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昊

《折肱漫錄》~ 卷之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4)

1. 醫藥篇三

丹砂、雄黃乃金石之藥,非水飛極細者不可服,服亦不宜多。

元明粉性涼消痰,予曾聽方士煉服,亦未見效,《本草發明》云:仙經雖備述其功浩大,若臟腑虛寒,脾胃氣弱不可服,此為格言。

六一散,非盛暑中奔走極熱不宜服,能損脾胃,蓋此藥乃利竅滲濕熱之劑,誤服之,則耗津液矣。

爐甘石煅過,治風弦、爛眼甚效。

亂髮煅成血餘入藥,最能補血,胎髮更效。

麋、鹿是二物,麋乃鹿之大者。麋茸性熱、補陽。鹿茸性溫、補陰。麋角冬至解,鹿角夏至解,大有分辨。今人概指為鹿茸、鹿角而混用之,何耶?世上通行鹿膠不甚效,須加毛角數枝方有力。

鹿角膠,人皆以透明者為佳,殊不知毛角制就者,其色黑暗,品之優劣,全不繫明暗也。聞善制此膠者,將角入竹籃內,置長流水中任其流滌侯淨盡煎之,則毫無渣滓,照之色如琥珀可愛。然渣滓滌盡,血氣亦無存矣,亦何益於治病,徒為觀美則可耳。

阿井之水相傳是濟水,其色綠,其性急而沉,其體較他水頗重。予曾至其井取試之,蓋濟性清而下,故阿膠能益肺降火,膠必得烏驢皮煎者,兼補腎臟,斯為合法。然世間阿膠,皆雜驢皮所煎,非親制不可得也。

羚羊角,相傳明目益肝。予因目病服之殊無效。

敗龜板取其自死者,血肉盡滲甲中,氣性全具,故佳耳。予聞之王字泰先生云:龜性最戀軀殼,故死後,其甲尚靈,可占吉凶。有人久服龜板,腹中滋生小龜無數,以此病死,確有證驗。故王先生用藥多不用龜板。

煉服紅鉛,實為有益。予之得延,藉力於此非淺。予往時病丹田氣怯不能言,百藥不效。遇一醫家,以五氣丹授予,才兩、三服,即覺氣充能言,其效如此。是後自畜鼎器,廣收紅鉛製服。較之草根樹皮,功真倍蓰。烏衣巷聶逆元之五炁丹,名聞海內。予曾服之,果效。李鴻臚進光廟之丹,予亦曾嘗。

有友張中吳以紅鉛製為一粒丹,用乳調勻,灌於鼻內,男左女右,以鼻孔向上仰承之,名為進大藥,密室中避風,避勞,或三七,或二七日,淡味將理,斷欲百日,果有奇效,能回陽助元,予曾兩試之。

予生平亦甚得紫河車之力,炙乾河車不佳,性熱動火。取鮮者,長流水洗去惡血,其淡紅水不必盡去,再用酒漉一遍,瀝去酒,入磁瓶封固,重湯煮之一晝夜,熟爛為度,配以藥末,搗為丸。如藥末多,仍加蜜。其藥方,視人症候所宜,大約入補陰藥中最合。有人謂河車性熱有火,人不宜服,此說最誤人。

河車乃是補血補陰之物,何常性熱。但以其力重,故似助火耳。配藥緩服之,何能助火。胞上紫筋,有謂宜盡挑去者,非是,此乃自然之血筋,非惡血比,挑去則損功力。

秋石入藥,必須水煉者佳。古人取秋露煉成,故名秋石。今露不可多得,惟以清水煉之。若火煉者,則精華已去,徒存鹽質,恐未必能補陰。且鹽濕亦難以入藥。古方所指秋石,決指水煉者而言。

白話文:

醫藥篇三

硃砂和雄黃都是金石類藥物,必須用水磨得極細才能服用,而且服用量也不宜過多。

元明粉性寒涼,可以消痰,我曾聽說方士服用煉製過的元明粉,卻不見效。《本草發明》中記載:雖然道家經典詳細記載了它的巨大功效,但若臟腑虛寒、脾胃虛弱,則不可服用,這是一條重要的原則。

