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藥長
BAI YAO ZH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攝生秘剖》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百藥長方中包含當歸,其主要原因如下:
-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之功效。百藥長方多用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而當歸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行,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 調經止痛:女性經期不順,痛經等問題,亦可使用當歸。百藥長方若用於治療此類症狀,當歸能調節月經,緩解經期疼痛,有助於女性身體健康。
總之,當歸作為百藥長方中重要藥材,其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使其在方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百藥長」方劑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通絡: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方劑中加入川芎,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藥效。
- 疏散風寒: 川芎亦有疏散風寒的功效,可以緩解因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對於一些因風寒導致的疾病,川芎的加入有助於消除病因,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川芎在「百藥長」方劑中的加入,不僅可以促進藥效的發揮,還可以緩解一些伴隨疾病出現的症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百藥長」方劑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養血柔肝,緩解肝鬱血虛: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肝鬱血虛所致的疼痛、失眠、月經不調等症狀。
- 調節氣血,促進藥力發揮: 白芍能調節氣血運行,使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發揮藥效。同時,白芍還能緩解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方劑的安全性。
因此,白芍在「百藥長」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提升藥效,緩解病症,促進人體恢復健康。
百藥長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其清熱涼血之功可解表熱、退虛熱,而養陰生津之效則能滋陰潤燥,緩解因熱傷津液所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此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熱毒內蘊、陰虛火旺等病症所致的發熱、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症狀。
- 與其他藥材配伍,發揮協同作用:生地黃在百藥長方劑中與其他藥材配伍,發揮協同作用,可增強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例如,生地黃與黃芩、丹皮等清熱解毒藥材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與麥冬、玉竹等滋陰生津藥材配伍,可增強滋陰潤燥之效。
百藥長方中包含白朮,其原因主要有二:
- 健脾益氣,增強藥力: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之功效。它能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使其他藥物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
- 固本培元,防止副作用: 白朮具有固本培元的作用,可以增強人體的正氣,抵禦外邪,防止其他藥物對人體產生副作用。
白朮在百藥長方中,起着重要的輔助作用,能提升藥效,並防止不良反應,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百藥長方中含有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和,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方中可能因脾虛濕盛,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茯苓能健脾利濕,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
- 利水滲濕: 百藥長方可能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促進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改善水腫症狀。
此外,茯苓還有其他功效,如寧心安神、補益心氣,可能也與方劑的組成目的相關。
百藥長方中包含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潤肺,生津止渴: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滋陰潤肺、生津止渴之效。百藥長方多用於治療陰虛肺燥、津液不足等症狀,而天門冬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起到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作用,促進機體恢復。
- 補腎益精,緩解虛損:天門冬亦有補腎益精之效,對於因腎陰不足引起的虛損、乏力等症狀,也有良好的緩解作用。百藥長方可能包含其他補腎益精的藥材,天門冬的加入,可加強補腎益精之效,使方劑整體療效更佳。
「百藥長」方劑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百藥長方劑多用於肺燥津傷、咳嗽氣喘、咽喉乾燥等症,而麥門冬可緩解肺燥,滋潤肺陰,改善呼吸道黏膜的乾燥狀態,進而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 養心安神:麥門冬亦能養心安神,對於心悸、失眠、心煩等症狀也有幫助。百藥長方劑中,若患者合併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麥門冬也能起到安神寧心、改善睡眠的作用。
百藥長方劑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原因在於其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的功效。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有助於改善因血瘀所致的疼痛和麻木。同時,其利水消腫的功效,能消除水腫,改善肢體沉重等症狀,與百藥長方劑整體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百藥長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益氣養血、強筋壯骨。方劑中含有杜仲,主要是因為其卓越的藥效與特性。
杜仲,學名為Eucommia ulmoides,是傳統中醫中重要的藥材,具有補腎壯陽、強筋骨的作用。其成分中含有杜仲苷、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能促進骨骼健康、改善血液循環,對於腰膝酸軟、筋骨無力有良好的療效。此外,杜仲還能調理脾胃,有助於提升整體的身體素質,增強體力。
在百藥長的組閤中,杜仲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還能補充非常重要的腎精,維持身體的根基。因此,杜仲的存在使得百藥長在強健身體、養生防病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是提升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重要成分。
