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肱漫錄》~ 卷之一 (6)
卷之一 (6)
1. 醫藥篇一
凡人腎氣怯弱,真陽衰虛,坎水不溫,不能上蒸脾土,是以飲食不進或食而作脹,大腑溏泄,譬如諸鼎釜之中置諸水穀,下無火力,終日米不熟。黃魯直常記:「服菟絲子,淘淨,酒浸、曝乾,日挑數匙以酒下之,十日外飲啖如湯沃雪。」服二神丸、菟絲子,與服八味丸同一理,是千古不易之妙法。
嚴用和云:「古人謂補腎不如補脾,予謂補脾不如補腎、腎氣若壯,丹田火盛,上蒸脾土,脾土溫和,中焦自治,膈開能食矣。」,
立齋云:「凡停食泄瀉之症,若食已消而泄未已,宜用異功散以補脾胃,如不應,用補中益氣以升發陽氣。凡泄利色黃,脾土虧損,真氣下陷,必用前湯加木香、肉豆蔻溫補,如不應,當補其母,宜八味丸」。又參之瘧疾門,有云:凡停食症宜用六君子湯加枳實、厚朴;若食已消而不愈用六君子湯。
立齋治停食泄瀉等症,必以參朮助正氣而佐以消導,庶不傷元氣,真為良法。予見時醫治泄瀉,未有不以消導、分利為常法者,陰損人無氣而人不知亦可嘆也。又考王節齋云:必泄瀉病誤服參耆等甘溫之藥則病不能愈而或變為黃疸,蓋泄瀉屬濕,甘溫之藥能生濕熱,故反助病邪,久則濕熱甚而為疸也。
」即立齋醫案中亦言李少宰泄瀉誤服爹耆變為黃疸,然則泄瀉初起,益氣湯所宜禁者,歷考立齋治泄瀉,大都用六君子加木香、神麯等藥,蓋六君子無黃耆、當歸,而又加苦泄之藥,自非甘溫比耳。
予脾胃本虛,往時誤服消克之藥,頓覺中氣下陷,胃脘中空空然,神氣倦怠,虛汗不止,手足不溫,大便亦無氣推送,急服益氣湯等藥,連服十餘劑,中氣乃漸復,消克之藥不可輕服也。女此俗有以食消食之法,以飯、肉等所傷之物燒灰存性為末,用酒或陳皮湯下之,頗效。
此物似不甚傷脾,可用,王宇泰先生《準繩》中亦曾載之。又有以酒藥燒灰,服者便覺傷脾。更有服生酒藥者,最為峻厲,不宜用。立齋云:大凡食積痞塊症為有形,所謂邪氣勝則實,真氣奪則虛,惟當養正則邪積自除矣。雖云堅者削之、客者除之,若胃氣未虛,元氣尚實,乃可用攻削,或病人虛羸,或元氣素弱者,但當固本為主,而佐以消治。不然,反致痞滿不食而益其病矣。
」《王機微義》之論積亦同此見,是千古格言不可忽也。予在臨江時,誤服厚朴,傷中氣之後,偶食犬肉一塊,遂覺停滯,時中氣正虛,不敢加山楂等藥,考《本草》食犬肉不消,煮蘆根汁飲之可消,予如法煎飲,覺右脅下微痛,次日大痛殊不可解,自是日甚一日,坐臥皆妨,反側痛如刀刺,右脅下按之有物如雞子。方書言,右脅痛屬食積、痰積,有謂須攻治者,有謂不宜攻,必須助正以消邪者。
白話文:
[醫藥篇一]
人若腎氣虛弱,陽氣不足,下焦之氣不足以溫養脾土,就會導致食慾不振、飽脹、腹瀉等症狀,就像鍋裡煮飯,沒有火,米永遠煮不熟一樣。黃魯直曾記載服用菟絲子的方法:將菟絲子洗淨,用酒浸泡後曬乾,每天用酒送服幾匙,十天後就能像冰雪融化般順利消化食物。服用二神丸、菟絲子與服用八味丸的原理相同,都是千古流傳的有效方法。
嚴用和說:「古人認為補腎不如補脾,但我認為補脾不如補腎。腎氣充足,丹田之火旺盛,就能溫養脾土,脾土功能正常,中焦自然調節,食慾也就好了。」
立齋說:「凡是停食腹瀉的症狀,如果食物已經消化但腹瀉未停,應該用異功散來補益脾胃;如果效果不好,就用補中益氣湯來升發陽氣。如果腹瀉的糞便顏色發黃,說明脾土受損,真氣下陷,就應該在前方湯的基礎上加入木香、肉豆蔻溫補;如果仍然無效,就要補益其根本,宜用八味丸。」他又在瘧疾篇中提到:停食症可用六君子湯加枳實、厚朴;如果食物已消化但症狀未愈,則只用六君子湯。
立齋治療停食腹瀉等症,必定用參、朮等藥物來扶助正氣,再輔以消導之藥,這樣就不會傷及元氣,這真是很好的方法。我觀察到,現代醫生治療腹瀉,幾乎都以消導、瀉利為常法,不知不覺中損傷了人體的陰氣,實在令人惋惜!又據王節齋所言:泄瀉病如果誤服人參、黃耆等甘溫的藥物,病情不僅不會好轉,反而可能轉變為黃疸。因為泄瀉屬於濕邪,甘溫的藥物會生濕熱,反而助長了病邪,久而久之,濕熱加重,就會變成黃疸。
立齋醫案也記載李少宰因泄瀉誤服人參、黃耆而變成黃疸。因此,泄瀉初期,益氣湯是應該禁忌的。從立齋治療泄瀉的案例來看,大多數是用六君子湯加木香、神麴等藥物,因為六君子湯不含黃耆、當歸,還加入了苦寒的藥物,與甘溫的藥物截然不同。
我本身脾胃虛弱,以前曾誤服消食的藥物,結果導致中氣下陷,胃脘空虛,精神疲倦,虛汗不止,手腳冰冷,大便也無力排出,只好服用益氣湯等藥物,連服十幾劑後,中氣才逐漸恢復。因此,消食的藥物不能輕易服用。民間有以食物消食的方法,將吃壞的食物燒成灰,研成粉末,用酒或陳皮湯送服,效果不錯。
這種方法似乎對脾胃傷害不大,可以使用。王宇泰先生的《醫學準繩》中也記載了這種方法。但也有用酒藥燒灰服用後,反而傷了脾胃的例子。服用生酒藥更是峻烈,不宜使用。立齋說:一般來說,食積痞塊是有形的,所謂「邪氣盛則實,真氣奪則虛」,只要養護正氣,邪氣自然會消除。雖然可以攻邪,但只有在胃氣不虛,元氣充足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攻邪的方法。如果病人虛弱,或元氣本來就弱,就應該以扶正為主,再輔以消導。否則,反而會加重痞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王氏機微》中關於食積的論述也與此相同,這都是千古不易的真理。我在臨江時,曾誤服厚朴,傷了中氣,偶然吃了塊狗肉,結果感覺停滯不消。當時我的中氣正虛,不敢用山楂等藥物。我查閱《本草綱目》,發現狗肉難以消化,可以用蘆根汁煎服來幫助消化。我按照方法煎服蘆根汁,結果感覺右脅下輕微疼痛,第二天疼痛加劇,難以忍受,疼痛日益加重,坐臥不安,翻身疼痛如刀割一般,右脅下按壓有物體,像雞蛋一樣大。方書上說,右脅疼痛屬於食積、痰積,有的說必須攻治,有的說不宜攻治,必須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