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昊
折肱漫錄
折肱漫錄
折肱漫錄,醫話著作。六卷(一作七卷)。明·黃承昊撰。初刊於1635年。作者幼年多病,自稱“凡方書所載之症十患四五,本草載之藥亦十嘗四五”。遂取“三折肱成良醫”之義,題名為《折肱漫錄》。書中記錄了黃氏親身閱歷之醫事,分養神、養氣、醫葯三門,有醫理、醫案,可資借鑒。現存初刻本、明崇禎本、多種清刻本。此書又收入《六醴齋醫書十種》。
黃承昊(1571-1645),字子仁,號東皋,浙江餘姚人。明萬曆三十八年(1600年)舉人,官至刑部主事。工詩文,善書法,尤精醫理。著有《折肱漫錄》、《醫學源流》、《醫學指南》、《醫學指南續編》、《醫學指南三編》等。
《折肱漫錄》是黃承昊的代表作,全書分養神、養氣、醫葯三門,共收錄醫案100餘則。書中論述了養生保健、調理氣血、治療疾病等方面的內容,並附有大量醫案,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折肱漫錄》在醫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明代醫學著作中較為全面系統的一部醫話著作,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以下是《折肱漫錄》中的一些精彩內容:
- 養神之法,莫先於調息。調息之法,莫先於調心。心不調則息不調,息不調則神不寧。故欲養神,必先調心。
- 養氣之法,莫先於調食。調食之法,莫先於節欲。欲不節則食不節,食不節則氣不調。故欲養氣,必先節欲。
- 醫葯之法,莫先於辨證。辨證之法,莫先於審因。因不審則證不明,證不明則治不得其法。故欲治病,必先審因。
《折肱漫錄》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它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養生保健、調理氣血、治療疾病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折肱漫錄》的內容,可以參考以下書籍:
- 《折肱漫錄校注》(黃承昊著,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2004年)
- 《折肱漫錄醫案選注》(黃承昊著,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2005年)
- 《折肱漫錄醫論選注》(黃承昊著,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2006年)
陸序
金序
折拔漫錄小引
卷之一 (1)
卷之一 (2)
卷之一 (3)
卷之一 (4)
卷之一 (5)
卷之一 (6)
卷之一 (7)
卷之一 (8)
卷之一 (9)
卷之一 (10)
卷之一 (11)
卷之二 (1)
卷之二 (2)
卷之二 (3)
卷之二 (4)
卷之二 (5)
卷之二 (6)
卷之三 (1)
卷之三 (2)
卷之三 (3)
卷之三 (4)
卷之三 (5)
卷之四 (1)
卷之四 (2)
卷之四 (3)
卷之四 (4)
卷之四 (5)
卷之五 (1)
卷之五 (2)
卷之五 (3)
卷之五 (4)
卷之六 (1)
卷之六 (2)
卷之七 (1)
卷之七 (2)
卷之七 (3)
卷之七 (4)
卷之七 (5)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