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肱漫錄》~ 卷之五 (1)
卷之五 (1)
1. 卷之五
2. 養形篇下
飲食但取益人,毋求爽口。《本草》須常考訂,毋食病體相妨之物。予脾胃素弱,平生不多食生冷瓜果。雖佳品在列,未嘗朵頤。油膩炙爆,亦不敢食。一切難消之物,俱兢兢慎之。故能保此殘喘。縱口腹之慾,而不自惜其身,不可謂智。
凡炙爆煎炒,病家最忌,助火銷陰,損人不淺。即平人亦不宜食,腫毒、牙疼諸症半因於是。
北方人以面為命,食麵方飽而有力,食米即弱。則面乃大補益人之谷。但《本草》言其擁熱,少動風氣,則亦不宜多食者。至若南方面更為助濕,所宜禁食者也。
北方薏酒,原非薏釀,皆以黍米為之。黍氣薄味清,初飲似清冽,然味薄易醒,不至如南酒之動火生痰也。
酒能少飲,益人甚多。一遇飲至醉,則傷人不淺,多少之間損益霄壤。
河豚魚最發病,攝養家尤不宜食。
酒與茶雜飲,能致酒積。予見人多雜飲,獨予守戒甚嚴。北人稟厚與南人大不同,常見北人於暑月以冰為命,飲之自謂有益。冰果、茶、酒相兼雜下,而脾胃不傷。南人寓北者,罕見有此。
牛乳同酒飲,此常事耳。薛立齋云:酒不可與乳同飲,豈指人乳言耶?然兩者同飲,亦往往見之,想不知應忌耳。
予每遇冬月,常以熱酒飲乳酪。己酉,在南都有方土,令予以牛乳下丸藥,原不言與酒同飲。予不耐膻氣,急呼酒飲之,乳下喉未全到胃,遇酒即凝,膈上遂苦痞悶有妨飲食,消導俱無效,大是可憂。予精思之,此乃乳滓質凝於胸前而不化。酥者乳之精華,取酥與消導藥同飲,當得去此礙膺之物。遂如法治之,果一服即消,物理相制之妙如此。
人皆指西瓜能闢暑,生冷中不甚忌之。殊不知暑中奔走後,覺胸中熱氣填塞,浸冷食之,信可避暑。若晏坐高堂,日以為常供,則有損脾胃,秋來瘧痢當防。
生薑秋不宜食,泄氣損壽元。蓋秋味辛,辛乃秋之本味,故忌之。
枸杞葉作茶嚼,治消渴強陰,解面毒,何不以代茶。桑椹曬乾蜜丸服,開關利竅,通血脈,安神魄,聰耳明目。又絞汁熬稀膏,蜜調服,能去火毒,解金石燥熱,止消渴。《本草》著其功效如此,人何不多取而服之耶。採桑條作寸斷,炒黃色,煎湯可以代茶,最益人。
五加皮,《本草》原言取皮用。今人多摘其芽,此未可解。
胡椒大熱,《本草》言多服損肺走氣,又能發癰疽,大損陰氣,所當痛戒。
飲茶宜熱,冷則聚痰,多飲則少睡,久服則消脂。茶味最清香,令人嗜飲。然虛弱人,止宜候渴而飲,適可而止。若亦欲慕清客之名,勉強飲啜,所損脾胃不小。《序》云:釋滯消壅,一日之利暫佳;損氣侵精,終身之累斯大。此可謂嗜茶者之戒。
橙皮多食傷肝氣,不宜與豬肉同食,發頭旋噁心。
白話文:
飲食只要選擇對身體有益的,不要只追求口感上的享受。《本草綱目》等醫藥書籍要經常研究,不要吃會和自身病況衝突的食物。我自己的脾胃向來虛弱,平常很少吃生冷的瓜果。即使有美味的食物擺在眼前,我也不會大吃特吃。油膩、燒烤等食物,我也不敢吃。一切難以消化的東西,我都會小心謹慎。因此才能夠保持這殘喘的生命。如果放縱口腹之慾,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能算是明智的做法。
凡是燒烤、煎炸炒的食物,生病的人最忌諱,因為會助長火氣、耗損陰氣,對身體的傷害不小。即使是健康的人也不宜多吃,很多腫瘡、牙痛等疾病,有一半的原因都是因為吃了這些食物。
