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肱漫錄》~ 卷之三 (1)
卷之三 (1)
1. 醫藥篇三
"品藥"
人參,固補氣,亦能補血,蓋補氣而血自生,陰生於陽,甘能生血也。王節齋謂:勞疾陰虛服人參過多者,不治,恐是一偏之論。蓋節齋方論用參最少。與時師動必用參者,其弊相等。惟肺受火邪實熱與夫陰虛勞極而喘急者,則忌用耳。予幼時參價甚賤,十五、六歲時,亦時服參,憶一兩止價三錢耳。
後曰漸騰貴,不數年,價即與銀等,迨後,價益高,甚至三鍰,東事敗後,參之騰湧無足怪,前此何以頓貴耶?蓋前此醫者多不敢輕用參,每等於附子,用者少故價賤。後來服參如果,無人不用,且世俗日益奢,參之價勢不得不日高,乃世變使然,亦可慨也!
白話文:
人參的功效與價格變遷
人參能固本補氣,也能補血。因為補氣就能使血液自然生成,陰氣依賴陽氣而生,而甘味又能滋生血液。王節齋認為,勞損疾病、陰虛體質的人過度服用人參,無法治癒,恐怕只是偏面的論點。因為王節齋的方劑中,人參的使用量最少。而那些遇到疾病就必定使用人參的醫生,其弊端與王節齋的觀點相同。唯獨肺部受到火熱邪氣侵襲而發熱,以及陰虛體質勞累過度而喘不過氣的人,才不能服用人參。
我年幼時,人參價格十分低廉,十五、六歲時,一兩人參只賣三錢。
後來人參價格逐漸上漲,不到幾年,價格就與白銀等同了。之後價格更是持續攀升,甚至達到三鍰。東事(指鴉片戰爭)失敗後,人參價格飆漲並不奇怪。但在之前,人參價格為何突然暴漲呢?原因是過去的醫生大多不敢輕易使用人參,把它當作像附子一樣珍貴的藥材,用量很少,所以價格低廉。後來,服用人參就像喝水一樣普遍,人人都服用,而且世風日益奢靡,人參的價格自然水漲船高,這是時代變遷造成的結果,實在令人感嘆!
乾地黃性寒,而鮮地黃尤寒,不宜單服,恐傷脾胃。鮮地黃搗取自然汁不見水,煎膏貯磁瓶,經年不壞。懷慶土疏而田多山泉,故質大而味厚,予曾陪巡懷慶,用意覓大地黃不可得,士人云:上等地黃一出,即為客人販往蘇州,本地止存次等者。諺云:出處不如聚處,信然。
黃耆之功不下人參,但性太綿密,能閉腠理,有邪者禁服,不如人參之補而能宣耳。然補益之功,似出人參之上。我郡岐黃家,多不敢用耆,惟恐誤補邪氣。王字泰先生用耆最多,予少病時,因服耆不多,終不能勝勞,而汗症莫療。四十歲後,大服補中益氣湯,計一歲服四、五斤,然後能勝勞,而汗症漸減。
白話文:
乾燥的地黃性寒,而新鮮的地黃更寒,不適合單獨服用,以免傷脾胃。新鮮的地黃可以搗碎取汁,不加水煎成膏,裝在瓷瓶裡,可以存放多年不壞。懷慶地區土壤疏鬆,山泉眾多,因此產出的地黃品質優良,個頭大,味道濃郁。我曾經陪同官員巡視懷慶,刻意尋找上等地黃,卻一無所獲,當地人說:上等地黃一出現,就會被商人販賣到蘇州,本地只留下了次等品。俗話說:產地不如消費地,真是這樣。
黃耆的功效不亞於人參,但性溫和,容易閉塞毛孔,如果有邪氣的人就不要服用,不像人參既能補益又能宣發。不過,黃耆的補益功效似乎比人參更強。我所在的郡,很多醫生都不敢用黃耆,擔心誤補邪氣。王字泰先生卻經常使用黃耆,我年輕時身體虛弱,因為服用黃耆不多,一直無法勝任勞作,而且汗症也治不好。四十歲之後,我大量服用補中益氣湯,一年要服用四五斤,才開始能勝任勞作,汗症也逐漸減輕。