百藥長方劑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基於其溫腎助陽、溫脾止瀉、祛風止癢的功效。
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脾經。其溫腎助陽的功效,可溫暖腎陽,改善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洩等症狀。同時,其溫脾止瀉的功效,可溫暖脾陽,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腹痛泄瀉等症狀。此外,補骨脂還有祛風止癢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濕痹、皮膚瘙癢等症狀。
綜上,補骨脂的溫腎助陽、溫脾止瀉、祛風止癢等功效,使其成為百藥長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有助於改善陽虛、脾虛、風寒濕痹等症狀。
百藥長方劑中包含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百藥長方劑多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疼痛。
- 行氣導滯,消食化積: 茴香能行氣導滯,消食化積,有助於改善食積不化、脹滿不適等症狀。百藥長方劑中常配合其他理氣消食藥物,共同發揮功效,達到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目的。
因此,百藥長方劑中加入茴香,能更好地發揮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行氣導滯、消食化積等功效,更全面地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消化不良等疾病。
百藥長方劑中包含五味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固護元氣:五味子味酸甘,入肺、心、腎經,具有補益心腎、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可增強機體免疫力,固護元氣,提高抗病能力。
- 收斂固澀:五味子能收斂固澀,有助於止瀉、止汗、止血。對於百藥長方劑中因元氣不足而出現的脾胃虛弱、汗出不止、崩漏等症狀,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百藥長方劑中包含枸杞子,主要源於其兩大功效:
一、滋補肝腎: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腎經,能滋陰補腎,益精血,改善肝腎虛損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
二、益氣明目:枸杞子富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等,能提高視力,預防夜盲症,同時亦能益氣養血,提升機體免疫力,改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故百藥長方劑中以枸杞子為藥材,旨在藉其滋補肝腎、益氣明目的功效,達到整體提升身體機能、延年益壽之目的。
百藥長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理氣健脾: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百藥長方劑通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陳皮可幫助理氣健脾,促進消化,改善食慾,提高藥效。
- 調和藥性:陳皮性溫,能調和藥性,使其更易於吸收,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百藥長方劑中可能含有較多藥材,陳皮的加入可以起到緩解藥物寒涼或燥熱性質,使藥性更平和,更適合患者服用。
「百藥長」方劑中含有半夏,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和胃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百藥長方劑多用於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所致的食積不化、腹脹嘔吐等症狀。半夏可有效緩解胃氣上逆,幫助脾胃運化,起到和胃止嘔的作用。
二、 解毒消腫: 半夏亦有解毒消腫之效。百藥長方劑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半邊蓮、蒲公英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半夏的加入,可增強方劑整體的解毒消腫功效,治療毒邪侵襲所致的各種病症。
「百藥長」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燥濕: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效。方中可能因脾胃虛弱、濕氣困阻,導致氣血生化不足,百藥難以發揮功效。蒼朮可健脾燥濕,使脾胃運化正常,氣血充盈,藥力得以充分發揮。
- 行氣止痛:蒼朮亦能行氣止痛,可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方中可能因氣滯血瘀導致藥物難以到達病竈,蒼朮可行氣活血,促進藥物流通,改善藥效。
總之,蒼朮在「百藥長」方劑中起到健脾燥濕、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體質,增強藥物療效。
「百藥長」方劑中含有厚朴,主要是因為厚朴具有以下兩項功效,有助於增強藥效:
- 行氣消積,燥濕化痰: 厚朴能疏通氣機,消解積滯,並能燥濕化痰,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藥物吸收,達到藥效增強的效果。
- 降逆止嘔: 厚朴能降逆止嘔,緩解藥物引起的胃氣上逆,嘔吐等不適,使藥物更易於進入體內發揮作用。
因此,厚朴的加入,不僅能提升藥效,更能提高患者服藥的順暢度和舒適性。
百藥長方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其理氣消積、寬胸散結的功效。
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其理氣作用能疏肝解鬱,促進氣機流通,有助於消食積滯,緩解胸悶、腹脹等症狀。此外,枳殼還有散結作用,能消散體內瘀滯,促進氣血運行,對於食積停滯所致的胸腹脹滿、消化不良等問題,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因此,百藥長方中加入枳殼,旨在增強理氣消積、寬胸散結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食積停滯、消化不良等症狀的目的。
香附在百藥長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二: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性辛、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效。百藥長方劑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腹痛等症,香附可有效緩解肝氣鬱滯,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止痛的效果。
- 調和脾胃,健脾開胃: 香附亦入脾經,可健脾和胃,增進食慾。百藥長方劑中常加入其他健脾開胃的藥材,香附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總之,香附在百藥長方劑中既能疏肝解鬱,又能調和脾胃,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百藥長方劑中含有砂仁,主要原因如下:
一、溫脾止嘔: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脾胃、降逆止嘔之效。百藥長方劑多用於脾胃虛寒、飲食不節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砂仁可溫中散寒,和胃止嘔,改善脾胃功能。
