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煮散
HUI XIANG Z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茴香煮散」方劑中包含「茴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肝經,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對於因寒邪客胃,導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行氣消脹,調和脾胃:茴香能行氣消脹,有助於緩解胃腸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同時,其亦能調和脾胃,改善食慾不振、消化功能減弱等問題。
因此,「茴香煮散」中包含「茴香」,旨在通過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行氣消脹的功效,達到治療脾胃寒凝、氣滯疼痛等相關疾病的目的。
茴香煮散方中加入木香,主要原因在於兩者藥性相輔相成,共同增強療效。
茴香性溫,善於理氣止痛,散寒解表,適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胃寒嘔吐等。木香性溫,氣味辛香,可行氣止痛,燥濕健脾,主治脾胃氣滯、腹痛脹滿等。
因此,在茴香煮散方中加入木香,一方面可增強茴香理氣止痛的效果,另一方面木香的健脾燥濕作用,可避免茴香溫燥之性對脾胃造成損傷,使方劑更為溫和有效。
茴香煮散方劑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解茴香辛散之性:茴香性溫,味辛,有散寒止痛、理氣消脹之效,但過於辛散容易傷及脾胃,引發腹痛、腹瀉等症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能緩解茴香的辛散之性,避免其過於刺激腸胃,保護脾胃功能。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白芍與茴香搭配,可使藥性相輔相成,協同作用。白芍能緩解茴香的辛散之性,同時也能緩解疼痛,而茴香則能促進白芍的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茴香煮散」方劑中,加入「神麴」的主要原因如下:
- 理氣消脹:神麴性溫,具有消食化積、理氣除脹的功效。茴香本身也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二者合用,可加強理氣消脹之效,適用於胃脘脹滿、消化不良等症。
- 助消化吸收:神麴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茴香的溫中散寒之性相輔相成,可改善因寒凝氣滯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痛等症。
茴香煮散方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厚朴理氣燥濕,善於消除腸胃脹氣及濕阻:茴香本身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而厚朴能理氣化濕,二者合用,可更有效地消解腸胃氣滯、濕阻等症狀,對於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病症療效更佳。
- 厚朴與茴香相輔相成,增強藥效:厚朴性溫,善於行氣消積,而茴香性溫,可溫中散寒,二者搭配使用,既能增強理氣化濕的作用,又能溫中散寒,提高藥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茴香煮散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解毒之功效。茴香性溫,味辛甘,擅長理氣止痛、健胃消食。兩者相合,可增強溫中散寒之力,尤其適用於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
2. 調和脾胃: 生薑具有促進消化、增進食慾的作用,與茴香搭配,可加強其理氣和胃之效,有助於緩解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狀。同時,生薑還有解毒作用,可減緩茴香的辛辣刺激,使藥性更為溫和。
茴香煮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脹:茴香性溫,味辛,善於行氣止痛,溫中散寒;枳殼味苦,性微寒,善於行氣消積,破氣消脹。兩者合用,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促進氣機運行,解除脹滿之症。
2. 疏肝解鬱:枳殼入肝經,能疏肝理氣,解鬱寬胸。茴香亦具有一定的理氣作用,兩者合用,可更好地疏肝解鬱,緩解胸悶氣滯之症。
總之,茴香煮散中加入枳殼,旨在通過行氣消脹、疏肝解鬱,達到治療氣滯血瘀、胸腹脹滿等症的效果。
茴香煮散中加入肉桂,是利用肉桂的溫熱特性,協同茴香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
茴香性溫,擅長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但對於寒氣較重或體質虛寒者,單獨使用茴香可能效果不足。肉桂性熱,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溫經通絡的功效。將肉桂與茴香搭配,可增強溫中散寒的效果,並溫通經絡,使藥效更加顯著。
此外,肉桂還能引導茴香的藥力向下,達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最佳效果,適合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茴香煮散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理氣行氣,助茴香消脹止痛:
茴香性溫,善於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但其行氣之力不及橘皮。橘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理氣化痰,行氣止痛,與茴香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行氣止痛之效。
二、疏肝健脾,改善消化功能:
橘皮不僅理氣行氣,還能疏肝解鬱,健脾和胃。若患者因肝氣鬱結而導致消化不良,則橘皮可以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提高消化功能,配合茴香共同改善症狀。
因此,茴香煮散中加入橘皮,不僅能增強行氣止痛功效,更能改善消化功能,達到更好的療效。
茴香煮散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茴香性溫,善於理氣止痛,但偏於寒性。乾薑辛溫,可溫中散寒,與茴香搭配,既能發揮茴香理氣止痛的功效,又能避免其寒性過盛,更能溫中和胃,促進消化吸收。
- 調和脾胃:茴香善於行氣止痛,但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者,單用容易損傷脾陽。乾薑能溫補脾陽,促進脾胃功能,與茴香搭配,可以溫中和胃,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使藥效更加協調。
茴香煮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精妙,尤以人參為重要成分之一。人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脾肺經,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是補益上品。方中加入人參,旨在強化整體方劑的補益效果,特別是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之症有顯著療效。茴香性溫,能行氣止痛,與人參相輔相成,既增強了行氣之力,又兼顧了補益之功,共同達到調理脾胃、增進消化吸收、提升身體機能的目的。兩藥相合,尤適合治療因脾胃虛弱導致的腹脹、食少體倦等症狀,彰顯中醫辨證施治之精髓。
茴香煮散方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茴香性溫味辛,入肝、脾、胃經,有理氣止痛、健胃消食之功。兩者合用,可加強健脾利濕之效,促進水液代謝,有助於消除水腫、改善腹脹等症狀。
二、協調藥性: 茴香辛溫,偏於燥性,而茯苓甘平,能緩和茴香的燥性,使其藥力更柔和,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提高藥效的安全性。
「茴香煮散」方劑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三稜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破瘀散結之功效。與茴香搭配,可增強行氣止痛之力,尤其適用於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如胃痛、腹痛、脅痛等。
- 消積化滯:三稜亦有消積化滯之效,與茴香共同作用,可有效改善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狀。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三稜在「茴香煮散」方劑中,不僅能增強行氣止痛之效,同時也能幫助消積化滯,促進消化,提高治療效果。
「茴香煮散」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此方中可能因其他藥物偏燥熱,或症狀伴有血熱妄行,故以生地黃清熱涼血,平衡方劑的寒熱之性。
- 滋陰潤燥: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有理氣止痛、溫脾散寒之效。而生地黃則可滋陰潤燥,與茴香相配,可避免藥性過於燥烈,避免傷陰,達到溫而不燥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茴香煮散」
中藥方劑「茴香煮散」,主要成分包括茴香、木香、白芍、神麴、厚朴、生薑、枳殼、肉桂、橘皮、乾薑、人參、茯苓、三稜、生地黃等14種中藥材,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主治突然發生的疝氣,會造成少腹疼痛。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綜上所述,中藥方劑「茴香煮散」具有溫暖身體、疏通氣血、止痛、健胃等功效,適用於治療突然發生的疝氣,會造成少腹疼痛。
傳統服藥法
茴香子(炒)半兩,木香半兩,芍藥半兩,陳曲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乾薑(炮裂)半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京三稜(煨)半兩,生乾地黃(焙)3分。
上為細散。
每服3錢匕,水1盞,加蔥白2寸,鹽少許,煎至7分,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行氣止痛、散結消腫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茴香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組成:茴香子(炒)半兩,木香半兩,芍藥半兩,陳曲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半兩,枳殼(去瓤,麸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乾薑(炮裂)半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京三棱(煨)半兩,生乾地黃(焙)3分。 主治:卒疝,攻少腹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