往時多服參而無濟,後來兼服耆而始效。予故駕其功於人參。外科毒潰後,用生耆補托,予臀後生一瘤,醫用藥點去幾成漏,每日加耆五錢於諸藥內,服之竟得收功。
王節齋云:藥之氣味不同,如五味子之味厚,故東垣方,少者五、六粒,多者十數粒。今世醫或用二、三錢,深以為非,吾地時師悉遵此法,獨王宇泰先生及繆慕臺用藥五味子甚多。王先生治夢遺,單煎五味子膏一味,考《元和紀用經》五味子散止一味,近來兒曹苦夢遺,以五味子一味為丸,服之良效。又種子方以五味子、肉蓯蓉各等分,丸服,則東垣之言,似亦不必拘也。
白話文:
以前常吃人參卻不見效,後來加入黃芪一起吃才見效。因此我認為黃芪的功效勝過人參。外科手術傷口潰爛後,可以用生黃芪來補益和托毒,我臀部長了個瘤,醫生用藥點掉,幾乎成了洞,我每天在藥方裡加五錢黃芪,服用後終於見效。
王節齋說:藥物的氣味不同,就像五味子的味道很厚重,所以東垣的方子,最少用五、六粒,最多用十幾粒。現在的醫生卻用二、三錢,我覺得很錯誤。我們當地的大夫都遵循這個方法,只有王宇泰先生和繆慕臺先生用五味子用量很大。王先生治療夢遺,單獨煎五味子膏一味,考查《元和紀用經》五味子散也只用一味,最近很多孩子夢遺,用五味子單味製成丸藥,服用後效果很好。另外,種子方用五味子和肉蓯蓉等量做成丸藥服用,看來東垣的說法也不必太過拘泥。
白芍藥,為助脾瀉肝之要藥,治瀉、補脾方中多用之。薛立齋獨言有損於脾,罕用此藥,想以其性寒耶。養生家審之。
凡汗症人,桔梗、薄荷亦不宜輕服。紫蘇,人忽視之,其發散更甚,鮮者其力尤猛,非真有感冒不可混食,《六一散》云:若下元虛及怒氣上升,不可服桔梗、升麻。
砂仁能下氣,凡中氣虛人不可服。
石菖浦能通心氣,養心丹中多用之。然心氣不足者少用,以能散氣也。
白話文:
白芍是幫助脾臟、瀉肝火的重要藥材,許多治療腹瀉、補脾的藥方都常使用它。薛立齋認為白芍會損傷脾臟,因此很少使用,可能是因為它性寒的緣故。養生家應該仔細思考這件事。
凡是容易流汗的人,也不宜輕易服用桔梗和薄荷。紫蘇容易被人忽視,其實它發散的效果更強,尤其是新鮮的紫蘇,力量更猛,如果不是真的感冒,不能隨便吃。六一散中提到,如果下元虛弱或怒氣上衝,也不可服用桔梗和升麻。
砂仁能降氣,凡是中氣虛弱的人都不宜服用。
石菖蒲能通暢心氣,養心丹中常用它。但是心氣不足的人要少用,因為它容易散氣。
腎藏志,故補腎藥中用遠志。
菊花,清香妙品,又能益血祛風。點茶、釀酒俱快事,同地黃釀酒能黑髮,作枕治頭風明目,葉亦明目,香不減花,人不多用之何耶?
肉蓯蓉、五味子各等分,加蜜丸,助陽、種子。友人言有奇效,予未之試。
澤瀉一味,有醫多用之,十劑而五者。薛立齋每言淡滲之藥,不宜輕用。惟泄瀉水火不分時,暫用一、二劑以分利,既分即不可滲泄,恐導損陽氣,變成脹滿之症,治者審之。
大黃極不宜輕用,因大黃妄下而致殞者,予目中蓋屢見矣,即痢之初起,大概宜早下,然亦須審形症是強、是弱,而後斟酌用藥。方書中原有老弱不可下之說,慎勿可輕。
白話文:
腎臟主宰人的意志,所以補腎的藥物中會使用遠志。
菊花,清香芬芳,又能滋養血液、去除風寒。用它來點茶、釀酒都是美事,跟地黃一起釀酒能使頭髮變黑,做成枕頭能治療頭風、明目,菊花的葉子也有明目的功效,香氣不輸花朵,為什麼人們不經常使用它呢?
