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昊

《折肱漫錄》~ 卷之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4)

1. 養形篇上

若常常止念靜觀,則心氣自降。心氣常降則腎氣自漸升,而還泰象矣。朱大復先生教人心常放下,目亦常向下。上者降則下者自升,亦交心腎之法也。

臍之內兩腎之中,有一竅名命門穴,乃生氣之源,吾人生身立命之蒂也。常冥心內照,使心常在腎,此亦交心腎之法也。

每見卵中雛,最初生目而後有首,以及子身。目雖竅於肝,而瞳原屬腎,此天一生水之義也。人之機神盡在目,故目疾犯色,光乃不復,此立竿見影,不可不慎。

古人分一身之氣為三焦,予親驗之而信。予初患下氣虛,覺丹田無物者然。繼患中氣虛,覺中宮無物者然。或有時中虛而下痞,有時下虛而中痞。有時服消導、破氣之藥,則中氣頓陷於下。覺中虛而下反實,乃知氣有分屬,固如斯其有界限也。

酒色同為伐性斧斤,戒色困難,戒酒尤不易。予葆攝甚嚴,卻遠帷幙動經歲時,獨是斜陽掛樹,瞑色入窗,思歡伯甚亟,非此便覺無聊。乃知遠色尤易,斷酒極難。郭子云: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復和。若能少飲,養血壯氣未嘗不益人,其如相知晤對,舉盞忘懷,有不酩酊不休者,可奈何!予生平頗善攝生,獨苦不能戒酒。

人設醴以誘猩猩,猩猩明知而故犯,人笑其愚,吾儕亦明知過飲傷人,而每至酪酊,而不覺其異於猩猩者幾何。予竊見多飲酒而少食谷者,往往不壽,尤非所宜。

凡人形體壯偉,不慎酒色,多有卒風之症,而每得之於勞怒。蓋勞則元氣頓虛,而虛火暴熾,怒屬肝木。《經》云:歲木太過,風氣流行,風木一類,故怒則肝火熾而風即隨之也。又憂懼亦能致此病。予侄申錫在燕,適值戒嚴,憂惶兼以多愁,竟卒中而亡,年止四十七歲耳。予患指麻時,彼亦患指麻,皆以此病為憂,予以慎疾得延,彼以不慎不免耳。

鬱怒傷肝尤甚。蓋鬱則火,內遏肝血,燥而大風發,多致卒中之症。故廣識平情,養生要務。

丹溪先生云:腎主閉藏,肝主疏泄,二臟俱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心為君火,為物所感則易於動,心動則相火翕然而隨,雖不交合,其精亦暗耗矣。故童子未室,亦有腎虛之症。又《精血篇》云:男子精未滿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臟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治法亦兼用益氣湯、六味丸二藥。

為童子者,何不安心靜守數年,以儲一生受用,而甘虛喪此先天一元真氣耶,亦愚甚矣!

養生者,貴開發其生機,生機一發,則源源不窮,此謂浚於不涸之府。生機有二,使此心常自怡適,而不以憂鬱窒其生機,一也。助養脾土以滋化源,則四臟都有生氣,二也。若不知此機括,雖日報補益良劑,所補曾幾何?

丹溪先生云: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時,人以五臟六腑亦應之而衰旺。四月屬已,五月屬午,為火大旺,火為肺金之夫,火旺則金衰。六月屬未,土大旺,土為水之夫,土旺則水衰。況腎水常借肺金為母,以補其不足。古人於夏月必獨宿而淡味,保養金水二臟。《經》曰:冬藏精者春不病溫。

白話文:

養形篇上

經常保持心念平靜,專注觀察,則心火自然下降。心火常降,腎氣自然逐漸上升,恢復到健康平衡的狀態。朱大復先生教導人們要經常放下執著,目光也要經常向下看。上面的下降,下面的自然上升,這也是調和心腎的方法。

