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和至寶膏

YANG HE ZHI BAO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7%
肺經 15%
心經 13%
胃經 10%
腎經 6%
膀胱經 4%
膽經 3%
小腸經 3%
心包經 2%
大腸經 1%
三焦經 1%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效。陽和至寶膏主治外感風寒,寒邪入侵所致的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而紫蘇葉可助其溫解寒邪,宣肺止咳,緩解表寒症狀。
  2. 調和脾胃: 紫蘇葉亦有和胃止嘔的作用。陽和至寶膏中常加入一些辛辣之品,而紫蘇葉能調節脾胃功能,防止藥物刺激胃腸,避免出現嘔吐等不適。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牛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牛蒡性寒,味甘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陽和至寶膏主治溫病後期,熱毒傷津,氣陰兩傷,故以牛蒡清熱解毒,化解餘熱,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扶正祛邪,恢復氣陰的目的。
  2. 通絡利尿,排毒解毒:牛蒡具有通絡利尿的作用,能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有助於清除因溫病後期餘熱所導致的濕熱瘀阻。此功效可配合陽和至寶膏中其他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利濕通絡的效果。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蔥白,乃因其具有發散風寒、宣肺止咳、溫中散寒之功效。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脾經,能散表寒,解表邪,故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鼻塞等症。其辛溫之性,又能溫中散寒,有助於緩解胃寒腹痛、嘔吐等症。

因此,蔥白在陽和至寶膏中起到溫陽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提升藥方整體療效。

陽和至寶膏方中使用萆薢,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濕化濁:萆薢性甘淡微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化濁之效。方中以萆薢配合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共同作用於體內濕濁,達到祛除濕邪、通利水道之目的。
  2. 通利小便:陽和至寶膏主要針對下焦濕熱、小便不利等症狀,而萆薢具有通利小便的功效,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濕熱,改善小便不利等症狀,達到治本之效。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表,疏散風熱: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咽喉腫痛等症狀。
  2. 宣肺止咳,利咽開竅:薄荷能宣肺止咳,利咽開竅,對於風熱咳嗽、咽喉腫痛、鼻塞不通等病症有輔助治療作用。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薄荷,有助於增強其清熱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更能針對風熱感冒等病症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蒼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散風寒、通鼻竅: 蒼耳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之效。對於因風寒侵襲而導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蒼耳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2. 祛風止癢: 蒼耳亦具有祛風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風疹、濕疹、皮膚瘙癢等症。陽和至寶膏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蒼耳的加入可增強其祛風止癢之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陽和至寶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寒濕凝滯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麻木、皮膚瘙癢等症狀。防風的加入有助於散寒止痛,緩解患者的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方劑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具有溫經通絡的作用,但可能偏於溫熱。防風的加入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熱,同時也增強了藥物的療效,使藥物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陽和至寶膏方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熱: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陽和至寶膏旨在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疾病,而荊芥的疏散風熱之效,有助於驅散外邪,解除表證。
  2. 宣通鼻竅: 荊芥善於通鼻竅,對於鼻塞流涕等症狀有良好療效。陽和至寶膏在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疾病時,荊芥的宣通鼻竅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鼻塞、流涕等症狀,達到通竅止痛的效果。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紅花味辛,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陽和至寶膏主要針對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溫經散寒: 紅花性溫,能溫經散寒,有助於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肢體冰涼、面色蒼白等症狀。陽和至寶膏整體偏溫,加入紅花可加強溫經散寒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方中加入木香,可助於理氣止痛,緩解因寒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不適,改善腹部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燥溼化痰: 木香兼具燥溼化痰的作用,可有效祛除體內痰溼,防止痰液阻滯經絡,加重病情。對於寒溼凝滯、痰多咳嗽等症狀,木香的加入能夠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陽和至寶膏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對於陽氣虛衰、寒邪內侵導致的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脈微細等症狀,附子能溫補陽氣,驅散寒邪,起到回陽救逆的作用。
  2. 助藥力,增強療效: 陽和至寶膏為溫補性方劑,以溫陽散寒、補益氣血為主要功效。附子入藥,能助其他藥材發揮其效力,使藥力更強,療效更顯著。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陽和至寶膏作為溫陽補氣、活血化瘀的方劑,當歸的加入可以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使藥效更佳。
  2. 助藥力,協同作用: 當歸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人參、黃芪等,相互協同,增強補氣活血的作用,提高療效。例如,當歸與人參、黃芪合用,可以增強補氣活血的作用,使氣血雙補,促進機體恢復。

