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枳殼丸

DA ZHI K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17%
肺經 14%
肝經 9%
大腸經 9%
心經 6%
腎經 4%
三焦經 4%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膀胱經 0%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大枳殼丸

本文將詳細介紹大枳殼丸的中藥組成及功效。

中藥組成及藥效:

1. 生薑:辛溫,散寒發汗,化痰止嘔,降氣止咳。

2. 白朮:甘溫,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安胎止汗。

3. 半夏:辛溫,燥濕化痰,降逆止嘔,行氣止痛。

4. 檳榔:苦溫,行氣破滯,殺蟲消積,利水消腫。

5. 大黃:苦寒,瀉熱通便,清熱燥濕,涼血止血。

6. 莪朮:辛溫,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

7. 茯苓:甘淡,利水滲濕,健脾補腎,寧心安神。

8. 厚朴:辛溫,溫中止痛,燥濕化痰,驅蟲殺蟲。

9. 木香:辛溫,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止瀉。

10. 牽牛子:苦寒,瀉下逐水,驅蟲殺蟲。

11. 人參:甘微溫,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12. 三稜:辛溫,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

13. 枳殼:苦寒,理氣行氣,燥濕化痰,消食化積。

14. 橘皮:辛溫,理氣行氣,燥濕化痰,清熱利尿。

15. 神麴:甘溫,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止渴。

16. 大麥:甘平,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生津止渴。

功效與主治:

1. 化痰利水 大枳殼丸具有化痰利水的作用,可以治療痰涎壅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2. 理氣行氣 大枳殼丸具有理氣行氣的作用,可以治療氣滯血瘀、胸悶氣短、腹脹疼痛等症狀。

3. 消食化積 大枳殼丸具有消食化積的作用,可以治療食積不消、腹脹腹痛、大便不暢等症狀。

4. 祛風除濕 大枳殼丸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可以治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5. 補益氣血 大枳殼丸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可以治療氣血虛弱、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

結語:

大枳殼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化痰利水、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祛風除濕、補益氣血等多種功效。

傳統服藥法


枳殼(麩炒,去瓤)1兩,茯苓(去皮)1兩,白朮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制)1兩,半夏(湯洗7次)1兩,人參(去蘆頭)1兩,木香1兩,青橘皮1兩,陳橘皮(2味各湯浸,去瓤,焙乾,稱)1兩,京三稜1兩,蓬莪朮(2味煨香熟)1兩,檳榔1兩,神曲(炒黃)1兩,麥糵(微炒)1兩,乾生薑半兩,牽牛(揀淨,微炒)2兩,大黃(錦紋者)2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飲食後生薑湯送下。
《丹溪心法附余》引本方有枳實,名「木香枳殼丸」。

方劑組成解釋


大枳殼丸由枳殼、茯苓、白朮、厚朴、生薑、半夏、人參、木香、橘皮、三稜、莪朮、檳榔、神麴、大麥、牽牛子、大黃等中藥組成,其中枳殼、厚朴、神麴、大黃具有行氣消脹的功效;茯苓、白朮、半夏、人參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木香、橘皮、三稜、莪朮、檳榔具有化痰止嘔的功效。本方具有理氣消脹、化痰止嘔的功效,主治一切酒食所傷,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飲食不消,痰逆嘔吐,噫醋吞酸,飲食遲化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枳殼丸具有理氣消脹、化痰止嘔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胃下垂噯氣多痰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大枳殼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四。 組成:枳殼(麸炒,去瓤)1兩,茯苓(去皮)1兩,白朮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制)1兩,半夏(湯洗7次)1兩,人參(去蘆頭)1兩,木香1兩,青橘皮1兩,陳橘皮(2味各湯浸,去瓤,焙乾,稱)1兩,京三棱1兩,蓬莪朮(2味煨香熟)1兩,檳榔1兩,神曲(炒黃)1兩,麥糵(微炒)1兩,乾生薑半兩,牽牛(揀淨,微炒)2兩,大黃(錦紋者)2兩。 主治:一切酒食所傷,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飲食不消,痰逆嘔吐,噫醋吞酸,飲食遲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