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昊

《折肱漫錄》~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醫藥篇一

予生平善病,方書所載之症候十息其五,《本草》所載之藥品亦十嘗其五,於病之情狀、藥之利害,知之已深。今年六十餘矣,而後知治病必以脾胃為本,東垣、立齋之書,養生家當奉為蓍蔡者也。至於脾土補之不應,則求端於其母,而補命門之真火以生之,立齋之論尤精。

方書言:「治病者,衰其大半而止,不可過劑,過則反傷元氣。」大凡以藥攻病者,去其大半即宜養正氣而佐以祛邪,正氣充則邪氣自盡,若必欲盡去其邪而後補正,將正氣與邪氣俱盡,而補之難為力矣。予少不知此理,每為人言所誤,王節齋論治痰謂中焦之痰,胃亦賴其所養,難以盡去,去盡則胃虛而難治,亦同此理,常聞庸醫有祛邪務盡之語,大是誤人!

《玉機微義》,其議論多精妙處,亦醫書之上乘也,腠理虛,為陽虛,為表虛,為衛虛,人身中清陽之氣上升達表,所以固皮毛而實腠理,謂之衛氣,衛氣象天,天包地外,一氣之所攝持,猶衛氣包護一身而使內者不出、外者不入,故衛得其養則陽氣自覺常充,汗少泄,風邪自不能中內,《經》云:「陽密乃固」,陽密,即腠理密矣。

此氣蓋本於胃而主於肺,故胃充即衛充,肺虛即衛虛,益氣汾以甘溫養胃中生髮之元氣,以升柴提下陷之清陽,清陽上升,衛氣自實,汗不斂而自固矣。又謂:「脾氣一虛,肺氣先絕,汗乃大泄,」故先以參朮壯其脾,使土旺金生,則腠理自密而汗乃戢,蓋養胃助脾即所以補肺之母而充固衛氣,無他法也。若陽氣虛甚而津脫不止者,前湯不能取效,須加熟附子以固其陽,陽回衛氣斯復矣。

要知畏風、多汗、易於感冒等症,總皆陽氣不足所致也。

立齋云:「凡人元氣索弱,或因起居失宜,或因飲食勞倦,或因用心太過,致遺精、白濁、自汗、盜汗,或內熱、哺熱、潮熱、發熱,或口乾作渴、喉痛舌裂,或乳膨脹、脅肋作痛,或頭頸時痛、眩暈目花,或心神不寧、寤而不寐,或小便赤澀,莖中作痛,或便溺余滴、臍腹陰冷,或形容不充、肢體畏寒,或鼻氣短促,或更有一切熱症,皆是無根虛火,但服十全大補湯固其根本,諸症自息,若攻其風熱則誤矣。」此千古格言,不可不察。

沉香化氣丸最為猛烈,無經不傷,無臟不損,不可輕用者。

倒倉之法不宜施於者弱,曾聞有以倒倉而不起者。

陰絡傷則下血;陽絡傷則吐血。誤服攻積之藥,故傷陰絡;誤服破氣之藥,故傷陽絡。

予當夏令時患小便黃澀、短少,時值秋冬又患小便頻多而利,予總聽之「不治亦無大害」,古人云,凡老人小便短少便是病進之兆,亦未必盡然。

王節齋先生亦醫家名手。但所著《明醫雜著》議論多偏,薛立齋每條下一註腳而梓行於世,蓋恐後人誤信,貽害不淺,故特為剖析其是非,其有功於世也大矣。

白話文:

醫藥篇一

我一生多病,醫書上記載的病症,我經歷過一半以上;《本草綱目》記載的藥物,我也試用過一半以上,對疾病的症狀和藥物的利弊,已經有了深入的了解。今年六十多歲了,我才明白治病一定要以脾胃為根本,李東垣、薛立齋的醫書,養生之人應該奉為圭臬。至於脾土的補益效果不佳,就要從其根本入手,補益命門的真火來滋生它,薛立齋的論述尤其精妙。

