烏頭性溫熱,毒性較強,服用後容易損傷脾胃,白朮可健脾和胃,增強正氣,減輕烏頭毒性,避免其傷及脾胃。
2. 調和藥性: 五石烏頭丸整體偏寒,白朮的溫性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度損傷陽氣,使藥力更趨緩和,提高治療效果。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紫菀,主要是利用其 潤肺止咳、化痰 的功效。
紫菀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宣肺、降氣、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咳嗽、肺虛久咳等症。而五石烏頭丸作為一種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的方劑,其主藥烏頭性溫燥,易傷肺氣,導致咳嗽。加入紫菀可以 緩解烏頭的燥熱之性,保護肺氣,避免藥物毒副作用。 此外,紫菀還能 促進藥物下行,使藥效更好地到達病竈, 加強治療效果。
五石烏頭丸方劑中加入山茱萸,主要是為了緩解烏頭的毒性。山茱萸性溫,味酸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澀精止遺、固澀止瀉等功效。烏頭性熱,毒性較強,容易損傷腎陰,而山茱萸可滋補腎陰,緩解烏頭對腎臟的損傷,起到制約烏頭毒性的作用。此外,山茱萸的酸味也能收斂固澀,防止烏頭的燥熱傷陰,進一步降低其毒副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穩定。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烏頭毒性: 烏頭性烈,毒性較強,易傷陽氣。而防風性溫,能解表散寒,並具有解毒作用,可緩解烏頭的毒性,減輕其對人體的傷害,使藥效更安全有效。
- 調節藥性: 防風能引藥上行,有助於烏頭等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治療功效。同時,防風還能與烏頭等藥物相配伍,使其更好地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五石烏頭丸方劑中含有白薇,主要原因如下:
- 解毒消腫: 白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解烏頭的毒性,避免其毒性過於強烈,並減輕其對人體的副作用。
- 滋陰潤燥: 烏頭性寒燥,容易傷陰耗氣,白薇則能滋陰潤燥,緩解烏頭帶來的燥熱之弊,使藥性更平和。
白薇的加入,可有效減輕烏頭毒性,並平衡其藥性,使五石烏頭丸更安全有效。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烏頭毒性較大,容易傷肺,桔梗可以解烏頭之毒,並保護肺氣,避免烏頭對肺部的損傷。
二、 引藥入肺: 桔梗性升,能引藥上行,有助於烏頭的藥力直達肺部,發揮其止咳化痰的作用。同時,桔梗還能引導烏頭藥力下行,治療風寒濕痹之症。
五石烏頭丸中包含天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祛風止痛: 天雄性溫熱,入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之效。五石烏頭丸多用於治療寒性疼痛,例如風寒濕痹、寒凝血瘀、痛經等。天雄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天雄與烏頭同屬毛茛科植物,具有相似的藥理作用,且天雄的藥性更強。將天雄加入五石烏頭丸中,可以增強藥效,提高療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治療作用。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皁莢,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藥效: 皁莢性苦寒,有消積、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可增強烏頭的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之效。尤其針對寒濕凝滯、氣血不通所致的疼痛,皁莢可助烏頭打通經絡,加速藥物滲透,提升療效。
- 緩解毒性: 烏頭屬劇毒藥物,皁莢具有解毒之效,可減輕烏頭的毒性,降低用藥風險。此外,皁莢還能潤腸通便,有助於排出藥物代謝產物,減少毒性積累。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細辛,主要是為了發揮其以下兩種作用:
- 引經藥: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可引導烏頭藥力直達病竈,並增強其祛風散寒、止痛的效果。烏頭性寒,藥力較強,單獨服用容易傷陽氣,細辛的加入可以起到引導藥力、緩解其毒性的作用。
- 溫經散寒: 細辛具有溫經散寒之功效,可與烏頭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溫經止痛、祛除寒邪的作用。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是考慮其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
肉蓯蓉味甘性溫,入腎、大腸經,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之效。烏頭性寒毒烈,易傷陽氣,故配伍肉蓯蓉以溫補腎陽,平衡寒性,避免藥性過寒傷及脾胃。同時,肉蓯蓉可潤腸通便,幫助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降低藥物對腸胃的刺激。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因為人參具有補氣固本之效,能緩解烏頭的毒性。
烏頭為大毒之物,其性峻猛,易傷氣血。人參則能補益元氣,增強人體抵抗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烏頭的毒性,避免其對人體造成過度傷害。
同時,人參的甘溫之性,能緩解烏頭的寒性,使藥效更為溫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五石烏頭丸中含有附子,其主要原因有二:
-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五石烏頭丸多用於陽氣衰敗、寒邪入侵的疾病,如肢冷脈微、亡陽欲脫等,附子可溫陽補氣,回陽救逆,增強藥效。
- 引藥入腎,助藥直達病所: 附子性熱,能引藥入腎,而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與寒邪密切相關。五石烏頭丸中含有其他藥物,附子可助其直達病所,發揮最大藥效,治療腎陽虛寒所致的疾病。
