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益真湯

BU PI YI ZH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小兒病源》卷三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16%
胃經 16%
心經 11%
腎經 8%
大腸經 8%
肝經 6%
三焦經 3%
膽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是由於其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若脾胃虛弱,則運化失常,氣機不暢,易導致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能疏肝理氣,健脾消食,行氣止痛,可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狀,並有助於促進食慾,增強脾胃功能。

因此,補脾益真湯中加入木香,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促進氣血生化,達到益氣補脾、養血滋陰的功效。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因為當歸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補血活血,滋陰潤燥: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的功效。它可以改善脾胃氣血不足,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補脾益氣、滋陰養血的作用。
  2. 調節氣血,促進造血: 當歸能促進骨髓造血功能,提高紅細胞、血紅蛋白的含量,有助於改善貧血。同時,它還能調節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增強脾胃功能,達到健脾益氣的目的。

因此,補脾益真湯中加入當歸,可以有效地補益脾胃,改善氣血不足,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氣益脾: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補氣益脾、生津止渴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不足,導致身體虛弱。人參能補益脾氣,促進脾胃功能,改善氣血生化,從而增強體質。
  • 益氣養血: 人參能益氣養血,補氣生血。脾虛易導致氣血虧虛,人參可以補益氣血,改善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

因此,補脾益真湯中加入人參,是為了補氣益脾、益氣養血,以達到整體調理身體的效果。

補脾益真湯中包含黃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虛,氣虛則百病叢生。黃耆補脾氣,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生化充足,從而改善氣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2. 扶正祛邪: 黃耆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對於各種原因導致的氣虛虧損、正氣不足等情況,都有很好的補益作用。補脾益真湯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體質虛弱、易感外邪等病症,黃耆的扶正祛邪功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丁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溫中散寒,助脾陽運化: 丁香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助脾陽運化,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2.行氣止痛,改善氣血運行: 丁香能行氣止痛,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此外,丁香還具有溫腎助陽的功效,可以改善氣血運行,提高身體抵抗力。

總之,丁香在補脾益真湯中可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運行,達到補脾益真的目的。

補脾益真湯中包含訶子,主要是為了其收斂固澀、降火生津之功效。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脾、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止瀉止痢,並能降火生津,改善口渴、咽喉乾癢等症狀。

補脾益真湯旨在補脾益氣、滋陰生津,而訶子加入其中,一方面可以收斂脾胃,改善脾虛引起的泄瀉,另一方面則能降火生津,協同其他藥材,達到全面調理的效果。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補脾益真湯多用於脾虛濕盛,氣機不暢的症狀,陳皮能理氣健脾,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消化功能。
  2. 降逆止嘔:陳皮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脾虛氣陷容易導致胃氣上逆,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陳皮能降逆止嘔,緩解不適,提高患者的胃口。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補脾益真湯常用於脾胃虛弱,痰濕阻滯所致的食少、腹脹、倦怠乏力等症。厚朴可以幫助化解脾胃中的濕痰,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改善食慾和消化。
  2. 理氣止痛: 厚朴能行氣消積,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補脾益真湯中常配合其他理氣藥物,如陳皮、枳殼等,共同發揮理氣止痛的功效,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復。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補脾益真湯中多用較為滋補性強的藥材,甘草可中和藥性,避免過於燥烈,使藥效更溫和。
  2. 增強補益效果:甘草性平,能補脾氣、益肺氣,與補脾益真湯中其他補氣、補血、滋陰的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補益脾胃、滋陰益氣的效果。甘草亦能增強藥材的吸收和利用率,提升藥效。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止瀉: 肉荳蔻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瀉止痛。脾虛寒濕,常伴腹痛泄瀉,肉荳蔻可溫脾陽,化寒濕,緩解腹瀉症狀,配合補脾益氣藥物,達到健脾止瀉效果。
  2. 益氣安神: 肉荳蔻味辛,入心經,能益氣安神,改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補脾益真湯多用於脾虛氣弱,心神不寧者,肉荳蔻可起到安神定志,提高睡眠品質的作用。

補脾益真湯中包含草果,主要因為草果具有以下功效:

  1. 溫脾止瀉: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燥濕止瀉,對於脾胃虛寒、寒濕泄瀉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理氣消食:草果氣味芳香,能行氣消積,有助於脾胃運化,促進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

因此,草果在補脾益真湯中可起到溫脾止瀉、理氣消食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提高藥效。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茯苓能健脾利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使水濕不困脾胃,有助於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2. 寧心安神: 茯苓能滲濕利水,並入心經,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脾虛易導致心神不寧,茯苓能寧心安神,改善因脾虛導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狀。

