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治中散方劑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治中散主治外感風寒,兼有氣虛、表虛證狀,如發熱惡寒、無汗、頭重身痠等。黃耆補氣固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正氣生發,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緩解感冒症狀。
- 託毒生肌: 黃耆亦有託毒生肌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瘡瘍、潰瘍等症狀。治中散亦可用於治療外感後出現的皮膚病變,黃耆則能促進創口癒合,加快康復。
治中散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益血,扶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治中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面色蒼白、神疲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人參能補益脾胃之氣,促進營養吸收,改善體質,從根本上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疾病康復。
- 提高藥效,協調各藥: 人參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可以緩解其他藥物的毒副作用,並增強藥效。治中散中其他藥物如黃芪、白朮等也具有補氣作用,人參能與其協同作用,共同達到補氣益血、健脾益腎、扶正固本的功效。
治中散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治中散主治濕熱內蘊,脾胃不和,症見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納呆食少、口苦口粘、小便短赤等。茯苓能健脾利濕,燥濕化痰,有助於改善濕熱內蘊,促進脾胃運化,緩解上述症狀。
- 寧心安神:茯苓亦可入心經,具有寧心安神之功效。濕熱內蘊可導致心神不安,表現為心煩失眠、精神恍惚等。茯苓能寧心安神,有助於緩解心神不寧,提高睡眠質量。
總之,茯苓在治中散方劑中發揮著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濕熱內蘊導致的脾胃不和、心神不寧等症狀。
治中散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可補脾胃之氣虛,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
- 止瀉固澀:治中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泄瀉,白朮能固澀止瀉,收斂脾胃,防止腸道內食物殘渣過快排泄,有助於改善腹瀉症狀。
白朮作為治中散中重要的藥材,其健脾益氣、止瀉固澀的功效,有助於提升藥方整體療效,達到治療脾虛泄瀉的目的。
治中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治中散主治血瘀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胸痹、心痛等症,川芎能有效改善血流通暢,緩解胸悶、心痛等症狀。
- 升陽舉陷:川芎入心、肝經,能升陽舉陷,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氣虛下陷、頭暈目眩等症。治中散亦可用於治療脾胃氣虛、久泄不止等症,川芎可助其升提中氣,改善脾胃功能。
治中散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之功效。治中散用於治療血虛、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而當歸能有效改善血虛,促進血液循環,故方中必備。
- 調和藥性:治中散方中其他藥物多偏寒涼,如黃芩、黃連等,而當歸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寒涼藥傷正氣的作用,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治中散方劑中含有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對於陽氣不足、寒邪內侵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體冰冷等症,肉桂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起到溫陽回陽的功效。
- 補腎助陽,溫通經絡:肉桂還具有補腎助陽的作用,可溫通經絡,改善腎陽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畏寒肢冷等症狀。
因此,治中散中加入肉桂,主要是利用其溫陽散寒、補腎助陽的特性,以達到治療寒邪內侵、陽氣不足所致的疾病。
治中散方劑中包含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降逆: 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功效。治中散主治脾胃虛寒、中氣下陷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肉荳蔻可以溫暖脾胃,振奮中氣,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 行氣止痛: 肉荳蔻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治中散中常與其他具有行氣止痛作用的藥物配伍,如香附、陳皮等,共同達到行氣活血、止痛的效果。
治中散方劑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治中散主治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丁香可溫暖脾胃,驅寒止痛,並能降逆止嘔,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 行氣活血,消積化滯: 丁香亦有行氣活血、消積化滯之效,能促進脾胃氣機運行,改善消化不良,消除積滯,進一步緩解脾胃虛寒症狀。
總之,丁香在治中散中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行氣活血、消積化滯的作用,為治療脾胃虛寒症狀提供重要保障。
治中散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消脹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中脘疼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能起到疏通氣機、緩解疼痛的作用。
- 健脾消食:木香除了行氣止痛之外,還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治中散中加入木香,旨在通過其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改善因氣滯血瘀、脾胃不和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痛、腹脹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治中散」的組成及功效
「治中散」是由黃耆、人參、茯苓、白朮、川芎、當歸、肉桂、肉荳蔻、丁香、木香等十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製劑,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主治痘疹、虛寒瀉利、不進飲食等症。
藥方組成介紹: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肉荳蔻: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治中散」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主治痘疹、虛寒瀉利、不進飲食等症。由黃耆、人參、茯苓、白朮、川芎、當歸、肉桂、肉荳蔻、丁香、木香等十種中藥材組成。
傳統服藥法
黃耆5錢,人參5錢,茯苓5錢,白朮5錢,川芎5錢,當歸5錢,肉桂5錢,肉果(麵包煨熟,取去油),丁香1錢半,木香3錢。
上為末。
每5歲用5分,好熱酒調下。衣被蓋暖,少頃,痘變紅活而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治中散是一張中醫方劑,不宜自行服用。
- 服用治中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治中散, 出處:《千金》卷十六。 組成:乾薑2兩,食茱萸2兩。 主治:胃冷,食後吐酸水。
治中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黃耆5錢,人參5錢,茯苓5錢,白朮5錢,川芎5錢,當歸5錢,肉桂5錢,肉果(面包煨熟,取去油),丁香1錢半,木香3錢。 主治:痘疹,虛寒瀉利,不進飲食。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