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白散

CONG BA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二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17%
肺經 13%
胃經 12%
心經 12%
腎經 6%
大腸經 5%
膽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膀胱經 1%
小腸經 1%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蔥白散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寒,通竅止痛: 川芎味辛溫,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蔥白散主治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等症,川芎能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緩解頭痛症狀,協同蔥白散的解表散寒之效。

二、行氣活血,改善血流: 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利於藥物更快地到達病竈部位。蔥白散中其他藥物如蔥白、白芷等,也具有疏風解表、通竅止痛的功效,川芎的加入可以增強這些藥物的療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蔥白散方中包含當歸,其原因主要有二: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蔥白散治療的是風寒感冒,而風寒易傷陽氣,導致血脈運行不暢,出現手足冰涼、鼻塞流涕等症狀。當歸補血活血,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風寒所致的症狀。
  2. 和解表裏: 蔥白散方中以蔥白辛溫發散,散寒解表;當歸則補血活血,溫和氣血。二者相配,可起到「解表而不傷正,補血而不留邪」的作用,達到溫陽散寒、和解表裏的效果,更加有效地治療風寒感冒。

蔥白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痰: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蔥白散主治風寒感冒、咳嗽痰多,枳殼加入其中,可助蔥白散理氣化痰,使痰液易於咳出。
  2. 疏肝解鬱: 枳殼能疏肝理氣,解鬱散結,對於因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氣短、食慾不振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蔥白散中加入枳殼,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疏肝解鬱,促進氣機運行,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蔥白散中加入厚朴,主要是基於厚朴的以下兩個藥性:

  1. 行氣化濕: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行氣除濕、消食化痰的功效。蔥白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而厚朴可助於疏散風寒,化解痰濕,促進氣血流通,達到通暢鼻竅、止咳化痰的目的。
  2. 降逆止嘔: 厚朴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因風寒侵襲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蔥白散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散寒邪:蔥白性溫,具有散寒解表之效,而生薑亦為溫性藥材,能溫中散寒,二者合用,可增強散寒解表之力,有助於驅散外感風寒之邪,緩解感冒初期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2. 和胃止嘔:蔥白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而生薑具有和胃止嘔的功效,可緩解因風寒侵襲所致的胃寒、嘔吐等症狀,使藥效更加全面。

蔥白散中加入肉桂,主要是基於其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蔥白性溫,散寒解表,而肉桂則性熱,溫中散寒,兩者相輔相成,可共同溫陽散寒,驅除外邪。此外,肉桂辛溫,入心、肝、腎經,可通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疼痛。

因此,蔥白散中加入肉桂,可增強其散寒止痛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蔥白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 蔥白性溫,散寒解表,但偏於表散。乾薑則性溫,辛辣,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兩者配合,可增強散寒解表之效,並兼顧溫中散寒,提升藥效。
  2. 助陽化氣: 蔥白散主治風寒感冒,伴有頭疼鼻塞、咳嗽痰多等症。乾薑能溫陽化氣,有助於驅散寒邪,促進陽氣生髮,有利於改善患者畏寒肢冷、氣短乏力等症狀。

蔥白散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緩解痙攣,止痛消腫: 白芍具有鎮痛、解痙、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因風寒入侵而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並消散炎症,減輕疼痛。
  2. 調節氣血,補益肝腎: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健脾益氣。此方中加入白芍,不僅可以緩解表證,更能兼顧氣血不足,起到調節氣血、補益肝腎的作用,有助於整體康復。

蔥白散方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蔥白散方中以蔥白解表散寒,木香則可行氣止痛,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緩解因寒邪阻滯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
  2. 燥濕健脾: 木香亦具燥濕健脾之效,可助於改善因寒濕困脾所致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問題。蔥白散方中,蔥白散寒,木香燥濕,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蔥白散中加入橘皮,是利用其理氣解鬱、燥濕化痰之功效。

