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枳殼丸

DA ZHI K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17%
肺經 14%
肝經 9%
大腸經 9%
心經 6%
腎經 4%
三焦經 4%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膀胱經 0%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枳殼丸」中使用「枳殼」的原因,主要基於其理氣行滯消食導滯的功效。

枳殼性味苦、辛,微寒,歸脾、胃經。其 苦寒 之性可 清熱瀉火辛散 之性可 行氣消積。對於 胸膈痞滿、食積不消、脘腹脹痛等症,枳殼能 理氣行滯、消食導滯,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因此,在「大枳殼丸」的組成中,使用「枳殼」是為針對食積氣滯所致的病症,起到化積消食、理氣止痛之效。

大枳殼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利水滲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擅長行氣消脹。兩者合用,可加強利水滲濕之力,對於脾虛濕困、水腫脹滿等症狀,可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二、健脾和胃: 茯苓能健脾益氣,和中滲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枳殼能理氣消食,化痰散結,有助於消食導滯,促進脾胃運化。兩者合用,可增強健脾和胃的效果,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調理作用。

大枳殼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枳殼善於行氣消積,但容易傷脾胃,而白朮能補脾益氣,健脾燥濕,可防止枳殼過於傷脾,並有助於促進藥力吸收。此外,白朮還能增強枳殼的消積化滯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因此,白朮的加入不僅能保護脾胃,還能提升方劑的療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大枳殼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厚朴性溫,善於燥濕化痰,而枳殼則性寒,以行氣消脹為主。兩藥合用,既能增強行氣消脹之力,又能避免寒涼之性傷脾胃。
  2. 針對病因,協調攻補: 厚朴可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而枳殼則能行氣消脹,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便祕等症狀,亦有較好的療效。兩藥合用,既能攻邪,又能補虛,更加符合整體治療的原則。

大枳殼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和胃降逆: 枳殼性苦寒,善於行氣消積,但其寒涼之性易傷脾胃,而生薑辛溫,可溫中散寒,和胃降逆,緩解枳殼的寒性,避免其對胃腸的刺激。
  2. 調和藥性: 生薑氣味辛溫,可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藥效。同時,生薑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快地到達病竈部位,提高藥效。

大枳殼丸方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微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善於行氣消積、降逆止嘔。兩者合用,可增強降逆止嘔之效,尤其針對痰濁阻滯胃腸、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效果更佳。
  2. 和胃止痛: 半夏性溫,可溫中和胃,止痛消脹;枳殼行氣消積,可緩解胃腸氣滯所致的疼痛。兩者相配,能有效緩解胃脘脹痛、嘔吐等症。

大枳殼丸方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扶正培元,增強藥力:枳殼性寒,善於行氣消積,但其寒性過強,容易損傷脾胃陽氣。人參性溫,補氣益脾,可中和枳殼的寒性,防止其傷及脾胃,同時也能增強枳殼行氣消積的功效。
  2. 提高藥效,改善症狀:人參可補益心氣,改善氣血循環,配合枳殼行氣消積,能更好地改善胸悶氣短、腹脹疼痛等症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大枳殼丸中加入木香,乃取其行氣止痛、燥濕健脾之效。

方中枳殼破氣消積,但其行氣力強,易傷脾胃,故佐以木香,其性溫燥,能行氣而不傷脾,並能燥濕健脾,協同枳殼消食導滯,緩解其對脾胃的副作用。

同時,木香的香氣能芳香闢穢,有助於中和枳殼的苦燥之氣,使藥性更為平和,更易於服用。

大枳殼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化痰的功效。配合枳殼,能增強其行氣消積的效果,適用於食積氣滯、脘腹脹滿、噯氣吞酸等症。
  2. 理氣和胃:橘皮性溫,能溫胃散寒,配合枳殼,可以溫中散寒,理氣和胃,適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

因此,橘皮在大枳殼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強方劑的行氣消積、理氣和胃功效,使之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大枳殼丸方劑中包含三稜,主要原因如下:

  1. 消積化瘀: 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化瘀之效。與枳殼、厚朴等藥材配合,可促進消化,消解積滯,改善食積不消、脘腹脹痛等症狀。
  2. 活血止痛: 三稜的破血行氣功效,可緩解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因瘀血阻滯引起的腹痛、脅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三稜在大枳殼丸方劑中,起到消積化瘀、活血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效果。

大枳殼丸方中包含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 行氣止痛: 莪朮性溫,善於行氣止痛,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方中枳殼行氣消痞,與莪朮相輔相成,共奏行氣止痛之效。

二、 消積化滯: 莪朮有消積化滯之功,可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等症狀。方中枳殼消食導滯,與莪朮協同作用,共奏消積化滯之效。

大枳殼丸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導滯: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導滯氣、行水濕之效。搭配枳殼、厚朴等藥材,可加強消食導滯的作用,使積滯之物得以順利排出。
  2. 行氣止痛:檳榔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因氣滯血瘀所導致的脘腹脹痛、噯氣、食少等症狀。在治療消化不良、胃脘脹痛等病症時,檳榔的加入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療效。

大枳殼丸方中加入神麴,主要原因有二:

