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異功散

MU XIANG YI G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9.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心經 15%
肺經 13%
腎經 11%
胃經 8%
肝經 8%
大腸經 6%
膽經 4%
三焦經 4%
心包經 2%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異功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脾胃,補血益氣: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木香異功散旨在治療脾胃虛寒、氣滯血瘀等症,而當歸能補益脾胃之氣,並活血化瘀,與木香、枳殼等藥材協同作用,共奏調和脾胃、行氣止痛之效。

2. 緩解疼痛,改善循環: 當歸活血化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胸痛等症狀,與木香、川芎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止痛散結的效果。

木香異功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化痰止咳的功效。木香異功散主治脾胃虛弱、濕濁內阻、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茯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化解脾胃濕濁,改善消化功能。
  2. 配伍增效:茯苓與木香、枳殼等藥材配伍,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茯苓能利水滲濕,促進水液代謝,有助於木香、枳殼疏肝理氣、消食化積的作用更好地發揮。

木香異功散中包含木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善於行氣止痛。方劑中多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以及因氣滯而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2. 健脾消食: 木香亦能健脾消食,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木香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改善食慾,促進營養吸收。

因此,木香在木香異功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行氣止痛,又能健脾消食,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相關病症。

木香異功散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陽氣升發: 木香異功散主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等症。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助陽氣升發之效。與木香、枳殼等藥物配合,可溫脾胃,散寒止痛,使陽氣升發,氣血流通。
  2. 引藥下行,促進藥效: 肉桂性溫燥,入腎經,可引藥下行,促進其他藥物更好地到達脾胃部位,發揮其藥效。與木香、厚朴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狀。

木香異功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培元,增強體力: 木香異功散主治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人參性溫,味甘,入脾經、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可扶正培元,增強脾胃功能,提升患者體力,為藥物發揮功效提供基礎。
  2. 調和藥性,相輔相成: 木香異功散中其他藥材如木香、厚朴、枳實等,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陽氣。人參性溫,可以中和藥性,防止寒涼之氣傷及脾胃,使藥物更溫和有效。

木香異功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行氣消脹:陳皮性溫,味辛,歸脾、肺經,具有行氣消脹、燥溼化痰的功效。木香異功散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而陳皮可以行氣理氣,幫助脾胃運化,緩解脹滿之症。

二、和胃止嘔:陳皮的辛溫之性可以溫和脾胃,幫助消化,同時還可以止嘔止瀉。木香異功散中加入陳皮,能夠和胃止嘔,減輕患者噁心嘔吐的症狀,改善脾胃功能。

木香異功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胃止嘔: 丁香性溫,具有溫胃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導致的嘔吐,丁香能溫暖脾胃,驅散寒氣,起到止嘔的作用。
  2. 行氣止痛: 丁香辛香走竄,能行氣活血、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胃脘疼痛,丁香能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緩解疼痛。

丁香與木香、檳榔等藥材相配合,共同發揮溫胃止嘔、行氣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胃寒嘔吐、胃脘脹痛等病症。

木香異功散中加入白朮,主要源於其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

白朮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生化充足,改善木香等藥材的吸收利用率,增強其止痛、行氣、健脾等功效。

同時,白朮的燥濕作用可以協同木香散寒止瀉,對於脾虛濕困、腹痛泄瀉等症狀,起到更好的療效。

木香異功散中加入川芎,主要是針對其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木香異功散以木香為主藥,擅長行氣止痛,但對於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效果有限。川芎則能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協同木香疏通氣機,增強止痛效果。

此外,川芎辛溫性味,能溫通經絡,與木香的辛溫特性相合,共同溫暖脾胃,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更有效地緩解疼痛。

木香異功散中加入附子,乃取其回陽救逆之效。方中以木香健脾理氣,柴胡疏肝解鬱,合用可達和解脾胃之功。但脾胃虛寒,氣機阻滯,單憑理氣解鬱恐難奏效。

附子性熱,入心、腎經,能回陽救逆,溫補脾腎,驅散寒邪,協同木香等藥,溫陽散寒,助脾胃運化,從而達到治本之效。故附子之加入,實為方中不可或缺之藥,方能使藥力更趨圓融,療效更為顯著。

木香異功散中加入肉荳蔻,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功效: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對於寒邪凝滯、氣機阻滯導致的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澀腸止瀉: 肉荳蔻具有澀腸止瀉的功效,能固澀腸道,減少腸道蠕動,對於脾虛泄瀉、腸滑便溏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木香異功散整體方藥以木香、枳殼等理氣止痛藥為主,加入肉荳蔻不僅能增強其溫中散寒的效果,同時還能起到固澀止瀉的作用,更全面地治療脾胃氣滯、寒凝腹痛、泄瀉等病症。