肚臍內,兩腎之間,有一個穴位叫做命門穴,它是生氣的源頭,我們人生存和立命的根本。經常冥想內觀,使心神常保於腎,這也是調和心腎的方法。

我曾見過蛋中的小雞,最初先長眼睛,然後才長頭和身體。眼睛雖然是肝臟的竅穴,但瞳孔卻屬於腎臟,這是天地生水之理的體現。人的精神都集中在眼睛上,所以眼睛的疾病會影響面色,神采也會因此衰退,這是立竿見影的,不可不慎。

古人將人體的氣分為三焦,我親自驗證過,確實如此。我最初患下焦氣虛,感覺丹田空空如也。後來患中焦氣虛,感覺中脘部位空空如也。有時中焦虛而下焦痞塞,有時下焦虛而中焦痞塞。有時服用消導、破氣的藥物,中焦之氣會突然下降到下焦。感覺中焦虛而下焦反而實,於是明白氣的歸屬是有區分的,確實存在著界限。

酒色都會損害人的元氣,戒色很難,戒酒更難。我個人很注重保養,遠離聲色犬馬已有一年多了,但唯獨看到夕陽西下,暮色透過窗戶,就會非常想歡樂,否則就會覺得無聊。由此可知,遠離女色比較容易,戒酒卻極其困難。郭子說:「三日不飲酒,就覺得精神不振」。如果能夠少喝點酒,補血壯氣,未嘗不是對身體有益的,但像朋友相聚,舉杯暢飲,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又該怎麼辦呢?我一生都比較擅長養生,卻獨獨戒不了酒。

人們用甜酒引誘猩猩,猩猩明知有害卻還是犯錯,人們笑猩猩愚蠢,而我們明知過量飲酒傷身,卻常常喝醉,跟猩猩又有什麼區別呢?我私下觀察,許多人嗜酒而少吃五穀的人,往往壽命不長,這絕非養生之道。

凡是體格強壯的人,如果不注意飲食男女,很容易患中風,而常常是因為勞累和憤怒引起的。因為勞累會使元氣驟然虛弱,虛火暴漲,而憤怒屬肝木。《內經》說:「歲木太過,風氣流行」,風木同類,所以憤怒會使肝火熾盛,然後中風隨之而來。憂慮和恐懼也會導致這種疾病。我的侄子申錫在燕京,正值戒嚴時期,憂慮和恐懼加上多愁善感,最終中風而死,年僅四十七歲。我患手指麻痹時,他也患手指麻痹,我們都把這種病當作一件大事,我因為謹慎而延緩了病情,他卻因為不注意而未能倖免。

鬱怒傷肝尤為嚴重。因為鬱怒會產生肝火,阻礙肝血運行,使肝血乾燥,導致大風發作,多會導致中風。所以廣泛學習知識,保持心平氣和,是養生的重要事項。

丹溪先生說:腎主閉藏,肝主疏泄,兩個臟器都具有相火,而它們都與心臟相連,心臟是君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活動,心動則相火隨之而動,即使沒有交合,精氣也會暗中損耗。所以,童男童女也會出現腎虛的症狀。《精血篇》說:男子精氣未滿而與女子交合,耗損精氣,則五臟都會有不滿之處,將來會有嚴重的疾病。治療方法也要兼用益氣湯、六味丸等藥物。

對於童男童女來說,為什麼不安心靜守幾年,儲存一生受用的精氣,卻甘願虛耗先天的一元真氣呢?這真是太愚蠢了!

養生貴在開發自身的生機,生機一旦發動,就會源源不斷,這就叫做開發取之不盡的源泉。生機有兩個方面:使心神經常怡然自得,不讓憂鬱窒礙生機,這是第一個方面;滋養脾土以促進營養的吸收,則四臟都會有生機,這是第二個方面。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即使每天都服用補益良藥,又能補益多少呢?

丹溪先生說: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時,人體的五臟六腑也隨之衰旺。四月屬巳,五月屬午,火最旺,火是肺金的夫,火旺則金衰。六月屬未,土最旺,土是水的夫,土旺則水衰。況且腎水常常依靠肺金為母,來補充自身的不足。古人夏天一定獨睡,飲食清淡,保養金水兩個臟器。《內經》說:「冬天收藏精氣,春天就不會得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