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溫表湯

HE ZHONG WEN BI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種痘新書》卷八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18%
腎經 14%
心經 11%
胃經 11%
肝經 8%
膀胱經 4%
三焦經 1%
大腸經 1%
心包經 0%
膽經 0%
脾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和中溫表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和中溫表湯用於治療溫病初期,患者多表現為氣虛表弱,容易外感。黃耆可補益正氣,固護肌表,防止風邪入侵。
  2. 調和營衛: 和中溫表湯以和解表裡、調和營衛為原則。黃耆能補氣益血,有助於氣血調和,營衛相通,改善溫病初期常見的氣血失調、營衛不和等症狀。

「和中溫表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固本扶正之功效。溫表藥物多偏寒涼,而人參可以中和其寒性,避免寒涼傷正氣,同時提升患者正氣,增強抗病能力,促進疾病康復。

2. 溫中和胃:人參具有一定溫中和胃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或因寒邪侵襲而導致的胃脘不適、腹痛等症狀,人參可以起到溫陽散寒、和胃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總之,在「和中溫表湯」中加入人參,既能補氣扶正,又能溫中和胃,有助於更好地治療寒邪侵襲所致的疾病。

和中溫表湯中加入白朮,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之功效。溫表藥多偏寒涼,易傷脾胃,而白朮可補益脾胃之氣,防止藥物對脾胃的損傷。
  2. 助藥力達表:白朮味甘,入脾胃經,可助藥力達表。溫表藥需達表散寒,白朮健脾益氣,能使藥力更順暢地達於肌表,增強療效。

和中溫表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和中溫表湯主治溫病初期,症狀多為發熱、惡寒、頭痛、口渴等,其中可能伴隨脾胃濕熱,導致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茯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2. 化濕解表: 和中溫表湯旨在和解表裏,兼顧溫病初期表寒與裡熱。茯苓既能健脾利濕,又能化濕解表,有助於消除表寒,促進汗出,使邪氣外泄,達到溫和解表的效果。

綜上所述,茯苓在和中溫表湯中,既能健脾利濕,又能化濕解表,有助於改善溫病初期常見的表寒、裡熱、濕熱等症狀,符合方劑整體的治病思路。

和中溫表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味辛甘,性熱,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效。對於寒性體質,或因寒邪入侵而導致的體表發熱、寒戰、四肢冰冷等症狀,肉桂可起到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
  2. 溫通氣血: 肉桂性溫燥,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寒邪阻滯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肢體麻木、疼痛、面色蒼白等症狀,肉桂可起到溫通經絡、活血止痛的作用。

總而言之,和中溫表湯中加入肉桂,可發揮溫陽散寒、溫通氣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寒邪入侵而導致的各種症狀。

和中溫表湯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溫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具有疏散風寒、溫經止痛的功效。和中溫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伴有頭痛、身痛、惡寒發熱等症狀,川芎能有效疏散風寒,緩解頭痛和身痛,使氣血通暢。
  2.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氣血循環,緩解因風寒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和中溫表湯中,川芎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起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效果,更全面地改善病症。

和中溫表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調經: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和中溫表湯主要用於治療溫病初期,患者常伴有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昏乏力等症狀。當歸能補血益氣,改善患者面色和體力,緩解因氣血不足而引發的各種症狀。
  2. 和中調和: 和中溫表湯旨在和解脾胃,溫和解表,而當歸性溫,能溫和脾胃,促進氣血運行,使藥性更易於滲透至病竈部位,達到和中解表之功效。

和中溫表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薏苡仁性涼味甘,能健脾胃,利水滲濕,對於濕熱蘊積導致的發熱、腹痛、口渴等症狀,能起到清熱利濕、和中降逆的作用。
  2. 解毒消腫:薏苡仁亦有解毒消腫之效,對於濕熱毒邪侵犯所致的皮膚瘡瘍、風濕痹痛等病症,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因此,和中溫表湯中加入薏苡仁,能起到健脾利濕、解毒消腫,進而達到溫和解表、調和脾胃的作用,以達到治療濕熱蘊積,表証兼有的目的。

和中溫表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和中溫表湯主治外感風寒,兼有脾胃虛寒者,故用乾薑溫中散寒,以助藥力直達病所。
  2. 助陽化氣: 乾薑能促進陽氣生發,並有助於脾胃運化,提升機體抵抗力。此湯藥中,加入乾薑,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促進藥效發揮,達到溫中散寒、化氣行氣的效果。

和中溫表湯中包含防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解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膀胱、肺、肝經。其解表散寒之功,可祛除風寒表邪,緩解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此外,防風還能止痛止癢,對於風寒濕痺、皮膚瘙癢等病症有良好的療效。

在和中溫表湯中,防風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發揮其解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達到溫中和表、止痛解痙的治療目的。

和中溫表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1. 解表散寒,通鼻竅: 白芷味辛性溫,具有解表散寒、通鼻竅的作用。和中溫表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寒邪犯肺,症狀包括發熱、惡寒、頭痛、鼻塞等。白芷能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解表散寒的效果。
  2. 行氣止痛,消腫排膿: 白芷亦具行氣止痛、消腫排膿的功效。若外感風寒伴隨頭面部疼痛、鼻淵腫痛等症狀,白芷則能發揮其行氣止痛、消腫排膿的作用,緩解相關症狀,使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和中溫表湯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功效。對於寒邪犯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丁香能起到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
  2. 行氣止痛,助消化: 丁香亦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寒邪凝滯所致的胃脘疼痛。此外,丁香還有助消化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可以促進食物消化,改善胃腸功能。

和中溫表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可溫煦脾胃陽氣,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胸腹冷痛、四肢厥冷等症狀。
  2. 助藥力:附子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增強藥效。和中溫表湯中多含寒涼之品,附子可起到溫通經脈、協調藥性的作用,使其藥效更佳。

總之,附子在和中溫表湯中起著溫陽散寒、助藥力之功效,是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和中溫表湯」

和中溫表湯,是中醫方劑之一,由黃耆、人參、白朮、茯苓、肉桂、川芎、當歸、薏苡仁、乾薑、防風、白芷、丁香、附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痘瘡收斂結痂之時,身體發涼,足部冰冷,虛弱的陽氣不能收斂凝聚,而應該收斂的時候卻沒有收斂。

方劑組成介紹:

  1.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2.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3.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4.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5.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6.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7.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8.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9.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10.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11.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12.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13. **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的功效。

總結:

和中溫表湯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溫經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補氣益血、固表止汗、健脾胃、利尿消腫等功效。用於治療痘瘡收斂結痂之時,身體發涼,足部冰冷,虛弱的陽氣不能收斂凝聚,而應該收斂的時候卻沒有收斂。

傳統服藥法


炙耆2錢,人參1錢,白朮1錢,茯苓1錢,肉桂1錢,川芎1錢,當歸1錢,苡仁1錢,乾薑1錢,炙草5錢,防風5錢,白芷5錢,丁香5錢,附子5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和中溫表湯具有溫中散寒、扶正固表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痘瘡收靨之時,身涼足冷,虛陽不能收結而當收不收者的症狀。但此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和中溫表湯, 出處:《種痘新書》卷八。 組成:炙耆2錢,人參1錢,白朮1錢,茯苓1錢,肉桂1錢,川芎1錢,當歸1錢,苡仁1錢,乾薑1錢,炙草5錢,防風5錢,白芷5錢,丁香5錢,附子5錢。 主治:痘瘡收靨之時,身涼足冷,虛陽不能收結而當收不收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