木香異功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升陽,固護脾胃: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升陽、固護脾胃之效。木香異功散針對脾胃氣虛、中氣下陷導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黃耆能補脾益氣,提升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改善消化不良,從根本上調理脾胃,緩解症狀。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木香異功散以木香、厚朴等藥物為主,偏於行氣消滯。加入黃耆,既可補益脾氣,防止藥物過於寒涼傷胃,又能與木香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氣機升降,使藥效更為協調,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木香異功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古文內容分析

從多篇古文的記載,可以歸納出木香異功散的主要應用場景和治療原理:

  • 主要應用於虛寒證,特別是痘疹(天花)過程中的虛寒證。 古文中多次提到痘疹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虛寒症狀,如「痘不起長,不成血泡膿窠」、「表虛塌癢,內虛洩瀉」、「痘色如浮萍,乾紅枯紫」、「色白不能紅潤,大便頻下」等,這些都是木香異功散的適應症。
  • 治療痘疹過程中因脾胃虛寒引起的泄瀉、腹脹、喘渴等症狀。 多篇文獻指出,木香異功散可用於治療因脾胃虛寒導致的泄瀉、腹脹、喘渴等症狀,如「渴瀉不止,異功散」、「喘渴而泄,木香異功散」、「虛寒症,微則用理中湯、參苓白朮散,甚則用木香異功散」、「因自利而脾胃虛寒,宜木香異功散加減」。
  • 溫補脾胃,行氣止痛,兼顧氣血。 木香異功散的組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君子湯為基礎)等補氣健脾藥物,同時配伍木香、陳皮、丁香、肉豆蔻等溫中行氣、暖胃止痛藥物,以及當歸、川芎等補血活血藥物。顯示木香異功散的主要作用是溫補脾胃,行氣止痛,同時兼顧氣血的調和。
  • 用於虛寒證的收功階段。 古文中提到「此證末梢塌陷黑靨者,多用木香異功散收功」、「收後緣何手足寒,好將元氣補虛看」、「凡痘收靨之後,手足厥冷,六脈沉細者此元氣本虛。用:調元生脈散。不可錯認手足厥逆,妄投木香異功散,以取敗亡也。」,表示在痘疹後期或者收靨階段,如果出現虛寒的症狀,木香異功散可以做為收功的藥物。

治療原理分析

木香異功散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 溫補脾胃,恢復運化功能: 痘疹過程中,脾胃功能容易受損,出現泄瀉、腹脹等症狀。木香異功散中的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藥物可以補益脾胃之氣,恢復脾胃的運化功能,從而改善消化吸收,止住泄瀉。
  2. 行氣止痛,緩解腹脹: 脾胃虛寒,氣機不暢,容易出現腹脹、腹痛等症狀。木香、陳皮、丁香等藥物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作用,可以疏通氣機,緩解腹脹、腹痛。
  3. 溫陽散寒,鼓舞痘疹透發: 痘疹過程中,如果陽氣不足,痘疹難以透發,或出現塌陷、色白等虛寒表現。木香異功散中的肉桂、附子等藥物可以溫陽散寒,鼓舞陽氣,促進痘疹的透發和成熟。
  4. 補益氣血,促進恢復: 痘疹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容易耗傷氣血。木香異功散中的當歸、黃耆等藥物可以補益氣血,促進機體的恢復。

總結

木香異功散是一個溫補脾胃、行氣止痛、兼顧氣血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痘疹過程中的虛寒證,特別是因脾胃虛寒引起的泄瀉、腹脹、喘渴等症狀。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溫補脾胃、行氣止痛、溫陽散寒、補益氣血等作用,來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痘疹的透發和恢復。

現代應用中,木香異功散的應用範圍可能有所擴展,可以參考其組方原理和古文記載,辨證應用於其他疾病的虛寒證治療中。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該方劑偏於溫補,對於實熱證或陰虛火旺的患者,應避免使用。

傳統服藥法


當歸、茯苓、木香、肉桂、人參、陳皮、丁香、白朮、川芎、附子、肉果(麵包煨)、黃耆。
每服3錢,加生薑3片,大棗2枚,水煎服。
附子不用亦可,若里虛瀉甚,又不可無附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香異功散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上火、口乾舌燥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木香異功散時,一定要遵醫囑,不要自行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香異功散,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六。 組成:當歸、茯苓、木香、肉桂、人參、陳皮、丁香、白朮、川芎、附子、肉果(面包煨)、黃耆。 主治:虛寒不足,痘不起長,不成血泡膿窠;又治表虛塌癢,內虛泄瀉,腹脹喘嗽,悶亂煩躁,寒戦咬牙,頭溫足冷;又治脾經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