肉蓯蓉、五味子各取相同份量,加入蜂蜜做成丸子,能助陽、補種子。朋友說這種藥方有奇效,但我還沒嘗試過。
澤瀉這種藥材,很多醫生都使用它,十個方子中就有五個使用它。薛立齋經常說,淡滲的藥物不宜輕易使用。只有在瀉瀉水火不分的時候,才能暫時使用一、兩劑來分利,分利之後就不可以再使用淡滲的藥物,否則會損傷陽氣,導致腹脹的病症,治療的人要仔細思考。
大黃非常不適合輕易使用,因為誤用大黃瀉下而導致死亡的人,我親眼見過很多。即使是痢疾剛開始的時候,一般來說應該及早使用大黃瀉下,但也要審慎觀察病人的體質是強壯還是虛弱,然後再斟酌用藥。醫書中原本就有老人和虛弱的人不可使用大黃瀉下的說法,一定要謹慎,不可輕易使用。
仙茅助陽,原非常用之藥,有人極贊其功效,予宦南安,檇十餘斤歸以遺友,應大室方伯不受,復予柬云:此藥有毒,能殺人。予遂不敢以相遺。尚容再考。
附子,信不宜輕用。予少患下元氣虛,誤服寒藥,以致夜半氣脫,虛汗大泄不止,飄飄似將絕者,心中惶懼,煎參附湯服之,用熟附至錢余,病雖少定而火症大發,旋患遺精,兩載方愈。近年,曾因中氣誤服克伐之藥,以致頓虛,參、朮、耆等藥服之,竟不應。遂於補中益氣湯內加熟肘子三分,服一劑便覺腰熱之病復發,後患鼻衄,左鼻管中時時有乾血,在內調養一年餘,方得愈,附子之氣烈乃爾。若加於地黃丸內,則有眾養陰之藥和之,便不覺其熱矣。
白話文:
仙茅具有助陽的功效,原本不是常用藥。有些人極力稱讚它的效果,我曾在南安做官時,買了十多斤仙茅帶回家送給朋友,結果一位高官拒絕收下,並寫信告訴我,這藥有毒,能殺人。我便不敢再送給別人了,這件事值得再考究。
附子,真的不應該輕易使用。我年輕時患了下元氣虛,誤服了寒涼的藥物,導致半夜氣虛、虛汗大量流失不止,感覺快要昏厥過去,心中十分恐懼,就煎了參附湯服用,用了將近一錢的熟附子。雖然病情稍微穩定下來,但卻引發了燥熱症,接著又患上了遺精,兩年才痊癒。近幾年,我因為中氣虛弱,誤服了克伐身體的藥物,導致身體極度虛弱,服用人參、白朮、黃耆等藥物,竟然沒有效果。於是,我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了三分熟附子,服下一劑就感覺腰部發熱的病症又發作了,之後還患了鼻衄,左鼻孔裡經常流出乾血,經過一年多的調養才痊癒。附子的藥性如此強烈,可見一斑。如果把附子加在地黃丸裡,因為有許多滋陰的藥物調和,就感覺不到它的燥熱了。
予常閱《本草》,成都節度張益州進豨薟丸,表頌其功用之妙不可殫述。及閱繆慕臺《本草經疏》言,凡病人患麻痹、骨節疼、腰膝無力,由於脾胃兩不足,非因風濕所中而得者,不宜服此。予深服其言。蓋豨薟之性,輕揚而香,治風、治濕信有神功,斷非補益之藥,若誤信而久服,必損神氣。
向讀《本草》,贊豨薟丸之妙,久服可以輕身延年。予初患指麻,人咸謂宜服此丸,予以為雖祛風而無傷元氣,制之與補劑兼服。然心疑之,天下無祛風而不傷元氣之理。友人徐顯甫在燕,亦患指麻,單服前丸一月餘,精神大減,步履俱艱。遂改服補藥一月餘,步履始得如故,乃知此藥亦是耗損元氣之物。《本草》之言,未足信也。
白話文:
我常常翻閱《本草綱目》,其中記載成都節度使張益州進獻的「豨薟丸」,誇讚其療效神奇,不可盡述。後來我讀到繆慕臺的《本草經疏》,他提到凡是病人患有麻痺、骨節疼痛、腰膝無力,是因為脾胃虛弱所致,而不是因為風濕所引起的,就不適合服用此丸。我非常認同他的說法。因為豨薟的藥性輕揚香氣,治風濕確實有奇效,但絕非補益之藥,若誤信而長期服用,必然會損傷元氣。
以前我讀《本草綱目》,讚揚豨薟丸的神奇功效,認為長期服用可以輕身延年。我曾經患手指麻痺,大家都說應該服用此丸,我雖然認為它可以祛風,但擔心會傷元氣,所以決定同時服用補藥來平衡。但我心裡還是存疑,天下哪有祛風而不傷元氣的藥物呢?我的友人徐顯甫在燕京,也患手指麻痺,單獨服用豨薟丸一個多月,精神大減,行走都困難。後來改服補藥一個多月,行走才恢復正常,這才明白此藥也會損耗元氣。《本草綱目》的記載,並不可盡信。
《本草》云:人知蘭花之香,不知蘭葉之妙,散陳郁之氣,治消渴、利水道、益氣生津、潤膚逐痹。如此妙藥,而人多棄之不用,可惜也,蘭乃幽蘭。
忍冬花,摘鮮者釀酒,清香可愛,此藥久服可免癰疽等症。香而有益,不服亦愚矣。
枳實性烈而速下,有推牆倒壁之力,若中氣不足者,雖兼補劑亦不可用。方書極言枳朮丸之妙,予服之閱月,脾胃久傷,終身受害。慎之!慎之!
