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參苓白朮散以人參為君藥,乃因其補氣健脾之效,為方中之主導。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經,能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定志。參苓白朮散所治之脾胃氣虛、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皆為人參所長。
此外,人參可扶正祛邪,配合白朮、茯苓等藥物,共奏健脾益氣、固本培元之功效,故為方中不可或缺之藥材。
參苓白朮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參苓白朮散中,白朮健脾燥濕,而茯苓則有助於利水滲濕,共同改善脾胃濕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能緩解因脾胃濕困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這與參苓白朮散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心神不安等症狀的整體功效相一致。
因此,茯苓在參苓白朮散中發揮着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溫脾止嘔: 丁香性溫,入脾胃經,可溫中散寒,止嘔降逆。參苓白朮散補脾胃氣虛,但若脾胃寒虛,則易出現嘔吐等症狀。丁香的加入,可溫脾暖胃,有助於藥效更全面發揮,改善嘔吐症狀。
- 消食導滯: 丁香具有消食化積的作用,可幫助消化不良,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參苓白朮散主要補脾胃,而脾胃虛弱易導致消化不良,丁香的加入,可增強藥效,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健脾消食的功效。參苓白朮散以健脾益氣為主,但脾虛常伴有氣滯,木香加入可助脾胃運化,增強藥效。
- 消食止瀉: 木香還能燥濕止瀉,對於脾虛濕困、食積停滯所致的腹瀉有一定的療效。參苓白朮散中加入木香,可進一步增強止瀉效果,使藥效更為全面。
總之,木香的加入,不僅可以改善脾胃氣機,更能協同其他藥物,全面提升參苓白朮散的療效。
在中藥方劑[參苓煮散]中,肉桂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肉桂可以幫助改善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手足冰冷等問題,對於治療寒性疼痛有一定療效。此外,肉桂還能幫助溫暖身體,改善寒性問題。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益智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智:益智仁味甘性溫,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智、溫腎助陽的功效。參苓白朮散以健脾益氣為主,而益智仁能補益脾腎之氣,協同其他藥材增強健脾益氣的效果,更能改善脾腎氣虛導致的記憶力下降、神疲乏力等症狀。
- 固攝精氣:益智仁能固攝精氣,防止因脾腎氣虛而導致的滑泄精氣。參苓白朮散中加入益智仁,可以進一步固護脾腎,避免因氣虛導致的元氣耗散,從而更有效地改善脾虛證候。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橘皮,主要有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 橘皮性溫,味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參苓白朮散以補脾健胃為主,加入橘皮能助其理氣消食,避免藥性過於滋膩,減輕脾胃負擔,使補脾效果更佳。
- 降逆止嘔: 橘皮能降氣止嘔,對於脾胃氣逆,出現噁心嘔吐的患者,加入橘皮可緩解不適,促進食慾。
在中藥方劑[參苓煮散]中,川芎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川芎可以幫助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問題,對於治療頭痛、胸脅脹滿等也有一定療效。此外,川芎還能調節氣血運行,有助於身體康復。
在中藥方劑[參苓煮散]中,莪朮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莪朮可以幫助改善疼痛、腫脹等問題,對於治療外傷、跌打損傷等有一定效果。此外,莪朮還能幫助促進傷口愈合,加快康復過程。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溫脾胃,助運化: 參苓白朮散以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為目的。乾薑性溫,能溫脾胃,助運化,可促進脾胃消化吸收,提升藥效。
- 祛寒止瀉: 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瀉,乾薑能溫中散寒,止瀉止痛,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乾薑的加入,一方面增強了藥方的溫補作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止瀉效果,更全面地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
在中藥方劑[參苓煮散]中,附子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附子可以幫助改善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手足冰冷等問題,對於治療寒性疼痛有一定療效。但附子為有毒藥材,應遵醫囑使用。
參苓白朮散中包含遠志,主要原因有二:
- 益氣安神:遠志性味甘、辛,功能益氣安神,可與人參、白朮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消除疲倦乏力,並改善失眠多夢等症狀。
- 疏肝解鬱:遠志亦具疏肝解鬱之效,能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脅痛、食慾不振等症狀,進一步提升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
因此,參苓白朮散中加入遠志,有助於整體提升藥效,達到益氣健脾、安神解鬱之目的。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參苓白朮散以健脾開胃為主要功效,白朮能補脾氣、助運化,配合黨參、茯苓等藥物,更能增強補脾益氣之效。
- 止瀉固精: 白朮能固精止瀉,對於脾虛泄瀉、遺精滑精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參苓白朮散常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白朮的加入可加強止瀉功效,使療效更佳。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厚朴,主要是為了理氣消脹,健脾和胃。
厚朴性溫,味苦辛,入脾、胃、肺經。其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健脾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此外,厚朴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也有改善作用。
在參苓白朮散中,厚朴與其他藥物相配伍,能更好地發揮其理氣健脾的功效,進一步提升方劑整體的療效。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溫胃止嘔:生薑性溫,能溫中散寒,和胃止嘔。參苓白朮散中含白朮、茯苓等健脾燥濕藥,易傷脾胃陽氣,而生薑可溫暖脾胃,防止藥物寒涼損傷脾胃,並能緩解因脾胃虛寒引起的噁心嘔吐。
- 助藥力:生薑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參苓白朮散中含人參、白朮等補氣藥,生薑能溫通經絡,有助藥力深入脾胃,提高藥效。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健脾: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與參苓白朮散中的人參、白朮、茯苓等藥材共同作用,能補氣健脾、益氣生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
- 固表止汗: 黃耆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與白朮、茯苓等藥材相輔相成,有效改善因脾氣虛弱導致的氣短乏力、容易出汗等症狀,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因此,參苓白朮散中加入黃耆,可增強補氣健脾、固表止汗的功效,更全面地改善脾胃氣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參苓白朮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一、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嘔降逆的功效。參苓白朮散以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為目的,而脾胃濕氣重則易生痰,影響脾胃運化,故加入半夏,可助健脾燥濕,化痰止嘔,增強藥效。
