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安神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安神: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定志之效。對於因氣虛、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所致的安神,人參能起到補益心脾,振奮心氣,安神定志的作用。
2. 提高藥效: 安神散中往往包含其他清熱解毒、寧心安神藥物,人參作為補氣藥,能夠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藥效更加顯著,達到更好的安神效果。
安神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寧心安神: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 利水滲濕: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使心神安定,改善心悸、胸悶等症狀。
茯苓在安神散中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同發揮寧心安神、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達到治療失眠、心悸、胸悶等症狀的目的。
安神散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定志: 遠志味甘、性溫,入心、肺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開竅之效。其能通過疏通心經、寧心安神,達到改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狀的作用。
- 助眠功效: 遠志富含揮發油及多種生物鹼,這些成分具有鎮靜、催眠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提高睡眠效率,進一步提升安神散的療效。
安神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辛溫芳香的特性,可起到以下作用:
- 溫陽散寒:丁香味辛性溫,可溫通心陽,散寒止痛,對於寒邪凝滯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行氣止痛:丁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疏通心氣,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從而緩解心悸、胸悶等症狀,進一步幫助安神定志。
安神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理氣解鬱,安神止痛的功效。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安神定志的功效。對於心脾兩虛、氣滯血瘀導致的失眠、心悸、胸悶等症,木香能通過理氣解鬱,疏通心脾,使氣血運行通暢,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此外,木香還有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頭疼、腹痛等症狀,進一步提升安神散的療效。
安神散中加入肉桂,看似矛盾,實則有其深意。
肉桂性溫熱,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活血、溫通經脈之效。其溫陽散寒之性,可溫暖心陽,改善心氣虛寒所致的失眠、心悸、畏寒等症狀。同時,肉桂能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脈,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從而緩解因氣血瘀滯而引起的失眠。
此外,肉桂還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可緩解因心神不安而引起的失眠。因此,在安神散中加入肉桂,可起到溫陽散寒、行氣活血、安神定志的作用,幫助改善失眠症狀。
安神散方劑中包含益智仁,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益智仁具有安神益智之效:其性平味甘,歸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智、寧心安神之功效。臨牀應用於治療心脾兩虛、神志恍惚、失眠健忘等症狀。
- 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安神散中其他藥物如茯苓、遠志、柏子仁等,皆具安神寧心之效。益智仁的加入,可以增強整體安神效果,並輔助健脾益智,提升療效。
安神散中加入肉荳蔻,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安神定志、溫脾止瀉的功效。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其含有揮發油、肉豆蔻酸等成分,能溫脾胃,行氣止痛,並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此外,肉荳蔻還有溫腎固精的功效,可輔助治療遺精、滑精等症狀。
因此,安神散中加入肉荳蔻,可以更好地發揮其安神定志、溫脾止瀉的功效,並輔助治療相關病症。
安神散中加入檳榔,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行氣消積,並具一定興奮作用。
古人認為,安神散中的檳榔,主要作用在於「破氣消積,以助安神」。當人體積滯停滯,氣機不暢,便會影響心神,難以安寧。檳榔有助於化解積滯,暢通氣機,使心神安寧。
此外,檳榔的興奮作用,可「提振精神,以緩解疲倦」,間接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因此,安神散中加入檳榔,並非直接安神,而是通過通氣消積,提振精神,達到間接安神之效。
安神散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收斂固澀,安神定志:訶子味酸澀,性平,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之效,能收斂心神,止心悸,安定心志。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
