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昊

《折肱漫錄》~ 卷之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

1. 養形篇上

失飢傷飽,脾胃乃傷,養生家有言,未飢先食,稍飽即止,此是保脾胃良法。然世途中人,安能如此愜適,但常存此心,便不至於大飢大飽,以傷天和矣。

醉之為害,不可勝言。其於節欲更須戒醉,醉後最易犯欲,《內經》言,醉以入房,養生大忌,能致百病。蓋醉里乾坤,另一光景,生平瑾凜,頃刻恣睢,尊生一念,遂置度外,故攝養家切忌縱欲。

凡人患膿顆癤子,雖曰濕、曰熱、曰氣血不和,畢竟還是氣血有餘,故少年人多患此。予弱冠前亦然,及病以後永無此患,想氣血不旺之故也。至若癰疽之毒,則有所以致之,有因心懷鬱結者,有因好飲火酒,喜炙爆者,有因陰血涸者,不可不慎其因。昔王損庵先生曾對予言,人參養榮湯若人終身服之,可永免癰疽之患,蓋以能調和氣血也。

忍冬藤時時釀酒服之,亦可以解此。

古人言,毋以脾胃熱冷物,毋以脾胃軟硬物,毋以脾胃熟生物,可謂至言。

暑月,勞役於暑中及炎房逼淺受暑而病者名中喝,其避暑納涼於深林大廈之間而病者,名中暑。攝養家於三伏之候,但居於寬廠稍涼之處,使不至中暍即已。切不可因熱貪涼,處於陰寒之地以為怏。暑中勞役非人情所樂,此必出於不得已,然後利與此身亦須稍分輕重,至於遇涼招疾,乃所自取,於人何尤。

四時偶遇怪風,切須謹避,《內經》所言厲風殆謂此。《內經》論風之為害獨詳。要知避風亦是攝養家要事。古云: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仇,真藥石之言也。風固宜防,露尤須避。風屬陽,露屬陰,陰氣中人最易得疾。故夏月不宜久坐露下納涼,秋來多致患瘧。每日將昏時即有露氣,其氣能直透房櫳,故夜臥須閉窗而後睡,次日體自舒健。

諺云:早飯要早,中飯要飽,夜飯要少。語語皆格論。空腹莫多言,最能傷氣。中午必須飯,飯必滿量而止,則神氣自旺。晚餐微酣,不可過醉,亦不可過飽,自然神清氣爽。

予少年血氣不足,十日九病,自慮不能老,幸延殘喘以迄於今,中丞、給諫兩兄,生平精神大旺,竟年不滿六旬。蓋予以病,萬分加意保攝,所以得全其生。兩兄役役世法中,藥餌調攝不知為何事,以有所恃而促其算,予病原因於色,後來極其節欲。腠理虛不禁風,坐臥必於屏風處,不敢肆,覺飢即食,覺寒即衣,覺暖即減,覺勞即息,不敢強力以作,生平藥餌無一日輟,初未知醫藥,頗有誤,後識岐黃妙理,大得其益。

居官甚有礙於調攝,上鑑兩兄皆以勞心政務得疾而殞,故未老即掛冠,予之重養生也,蓋如此。

晉候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節之。」而引樂以為喻,謂「五降之後不容彈矣。於是有煩手淫聲,滔埋心耳,物亦如之。至於煩,乃舍也已,無以生疾。」又以六淫配六疾,曰:「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

白話文:

養形篇上

飢飽失度,就會傷脾胃。養生家說,未飢先食,略飽即止,這是保養脾胃的好方法。但世上哪能人人如此自在,只要常常記住這個道理,就不會經常大飢大飽,損傷身體元氣了。

飲酒的害處,多到說不完。尤其要節慾,更要戒酒,醉酒後最容易犯慾。內經說,醉酒後同房,是養生的禁忌,容易導致百病。因為醉酒後,神志迷亂,行為失控,原本謹慎小心,瞬間放縱恣肆,養生的念頭,也拋到腦後了,所以養生的人絕對不能縱慾。