總之,當歸在陽和至寶膏中,發揮著補血活血、調和氣血以及協同其他藥物發揮作用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陽和至寶膏中包含天麻,主要是因為天麻具有以下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1. 平肝熄風: 天麻擅長平息肝陽上亢,舒緩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這與陽和至寶膏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病症的功效相契合。
  2. 祛風止痛: 天麻能有效祛除風邪,緩解筋骨疼痛,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痺痛症狀。

此外,天麻性平味甘,與方中其他藥材相配伍,可起到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

陽和至寶膏中含有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解毒消腫:穿山甲性味甘涼,入肝經,具有解毒消腫、通經活絡之效。陽和至寶膏多用於治療外傷腫痛、瘡瘍膿腫等,穿山甲能協助清除積聚於傷口周圍的毒素,促進傷口癒合。

2. 行氣活血:穿山甲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組織炎症,加速傷口修復。陽和至寶膏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搭配使用,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 理氣健脾: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方中以陳皮理氣健脾,幫助脾胃運化,促進藥物吸收,提升療效。

二、 和胃止嘔: 陳皮能降逆止嘔,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半夏、生薑等協同作用,緩解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白芷,主要考慮其以下兩個方面的功效:

  1. 祛風止痛: 白芷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齒痛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溫陽散寒、祛風止痛的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整體治療效果。
  2. 宣通鼻竅: 白芷具有宣通鼻竅、通利鼻竅的功效,能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宣肺通竅的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疾病的療效。

白芷的加入,在陽和至寶膏中起到了祛風止痛、宣通鼻竅的作用,使其更能有效治療風寒感冒、鼻炎等疾病。

陽和至寶膏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川芎味辛、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陽和至寶膏旨在溫陽散寒,活血化瘀,而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減輕疼痛和炎症。
  2. 升陽舉陷,溫通氣血:川芎性溫,具有升陽舉陷、溫通氣血的作用,能改善陽氣虛衰、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陽和至寶膏主要針對陽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川芎的升陽舉陷作用能提升陽氣,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溫陽散寒的效果。

陽和至寶膏中包含連翹,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化解瘡瘍腫毒。陽和至寶膏主治外感風熱、溫病初起,而連翹的清熱解毒作用正好可以緩解發熱、咽痛、咳嗽等症狀。
  2. 疏散風熱:連翹除了清熱解毒,還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陽和至寶膏中加入連翹,可以促進體表風熱的發散,達到解表散寒、緩解風熱感冒的功效。

因此,連翹在陽和至寶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幫助患者緩解疾病症狀。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散寒邪,通經活絡: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肺散寒、通經活絡之效。陽和至寶膏為溫陽散寒、活血化瘀之劑,白芥子可助其溫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寒邪阻滯而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2. 引藥入絡,增強療效:白芥子入肺經,能引藥入肺,並助其下行入絡,使藥力直達病所,提高藥效。陽和至寶膏以溫陽散寒為主,白芥子可引藥入絡,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功效。陽和至寶膏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陽虛證,如四肢冰冷、腰膝酸冷、面色蒼白等。肉桂溫陽散寒,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陽虛之症。

二、活血通絡:肉桂亦具活血通絡之效,可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合用,可增強活血化瘀之效,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病症。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止痛:烏藥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方中因寒凝氣滯而致腹痛、腹脹等症,烏藥可溫中散寒,緩解疼痛,改善消化功能。
  2. 行氣消積:烏藥能行氣消積,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消除積滯,改善胃腸功能,達到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的效果。

總體而言,烏藥在陽和至寶膏中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寒凝氣滯所致腹痛、腹脹等症的效果。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 烏頭性溫,入心、肺、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利水消腫之效。陽和至寶膏旨在溫陽散寒,祛除寒邪,而烏頭的溫陽散寒之效正可發揮功效。
  2. 通經活絡: 烏頭入經後,可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寒涼、麻木等症狀。陽和至寶膏中常配合其他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藥物,共同達到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目的。

然而,烏頭毒性較強,使用時需謹慎,應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陽和至寶膏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筋骨拘攣等症,白僵蠶可有效祛除風寒邪氣,緩解痙攣,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化痰散結:白僵蠶亦具化痰散結的功效,對於痰阻經絡引起的痺痛、肢體麻木等症,能起到通絡化痰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改善症狀。