五石烏頭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濕與氣滯所引發的疾病。其組成中包含的藜蘆,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植物,傳統中醫認為藜蘆有解毒、祛風、化痰的功效。藜蘆中的有效成分如藜蘆鹼,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清除體內的濕氣,進而改善因寒濕積聚而引起的不適症狀。此外,藜蘆還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有助於減緩由於氣滯所引起的焦慮情緒,讓患者感到舒適。五石烏頭丸中的藜蘆與其他成分協同作用,共同達到調理脾胃、散寒祛濕的效果。在臨牀應用中,藜蘆的加入提升了方劑的整體療效,使其在治療寒濕相關疾病方面,發揮出更好的效果。因此,藜蘆作為五石烏頭丸的組成部分,無疑增強了其治療效果與臨牀價值。
五石烏頭丸中添加乾薑,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溫中散寒,助烏頭之力:烏頭性寒,易傷陽氣,而乾薑性溫,辛散溫通,可溫中散寒,助烏頭行氣止痛,減少其對脾胃的損傷。
二、 調和藥性,避免燥烈:烏頭燥烈,易傷津液,乾薑則可緩和其燥性,並能生津液,防止烏頭過於燥烈,使藥效更為平和。
總而言之,乾薑在五石烏頭丸中起到溫中散寒、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物功效更佳,更安全。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是因為其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寒凝氣滯、脘腹疼痛、嘔吐的功效相輔相成。
吳茱萸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可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並能降逆止嘔。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吳茱萸能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作用,與烏頭、附子等溫陽散寒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驅寒止痛,改善患者的症狀。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花椒,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 花椒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可輔助烏頭等藥材,增強溫陽散寒之力,更有效地治療寒邪痹痛等病症。
- 減毒增效: 花椒中含有揮發油等成分,可與烏頭等毒性較強的藥材相互作用,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花椒的辛辣之氣,可引藥入經,增強藥物的穿透力,使藥效發揮更佳。
因此,花椒在五石烏頭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能增強藥效,又能減輕毒副作用,使藥物發揮最佳效果。
「五石烏頭丸」方劑中包含桂枝,主要是為了緩解烏頭的毒性。
烏頭性烈,容易傷人陽氣,而桂枝性溫,可溫通經脈,散寒止痛,與烏頭相配,能起到解毒護陽的作用。桂枝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烏頭的麻痺作用,提高藥物療效。
此外,桂枝還可調整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緩解烏頭毒性: 烏頭性熱,入肺經,容易傷肺陰。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功效,可以緩解烏頭的燥熱之性,保護肺陰,避免其毒性過於強烈。
- 調和藥性,促進藥效發揮: 五石烏頭丸中包含多種藥材,藥性偏寒熱,容易產生藥性衝突。麥門冬性寒,可以中和藥性,使其更為平和,有利於藥效的協調發揮。
五石烏頭丸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有二:
一、烏頭性溫熱,能散寒止痛、祛風濕,主治風寒濕痹、肢體疼痛等症。方中以烏頭為主藥,針對寒邪凝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病症,發揮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二、烏頭毒性較大,方中需與其他藥物配伍,以制其毒性,使其藥效更佳。五石烏頭丸以五石(石膏、石決明、石英、磁石、滑石)配伍烏頭,既可降低烏頭毒性,又能提高藥效,使其更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五石烏頭丸方劑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 厚朴性辛溫,味苦,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烏頭毒性峻烈,易於傷肺,厚朴可燥濕化痰,以解烏頭之毒性,避免其傷及肺氣。
- 協調藥性: 厚朴能調和藥性,使其藥力更加協調,避免烏頭單味藥性過於猛烈,更能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厚朴的加入,使五石烏頭丸藥性更為平和,並增強了其治療效果。
五石烏頭丸中包含遠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烏頭的溫經散寒作用: 遠志性味苦辛,具有溫通心竅、開竅醒神之效。與烏頭相配,可增強烏頭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功,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寒邪痹阻經絡所致的疾病。
- 緩解烏頭毒性: 烏頭性烈,具有一定的毒性。遠志入心經,能化解心火,並有安神定志之效,可緩解烏頭的毒性,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作用。
烏頭性寒毒烈,易傷脾胃,且其毒性可損心氣。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肺經,能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加入茯苓,一方面可緩解烏頭的毒性,保護脾胃,另一方面可補益心氣,避免烏頭傷及心臟。
此外,茯苓還能利水滲濕,有助於烏頭毒素的排出,進一步降低其毒性。因此,五石烏頭丸中加入茯苓,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提高安全性。
