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膈散

TONG G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19%
肺經 15%
心經 10%
肝經 8%
大腸經 8%
腎經 6%
膽經 2%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小腸經 0%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通膈散

組成:枳殼,肉桂,甘草,神麴,訶子,白朮,橘皮,赤茯苓,人參,三稜,乾薑,草荳蔻,檳榔,五味子,厚朴,生薑,半夏,木香,鬱李仁

主治:本方證屬膈氣,表現為胸脅脹滿,不得臥息,飲食減少,或嘔吐吞酸,或腹痛泄瀉,或時發寒熱,苔薄白或薄黃,脈弦細或弦數。主要用於治療木膈氣、火膈氣、土膈氣、金膈氣、水膈氣。

  • 木膈氣:表現為腹脹、疼痛、噯氣,嚴重時還可能出現嘔吐。
  • 火膈氣:表現為口渴、煩躁、小便赤黃,嚴重時還可能出現便祕。
  • 土膈氣:表現為腹脹、大便溏瀉,嚴重時還可能出現腹痛。
  • 金膈氣:表現為腹痛、瀉下,嚴重時還可能出現嘔吐。
  • 水膈氣:表現為腹脹、水腫,嚴重時還可能出現呼吸困難。

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草荳蔻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等功效。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訶子性酸澀,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 神麴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 鬱李仁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降氣和潤燥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通膈散 」,主要成分是:枳殼,肉桂,甘草,神麴,訶子,白朮,橘皮,赤茯苓,人參,三稜,乾薑,草荳蔻,檳榔,五味子,厚朴,生薑,半夏,木香,鬱李仁。主治功效是:木膈氣、火膈氣、土膈氣、金膈氣、水膈氣。

傳統服藥法


蓬莪朮、延胡索、北芍藥、當歸、川芎、甘草、丹皮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2錢,薑、酒調服。

方劑組成解釋


通膈散由枳殼、肉桂、甘草、神麴、訶子、白朮、橘皮、赤茯苓、人參、三稜、乾薑、草荳蔻、檳榔、五味子、厚朴、生薑、半夏、木香、鬱李仁等中藥組成。其中,枳殼、肉桂、甘草、神麴、訶子、白朮、橘皮、赤茯苓、人參、三稜、乾薑、草荳蔻、檳榔、五味子、厚朴、生薑、半夏、木香、鬱李仁等中藥均具有疏通經絡、理氣化痰、消食健胃的功效。因此,通膈散可以疏通經絡,理氣化痰,消食健胃,從而緩解胸悶、氣短、食欲不振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通膈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相關疾病


噯氣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忽冷忽熱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通膈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十。 組成:蓬莪朮、延胡索、北芍藥、當歸、川芎、甘草、丹皮等分。 主治:婦人心腹刺痛,寒熱往來。

通膈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組成:枳殼(去瓤,麸炒)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銼)1兩,陳曲(炒)1兩,訶黎勒皮1兩,白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京三棱(煨,銼)1兩,乾薑(炮)1兩,草豆蔻(去皮)1兩,檳榔(半生半熟)1兩,五味子(炒)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半夏(湯洗,用生薑同搗如泥,攤在新瓦上,用文武火煿令黃色)1兩,木香1兩,鬱李仁(湯浸,退皮,麸炒黃)1兩。 主治:五種膈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