厚朴性亦猛厲,虛弱之人宜審用。《本草》言:誤服脫人元氣。予中氣素弱,每因腹痛誤用少許,即覺中氣衰憊,無不立見。有時加於六君子湯中,亦覺大傷中氣。要知此藥,非純善之物,即參、術同用,亦不能勝也。
白話文:
《本草》說:人們都知道蘭花香,卻不知道蘭葉的妙用,它可以散去陳舊的濁氣,治療消渴、利尿通便、益氣生津、潤膚去痺。這樣好的藥材,卻被大多數人棄之不用,真是可惜啊!蘭花是幽蘭,生長在幽靜的地方。
忍冬花,採摘新鮮的來釀酒,清香可愛,長期服用可以預防癰疽等疾病。既香又有益,不服用真是愚蠢。
枳實性烈,作用快,有推倒牆壁的力量,如果中氣不足的人,即使加上補氣的藥材也不可以用。醫書上極力讚揚枳朮丸的神奇效果,我服用過幾個月,脾胃受到長期傷害,終生受到影響。謹慎!謹慎!
厚朴性也猛烈,虛弱的人要謹慎使用。《本草》說:誤服會損害人體的元氣。我本身中氣就虛弱,每當腹痛時誤服一點,就會感覺中氣衰弱,馬上就顯露出來。有時候加入六君子湯中,也會感覺中氣大傷。要明白,這種藥材並非完全好的,即使和人參、白術一起服用,也無法克服它的弊端。
藿香,須自種乃真。
吳茱萸、辛熱氣猛,下氣甚速。要知吳茱萸醬雖快口,亦不宜常服者。
蘇合香,甘溫而性走竄,能散氣,故蠟丸不宜輕服。
竹葉、竹瀝,皆取淡竹者為佳。世多不辨,混取雜竹而用之,安能對症療疾。又淡竹草開翠花者,俗亦名竹葉,鄉人不識藥性,有妄認以為是者,亦謬矣。
橘皮下氣,脾虛人不宜常食。予常於中氣虛時,偶服一、二片,即覺氣虛不堪,以是知亦所宜忌。
白話文:
藿香,一定要自己種的才是真的。
吳茱萸,辛熱氣味猛烈,下氣很快。要知道,雖然吳茱萸醬吃起來很爽口,但也並不適合經常服用。
蘇合香,性溫味甘,而且走竄性強,能夠散氣,所以蠟丸不能輕易服用。
竹葉和竹瀝,都要用淡竹的才好。世俗很多人都分辨不清,混用雜竹,怎麼能對症治療疾病呢?另外,淡竹草開出翠綠色花朵的,俗稱竹葉,鄉下人不懂藥性,有人誤以為是真正的竹葉,也是錯誤的。
橘皮能下氣,脾胃虛弱的人不適合經常吃。我平時中氣虛弱時,偶爾吃一兩片橘皮,就會感覺氣虛難受,由此可知,橘皮也是有宜忌的。
龍眼肉,《本草》言,其能補心脾,功與人參並。若患心血少,以龍眼煎膏收貯,任意酒飲之。予少時,思慮傷神,後來每遇勞心,輒覺心中枯燥,幾有心火自焚之象,服此膏屢效。
山楂,消肉食,亦疏肝氣,亦去食積痰。然有積滯者,宜食;無滯,不可用。棠球大於山楂,其消食亦同,每見人造楂膏及楂丁,以為食用之供,脾弱人不宜混食傷脾。予中氣素弱,每傷肉食,用六君子湯加山楂煎服,不覺其消,有時而暢,或胸中無食滯而誤服前劑,即覺中氣頓虛,乃知此藥亦非和緩之劑,故參朮不能勝其消克也。
白話文:
龍眼肉,根據《本草》記載,它具有補心脾的功效,其作用與人參相當。若患有心血不足,可以用龍眼煎成膏,儲存起來,隨時用酒服用。我年少時,思慮過度傷神,後來每當勞心費神,就會感到心中乾枯,幾乎有心火自焚的跡象,服用這種膏藥屢屢有效。