  1. 消食積:神麴性溫,味甘,具有健脾消食、理氣止痛的功效。方中以枳殼為君藥,善於行氣消積,但單用枳殼燥性較烈,易傷脾胃。神麴的加入,可緩和枳殼的燥性,並增強消食積的功效,使藥效更加溫和。
  2. 調脾胃:神麴入脾胃經,能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增進食慾。大枳殼丸主要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等症,神麴的加入,可調節脾胃功能,助消化,改善食慾不振等症狀。

大枳殼丸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在其組成中包含了多種中藥材,其中的大麥是一味重要的成分。根據中醫理論,大麥性味甘、涼,能清熱利濕、健脾和胃、消食化積。在大枳殼丸中加入大麥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其健脾開胃、調理脾胃氣機的功效,幫助改善因脾胃虛弱或食滯所導致的消化不良症狀。此外,大麥還具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對於因脾胃不和而引發的情緒不穩亦有助益。綜合來看,大麥在大枳殼丸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整體方劑對脾胃功能的調節能力,還兼顧了患者的心理舒緩需求,體現了中醫治療注重整體平衡與和諧的特點。

「大枳殼丸」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下通便: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配合枳殼的理氣消積功效,能有效緩解因氣滯血瘀、痰濕阻滯所致的腹痛、便祕等症狀。
  2. 消積化滯:牽牛子能促進腸胃蠕動,加速食物消化,並有助於排出宿食積滯,達到消積化滯的效果。配合枳殼的消食導滯作用,能有效解決脾胃積滯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等問題。

因此,牽牛子在「大枳殼丸」方劑中,扮演著瀉下通便、消積化滯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大枳殼丸中加入大黃,主要是為了其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脾、胃、大腸經。其瀉下力強,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糞便排出,對於積滯停滯於腸道之熱毒,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

在治療某些疾病時,大枳殼丸中加入大黃,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對於熱毒壅盛、腹痛便祕的患者,大黃可以清熱解毒,通便排毒,配合其他藥物,可以更快地緩解患者的症狀。

主治功效


大枳殼丸

本文將詳細介紹大枳殼丸的中藥組成及功效。

中藥組成及藥效:

1. 生薑:辛溫,散寒發汗,化痰止嘔,降氣止咳。

2. 白朮:甘溫,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安胎止汗。

3. 半夏:辛溫,燥濕化痰,降逆止嘔,行氣止痛。

4. 檳榔:苦溫,行氣破滯,殺蟲消積,利水消腫。

5. 大黃:苦寒,瀉熱通便,清熱燥濕,涼血止血。

6. 莪朮:辛溫,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

7. 茯苓:甘淡,利水滲濕,健脾補腎,寧心安神。

8. 厚朴:辛溫,溫中止痛,燥濕化痰,驅蟲殺蟲。

9. 木香:辛溫,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止瀉。

10. 牽牛子:苦寒,瀉下逐水,驅蟲殺蟲。

11. 人參:甘微溫,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12. 三稜:辛溫,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

13. 枳殼:苦寒,理氣行氣,燥濕化痰,消食化積。

14. 橘皮:辛溫,理氣行氣,燥濕化痰,清熱利尿。

15. 神麴:甘溫,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止渴。

16. 大麥:甘平,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生津止渴。

功效與主治:

1. 化痰利水 大枳殼丸具有化痰利水的作用,可以治療痰涎壅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2. 理氣行氣 大枳殼丸具有理氣行氣的作用,可以治療氣滯血瘀、胸悶氣短、腹脹疼痛等症狀。

3. 消食化積 大枳殼丸具有消食化積的作用,可以治療食積不消、腹脹腹痛、大便不暢等症狀。

4. 祛風除濕 大枳殼丸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可以治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5. 補益氣血 大枳殼丸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可以治療氣血虛弱、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

結語:

大枳殼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化痰利水、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祛風除濕、補益氣血等多種功效。

傳統服藥法


枳殼(麩炒,去瓤)1兩,茯苓(去皮)1兩,白朮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制)1兩,半夏(湯洗7次)1兩,人參(去蘆頭)1兩,木香1兩,青橘皮1兩,陳橘皮(2味各湯浸,去瓤,焙乾,稱)1兩,京三稜1兩,蓬莪朮(2味煨香熟)1兩,檳榔1兩,神曲(炒黃)1兩,麥糵(微炒)1兩,乾生薑半兩,牽牛(揀淨,微炒)2兩,大黃(錦紋者)2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飲食後生薑湯送下。
《丹溪心法附余》引本方有枳實,名「木香枳殼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枳殼丸具有理氣消脹、化痰止嘔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胃下垂噯氣多痰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大枳殼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四。 組成:枳殼(麸炒,去瓤)1兩,茯苓(去皮)1兩,白朮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制)1兩,半夏(湯洗7次)1兩,人參(去蘆頭)1兩,木香1兩,青橘皮1兩,陳橘皮(2味各湯浸,去瓤,焙乾,稱)1兩,京三棱1兩,蓬莪朮(2味煨香熟)1兩,檳榔1兩,神曲(炒黃)1兩,麥糵(微炒)1兩,乾生薑半兩,牽牛(揀淨,微炒)2兩,大黃(錦紋者)2兩。 主治:一切酒食所傷,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飲食不消,痰逆嘔吐,噫醋吞酸,飲食遲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