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肱漫錄》~ 卷之四 (3)
卷之四 (3)
1. 養形篇上
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要知女色不能絕,必須節之。淫則犯兩疾,人皆知女為陰,不知其外陰而內陽,玄門亦有取坎填離之說,故好色最能傷陰,以其熱也。凡人獨宿書齋,自有一種清明之氣。日與婦人作緣,便覺志竟昏憒,故謂之惑疾。子產聘晉問疾叔向問焉,子產謂:「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節宣其氣,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今無乃壹之則生疾矣。」蓋壹與節相反,壹則耽於女色,而聽政訪問諸務俱廢,安得無疾。
然則吾人應酬交際,小勞其身,不能以了世法,亦所以節宣其氣,而養生調性之道也。無論一於好內者之必生疾,即一於安逸者恐亦非保身之道耳。古人之言不可不省,清淨家尊老氏守中之說,大都心息相依,以神御氣,而守之之處,言人人殊,有主臍下一寸三分者,有主臍上一寸三分者,有主臍內一寸三分者,有主性門腦頂者,有主極陰毛際上空穴者,總不如臍上一寸三分之說為正。此是中宮,心腎交通處,試一凝神,其際便覺渾身和暖,此其驗也。
中州武弁越效忠,年已七十,精神強旺,提戈上陣,猶同少年。傳予一法則,守眉心,此從來無人道及者,每凝神其際即覺滿口津生,此亦可異,則此法或秘傳也。此君與流賊戰歿,可惜。
彼家之術有損無益,除非練習其心,如所云:「枯木倚寒岩,三冬無暖氣。」然後可至此地位,豈凡夫所可到,而顧浪言採藥哉?色心一動,金水暗消,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此病家所宜切戒者也。
丙申歲,有一老人到禾,自稱一百二十餘歲,即昔之王鉞先大夫邀住碩寬堂者累月,其人狀貌雄偉,乃白社日所生,皮紅髮白,果似高年形象,叩之亦無他秘訣,惟有掐龜之法,未必果佳,又極贊茯神香附二味丸方,為延年之藥,此方《本草綱目》中載之。又每戒人勿坐冷石,蔥有兩丫者,勿食,啖飯以白米為佳。
王聖俞會心言,有云伐天和以成就世事,闢猶割肉飾俎,刺血染裳然,究竟成就亦歸虛幻,徒自伐其天和而已。語有之,寧可疏慵乖物議,莫將性命當人情。此二言可書座銘。
幽靜之趣,最宜於山居。然孱弱之軀,即山居亦有不宜處。山中多嵐濕、雲霧之氣,久處能傷脾氣。予宦延平,署在山麓,是春患脾泄、小便黃澀之症,胸膈不舒,飲食頓減。近年,借隱苕上之妙喜,亦在山麓,所患復如是,俱服八味丸、補中益氣湯,間服清暑益氣湯而痊。若多服分利之劑,則誤矣。
人身中,惟心腎不交,百病生焉。造化至春,天氣下降,地氣上升,是成三陽泰卦,而萬物萌生。人若心火太炎,則天氣不降矣。腎氣不盛,則地氣不升矣。是為否象,精氣何從生?心君火也,火性炎上,故念一起即火炎,念若滅即火息。吾人有一時無念者乎,此火所以日炎,而水所以日涸也。
白話文:
養形篇上
如今你生活不規律,不按時作息,難免會因此生病!要知道,男女之事不能完全避免,但必須節制。縱慾過度就會犯兩種病,大家都知道女人屬陰,卻不知道女人外陰內陽,玄學中也有以坎填離的說法,所以好色最傷陰,因為它太熱了。一般人獨自住在書房裡,自然會有一種清朗之氣。但整天和女人糾纏,就會覺得精神昏沉萎靡,所以叫做「惑疾」。子產聘請晉國大夫叔向,叔向問他怎麼生病了,子產說:「君子應該遵循四季規律,早晨處理政事,白天拜訪親友,傍晚制定法令,晚上休息養神,這樣就能調節身體氣血,不要讓它阻塞不通,讓身體的氣血外洩,如果不能這樣節制,就會生病。」總之,放縱和節制是相反的,放縱沉迷女色,政事訪友等一切事務都荒廢了,怎麼能不生病呢?
然而,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適度勞動身體,不能完全不參與世俗事務,這也是調節身體氣血,養生調氣的方法。無論沉迷於男女之事的人必然生病,就是整天安逸享樂的人,恐怕也不是養生的好方法。古人的話不可不謹慎思考,清靜無為的人尊崇老子的“守中”之說,大多數人都是心神相依,以精神來控制氣息,而守中之處,各人所說不一,有人說在肚臍下一寸三分,有人說在肚臍上一寸三分,有人說在肚臍內一寸三分,有人說在性門腦頂,有人說在陰毛際上方的空穴,總不如肚臍上一寸三分的說法正確。這是人體的中宮,心腎相通之處,你試著凝神於此,就會感覺渾身暖和,這就是驗證。
中州一位武官越效忠,七十歲了,精神還很旺盛,拿起武器上陣,就像年輕人一樣。他傳給我一種方法,凝神於眉心,這是從來沒有人說過的,每次凝神於此,就會感覺口中津液滿滿,這也很奇怪,可能這是秘傳的方法。可惜這位先生在與流寇作戰時戰死了。
那些家傳的養生方法大多弊大於利,除非你能像枯木一樣倚在寒岩上,經歷三個冬天都沒有暖氣,才能達到這種境界,這不是普通人能達到的,還談什麼採藥煉丹呢?色慾一起,精氣暗損,不僅沒有益處,反而有害,這是養生的人應該嚴格戒除的。
丙申年,有一位老人來到禾,自稱一百二十多歲,就是以前王鉞先生邀請住在他碩寬堂好幾個月的老人,他相貌雄偉,是白露節那天出生的,皮膚紅潤,頭髮花白,確實像高齡老人的樣子,問他秘訣,他沒有其他的秘訣,只有掐龜的方法,未必真的有效,他又極力推崇茯神香附二味丸方,說是延年益壽的藥方,這個方子《本草綱目》中記載著。他又經常告誡別人不要坐在冰冷的石頭上,蔥如果長了兩棵芽,就不要吃,吃飯最好吃白米飯。
王聖俞在《會心錄》中說,為了成就世間的事業而違背天和,就像割肉做菜,刺血染衣一樣,最終成就也會歸於虛幻,只是徒勞地違背天和而已。俗話說得好,寧可清閒自在,不受世俗議論,也不要拿自己的性命去換取人情。這兩句話可以寫在座右銘上。
幽靜的環境最適合山居生活。但是體弱的人,即使是山居生活也有不適合的地方。山中多陰濕、雲霧之氣,長期居住會傷脾氣。我在延平做官,衙門在山腳下,春天就患了脾胃泄瀉、小便黃澀、胸悶、食慾不振的症狀。近年在苕溪借宿,也在山腳下,又得了同樣的病,都服用八味丸、補中益氣湯,間或服用清暑益氣湯才痊癒。如果多服用瀉下通便的藥物,那就錯了。
人體中,只有心腎不交,才會百病叢生。自然界到了春天,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這就形成了三陽泰卦,萬物開始萌生。人如果心火太旺,則天氣就不能下降;腎氣不足,則地氣就不能上升,這就是否卦的象徵,精氣從何而生呢?心是君火,火性向上,所以一動念頭就火旺,念頭消失火就熄滅。我們有哪一時刻沒有念頭呢?所以心火日日旺盛,腎水日日乾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