總之,白僵蠶在陽和至寶膏中發揮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筋骨拘攣等症。

陽和至寶膏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化痰: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肺化痰、散結止痛之效。陽和至寶膏主要用於寒痰阻肺、氣逆喘咳,天南星可溫化寒痰,使肺氣通暢,改善呼吸道症狀。
  2. 祛風止痛: 天南星亦有祛風止痛之效,對於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如頭痛、牙痛等,可起到一定緩解作用。陽和至寶膏也常用於治療寒痹疼痛,天南星可配合其他藥物協同止痛。

陽和至寶膏中含有桂枝,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陽和至寶膏用於治療陽虛寒症,而桂枝的溫陽散寒作用,可改善體內寒氣,促進陽氣生髮,達到溫補陽氣的效果。
  2. 調和營衛: 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寒邪阻滯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陽和至寶膏中,桂枝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調和營衛、溫通經絡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供,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 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肝、胃、大腸經。其具有瀉熱解毒、清熱瀉下的功效,可以有效清除體內熱毒,降低炎症反應,對於陽和至寶膏治療的熱毒熾盛、血脈瘀阻等病症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
  2. 通腑排毒: 大黃能通便瀉下,促進腸道蠕動,排除體內毒素,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同時,大黃的瀉下作用有助於降低血壓,緩解便祕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白蘞,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散寒止痛:白蘞性溫,味辛,具有散寒止痛、溫經通絡之效。陽和至寶膏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白蘞可溫陽散寒,解除寒邪阻滯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2. 解毒消腫:白蘞還具有解毒消腫之功效。膏方中常添加一些具有毒性或刺激性的藥物,白蘞可緩解這些藥物的毒性,並促進腫痛消散,使膏方更加安全有效。

總之,白蘞在陽和至寶膏中起到散寒止痛、解毒消腫的協同作用,有助於提升膏方療效。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痛: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赤芍,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壅盛而導致的疼痛,並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赤芍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瘀血,促進傷口癒合,並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減輕疼痛。

因此,赤芍在陽和至寶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清熱止痛,又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瘀血阻滯所致的各種疼痛。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陽和至寶膏用於治療寒濕阻滯、痰濁內阻,半夏可以有效化解痰濕,使陽氣通暢,達到溫陽化痰的目的。
  2. 降逆止嘔: 陽和至寶膏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痰溼阻滯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症。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脾胃氣逆、嘔吐不止的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止嘔的效果。

陽和至寶膏中添加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滯,消食導滯: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滯、健脾和胃之功效。陽和至寶膏主治脾胃虛寒,氣滯血瘀,腹痛泄瀉等症,青皮的加入有助於疏通氣機,促進脾胃運化,消食導滯,緩解腹痛和腹瀉。
  2. 降逆止嘔,和中降逆: 青皮還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青皮可以起到和中降逆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緩解症狀。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蒲公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蒲公英性寒,味甘苦,入肝、胃經。其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抵禦外邪入侵,消散體內積熱,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乳癰、痄腮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蒲公英還具有消腫散結的功效,能化解體內瘀滯,促進組織修復,有助於改善因熱毒導致的局部組織腫脹和疼痛。因此,陽和至寶膏中加入蒲公英,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協同其他藥物共同奏效的作用。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陽和至寶膏主治寒凝血瘀、胸痺心痛、寒邪入絡等症,乳香可幫助藥物更好地祛除寒邪,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陽和至寶膏中包含多種藥材,如川芎、當歸等,這些藥材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乳香與這些藥材配合使用,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物的整體療效。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生肌: 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陽和至寶膏旨在溫陽散寒、祛瘀生新,而沒藥的溫散之性,可助藥力深入肌膚,達到溫經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2. 補虛益氣,固本培元: 沒藥亦有補虛益氣之效,可增強人體正氣,抵抗外邪入侵。陽和至寶膏多用於虛寒體質、氣血不足所致的疾病,沒藥的補虛益氣作用,可協助其他藥材,全面提升療效,達到固本培元之效。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化痰止咳:琥珀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溫陽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可溫通心肺,驅散寒邪,對於陽氣不足、寒邪客肺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安神定志,豁痰開竅:琥珀還具有安神定志、豁痰開竅的作用,可以改善神志不清、心神不安、痰濁蒙竅等症狀,對於痰濁阻滯、神志不清的患者,琥珀能起到疏通經絡,醒神開竅的作用。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利用其溫中散寒、溫腎助陽的功效。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腎經,具有溫暖脾胃、驅寒止痛、溫腎壯陽的功效。對於陽氣不足、寒邪入侵所致的脾胃虛寒、脘腹冷痛、腎陽虛衰、腰膝酸軟等症狀,丁香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丁香亦有溫肺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可輔助治療因寒邪犯肺、肺氣不降所致的咳嗽、咳痰、氣喘等症。因此,丁香在陽和至寶膏方劑中,起到溫中散寒、溫腎助陽、止咳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提高整體療效。