蔥白性溫,具有發散風寒、宣通鼻竅之效,而橘皮則偏於理氣,且能燥濕化痰,兩者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治療因寒邪客肺、痰濕阻滯所致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此外,橘皮的辛香氣味,也能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寒邪侵襲而導致的頭昏腦脹、精神不振等症狀。

蔥白散為一方常見於外感風寒初期之治療,其主要組成為蔥白、生薑、淡豆豉、蘇葉與神麴等。其中,神麴為發酵製品,由多種穀物混合麴霉菌發酵而成,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在蔥白散中加入神麴,主要是為了增強方劑的消化功能,預防因感受風寒而可能伴隨的飲食呆滯、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神麴內含豐富的微生物及酶類,能調節腸胃機能,促進食物的分解與吸收,從而輔助整個方劑更好地發揮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神麴的加入,使得蔥白散不僅能對抗風寒侵襲,還能兼顧脾胃健康,是一舉兩得的巧妙配伍。

蔥白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初期所導致的症狀,如發熱、頭痛、鼻塞等。其組成成分中包含蔥白、生薑、淡豆豉等,而加入大麥則有其獨特考量。在中醫學理中,大麥性味甘涼,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消食之效。對於感受風寒後可能伴隨的消化不良或脾胃功能減弱,大麥能起到調理作用,增強人體對病邪的抵抗能力。此外,大麥還可輔助其他藥材,共同促進發汗解表,使體內寒氣得以排出,從而達到治療風寒感冒的目的。因此,在蔥白散中加入大麥,不僅能增強整個方劑的治療效果,還能兼顧患者身體的全面調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智慧。

蔥白散為一經典的中醫方劑,其組成成分包含了蔥白、豆豉與人參等。人參在此方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人參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心經,被譽為百草之王,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智安神的功效。在蔥白散中,人參能夠補充體力,增強免疫,對抗因外感風寒導致的氣虛乏力。此外,人參還能協同蔥白的發汗解表作用,使汗出而不傷正氣,達到了解表散寒、調和營衛的目的。整體而言,人參在蔥白散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方劑的扶正祛邪之力,也確保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能夠得到充分的滋養,從而加速康復過程。

蔥白散方劑中包含莪朮,主要原因如下:

  1. 消腫止痛:蔥白散主要功效為消腫止痛,而莪朮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緩解局部腫痛,配合蔥白等藥物,增強止痛效果。
  2. 化瘀散結:莪朮能化瘀散結,對於因瘀血阻滯導致的腫痛,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蔥白散常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等疾病,莪朮的加入可促進瘀血消散,加快傷口癒合。

蔥白散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肝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蔥白散主治風寒感冒,胸脘痞悶,嘔吐腹痛等症,而茴香能溫中散寒,有助於驅散寒邪,緩解胸悶、腹痛等症狀。
  2.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蔥白散中其他藥物如蔥白、生薑等,皆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的作用,茴香的加入能與這些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進一步增強藥效。

因此,蔥白散方劑中加入茴香,是為了發揮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同時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蔥白散中加入三稜,主要是利用其破血行氣的功效。

三稜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性善於破血,可有效化解瘀血,行氣止痛。蔥白散主治風寒襲肺所致的鼻塞不通,而三稜的破血行氣作用可以疏通鼻竅,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通鼻止塞的效果。此外,三稜還可以溫陽散寒,配合蔥白等藥物共同作用,增強散寒通竅的效果。

蔥白散為一傳統中醫處方,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其中,苦楝子作為一方中藥材,其性味苦寒,歸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在蔥白散中加入苦楝子,主要基於其能增強方劑的解表散寒、清熱作用,對於由外邪入侵導致的感冒初期症狀,如頭痛、發燒、咽痛等,能夠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同時,苦楝子還能針對某些由寄生蟲引發的疾病,如腸道寄生蟲,通過其內含的有效成分楝樹鹼,達到驅蟲的目的。總體而言,苦楝子在蔥白散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方劑對抗外感病邪的能力,還拓展了其在治療範疇上的適應性,使得該方更為全面地應對患者的不同需求。