- 潤腸通便,緩解便祕:訶子具潤腸通便之效,可緩解便祕引起的燥熱不安,進而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因此,安神散中加入訶子,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並促進睡眠質量。
安神散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安神散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而氣血瘀滯、經絡不通也是導致此類症狀的重要原因。川芎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 升清降濁,調理氣血: 川芎具有升清降濁之效,能夠將濁氣向下引導,使清氣上升,從而調節氣血運行,使之更加平衡穩定。安神散中加入川芎,不僅能安神定志,還能改善氣血運行,使人體達到陰陽平衡,從而更好地改善睡眠質量。
安神散方劑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其行氣解鬱的功效。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積止痛的功效。
安神散方劑以安神定志、疏肝解鬱為主,而莪朮的行氣解鬱功效,有助於疏通肝氣,解除鬱結,從而達到安定心神的目的。
同時,莪朮還能促進脾胃消化,改善因脾胃不和而引起的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
安神散中加入乾薑,看似與安神功效背道而馳,實際上卻是巧妙的運用。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安神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是針對寒邪入脾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心神不安的情況。乾薑溫脾胃,助氣血運行,從根本上改善心神不安的症狀,同時也能提高藥效,增強安神效果。
此外,乾薑還有振奮心陽、寧心安神的作用,對於寒凝心脈導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狀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安神散中加入乾薑,是為了更好地疏通經絡、溫補心陽,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安神散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助眠安神: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安神定志的功效。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氣血充足,心神安定。白朮健脾益氣,可改善脾胃功能,使氣血充盈,從而有助於安神定志,改善睡眠質量。
- 祛濕化痰,清心寧神:白朮還具有祛濕化痰的作用。濕邪困脾,可導致心神不寧,影響睡眠。白朮祛濕化痰,可改善濕邪困脾的狀態,有助於清心寧神,促進睡眠。
安神散中加入附子,看似矛盾,實則別有用意。附子為溫熱藥,性烈,能回陽救逆,溫補心陽,而安神散則主治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看似南轅北轍。
然而,心神失寧、失眠多夢,除了心神不安外,亦可能源於心陽不足、氣血虛寒。附子溫陽補氣,可改善心陽虛弱,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安神定志之效。此乃「寒極生熱」,以熱治寒,以陽補陽之法,方能標本兼治,真正安神。
安神散中加入厚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降氣化痰: 厚朴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具有降氣化痰、消食除痞的功效。安神散的主要功效為安神定志,而痰濁上擾、心神不寧是導致失眠多夢的重要原因之一。厚朴能化解痰濁,使心神寧靜,有助於改善睡眠。
- 理氣止痛: 厚朴還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失眠多夢常伴有胸悶、腹脹等症狀,厚朴能理氣解鬱,緩解胸腹脹痛,進一步促進睡眠。
厚朴在安神散中起到化痰、理氣的作用,幫助患者安神定志,改善睡眠質量。
安神散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其辛溫解表之性,可達到以下目的:
- 溫中和胃:生薑性溫,可溫暖脾胃,助消化,緩解因胃寒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
- 解表散寒:生薑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可驅散風寒,解除因外感風寒所引起的失眠、頭痛等症狀。
生薑雖為辛溫之品,但在安神散中用量較少,且配伍其他清熱解毒、安神定志的藥物,整體功效仍以安神為主,避免溫燥之弊。
安神散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利用其補氣升陽的功效來安神。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安神益智等功效。其補氣作用可以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侵襲,從而達到安神的作用。此外,黃耆還具有益氣養心的功效,可以改善心氣不足、心神不寧等症狀,進一步促進睡眠。因此,在安神散中加入黃耆,可以起到補氣安神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達到寧心安神的目的。
安神散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安神散多用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而痰濕阻滯心神,往往是導致此類症狀的重要因素。半夏能化解痰濕,使心神清寧,從而達到安神的作用。
-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失眠多夢、心神不寧,也可能與胃氣上逆、心煩不寧有關。半夏能降胃氣,止嘔逆,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安的症狀,從而達到安神的作用。
因此,安神散中加入半夏,既能化解痰濕,又能降逆止嘔,從多個角度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達到安神的作用。