陽和至寶膏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1. 通經開竅: 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病症,如風寒感冒、肢體麻木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解毒消腫: 麝香亦有解毒消腫之效,能有效地消散瘀血、止痛止癢,對於外傷、腫毒等病症,能起到迅速止痛、消腫的效果。

陽和至寶膏以麝香配合其他藥材,以達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多種病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陽和至寶膏 」:

  • 配方:紫蘇葉、牛蒡、蔥白、萆薢、薄荷、蒼耳、防風、荊芥、紅花、木香、附子、當歸、天麻、穿山甲、陳皮、白芷、川芎、連翹、白芥子、肉桂、烏藥、烏頭、白僵蠶、天南星、桂枝、大黃、白蘞、赤芍、半夏、青皮、蒲公英、乳香、沒藥、琥珀、丁香、麝香

  • 主治功效:痰毒痰核:指痰液積聚在體內形成的毒素和腫塊。例如:甲狀腺結節。

  • 瘰癧乳癤:指頸部淋巴結腫大,乳房出現膿腫或囊腫。例如:淋巴結炎、乳腺炎、乳房囊腫。

  • 陰毒流註:指陰部濕疹或潰瘍,導致膿液或分泌物流出。例如:尿道炎、陰道炎、外陰炎。

  • 外證之色不紅者:指皮膚沒有發紅的外證。例如:白斑、白癜風、尋常疣。

  • 皮肉所結之痰塊:指皮膚和肌肉之間形成的痰液塊狀物。例如:脂肪瘤、纖維瘤、皮下膿腫。

各中藥成分介紹:

  1.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2. 白芥子: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

  3.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4.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5. 萆薢: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等功效。

  6. 薄荷: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7.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8.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9. 穿山甲: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等功效。

  10.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11. 蔥白: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

  12.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效。

  13.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14.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等功效。

  15.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16.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等功效。

  17. 紅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18. 琥珀:安神鎮靜、止血、活血化瘀、清肺熱利咽、化腐生肌以及清熱利尿等功效。

  19.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20.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21.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功效。

  22.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23. 沒藥: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等功效。

  24. 蒲公英: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清熱利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等功效。

  25.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26.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等功效。

  27.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

  28.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功效。

  29.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30.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31. 烏藥: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32. 紫蘇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功效。

  33. 白蘞: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等功效。

  34.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35. 牛蒡:散風熱、宣肺通鼻、緩解鼻塞、咽痛、咳嗽等症狀;清熱解毒、抑制細菌生長,幫助抑制感染;止咳平喘、平喘止咳。另外,牛蒡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緩解便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陽和至寶膏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化膿性關節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陽和至寶膏, 出處:《千金珍秘方選》。 組成:鮮紫蘇8兩,鮮牛蒡8兩,鮮白鳳仙4兩,連根青蔥8兩,鮮萆薢8兩,鮮薄荷8兩,鮮蒼耳草8兩,以上7味,取葉、梗、根全草,用麻油10斤浸10日,煎枯去滓待冷,4天後再加青防風1兩,荊芥1兩,水紅花子1兩,木香1兩,川附子1兩,當歸1兩,天麻1兩,穿山甲1兩,陳皮1兩,白芷1兩,川芎1兩,連翹1兩,白芥子1兩,官桂1兩,烏藥1兩,草烏1兩,僵蠶1兩,天南星1兩,桂枝1兩,大黃1兩,白蘞1兩,赤芍1兩,生半夏1兩,青皮1兩,蒲公英1兩,青木香1兩,熬枯去滓,熬至滴水成珠,入陶丹7兩,文火收膏,漸溫,入後藥:制肉桂3兩,炙乳香1兩,沒藥1兩,琥珀2兩,芸香2兩,丁香油4兩,蘇合油4兩,當門子3兩。 主治:痰毒痰核,瘰癧乳癤,陰毒流註,以及外證之色不紅者、皮肉所結之痰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