北方人以麵食為主,吃麵才能飽足有力氣,吃米飯反而會虛弱。所以麵食對北方人來說是很好的補益之物。但《本草綱目》說它容易使人體內積熱、產生風氣,所以也不宜多吃。至於南方,麵食更容易助長體內的濕氣,更應該禁食。
北方的薏米酒,其實並非用薏米釀造,而是用黍米釀造的。黍米的氣味淡薄清爽,剛喝的時候感覺清冽,但味道清淡容易醒酒,不像南方的酒那樣容易引發火氣、產生痰液。
酒如果少量飲用,對身體有很多益處。但是一旦喝到醉,就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飲用量多少之間的影響差別很大。
河豚魚最容易引發疾病,保養身體的人尤其不應該吃。
酒和茶混著喝,容易導致酒積。我看到很多人這樣混著喝,唯獨我嚴格遵守戒律。北方人的體質和南方人有很大不同,常見北方人在炎熱的夏天以冰為命,認為喝冰對身體有益。冰鎮水果、茶、酒一起混著下肚,脾胃也不會受損。但南方人住在北方,很少看到有這樣的情況。
牛奶和酒一起喝,這是很常見的事。薛立齋說過:酒不能和牛奶一起喝,難道是指人奶嗎?雖然經常看到有人這樣喝,但應該是不懂要忌諱吧。
我每次到了冬天,都會用熱酒搭配乳酪一起喝。己酉年,在南京有一位地方人士,要我用牛奶送服藥丸,原本沒說不能和酒一起喝。我不能忍受牛奶的腥味,急忙喝了酒。牛奶剛下喉嚨還沒完全到胃,遇到酒就凝結成塊,卡在胸口感到悶脹不舒服,影響了飲食,用消食導滯的藥都沒效果,這讓我非常擔憂。我仔細思考,這應該是乳酪凝結成塊,卡在胸前無法消化。酥油是牛奶的精華,如果用酥油搭配消食導滯的藥一起喝,應該可以去除卡在胸口的硬塊。於是我照這個方法處理,果然一服就消除了,物質相剋的奧妙就是這樣。
人們都認為西瓜可以消暑,在生冷食物中不太忌諱。殊不知在炎熱天氣中奔走之後,感覺胸中熱氣鬱積,吃些冰鎮的西瓜,確實可以消暑。但如果整天坐在涼爽的地方,每天都吃西瓜,就會損傷脾胃,秋天時要小心瘧疾和痢疾等疾病。
秋天不宜吃生薑,因為會洩散氣,損耗壽元。秋天屬辛味,辛是秋天的本味,所以要忌吃。
用枸杞葉泡茶喝,可以治療消渴症、強壯陰氣、解除臉部毒素,為什麼不用它來代替茶葉呢?桑椹曬乾後做成蜜丸服用,可以疏通關竅、暢通血脈、安定心神、使耳朵靈敏、眼睛明亮。又可以將桑椹榨汁熬成稀膏,用蜂蜜調服,可以去除火毒、解除金石的燥熱、止渴。《本草綱目》記載它的功效是如此,人們為什麼不多服用呢?採集桑條,切成一寸長,炒至黃色,煎湯可以當作茶喝,對身體非常有益。
五加皮,《本草綱目》說要取它的皮使用。現在的人大多採摘它的嫩芽,這讓人費解。
胡椒性大熱,《本草綱目》說多吃會損傷肺氣、使氣往外散,還會引發癰疽,大大損耗陰氣,應該嚴格戒吃。
喝茶應該喝熱的,喝冷的容易聚積痰液,多喝則會睡不著,長期喝則會減少脂肪。茶的味道最清香,令人喜愛飲用。但是體質虛弱的人,應該等到口渴再喝,適可而止。如果只是為了追求清雅之名而勉強喝茶,對脾胃的損害不小。《序》中說:消除滯塞,一時的功效很好;但會損傷氣血,造成長期的損害。這可以作為嗜茶者的戒律。
橙皮多吃會損傷肝氣,不宜和豬肉一起吃,會導致頭暈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