山楂,可以消肉食,也能疏肝氣,也能去除食積痰。但是,只有有積滯的人才適合吃,沒有積滯的人不能服用。棠球比山楂大,消食效果也相同,常見有人用山楂製成楂膏和楂丁,作為食物供應,但脾胃虛弱的人不適合混食,以免傷脾。我體質虛弱,經常因吃肉食而導致脾胃不適,就用六君子湯加山楂煎服,並沒有感覺到消食效果,有時反而覺得通暢,但有時明明沒有食積卻誤服了之前藥方,就立刻感到中氣虛弱。因此我知道,山楂藥性並非溫和,人参和白术也無法抵消它的消食作用。
人陰毛中生蝨,名八角子,貼伏毛根最癢,惱人。相傳此蝨不醫,延及頭髮眉毛,其人當死。治法以生銀杏搗爛敷合毛上,隔宿其蝨盡死。予少年曾患此,用此法神效。有友為予言,生此蝨者,運會將否之兆。予患此之後,抱病十餘年,備嘗苦楚,其言果驗。
胡麻最有補益,古人稱為仙人飯,配別藥名胡麻丸。又方獨制一味,為胡麻餅,用鱉色胡麻擇淨淘洗,攤於蒸蘢內,以滾湯從上澆之。此藥油最多,蒸蘢下如絲流掛,久而不止,俟掛盡上鍋蒸之,蒸熟曬乾,又如前法入蒸寵內,以滾湯澆之,又蒸又曬,九度乃止,牽搗為末,煉蜜為餅。飢時可以當飯用,酒下之頗香,甘可食,久服明目延年。
白話文:
人陰毛中長出蝨子,叫做八角子,牠們緊貼毛根,非常癢,讓人受不了。相傳這種蝨子治不好,如果蔓延到頭髮眉毛,這個人就會死。治療方法是用生銀杏搗爛,敷在毛髮上,過了一夜,蝨子就會全死。我年輕時曾患過這種病,用這個方法效果非常好。有個朋友跟我說,長這種蝨子的人,運氣將要變差。我患病後,抱病十多年,經歷了許多苦難,他的話果然應驗了。
胡麻最有補益作用,古人稱它為「仙人飯」,搭配其他藥材製成胡麻丸。還有一個單方,是胡麻餅,選用黑色胡麻,清洗乾淨,鋪在蒸籠裡,用滾水從上面澆下去。這樣就會產生很多藥油,從蒸籠底部流出來,像絲線一樣掛著,很久都不停,等到流盡了就放到鍋裡蒸,蒸熟後曬乾,再按照之前的步驟放入蒸籠,用滾水澆下去,反覆蒸曬九次才停止,然後搗碎成粉末,用蜂蜜做成餅。肚子餓的時候可以當飯吃,配酒吃味道很香,甘甜可口,長期服用可以明目延年。
但苦油多,不宜於溏泄者,亦不宜以茶湯下之。予遊宦常攜此,以充飢代飯。
神麯,能消面、谷等宿食,人皆視為和易之藥,殊不知性亦克伐,能墜胎。予常誤服,中氣頓虛,故知亦不宜輕用者。
大麥芽,能消食如神麯,但能消腎水,不宜多用。
吳中所造豆豉,味美而不可入藥,《本草》所載淡豆豉出江西。予宦湖西始嘗此味。泰和產者良,其味亦有韻,可下酒,粗人不識也。
予家有僕婦,患小便不通之症,時師藥以九節湯,腹漸滿而終不通,幾殆矣。有草澤醫人,以白蘿蔔子炒香,白湯吞下數錢,小便立通,此予親見之者。
白話文:
但是苦油太多,不適合腸胃虛弱、容易腹瀉的人食用,也不適合用茶水送服。我出外遊宦時,常常隨身攜帶這個,用來充飢代替飯食。
神曲,能夠消化麵食、米飯等積滯的食物,人們都把它視為安全無害的藥物,殊不知它也有副作用,會導致流產。我曾經不小心服用,導致中氣虛弱,所以知道它也不宜輕易使用。
大麥芽,能消化食物如同神曲一樣神奇,但它會損傷腎水,不宜過量食用。
吳地所製的豆豉,味道鮮美,但不能入藥,《本草》記載的淡豆豉產自江西。我在出外做官時,才第一次品嚐到這種味道。泰和縣產的豆豉品質最好,味道也別具風味,可以佐酒,普通人都不懂欣賞。
