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白散

CONG BA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二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18%
肺經 12%
胃經 12%
心經 12%
腎經 7%
大腸經 5%
膽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膀胱經 1%
小腸經 0%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蔥白散」,主要成分是:川芎,當歸,枳殼,厚朴,生薑,肉桂,乾薑,白芍,木香,橘皮,神麴,大麥,人參,莪朮,茴香,三稜,苦楝子,茯苓,生地黃,大黃,訶子,主治功效是:一切受寒引起的疼痛,以及本經所屬的膀胱經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疼痛;婦女在產前產後出現腹痛,胎位不穩,或有血刺的症狀;還能治療因血臟虛寒、經絡不通引起的四肢倦怠疼痛、肌肉消瘦、體弱乏力、傷勞帶下等症狀。脾胃虛寒,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胸脅刺痛、胸膈悶痛、背部疼痛、拘急疼痛、食慾不振,或時常嘔吐、霍亂轉筋、腹冷泄瀉、膀胱小腸及外腎腫痛、食積浮腫、心脾虛寒引起的疼痛。

組成:

  • 川芎
  • 當歸
  • 枳殼
  • 厚朴
  • 生薑
  • 肉桂
  • 乾薑
  • 白芍
  • 木香
  • 橘皮
  • 神麴
  • 大麥
  • 人參
  • 莪朮
  • 茴香
  • 三稜
  • 苦楝子
  • 茯苓
  • 生地黃
  • 大黃
  • 訶子

主治功效:

  • 一切受寒引起的疼痛,以及本經所屬的膀胱經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疼痛;
  • 婦女在產前產後出現腹痛,胎位不穩,或有血刺的症狀;
  • 還能治療因血臟虛寒、經絡不通引起的四肢倦怠疼痛、肌肉消瘦、體弱乏力、傷勞帶下等症狀。
  • 脾胃虛寒,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胸脅刺痛、胸膈悶痛、背部疼痛、拘急疼痛、食慾不振,或時常嘔吐、霍亂轉筋、腹冷泄瀉、膀胱小腸及外腎腫痛、食積浮腫、心脾虛寒引起的疼痛。

組成介紹:

  1. **生薑:**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2.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3.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4.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5.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6. **莪朮:**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7.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8.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9.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10.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11.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12.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13.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14. **三稜:**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15.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16.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17.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18.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19.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20. **大麥:**健脾胃、利水滲濕、生津止渴、消食化積、補氣、和胃消食、清熱解渴、止汗固表等多種功效。

傳統服藥法


川芎1兩,當歸1兩,枳殼(去白,麩炒)1兩,厚朴(去白,薑汁炙)1兩,官桂(去皮)1兩,乾薑(炮)1兩,芍藥1兩,木香1兩,青橘皮(去白)1兩,神曲(炒)1兩,麥糵(炒)1兩,人參1兩,蓬莪朮(醋浸1宿,焙)1兩,舶上茴香(炒)1兩,荊三稜(炮)1兩,苦楝子1兩,茯苓(去皮)1兩,乾地黃1兩,大黃半兩,訶子半兩(去核)(2味酌用)。
溫通調經。
上杵為末。
每有患者三平錢,常服之,只須用2錢,用大蔥白2寸,分中劈破,用清水1盞,同煎至7分,然後入鹽半錢,和滓熱眼。至於方內訶子、大黃,或有用者,或有不用者,蓋相度病狀,可入即入,不
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管見良方》引作「蟠蔥散」。本方改為丸劑,名「蔥白丸」(見《中藥成方配本》)。

方劑組成解釋


蔥白散由川芎、當歸、枳殼、厚朴、生薑、肉桂、乾薑、白芍、木香、橘皮、神麴、大麥、人參、莪朮、茴香、三稜、苦楝子、茯苓、生地黃、大黃、訶子等中藥組成。方中以川芎、當歸、枳殼、厚朴、生薑、肉桂、乾薑、白芍、木香、橘皮、神麴、大麥、人參、莪朮、茴香、三稜、苦楝子、茯苓、生地黃、大黃、訶子等中藥為君臣佐使,共奏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作用,月經量過多者慎用。
  • 本方有溫熱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腹痛肺結核胰臟炎霍亂排尿困難鼻塞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細菌性食物中毒痲風 [漢生氏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腫瘤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蔥白散, 出處:《直指》卷十八。 組成:當歸1兩,川芎1兩,枳殼(制)1兩,官桂1兩,青皮1兩,川白薑(生)1兩,茴香(妙)1兩,川楝肉1兩,陳皮1兩,紫蘇1兩,三棱(煨)1兩,蓬朮(醋浸1宿,焙)1兩,白芍藥1兩,茯苓1兩,木香1兩,人參半兩,沉香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腎氣刺痛,七氣。

蔥白散, 出處:《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組成:川芎2兩,蒼朮(米泔浸)2兩,白朮2兩,甘草(爁)1兩,石膏(煅)1兩,乾葛(焙)1兩,麻黃(去根節)3兩。 主治:四時傷寒,頭痛壯熱,項背拘急,骨節煩疼,憎寒惡風,肢體困倦,大便不調,小便赤澀,嘔逆煩渴,不思飲食,又傷風感寒,頭痛體熱,鼻塞聲重,咳嗽痰涎,及山岚瘴氣,時行疫癧。

蔥白散,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川芎1兩,當歸1兩,枳殼(去白,麸炒)1兩,厚朴(去白,薑汁炙)1兩,官桂(去皮)1兩,乾薑(炮)1兩,芍藥1兩,木香1兩,青橘皮(去白)1兩,神曲(炒)1兩,麥糵(炒)1兩,人參1兩,蓬莪朮(醋浸1宿,焙)1兩,舶上茴香(炒)1兩,荊三棱(炮)1兩,苦楝子1兩,茯苓(去皮)1兩,乾地黃1兩,大黃半兩,訶子半兩(去核)(2味酌用)。 主治:溫通調經。主治:一切冷氣不和,及本臟膀胱氣攻衝疼痛;婦人産前産後腹痛,胎不安,或血刺者;兼能治血臟宿冷,百節倦疼,肌瘦怯弱,傷勞帶癖。脾胃虛冷,攻築心下,連脅肋刺痛,胸膈病悶,背膊連頂,拘急疼痛,不思飲食,或時嘔逆,霍亂轉筋,腹冷泄瀉,膀胱小腸及外腎腫痛,食傷浮腫,心脾冷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