醫書上說:「治療疾病,只需減輕其大半即可,不可過度用藥,過度用藥反而會損傷元氣。」凡是用藥攻治疾病的,去除其大半之後就應該養護正氣,輔以祛除邪氣,正氣充盈,邪氣自然就會消滅。如果一定要把邪氣完全去除之後再補益正氣,那麼正氣和邪氣都會被耗盡,到時候再補益就難以奏效了。我年輕時不懂這個道理,經常被別人的話誤導。王節齋論述治療痰飲,認為中焦的痰飲,胃也依靠它來滋養,難以完全去除,若去除盡了,則胃氣虛弱而難以治療,這也是同樣的道理。經常聽到庸醫說要徹底祛除邪氣,這真是誤人子弟!

《玉機微義》的論述,多有精妙之處,也是醫書中的上乘之作。腠理虛弱,是因為陽氣虛弱,是因為表虛,是因為衛氣虛弱。人體內清陽之氣上升到達體表,以此來保護皮膚和毛髮,使腠理充實,這就是衛氣。衛氣像天一樣,天包圍著大地,是一種氣的攝持作用,就像衛氣保護著全身,使裡面的東西不出來,外面的東西不進去。所以衛氣得到滋養,陽氣自然就能充盈,汗液減少,風邪自然就不能侵入體內。《內經》說:「陽氣密閉才能固護身體」,陽氣密閉,就是腠理緻密。

這種氣主要源於胃,而主於肺,所以胃氣充盈,衛氣就充盈;肺氣虛弱,衛氣就虛弱。因此要服用甘溫的藥物滋養胃中生髮的元氣,用升柴來提舉下陷的清陽之氣,清陽之氣上升,衛氣自然充實,汗液不收斂也能自然固護。又說:「脾氣一虛,肺氣就先衰竭,汗液就會大量流失。」所以要先用人參、白朮等藥物補益脾臟,使脾土旺盛,金氣得以生髮,這樣腠理自然緻密,汗液就會減少。養護胃氣,輔助脾氣,就是補益肺氣的根本,並充實衛氣,沒有其他方法。如果陽氣虛弱很嚴重,津液大量流失不止,前面的方劑不能奏效,就必須加入熟附子來固護陽氣,陽氣回歸,衛氣自然就會恢復了。

要知道畏風、多汗、容易感冒等症狀,都是陽氣不足造成的。

薛立齋說:「凡是人體元氣虛弱,可能是因為起居不規律,可能是因為飲食勞累,可能是因為用腦過度,導致遺精、白濁、自汗、盜汗,或者內熱、午後發熱、潮熱、發熱,或者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舌頭髮裂,或者乳房脹痛、脅肋疼痛,或者頭頸時痛、頭暈眼花,或者心神不安、睡不好覺,或者小便短赤澀痛、陰莖疼痛,或者排尿不盡、肚臍和腹部冰冷,或者面色萎黃、肢體怕冷,或者鼻塞氣短,或者其他一切熱症,這些都是沒有根基的虛火,只要服用十全大補湯來鞏固根本,這些症狀就會自然消失,如果攻治其風熱,就會誤事。」這是一千古以來的格言,不可不仔細觀察。

沉香化氣丸藥性非常猛烈,沒有任何經脈不受損傷,沒有任何臟腑不受損害,不可輕易服用。

倒倉療法不宜用於體弱者,我曾聽說有人因為使用倒倉療法而死亡。

陰絡受損則下血;陽絡受損則吐血。誤服攻治積滯的藥物,就會損傷陰絡;誤服破氣的藥物,就會損傷陽絡。

我夏季患小便黃澀、量少,秋冬又患小便頻多而清利,我一直認為「不治療也沒有大礙」。古人說,老年人小便短少是病情加重的徵兆,但也未必完全如此。

王節齋先生也是醫學名家。但是他所著的《明醫雜著》論述多有偏頗之處,薛立齋每條後面都加註釋然後出版發行,大概擔心後人誤信,貽害深遠,所以特地分析其是非,他對後世的貢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