安神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安神:當歸為補血要藥,性溫味甘,能補血活血,養心安神。安神散以養心安神為主,而當歸能補血,氣血充盈則心神安定,故能起到協同安神的作用。
- 調和藥性:安神散中其他藥物如遠志、茯苓等,性偏燥或寒,而當歸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平和的作用。同時,當歸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加強安神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安神散方劑中加入三稜,主要考量其行氣活血的功效,以達到疏肝解鬱、寧心安神的作用。
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癥散結的功效。其行氣活血的作用,可以疏通肝氣鬱結,解除情緒壓力,進而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此外,三稜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腦供血,從而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安神散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安神定志:神麴性平味甘,具有疏肝解鬱、健脾和胃的功效。對於因肝氣鬱結、心神不安所致的失眠、心悸、胸悶等症狀,神麴可以起到疏解肝氣、安神定志的作用。
2. 緩解消化不良,促進睡眠:神麴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不良,減少因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胃腸不適,從而促進睡眠。
神麴在安神散中,配合其他藥材,如茯苓、遠志、酸棗仁等,共同發揮安神定志、益氣健脾的作用,有效改善睡眠質量。
安神散中加入大麥,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清熱除煩: 大麥性味甘涼,入心、脾經,具清熱除煩、利水消腫之效。安神散多用於心煩失眠、心悸不安等症,而大麥的清熱功效能緩解心火亢盛,有助於安神定志。
- 健脾和胃: 大麥亦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安神散中常加入其他滋補藥材,而大麥能輔助脾胃吸收藥效,使藥力更易發揮,達到更好的安神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安神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氣勞」,乃中醫所述因氣虛兼勞損所致之症候。古醫籍中,「氣勞」多指元氣耗傷、心神失養,常見虛煩不眠、心悸怔忡、體倦神疲等表現。方中以豬心湯送服,取「以形補形」之意,強化養心安神之效,符合傳統「心主神明」之理論,針對氣血兩虛、心神不寧之證。
組成與治療原理邏輯推演
補氣養血為基
- 人參、炙草補益元氣,固後天之本,助氣血生化。
- 當歸、白芍、生地滋養陰血,與補氣藥相配,共奏氣血雙補之效,契合「氣能生血」之理。
安神定志為標
- 茯神、棗仁、遠志為安神要藥:茯神專走心經,棗仁斂汗除煩,遠志交通心腎,三藥協力安定神魂。
- 辰砂(朱砂)質重沉降,清心鎮驚,直接鎮攝浮越之心神,然其性寒,與溫補藥相伍,寒溫得宜。
滋陰清熱為輔
- 麥冬、生地滋陰除煩,針對陰血不足之虛火內擾,避免虛熱耗傷心神。
- 炒白芍斂陰和營,與當歸合用調和肝血,助心神得養。
全方配伍邏輯
此方以「補養」與「鎮攝」並行,標本兼顧:
- 補其虛:人參、炙草補氣,歸、芍、地養血,從氣血根源改善「氣勞」之本。
- 鎮其浮:茯神、辰砂等安定心神,直接對治不寐驚悸之標。
- 通其滯:遠志開竅化痰,防補藥滋膩,麥冬清潤制燥,使補而不滯。
治療原理核心
從「心主血脈」「心藏神」立論,透過調補氣血以充養心神,兼用重鎮安神之品,使氣血得充、神志得安,故對氣血兩虛兼心神失守者尤宜。全方結構層次明晰,補瀉得當,反映中醫「扶正安神」之治法精髓。
傳統服藥法
茯神2兩(去木),生地5兩,棗仁3兩(炒),遠志1兩半,當歸3兩,白芍1兩半(炒),人參1兩半,麥冬3兩,炙草1兩,辰砂1兩。
上為散。
每服3-5錢,豬心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安神散具有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安神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安神散, 出處:《丹溪治法心要》卷八。 組成:乾漆2錢(炒令煙出),雄黃5錢,麝香1錢。 主治:小兒蛔蟲疼痛。
安神散,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組成:人參1錢,茯神1錢,黃連1錢,甘草1錢,遠志7分,石菖蒲1錢,柏子仁1錢,生地1錢,赤芍1錢,木通1錢。 主治:益正氣。主治:黴瘡心經形症。
安神散,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二。 組成:全蠍4個(塘水浸1宿),南星(大者)1個(開1穴,入蠍在內,以南星末蓋其口,用面裹,火煨令赤色,取出放地坑一宿,去南星)。 主治:小兒搐搦。
安神散, 出處:《鬼遺方·附錄》。 組成:人參1兩,茯苓1兩,甘草(炙)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白薑1兩,山藥1兩,陳皮1兩。 主治:調氣,順營衛。主治:諸色瘡腫。
安神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人參(去蘆)5錢,白茯苓(去皮)5錢,半夏(湯煮透,濾,仍銼,焙乾)5錢,甘草(炙)5錢,陳皮(去白)5錢,枳實(去瓤,銼片,麥麸炒微黃)5錢。 主治:吐瀉諸病後,心虛煩悶,觸物易驚,氣鬱生涎,涎與氣搏,睡不得寧。
安神散, 出處:《傳家秘寶》卷下。 組成:人參(去蘆)半兩,白茯苓1兩,遠志(去心)1兩,丁香半兩,木香半兩,官桂(去粗皮)半兩,益智半兩,肉豆蔻半兩,檳榔半兩,訶子半兩,青橘(去白)半兩,川芎半兩,蓬莪茂半兩,乾薑(炮)半兩,白朮半兩,附子(炮)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炙)1兩,黃耆1兩,半夏1兩,當歸1兩,荊三棱(炮)1兩,神曲(炒)1兩,麥糵(炒)1兩。 主治:氣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