蔥白散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蔥白散主治風寒感冒,而茯苓具備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以幫助祛除體內寒濕,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緩解感冒症狀。
  2. 配合蔥白,解表散寒:蔥白性溫,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茯苓與蔥白搭配使用,可以相輔相成,加強解表散寒的效果,進一步驅散風寒,緩解感冒帶來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因此,蔥白散中加入茯苓,不僅能幫助去除體內寒濕,還能加強解表散寒的效果,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蔥白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因熱邪上炎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蔥白散中加入生地黃,有助於降低體溫,緩解炎症,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2. 滋陰潤肺:生地黃入肺經,具有滋陰潤肺的作用,可緩解因肺燥引起的咳嗽、痰少、口乾等症狀。蔥白散中加入生地黃,可協同其他藥物,滋陰潤肺,緩解呼吸道炎症,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蔥白散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熱解毒之功效。

蔥白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兼有內熱者,其症狀包括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腫痛等。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能瀉熱解毒,清熱瀉火,通腑導滯。在蔥白散中,大黃可清熱解毒,消除內熱,並促進汗液排出,達到解表散寒的功效。同時,大黃亦有助於緩解咽喉腫痛,改善咳嗽症狀。

蔥白散為一方經典中醫處方,其組成除蔥白外,訶子亦為重要成分之一。訶子,性酸澀溫,歸肺與大腸經,擅長斂肺止咳,利咽開音,收澀止瀉。在治療風寒感冒所引發的咳嗽、喉嚨痛以及腸胃不適時,訶子能發揮關鍵作用。風邪犯肺,常致聲嘶音啞,訶子之利咽開音功效,可緩解此類症狀。再者,訶子之收澀特性,能固腸止瀉,對於感冒時常伴隨的輕微腹瀉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在蔥白散中,訶子與蔥白相輔相成,蔥白散寒通陽,訶子固表止瀉,二者結合,使方劑在解表散寒同時,兼顧內臟調理,增強了整體療效,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華。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蔥白散」,主要成分是:川芎,當歸,枳殼,厚朴,生薑,肉桂,乾薑,白芍,木香,橘皮,神麴,大麥,人參,莪朮,茴香,三稜,苦楝子,茯苓,生地黃,大黃,訶子,主治功效是:一切受寒引起的疼痛,以及本經所屬的膀胱經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疼痛;婦女在產前產後出現腹痛,胎位不穩,或有血刺的症狀;還能治療因血臟虛寒、經絡不通引起的四肢倦怠疼痛、肌肉消瘦、體弱乏力、傷勞帶下等症狀。脾胃虛寒,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胸脅刺痛、胸膈悶痛、背部疼痛、拘急疼痛、食慾不振,或時常嘔吐、霍亂轉筋、腹冷泄瀉、膀胱小腸及外腎腫痛、食積浮腫、心脾虛寒引起的疼痛。

組成:

  • 川芎
  • 當歸
  • 枳殼
  • 厚朴
  • 生薑
  • 肉桂
  • 乾薑
  • 白芍
  • 木香
  • 橘皮
  • 神麴
  • 大麥
  • 人參
  • 莪朮
  • 茴香
  • 三稜
  • 苦楝子
  • 茯苓
  • 生地黃
  • 大黃
  • 訶子

主治功效:

  • 一切受寒引起的疼痛,以及本經所屬的膀胱經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疼痛;
  • 婦女在產前產後出現腹痛,胎位不穩,或有血刺的症狀;
  • 還能治療因血臟虛寒、經絡不通引起的四肢倦怠疼痛、肌肉消瘦、體弱乏力、傷勞帶下等症狀。
  • 脾胃虛寒,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胸脅刺痛、胸膈悶痛、背部疼痛、拘急疼痛、食慾不振,或時常嘔吐、霍亂轉筋、腹冷泄瀉、膀胱小腸及外腎腫痛、食積浮腫、心脾虛寒引起的疼痛。