二、 和胃降逆: 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脾胃濕氣重導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參苓白朮散中加入半夏,可進一步增強其和胃降逆,健脾止瀉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完善。
在中藥方劑[參苓煮散]中,當歸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當歸可以幫助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問題,對於治療貧血、面色蒼白等也有一定療效。此外,當歸還能調節免疫系統,有助於身體康復。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化滯: 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的功效。參苓白朮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弱、食積不消等症,而三稜的加入,可以幫助促進食物消化,消除積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 行氣活血: 三稜還有行氣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脾胃虛弱者往往伴隨氣血運行不暢,三稜的加入有助於促進氣血流通,改善脾胃的血液循環,從而更好地發揮補脾健胃的作用。
在中藥方劑[參苓煮散]中,神麴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消食化積、解表散寒的功效。神麴可以幫助改善消化不良、食積等問題,對於治療風寒感冒有一定效果。此外,神麴還能幫助調節腸胃功能,有助於身體康復。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大麥,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利濕: 大麥味甘性涼,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功效。與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等藥材相配合,可以增強健脾利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水濕停滯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肢體沉重等症狀。
- 清熱解暑: 大麥性涼,能清熱解暑,有助於緩解夏季濕熱所致的口渴、心煩、小便短赤等症狀。參苓白朮散中加入大麥,可以增強清熱解暑的作用,使方劑的療效更為全面。
參苓白朮散中含有肉荳蔻,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止瀉: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健脾止瀉的功效。參苓白朮散以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為主,加入肉荳蔻可增強其止瀉效果,並改善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 芳香化濕:肉荳蔻具芳香之氣,可化解濕氣,與白朮、茯苓等藥物相配合,有助於驅除體內濕邪,進一步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藥效。
在中藥方劑[參苓煮散]中,檳榔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殺蟲解毒、消積導滯的功效。檳榔可以幫助清除體內寄生蟲,對於治療食積、腹脹等問題有一定效果。此外,檳榔還能幫助改善消化不良,促進胃腸蠕動。
在中藥方劑[參苓煮散]中,訶子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收斂止瀉、潤腸通便的功效。訶子可以幫助改善腹瀉、便秘等問題,對於治療腸胃不適有一定效果。此外,訶子還能幫助調節腸胃功能,有助於身體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參苓煮散」
參苓煮散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虛弱勞損,胃脘腹脹,胸膈悶塞,不思飲食等症狀。其組成藥物包括人參、茯苓、丁香、木香、肉桂、益智仁、橘皮、川芎、莪朮、乾薑、附子、遠志、白朮、厚朴、生薑、黃耆、半夏、當歸、三稜、神麴、大麥、肉荳蔻、檳榔、訶子等。
**人參:**具有補氣、安神益智、強心、抗疲勞、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胃、寧心安神等功效。
**丁香:**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消食化積、止嘔止瀉等功效。
**木香:**具有理氣行氣、溫中散寒、止瀉止痛等功效。
**肉桂:**具有溫補陽氣、活血通絡、散寒止痛等功效。
**益智仁:**具有補腎益精、健脾養胃、安神益智等功效。
**橘皮:**具有理氣健胃、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鎮靜安神等功效。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等功效。
**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止嘔止瀉等功效。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等功效。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補腎固精、益氣生津等功效。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等功效。
**厚朴:**具有溫中散寒、理氣行氣、燥濕健脾等功效。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等功效。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益氣養血、生津止渴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中化痰、降逆止嘔、解毒散結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
**三稜:**具有破血消積、活血化瘀、止痛止嘔等功效。
**神麴:**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大麥:**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等功效。
**肉荳蔻:**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裏溫中、理氣行氣等功效。
**檳榔:**具有殺蟲消積、行氣止痛、降氣除煩等功效。
**訶子:**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等功效。
**總結:**中藥方劑「參苓煮散」,主要成分是人參、茯苓、丁香、木香、肉桂、益智仁、橘皮、川芎、莪朮、乾薑、附子、遠志、白朮、厚朴、生薑、黃耆、半夏、當歸、三稜、神麴、大麥、肉荳蔻、檳榔、訶子,主治功效是虛弱勞損,胃脘腹脹,胸膈悶塞,不思飲食。
傳統服藥法
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丁香半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益智(去皮)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芎藭半兩,蓬莪朮(炮,銼)半兩,乾薑(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遠志(去心)1兩,白朮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黃耆(銼,炒)1兩,半夏(湯浸7遍,用生薑汁制)1兩,當歸(切,焙)1兩,京三稜(炮,銼)1兩,陳曲(炒)1兩,麥糵(炒)1兩,肉豆蔻(去殼)5個,檳榔(銼)5個,訶藜勒(煨,去核)5個。
上為散。
每服3錢匕,入鹽少許,水1盞,同煎至7分,和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參苓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 組成: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丁香半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益智(去皮)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川芎半兩,蓬莪朮(炮,銼)半兩,乾薑(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遠志(去心)1兩,白朮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黃耆(銼,炒)1兩,半夏(湯浸7遍,用生薑汁制)1兩,當歸(切,焙)1兩,京三棱(炮,銼)1兩,陳曲(炒)1兩,麥糵(炒)1兩,肉豆蔻(去殼)5個,檳榔(銼)5個,訶藜勒(煨,去核)5個。 主治:虛勞心腹痞滿,不思飲食,胸膈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