五石烏頭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緩解烏頭毒性: 烏頭性寒毒烈,易傷血氣,而當歸具有補血活血之功效,能減輕烏頭對血液的損傷,並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藥物毒性,降低藥物副作用。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五石烏頭丸以溫陽散寒為主要功效,但烏頭過於燥烈,容易耗傷陰液。而當歸性溫和,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提高療效。
五石烏頭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生地黃,這主要是因為生地黃具有滋陰清熱、養血生津的特性。五石烏頭丸的主要功效在於祛風散寒、通絡止痛,而生地黃的配伍能夠平衡方劑中的辛溫藥性,使整體效果更加和諧。生地黃能夠滋養陰液,補充人體因風寒侵襲而消耗的陰液,從而減輕因體內陰虛所引發的燥熱及不適。因此,生地黃能有效地緩解因五石烏頭的辛熱性質所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保護患者的脾胃,提升方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生地黃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方面有著良好的作用,這對於痛症的緩解與舒緩都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生地黃在五石烏頭丸中不可或缺,體現了中藥方劑配伍的獨特智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石烏頭丸」
五石烏頭丸的成分包括:鐘乳石和紫石英、硫磺,赤石脂和白礬、枳實,甘草和白朮,紫菀和山茱萸、防風,白薇和桔梗,天雄和皁莢,細辛和肉蓯蓉、人參,附子和乾薑,吳茱萸和花椒,桂枝和麥門冬、烏頭,厚朴和遠志,茯苓和當歸、生地黃。
五石烏頭丸具有以下功效:
鐘乳石:清熱解毒、祛風濕、化痰消積。
紫石英:安神、鎮心安神、降逆氣和暖子宮。
硫磺:殺菌消毒、止癢、溫經散寒。
赤石脂:固澀止血、生肌止痛、斂瘡止瀉。
白礬:止血、清熱解毒、斂瘡、燥濕。
枳實:理氣行氣、寬中消脹、散結止痛。
甘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緩急止痛。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補中益氣。
紫菀:止咳化痰、平喘降氣、清肺利咽。
山茱萸:補腎澀精、固精縮尿、益氣補血。
防風:祛風散寒、清熱解毒、止痛。
白薇: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潤肺止咳。
桔梗:宣肺止咳、祛痰利咽、清熱解毒。
天雄:散風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皁莢: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
細辛: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止痛。
肉蓯蓉:補腎壯陽、滋陰補精、溫腎壯陽。
人參:補氣固本、生津止渴、寧心安神。
附子:溫補陽氣、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乾薑:溫中散寒、溫中止瀉、燥濕健脾。
吳茱萸: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理氣止痛。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
桂枝:發汗解表、溫經散寒、溫通經脈。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厚朴:溫中散寒、健脾消食、祛風除濕。
遠志: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
茯苓:利水滲溼、健脾補中、益氣安神。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活化血瘀。
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補血、清虛火、涼肝血。
藜蘆: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溼。
總之,五石烏頭丸是一種具有多種功效的中醫方劑,可以治療各種疾病。但是,由於五石烏頭丸含有毒性成分,因此在服用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酒送下,日3次。不知,可增至20丸,以心熱為知力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補腎陽、散寒化痰、祛風通絡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石烏頭丸, 出處:《千金》卷十一。 組成:鍾乳(煉)1兩6铢,紫石英1兩6铢,硫黃1兩6铢,赤石脂1兩6铢,礬石1兩6铢,枳實1兩6铢,甘草1兩6铢,白朮1兩6铢,紫菀1兩6铢,山茱萸1兩6铢,防風1兩6铢,白薇1兩6铢,桔梗1兩6铢,天雄1兩6铢,皂莢1兩6铢,細辛1兩6铢,蓯蓉1兩6铢,人參1兩6铢,附子1兩6铢,藜蘆1兩6铢,乾薑2兩半,吳茱萸2兩半,蜀椒2兩半,桂心2兩半,麥門冬2兩半,烏頭3兩,厚朴1兩半,遠志1兩半,茯苓1兩半,當歸2兩,棗膏5合,乾地黃1兩18铢。 主治:百病虛弱,勞冷宿寒,久癖及癥瘕積聚,或嘔逆不下食,並風濕諸病。
五石烏頭丸,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二。 組成:鍾乳(研,煉)2兩半,紫石英(研,煉)2兩半,白石英(研,煉)2兩半,石硫黃(研)2兩半,黃芩3分,白薇3分,白朮3分,礬石2兩(燒),乾地黃7分,芍藥1兩,附子(炮,去皮)1兩,烏頭15枚(炮,去皮),吳茱萸2兩半,蜀椒(去目、閉口者,汗)5分,人參5分,細辛5分,白石脂5分,赤石脂5分,山茱萸5分,天雄(炮,去皮)5分,川芎5分,麥門冬(去心)5分,前胡5分,半夏(洗)5分,龍骨5分,桂心5分,遠志15枚(去心),茯苓1兩半,黃連1兩半,當歸1兩半,紫菀1兩半,禹餘糧1兩半,雲母粉1兩半,甘草(炙)1兩半。 主治:男子五勞七傷,諸積冷,十二風痹,骨節沉重,四肢不舉,食飲減少,羸瘦骨立,面目焦黑,時時或腹內雷鳴,膀胱常滿,或下青黃,經時不止;婦人産後惡血不盡,腹內堅強,諸勞少氣,百病間發,或時陰腫,或即脫肛及下出疼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