我家裡有一個僕婦,患了小便不通的疾病,當時醫生給她開了九節湯,她的肚子漸漸脹滿,最後還是沒有排尿,情況十分危急。有一個鄉村醫生,用白蘿蔔子炒香,用白湯送服幾錢,她的尿液馬上就通了,這是我親眼見證的。
薄荷性涼能散熱,紫蘇性溫能散寒,皆散氣之劑。世人不識藥理,暑月每點薄荷湯代茶。紫蘇以作餅、作蔬,忽為食物,不知多食大損人氣。
香薷乃散陽氣、導真陰之劑,真中暑方可用。今人畏暑,輒浸冷而快服之,適所以招暑而取病耳。若元氣素虛,及房勞過度者,尤不宜服。立齋云:人有患暑症,沒而手足、指甲或肢體青黯者,皆不究其因,不溫補其內,而泛用香薷之類所誤也。
丹砂、雄黃乃金石之藥,非水飛極細者不可服,服亦不宜多。
元明粉性涼消痰,予曾聽方士煉服,亦未見效,《本草發明》云:仙經雖備述其功浩大,若臟腑虛寒,脾胃氣弱不可服,此為格言。
白話文:
薄荷具有清涼的特性,能夠疏散熱氣;紫蘇則是溫暖的,能夠祛除寒氣,兩者都是用來調節氣機的藥物。一般人不懂藥理,夏季常常以薄荷湯取代茶飲,用紫蘇做餅乾或是蔬菜。然而,過量食用可能會損傷人的氣血。
香薷可以疏散陽氣,引導真正的陰氣,只有在真正中暑的情況下才可使用。現在的人害怕暑熱,便隨意浸泡在冷水中快速飲用,這實際上正是招致暑熱並引發疾病的行為。對於原本元氣虛弱或者房事過度的人,更是不適合服用。
丹砂和雄黃是金屬礦物藥材,必須經過極細的研磨才能服用,即便服用也不宜過量。
元明粉性質涼爽,可以消除痰濕,我曾經聽到道士煉製後服用,但效果並不明顯。《本草發明》中提到,雖然仙經詳細描述了它們的功效巨大,但如果臟腑虛弱或脾胃氣弱,就不宜服用,這是值得遵循的原則。
六一散,非盛暑中奔走極熱不宜服,能損脾胃,蓋此藥乃利竅滲濕熱之劑,誤服之,則耗津液矣。
爐甘石煅過,治風弦、爛眼甚效。
亂髮煅成血餘入藥,最能補血,胎髮更效。
麋、鹿是二物,麋乃鹿之大者。麋茸性熱、補陽。鹿茸性溫、補陰。麋角冬至解,鹿角夏至解,大有分辨。今人概指為鹿茸、鹿角而混用之,何耶?世上通行鹿膠不甚效,須加毛角數枝方有力。
白話文:
六一散不適合在盛夏炎熱時奔走後服用,會損傷脾胃。因為六一散是利竅滲濕熱的藥物,誤服會耗損津液。
爐甘石煅燒後,治療風弦、爛眼效果顯著。
將亂髮煅燒成血餘再入藥,最能補血,胎髮效果更佳。
麋和鹿是兩種動物,麋是鹿中體型較大的。麋茸性熱,補陽;鹿茸性溫,補陰。麋角在冬至時解,鹿角在夏至時解,二者有明顯區別。現在人們普遍將麋茸、鹿茸和麋角、鹿角混用,這是為何?市面上流通的鹿膠效果不佳,需要添加毛角幾枝才能發揮作用。
鹿角膠,人皆以透明者為佳,殊不知毛角制就者,其色黑暗,品之優劣,全不繫明暗也。聞善制此膠者,將角入竹籃內,置長流水中任其流滌侯淨盡煎之,則毫無渣滓,照之色如琥珀可愛。然渣滓滌盡,血氣亦無存矣,亦何益於治病,徒為觀美則可耳。
阿井之水相傳是濟水,其色綠,其性急而沉,其體較他水頗重。予曾至其井取試之,蓋濟性清而下,故阿膠能益肺降火,膠必得烏驢皮煎者,兼補腎臟,斯為合法。然世間阿膠,皆雜驢皮所煎,非親制不可得也。
白話文:
鹿角膠,大家都認為透明的最好,殊不知用毛角製成的,顏色會比較暗,其實品質好壞,與顏色深淺無關。聽說善於製作鹿角膠的人,會把鹿角放在竹籃裡,放在長流水中,任其流淌洗滌,直到乾淨後再煎煮,這樣就會毫無渣滓,顏色如同琥珀般漂亮。但渣滓洗滌乾淨了,血氣也就不存在了,對治病又有什麼益處呢?只是好看而已。
阿井的水相傳是濟水,顏色呈綠色,性急而沉,密度比其他水都重。我曾去過阿井取水試驗,因為濟水性清而下,所以阿膠能滋陰潤肺、降火,用烏驢皮煎製的阿膠,還能兼具補腎臟的作用,這才是合法的製法。但市面上賣的阿膠,都是用各種驢皮混在一起煎煮的,不是自己親自製作就無法獲得純正的阿膠。
羚羊角,相傳明目益肝。予因目病服之殊無效。
敗龜板取其自死者,血肉盡滲甲中,氣性全具,故佳耳。予聞之王字泰先生云:龜性最戀軀殼,故死後,其甲尚靈,可占吉凶。有人久服龜板,腹中滋生小龜無數,以此病死,確有證驗。故王先生用藥多不用龜板。
煉服紅鉛,實為有益。予之得延,藉力於此非淺。予往時病丹田氣怯不能言,百藥不效。遇一醫家,以五氣丹授予,才兩、三服,即覺氣充能言,其效如此。是後自畜鼎器,廣收紅鉛製服。較之草根樹皮,功真倍蓰。烏衣巷聶逆元之五炁丹,名聞海內。予曾服之,果效。李鴻臚進光廟之丹,予亦曾嘗。
白話文:
相傳羚羊角可以明目益肝,但我親身服用過,卻對我的眼疾毫無效果。
龜板最好選用自然死亡的,因為它的血肉都滲透到甲殼中,藥性才完整。我聽王字泰先生說,龜非常戀着自己的軀殼,所以死後,它的甲殼仍然有靈性,可以用來占卜吉凶。有人長期服用龜板,結果腹中滋生了許多小龜而死,這件事確實有證據。因此王先生用藥很少使用龜板。
煉服紅鉛對身體確實有益處,我活到現在,多虧了紅鉛的幫助。以前我病了,丹田氣虛,說不出話,很多藥都無效。後來遇到一位醫生,他給我五氣丹,才吃了兩三服,就感覺氣充盈了,能說話了,效果非常好。從此我自己在家裡備齊器皿,大量收集紅鉛煉服。和草根樹皮相比,紅鉛的功效真的要高出許多倍。烏衣巷聶逆元製作的五氣丹,名聲很大,我曾經服用過,確實有效。李鴻臚進貢給光廟的丹藥,我也曾經試過。
有友張中吳以紅鉛製為一粒丹,用乳調勻,灌於鼻內,男左女右,以鼻孔向上仰承之,名為進大藥,密室中避風,避勞,或三七,或二七日,淡味將理,斷欲百日,果有奇效,能回陽助元,予曾兩試之。
予生平亦甚得紫河車之力,炙乾河車不佳,性熱動火。取鮮者,長流水洗去惡血,其淡紅水不必盡去,再用酒漉一遍,瀝去酒,入磁瓶封固,重湯煮之一晝夜,熟爛為度,配以藥末,搗為丸。如藥末多,仍加蜜。其藥方,視人症候所宜,大約入補陰藥中最合。有人謂河車性熱有火,人不宜服,此說最誤人。
白話文:
有一位朋友叫張中吳,他使用紅鉛製造了一個叫做「一粒丹」的藥物,然後用牛奶調和均勻後,灌入鼻子內,男性使用左手邊的鼻子,女性則使用右邊的鼻子,鼻子朝上仰頭,這種方法稱為「進大藥」,在一個避免風吹、避免勞累的密閉房間裡進行。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是三十七天或二十七天,之後要保持清淡飲食,並且禁止性行為一百天,這樣會有神奇的效果,能夠回復陽氣和補充元氣。我親自嘗試過兩次。
