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昊

《折肱漫錄》~ 卷之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8)

1. 醫藥篇一

大凡腹滿痛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蓋此症須細察虛實,虛則用立齋之治法,實則當守痛無補法之戒。至若霍亂腹痛,誤飲米湯即死,屢屢見之,不可不慎也。

予少患下元氣虛,不能多言,稍不戒則氣怯不可狀,丹田若無物者,甚則夜半陰極之時陽氣欲脫,手足厥冷,汗大泄,一交子醜氣乃漸復,此係腎陽衰弱之候,常服溫腎之藥於滋陰料中,多用菟絲子、枸杞子、肉蓯蓉、五味子、鹿茸、紫河車之屬,遂得漸愈。前症因目病誤眼黃連丸頓劇,要知陽衰之症寒藥所最忌,如知母、黃柏之屬最傷胃中生髮之氣,即平人亦不宜多服者。又《本草》云:「升麻、川芎,下虛人忌服。

」予服四物湯川芎稍多,服補中益氣湯失加人參,皆頓覺下虛,前病陡發,藥之響應如此。

予自二十四歲患下元虛怯,中年大受其累,終日以三緘為戒,至四十後漸充,老年反無此苦,豈壯年氣反不足耶,抑老來得力於服藥之久耶。予弱冠患傷風不遠床第,每晨起即鼻重流涕,竟日痰不絕口,留連月餘遂見痰中縷血,遺害無窮。諺云:「傷風不醒結成勞。

」蓋金水二臟,情關子母,金傷則不能生水,子瀉則其母愈虛,水不能制火,火乘金而金益敗,此勞嗽之症所由成耳,信乎!傷風雖小,病最不可不慎者,故補脾保肺乃養生家第一義,而肺病極宜斷色欲,相關相應捷於影響。

予臨場慮不耐風寒,合玉屏風散服之反自汗津津不止,蓋防風與黃耆各等分之謬也!《本草》云:「黃耆得防風其功愈大」。用黃耆七分配防風三分,斯得之矣。

予弱冠患痰中縷血,憂惶特甚,治以清痰涼血之藥,殊不效。以憂病,病日進,面熱而手冷,喉膩而口乾,兩背不舒,夜作微熱,幾成瘵症。就醫吳門,醫者投以芩連之劑,甫兩服,忽然手冷過肘,足冷過膝,陡覺鼻中出冷氣,神魂飄忽如從高橋下墜,陰陰然莫測所止之狀,急呼姜酒飲之,速煎人參湯加姜服之,神稍定,延名醫張蓮水診之,云:「無害,平調之可矣,勿以寒藥傷。

」而遂服熱藥也,治以八物湯加天麻,予遵服二三十劑,神氣雖稍寧,然自此陽氣頓衰,三冬必以火自隨,而慘慘浙瀝之象幾無生人之樂矣。予後閱方書云:「鬱火之症最忌寒涼,犯之當死。」予本以憂鬱成此火症,竟犯此忌,不死幸耳!初以陰虛致疾,到此則陰陽兩虛,乃大服溫補氣血之藥及紫河車、紅鉛、秋石之屬,病乃稍瘥。縷血之症,十餘年間不時乍發,後來置之度外不復省視,竟爾相忘。

予睹友人患此症者頗多,俱未見夭折,要知此症亦非難治之症也。

壯熱是火,不時發熱是無火,火衰而浮火不歸源,故反致發熱。

立齋云:「凡人飲食起居失宜,見一切火症,悉屬內真寒而外假熱,故肚腹喜暖,口畏冷物,此乃形氣病氣俱屬不足,法當純補元氣為善。」內傷症似外感,一時難辨,立齋以腹喜暖、口畏冷物二者別之,最為良法。

白話文:

醫藥篇一

一般來說,腹部脹滿疼痛,按壓不痛是虛證,疼痛則是實證。這種病症必須仔細觀察虛實,虛證就用立齋的治療方法,實證則應遵守「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原則,不可妄加補益。像霍亂腹痛,誤喝米湯就會死,這種情況屢見不鮮,不可不慎。