組成介紹:

  1. **生薑:**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2.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3.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4.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5.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6. **莪朮:**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7.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8.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9.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10.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11.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12.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13.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14. **三稜:**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15.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16.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17.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18.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19.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20. **大麥:**健脾胃、利水滲濕、生津止渴、消食化積、補氣、和胃消食、清熱解渴、止汗固表等多種功效。

傳統服藥法


川芎1兩,當歸1兩,枳殼(去白,麩炒)1兩,厚朴(去白,薑汁炙)1兩,官桂(去皮)1兩,乾薑(炮)1兩,芍藥1兩,木香1兩,青橘皮(去白)1兩,神曲(炒)1兩,麥糵(炒)1兩,人參1兩,蓬莪朮(醋浸1宿,焙)1兩,舶上茴香(炒)1兩,荊三稜(炮)1兩,苦楝子1兩,茯苓(去皮)1兩,乾地黃1兩,大黃半兩,訶子半兩(去核)(2味酌用)。
溫通調經。
上杵為末。
每有患者三平錢,常服之,只須用2錢,用大蔥白2寸,分中劈破,用清水1盞,同煎至7分,然後入鹽半錢,和滓熱眼。至於方內訶子、大黃,或有用者,或有不用者,蓋相度病狀,可入即入,不
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管見良方》引作「蟠蔥散」。本方改為丸劑,名「蔥白丸」(見《中藥成方配本》)。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作用,月經量過多者慎用。
  • 本方有溫熱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腹痛肺結核胰臟炎霍亂排尿困難鼻塞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細菌性食物中毒痲風 [漢生氏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腫瘤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蔥白散, 出處:《直指》卷十八。 組成:當歸1兩,川芎1兩,枳殼(制)1兩,官桂1兩,青皮1兩,川白薑(生)1兩,茴香(妙)1兩,川楝肉1兩,陳皮1兩,紫蘇1兩,三棱(煨)1兩,蓬朮(醋浸1宿,焙)1兩,白芍藥1兩,茯苓1兩,木香1兩,人參半兩,沉香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腎氣刺痛,七氣。

蔥白散, 出處:《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組成:川芎2兩,蒼朮(米泔浸)2兩,白朮2兩,甘草(爁)1兩,石膏(煅)1兩,乾葛(焙)1兩,麻黃(去根節)3兩。 主治:四時傷寒,頭痛壯熱,項背拘急,骨節煩疼,憎寒惡風,肢體困倦,大便不調,小便赤澀,嘔逆煩渴,不思飲食,又傷風感寒,頭痛體熱,鼻塞聲重,咳嗽痰涎,及山岚瘴氣,時行疫癧。

蔥白散,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川芎1兩,當歸1兩,枳殼(去白,麸炒)1兩,厚朴(去白,薑汁炙)1兩,官桂(去皮)1兩,乾薑(炮)1兩,芍藥1兩,木香1兩,青橘皮(去白)1兩,神曲(炒)1兩,麥糵(炒)1兩,人參1兩,蓬莪朮(醋浸1宿,焙)1兩,舶上茴香(炒)1兩,荊三棱(炮)1兩,苦楝子1兩,茯苓(去皮)1兩,乾地黃1兩,大黃半兩,訶子半兩(去核)(2味酌用)。 主治:溫通調經。主治:一切冷氣不和,及本臟膀胱氣攻衝疼痛;婦人産前産後腹痛,胎不安,或血刺者;兼能治血臟宿冷,百節倦疼,肌瘦怯弱,傷勞帶癖。脾胃虛冷,攻築心下,連脅肋刺痛,胸膈病悶,背膊連頂,拘急疼痛,不思飲食,或時嘔逆,霍亂轉筋,腹冷泄瀉,膀胱小腸及外腎腫痛,食傷浮腫,心脾冷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