我一生中也十分獲益於「紫河車」這味藥,將乾燥的紫河車炙烤並不好,因為它性熱會導致上火。選擇鮮活的紫河車,用長流水清洗掉壞血,那種淡紅色的水不必完全清除,再用酒過濾一次,濾掉酒後,放入磁器瓶中密封好,用沸水煮一整夜,直到它熟透,然後配上藥粉,研磨成丸子。如果藥粉太多,還可以添加蜂蜜。藥方根據個人的症狀來調整,大致來說,對於補充陰氣的藥方來說,這是最佳選擇。有人認為紫河車性熱有火,不適合所有人服用,這種說法最容易誤導人。
河車乃是補血補陰之物,何常性熱。但以其力重,故似助火耳。配藥緩服之,何能助火。胞上紫筋,有謂宜盡挑去者,非是,此乃自然之血筋,非惡血比,挑去則損功力。
秋石入藥,必須水煉者佳。古人取秋露煉成,故名秋石。今露不可多得,惟以清水煉之。若火煉者,則精華已去,徒存鹽質,恐未必能補陰。且鹽濕亦難以入藥。古方所指秋石,決指水煉者而言。
附子加於八味丸中,有地黃等陰藥佐之,便不覺其熱。加於補中益氣湯中,其性便熱。予曾加三分,服一劑鼻衄頓發,數載受其患。
古方用何首烏以赤白各等分用,今以得何首烏,一時難兼兩種,勉強成丸服之,亦效。近來吾鄉多不可得大者,若重二斤,便為奇貨。出山西者最大,六、七斤者甚多。予宦於虔州覓此藥,亦有重三、四斤者。但人言此藥出越中者良也。他地所產服之多不效。予虔州所得以制七寶丹,功力果遜,人言或者其然。
白話文:
河車雖然能補血補陰,但性本不熱。只是它藥性較重,所以看起來像是助火。如果配藥緩慢服用,是不會助火的。至於胞上紫筋,有些人認為應該全部挑掉,這是錯誤的,因為那是自然的血管,不是惡血,挑掉反而會損害藥效。
秋石入藥,必須經過水煉才好。古人用秋露煉成,因此叫做秋石。現在露水不好取得,只能用清水煉制。如果用火煉,精華就會流失,只剩下鹽分,恐怕就無法補陰。而且鹽性潮濕,也不適合入藥。古方所指的秋石,一定是水煉的。
附子加入八味丸中,有地黃等陰性藥物輔助,就不會感覺到它的熱性。但如果加入補中益氣湯中,它的熱性就會顯現出來。我曾經加了三分附子,服用一劑就鼻子流血不止,好幾年都受這個病痛困擾。
古方用何首烏,赤色的和白色的各佔一半。現在很難同時取得兩種何首烏,勉強用一種製成丸藥服用,也會有效果。最近我的家乡很难买到大個的何首烏,如果重達兩斤,就已經算得上是稀罕貨了。山西產的何首烏最大,六七斤重的很多。我在虔州做官的時候,也找到過重達三、四斤的何首烏。但人們都说越中产的何首烏最好,其他地方产的服用效果不佳。我用虔州取得的何首烏制成七寶丹,藥效確實比較差,可能就如人們所说,产地不同,药效也會有差别。
七寶丹古方服之甚有益,加杜仲四兩,名八珍丹,人稱其更佳。此藥若得大何首烏重三、四斤者,更得赤白相配恰合,則功力當更有大焉。
白話文:
"七寶丹古方服用後非常有好處,增加杜仲四兩,名為「八珍丹」,人們認為效果更好。如果這藥能得到大何首烏重達三、四斤,再配合紅白兩色的何首烏,那麼藥效可能會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