我年輕時患有下元氣虛,不能多說話,稍有不注意就會氣虛到極點,丹田好像空空如也,嚴重時半夜陰氣最盛的時候,陽氣將要脫落,手腳冰冷,大量出汗,等到子時丑時(凌晨1點到3點)氣息才逐漸恢復,這是腎陽衰弱的表現,我經常服用溫腎的藥物,在滋陰的藥方中,多用菟絲子、枸杞子、肉蓯蓉、五味子、鹿茸、紫河車等藥物,才逐漸痊癒。之前因為眼疾誤服了黃連丸,病情加重,要知道陽虛的症狀最忌諱寒涼藥物,像知母、黃柏之類最傷胃中生髮之氣,即使是健康人也都不宜多服。又《本草綱目》記載:「升麻、川芎,下虛的人忌服。」我服用四物湯時川芎加多了,服用補中益氣湯時沒加人參,都頓時感覺下元虛弱,舊病復發,藥物的反應如此明顯。

我從二十四歲開始就患有下元虛弱,中年時深受其害,整天謹言慎行,直到四十歲以後才逐漸好轉,老年反而沒有這種痛苦,難道壯年時氣反而不足,還是老年時長期服藥的功效?我年輕時患傷風,臥床不起,每天早上起床就鼻塞流涕,整天痰液不止,持續一個多月後發現痰中帶血絲,危害無窮。俗話說:「傷風不治成勞傷。」這是因為肺金和腎水兩個臟器關係密切,肺金受損就不能滋生腎水,腎水虧損則肺金更虛,腎水不能制約心火,心火就會克伐肺金,使肺金更加受損,這就是咳嗽勞傷的病因。確實如此!傷風雖然是小病,但最不可不慎,所以補脾益肺是養生第一要務,而肺病最宜戒絕房事,因為二者相互影響,關係密切。

我曾經因為怕風寒,服用玉屏風散,結果卻反而自汗不止,這是因為防風和黃耆各等分用量錯誤!《本草綱目》記載:「黃耆配伍防風,功效更大」。應該用黃耆七分,防風三分,這樣才正確。

我年輕時患有痰中帶血,非常憂慮,服用清熱化痰、涼血的藥物,卻沒有效果。因為憂慮而病情加重,面色潮紅而手腳冰冷,咽喉黏膩而口乾,兩側肩膀不舒服,晚上發低燒,幾乎成了肺癆。我去吳門就醫,醫生用黃芩、黃連的藥方,才服用了兩劑,突然手腳冰冷,直冷到肘關節和膝蓋,頓時感覺鼻子呼出冷氣,精神恍惚,好像從高高的橋上掉下來一樣,陰冷到極點,不知道會怎樣。我趕緊喝薑酒,又快速煎服人參湯加薑,精神才稍微穩定下來。我請有名的醫生張蓮水診治,他說:「沒事,調理一下就好了,不要用寒涼藥物傷了身體。」於是我就服用溫熱的藥物,用八物湯加天麻治療,我服用了二三十劑,精神雖然稍有好轉,但是從此陽氣驟減,冬天必須用火取暖,而且總是愁眉苦臉,幾乎沒有正常人的快樂。我後來閱讀醫書,書上說:「鬱火證最忌諱寒涼,服用寒涼藥物會死人。」我本來就是因為憂鬱而導致火症,竟然犯了這個禁忌,不死真是幸運!起初是因為陰虛導致疾病,到後來就陰陽兩虛,於是大量服用溫補氣血的藥物以及紫河車、紅鉛、秋石等藥物,病情才稍有好轉。痰中帶血的症狀,十幾年間時不時地發作,後來我就不管它了,最終也就好了。

我看到很多朋友患有這種病,都沒見過死亡的,要知道,這種病也不是很難治的病。

壯熱是實火,時不時發熱是虛火,火衰弱了,虛火不歸於本,反而導致發熱。

立齋說:「凡人飲食起居不當,出現一切火症,都是內寒外熱,所以肚子喜歡溫暖,口裡怕冷的東西,這是形氣和病氣都屬不足,方法應該純粹地補益元氣為好。」內傷的症狀像外感,一時難以分辨,立齋用肚子喜歡溫暖、口裡怕冷這兩個特徵來區分,是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