一般人患膿腫、瘡癤,雖然說是濕熱或氣血不和,但根本上還是氣血有餘,所以年輕人容易患此。我年輕時也一樣,生病之後就再也沒有了,我想是因為氣血不旺的緣故。至於癰疽這種毒症,則有其致病原因,有的因為心裡鬱結,有的因為愛喝烈酒、喜歡吃炙烤辛辣的食物,有的因為陰血不足,不可不謹慎。以前王損庵先生曾對我說,人參養榮湯如果終身服用,可以永遠避免癰疽,因為它能調節氣血。

忍冬藤經常釀酒服用,也可以治療。

古人說,不要用寒熱的東西傷脾胃,不要用軟硬的東西傷脾胃,不要用生冷的東西傷脾胃,這真是至理名言。

夏天,在暑熱中勞作,或在炎熱的屋子裡受暑而生病的,叫做中暑;在深林大廈等陰涼處避暑納涼而生病的,也叫做中暑。養生的人,在三伏天,只要待在寬敞略涼的地方,不至於中暑就行了。絕對不要因為天氣熱就貪圖涼快,待在陰寒的地方,反而生病。夏天勞作不是人人都喜歡的,這一定是不得已而為之,因此也要衡量利弊,至於因為貪涼而生病,那是自己造成的,怪不得別人。

四季中偶遇怪風,一定要謹慎避開,《內經》中說的「厲風」大概就是指這個。內經論述風的危害特別詳細。要知道,避風也是養生家重要的事。古人說:避風如同避箭,避色如同避仇,這真是金玉良言!風固然要防,露水更要避開。風屬陽,露屬陰,陰氣入侵人體最容易生病。所以夏天不宜久坐露天下納涼,秋天容易患瘧疾。每天傍晚的時候就有露氣,這種氣體能直接穿透門窗,所以晚上睡覺一定要關好窗戶再睡,第二天身體自然就會舒暢健康。

俗話說:早飯要早,午飯要飽,晚飯要少。每一句話都很有道理。空腹不要多說話,最容易傷氣。中午一定要吃飯,飯量要吃飽,這樣精神氣力自然旺盛。晚餐少量飲酒,不能過量,也不能吃太飽,自然就會神清氣爽。

我年輕時血氣不足,十天有九天生病,自己擔心活不到老,幸好保住性命活到現在。中丞、給諫兩位兄長,一生精力旺盛,卻不到六十歲就去世了。因為我經常生病,所以格外注意保養身體,因此得以保全性命。而我的兩位兄長,終日奔波於官場,從不注意飲食調養,仗著身體好,結果反而縮短了壽命。我生病的原因是縱慾,後來極力節慾。因為肌膚腠理虛弱,不耐風寒,坐臥時一定在屏風後面,不敢隨意行動,感覺餓了就吃,感覺冷了就穿衣,感覺熱了就減衣,感覺累了就休息,不敢勉強工作,一生中沒有一天停止服用藥物,開始不懂醫術,也曾用錯藥,後來明白了醫學道理,才大有益處。

做官很妨礙養生,我見證了兩位兄長都因操勞政務而生病去世,所以年紀輕輕就辭官了,我如此重視養生,原因就在這裡。

晉候向秦國求醫,秦伯讓醫生醫和診治,說:「他的病治不好,這是因為靠近婦女,病就像蠱毒一樣。不是鬼神作祟,也不是飲食不當,而是被迷惑而喪失意志。」晉候說:「婦女不可以靠近嗎?」醫生回答:「要節制。」然後用樂器作比喻,說:「琴弦過度彈撥五次之後就不能再彈了。同樣,手淫過度就會煩躁,精神疲憊,身體也一樣。等到煩躁疲憊,身體就垮掉了,這樣就會生病。」他又把六淫(風寒暑濕燥火)與六種疾病相對應,說:「陰寒之邪導致寒症,陽熱之邪導致熱症,風邪導致皮膚病,雨濕之邪導致腹痛,晦暗之邪導致迷惑疾病,陽光過盛導致心臟病。婦女,是陽性的東西,在晦暗的時候,縱慾就會產生內熱,導致迷惑的蠱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