六一散,在盛暑中奔走後體溫很高時不宜服用,它會損傷脾胃,因為此藥是利尿滲濕、清熱的藥劑,錯誤服用會耗損津液。

爐甘石經過煅燒後,治療風濕痹痛、眼疾效果很好。

將燒焦的頭髮煅燒成灰燼後入藥,最能補血,胎髮效果更好。

麋鹿兩種動物,麋鹿是鹿中體型較大的。麋茸性溫熱,補陽;鹿茸性溫,補陰。麋角在冬至時採收,鹿角在夏至時採收,這是有區別的。現在人們常常將麋茸和鹿茸混用,這是錯誤的。市面上流通的鹿膠效果不佳,必須添加幾枝鹿角才能有效。

鹿角膠,人們都認為透明的最好,卻不知道用鹿角毛製成的鹿角膠,顏色較暗,其品質優劣,與顏色深淺無關。聽說善於製作鹿角膠的人,會將鹿角放入竹籃中,放在長流水中不斷沖洗直到乾淨,然後再熬製,這樣就沒有渣滓,顏色如同琥珀般好看。然而,渣滓洗淨了,鹿角的血氣也就沒有了,對治病又有什么益處呢?只是好看而已。

相傳阿井的水是濟水,水色碧綠,水性急而沉,比其他水要重一些。我曾去阿井取水試驗過,因為濟水性清而流速快,所以阿膠能益肺降火,而阿膠必須用烏黑驢皮熬製,才能兼顧補腎,這才是正宗的製法。但是市面上的阿膠,大多是用雜驢皮熬製的,不是自己親自製作就難以得到正宗的阿膠。

羚羊角,相傳可以明目益肝。我因為眼疾服用過,卻沒有效果。

敗龜板要選擇自然死亡的龜殼,其血肉滲入甲殼中,藥性完整,所以才好。我聽王字泰先生說:龜最戀其殼,所以龜死後,龜甲還有靈性,可以占卜吉凶。有人長期服用龜板,腹中滋生出許多小龜而死,確實有這樣的病例。所以王先生用藥很少使用龜板。

服用煉製過的紅鉛,確實有益處。我的延年益壽,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此。我以前患病,丹田氣虛,不能說話,服用各種藥物都不見效。遇到一位醫生,他給我五氣丹,服用了兩三次,就感覺氣血充盈,能說話了,效果如此神奇。從那以後,我自己準備鼎器,廣泛收集紅鉛煉製服用。比起草根樹皮,其功效確實好得多。烏衣巷聶逆元的五氣丹,名揚天下。我也曾服用過,確實有效。李鴻臚進獻給光廟的丹藥,我也曾服用過。

我的朋友張中吳用紅鉛製成一粒丹藥,用人乳調勻,灌入鼻孔中,男子左側,女子右側,將鼻孔向上仰著,叫做進大藥,在密室中避風,避免勞累,服用三七天或二七天,藥味淡了就停止服用,禁忌房事一百天,果真有奇效,可以回陽補元,我曾試過兩次。

我一生也深感紫河車的功效。炙烤乾燥的河車不好,性熱易上火。取新鮮的河車,用長流水洗去污血,淡紅色的水不必完全洗淨,再用酒過濾一遍,瀝去酒,放入瓷瓶中密封,用大火煮一晝夜,煮爛為度,再配以藥末,搗成丸藥。如果藥末多,再加蜂蜜。具體藥方,根據個人的病情而定,大致來說,在補陰藥中效果最好。有人說河車性熱,易上火,人不宜服用,這種說法最容易誤導人。

河車是補血補陰的藥物,怎麼會性熱呢?只是因為它的藥力強,所以好像助火而已。配藥緩慢服用,怎麼會助火呢?胎盤上的紫筋,有人說應該全部挑去,這是錯誤的,這是自然的血管,不是污血,挑去則損傷藥效。

秋石入藥,必須用水煉製的才好。古人用秋天的露水煉製,所以叫秋石。現在露水難以收集,只能用清水煉製。如果用火煉製,則精華已去,只剩下了鹽分,恐怕未必能補陰。而且含鹽分濕潤的藥物也很難入藥。古方所指的秋石,一定是指用水煉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