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換骨酒 」

組成: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蒼耳子:性溫、味辛、苦,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

  • 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狗脊:性微溫、味甘、辛,歸肺、腎經,具有補陽、補氣、止血、祛風除濕、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等功效。

  • 枸杞: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功效。

  • 何首烏:在中醫藥中以多樣功效著稱,涵蓋補血、補氣、祛風除濕、益精、解毒、活絡止痛、通便、強筋骨、補益肝腎等。

  • 虎骨:為名貴中藥,具有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等傳統代功效。但虎骨稀少,且為瀕危物種,應避免使用。

  •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牡蠣: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

  •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臨牀上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熱毒瘡瘍、感冒、水腫、腎疾、喉嚨疼痛、口乾舌燥、咳嗽、麻疹、風疹等病症。

  • 羌活: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

  • 肉蓯蓉: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 蛇牀子: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

  • 石菖蒲:具有多種功效。它可以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

  •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 菟蕬子:是一種具有多種藥理作用的中藥材,包括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

  • 益智仁:具有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的功效。

  • 蠶砂: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活血通經等功效。

  • 鬱李仁: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降氣和潤燥等功效。

  • 紫菀:具有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等功效。

  • 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 瓜蔞: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止咳化痰、清熱瀉火、潤肺、散結等功效。

主治功效:

年輕的時候得了中風,四肢僵硬不能動,身體不能轉動,不能自動轉動,眼睛也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3兩,晚蠶沙(炒)3兩,虎脛骨(酒浸,炙黃)半兩,甘草1兩,檳榔1兩,鬱李仁(湯浸,去皮)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何首烏半兩,防風半兩,瓜蔞半兩,牛蒡子根半兩,牛膝半兩,乾菊花半兩,杜仲(去皮絲)半兩,黃耆半兩,白附子1兩,益智仁1兩,石菖蒲半兩,天麻1兩,山茱萸1兩,牡蠣半兩,牡丹皮半兩,枸杞子半兩,蛇床子1兩,肉蓯蓉1兩,羌活半兩,鼠粘子半兩,狗脊(去毛)1兩,天雄(炮,去皮臍尖)半兩,乾薑(炮)半兩,蒼耳子(炒)半兩,菟絲子1兩,紫菀半兩,白朮、桔梗、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半兩。
益精補虛,活血駐顏,潤皮膚,退一切風疾,烏髭鬓,輕身健骨,爽精神。
上為粗末,用好無灰酒三五斗,生絹袋盛藥,在罈子內封閉,令蜜浸之,春、夏二七日,秋、冬三七日,開時人面不得向壇口上,取浸藥酒。
每服1盞,溫暖服,日進3服。久患者不過月,日近者只3-5服。其藥滓陰乾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40丸,溫酒送下。服藥三日,便能手梳頭,7日四肢漸舒,十日行步,半月覺身輕眼
淨房修養一月。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茯苓、蠶砂、虎骨、甘草、檳榔、鬱李仁、附子、何首烏、防風、瓜蔞、牛蒡子、川牛膝、菊花、杜仲、黃耆、白附子、益智仁、石菖蒲、天麻、山茱萸、牡蠣、牡丹皮、枸杞子、蛇床子、肉蓯蓉、羌活、狗脊、天雄、乾薑、蒼耳子、菟蕬子、紫菀、白朮、桔梗、白花蛇等中藥組成。

茯苓、蠶砂、虎骨、甘草、檳榔、鬱李仁、附子、何首烏、防風、瓜蔞、牛蒡子、川牛膝、菊花、杜仲、黃耆、白附子、益智仁、石菖蒲、天麻、山茱萸、牡蠣、牡丹皮、枸杞子、蛇床子、肉蓯蓉、羌活、狗脊、天雄、乾薑、蒼耳子、菟蕬子、紫菀、白朮、桔梗、白花蛇等中藥均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

因此,本方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半身不遂四肢麻痺癱瘓

相同名稱方劑


換骨酒,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六引《衛生家寶》。 組成:白茯苓3兩,晚蠶沙(炒)3兩,虎脛骨(酒浸,炙黃)半兩,甘草1兩,檳榔1兩,鬱李仁(湯浸,去皮)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何首烏半兩,防風半兩,瓜蔞半兩,牛蒡子根半兩,牛膝半兩,乾菊花半兩,杜仲(去皮絲)半兩,黃耆半兩,白附子1兩,益智仁1兩,石菖蒲半兩,天麻1兩,山茱萸1兩,牡蠣半兩,牡丹皮半兩,枸杞子半兩,蛇床子1兩,肉蓯蓉1兩,羌活半兩,鼠粘子半兩,狗脊(去毛)1兩,天雄(炮,去皮臍尖)半兩,乾薑(炮)半兩,蒼耳子(炒)半兩,菟絲子1兩,紫菀半兩,白朮、桔梗、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半兩。 主治:益精補虛,活血駐顔,潤皮膚,退一切風疾,烏髭鬢,輕身健骨,爽精神。主治:早年患偏風證,四肢不舉,非人回轉,不能自動,兼眼目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