因此,補脾益真湯中加入茯苓,可達到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對於脾虛濕困、心神不寧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白朮,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補脾益氣有助於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改善虛弱乏力等症狀。

2. 固本扶正:白朮能補中益氣,固本扶正,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對於脾虛氣弱、體質虛弱的患者,白朮可以增強其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助脾: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之功效。脾胃虛寒者,常伴有消化不良、腹痛、四肢冰冷等症狀,肉桂溫陽助脾,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
  2. 溫腎助陽: 肉桂溫腎助陽,可改善腎陽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早泄等症狀。而脾腎二經互為表裏,脾陽不足常可導致腎陽虛,肉桂溫補脾腎,可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補脾益真湯常用於脾虛濕困,痰濕阻滯之症,而半夏能有效去除脾胃濕氣,化解痰濕,助脾健運,改善脾胃功能。
  2. 和胃止嘔: 半夏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導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補脾益真湯中加入半夏,可以協同其他藥物,起到和胃止嘔,促進脾胃運化的效果。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脾止嘔: 生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補脾益真湯常用於脾胃虛寒、飲食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生薑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緩解嘔吐症狀。
  2. 解毒增效: 生薑能解藥物毒性,並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補脾益真湯中包含多種藥材,生薑可以協調藥性,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之效。脾腎陽虛,常伴有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狀,附子可溫補脾腎之陽,改善體質,提升抵抗力。
  2. 助藥力: 附子性溫,可助其他藥力更好地發揮作用。補脾益真湯中包含多種滋補藥材,附子的溫陽作用,可使這些藥物更加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增強藥效。

因此,附子的加入,不僅可以溫陽補腎,改善脾腎陽虛症狀,還能促進其他藥物的藥效發揮,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補脾益真湯中加入全蠍,並非為了補脾益真,而是為了清熱解毒。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熄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

方劑中加入全蠍,主要針對熱毒蘊結,筋脈痙攣的病症,而非補脾益真。全蠍的加入,可以清熱解毒,熄風止痙,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補脾益真湯中加入全蠍,是為了針對特定病症,而非補脾益真

主治功效


補脾益真湯

補脾益真湯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木香、當歸、人參、黃耆、丁香、訶子、陳皮、厚朴、甘草、肉荳蔻、草果、茯苓、白朮、肉桂、半夏、生薑、附子、全蠍等,具有補脾益氣、健脾益腎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小孩子出生時體質虛弱,外表強壯但內在虛弱,由於嘔吐乳汁,大便呈青色,導致慢性驚風。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人參

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

黃耆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丁香

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訶子

性酸澀,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陳皮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厚朴

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肉荳蔻

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

草果

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

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白朮

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肉桂

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半夏

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生薑

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附子

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全蠍

性味鹹、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

總結

補脾益真湯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木香、當歸、人參、黃耆、丁香、訶子、陳皮、厚朴、甘草、肉荳蔻、草果、茯苓、白朮、肉桂、半夏、生薑、附子、全蠍等,具有補脾益氣、健脾益腎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小孩子出生時體質虛弱,外表強壯但內在虛弱,由於嘔吐乳汁,大便呈青色,導致慢性驚風。

傳統服藥法


木香、當歸、人參、黃耆、丁香、訶子肉、陳皮、厚朴(薑制)、甘草(炙)、肉豆蔻(面裹,煨)、草果、茯苓、白朮、官桂、半夏(湯泡7次,薑汁制)、附子(炮)各等分,全蠍(去毒,微炒)每1服用1個。
渴者,去附子、丁香、肉豆蔻,加茯苓、人參;瀉者,加丁香、訶子肉;嘔吐者,加丁香、半夏、陳皮;腹痛者,加厚朴、良薑;腹脹者,加厚朴、丁香、前胡、枳殼;咳嗽,加前胡、5味子,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2片,大棗1枚,煎至6分,去滓,肚飢稍熱服。服訖,心腹揉動,以助藥力。候1時久,吃乳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四肢抽搐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補脾益真湯, 出處:《小兒病源》卷三。 組成:木香、當歸、人參、黃耆、丁香、訶子肉、陳皮、厚朴(薑制)、甘草(炙)、肉豆蔻(面裹,煨)、草果、茯苓、白朮、官桂、半夏(湯泡7次,薑汁制)、附子(炮)各等分,全蠍(去毒,微炒)每1服用1個。 主治:小兒胎稟怯弱,外實裏虛,因嘔吐乳奶,糞便青色而成慢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