二、理氣消脹: 砂仁還具有行氣消脹的作用,可治療因氣滯所致的腹脹、胸悶等症。百藥長方劑中常與其他理氣藥物配合使用,增強理氣消脹的效果。
「百藥長」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溫陽助陽,引藥入腎: 肉桂性熱,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陽、助陽氣的作用。百藥長方劑多用於腎陽虛、脾陽虛等症,肉桂能溫補腎陽,引導藥力下行,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 化瘀通絡,活血止痛: 肉桂亦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百藥長方劑常用於治療腰膝酸軟、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肉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總而言之,肉桂在百藥長方劑中既能溫陽助陽,引藥入腎,又能化瘀通絡,活血止痛,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百藥長」方劑中含有「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祛風解表: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之效。方劑中可能以羌活來疏散風寒,緩解表證,如頭痛、發熱、鼻塞等。
- 通絡止痛: 羌活亦能通經活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若方劑針對風寒濕痹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羌活可發揮通絡止痛之功。
總而言之,羌活在「百藥長」方劑中,主要發揮祛風解表、通絡止痛之功效,用以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相關病症。
百藥長方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獨活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百藥長方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四肢疼痛、麻木等症,獨活可有效緩解關節疼痛,改善肢體活動能力。
- 活血化瘀通絡:獨活還具有一定活血化瘀、通經絡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供應,有利於消除炎症,減輕疼痛。百藥長方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獨活與之配合,可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百藥長」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排膿: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解毒排膿、消腫止痛之功效。百藥長方劑通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白芷可幫助清除毒素,促進傷口癒合。
- 通鼻竅,止鼻塞: 白芷還具有通鼻竅、止鼻塞的作用,可以改善鼻炎、鼻竇炎等病症引起的鼻塞症狀。百藥長方劑有時也用於治療鼻竅不通,白芷可以起到通竅的作用。
因此,白芷的解毒排膿和通鼻竅的功效,在百藥長方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百藥長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 防風性辛溫,善於疏散風邪,對於風寒感冒、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百藥長方本身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防風的解表散寒作用,能有效驅散體內寒邪,緩解疼痛。
- 助藥力,增強療效: 防風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起到引導藥力,增強療效的作用。百藥長方中包含多味藥材,防風的存在可以協調藥性,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百藥長]的組成中包含烏藥,主要是因為烏藥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和 therapeutics 作用。烏藥的主要成分如烏藥酮等,有助於理氣、止痛,並且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對於治療胸腹脹痛及消化不良有良好的效果。其性味辛暖,可以溫中散寒,適合於寒濕引起的疼痛和不適。此外,烏藥在中醫理論中還被廣泛應用於治療腎虛和改善男性性功能問題,增強身體的整體抵抗力。
在[百藥長]方劑中,烏藥的添加不僅能增強其療效,還能協同其他藥材發揮綜合的健康功效,達到調和身心的目的。由此可見,烏藥在這一方劑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體現了中醫藥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臨牀應用的智慧。
百藥長方劑中包含秦艽,其原因主要為:
- 疏風解表,清熱除濕: 秦艽性寒,味苦,具有疏散風寒、清熱除濕之功效,可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發熱惡寒等症。而百藥長方劑多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病症,秦艽的加入可起到疏風解表、清熱除濕的作用,減輕疼痛,緩解症狀。
- 活血通絡,舒筋止痛: 秦艽還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絡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緩解疼痛。對於風溼痺痛、筋骨疼痛等病症,秦艽的加入可以起到活血通絡、舒筋止痛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百藥長方劑中包含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烏髮黑鬚:何首烏性微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養血生精、烏髮黑鬚等功效。百藥長方劑旨在滋補肝腎,強健筋骨,延年益壽,而何首烏的藥性正好能達到這些目的。
- 改善血虛體質:何首烏還具有一定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鬚髮早白等症狀。百藥長方劑常用於治療血虛體質的患者,而何首烏的加入可進一步增強方劑的補血益氣功效。
百藥長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萆薢,主要是因為萆薢在中醫中被視為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萆薢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因濕氣壅塞而導致的水腫、浮腫等症狀。其性味苦、辛、涼,能夠通利下焦,平衡陰陽。
此外,萆薢對於泌尿系統的健康也有正面的影響,能夠幫助改善尿路感染及腰痛等問題,這使得它在多種方劑中被廣泛應用。在百藥長的組閤中,萆薢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功效,還能協調其他成分間的相互作用,增進整體療效。
總之,萆薢在百藥長中的使用,不僅體現了中醫“藥食同源”的理念,還顯示了它在改善體內濕氣、促進健康方面的獨特價值。
百藥長方中加入蠶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利水消腫: 蠶砂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可有效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有助於解除藥物積聚所致的阻滯。
- 解毒驅蟲: 蠶砂亦有解毒驅蟲的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積聚的毒素,並驅除寄生蟲。此功能有助於減少藥物毒性,並促進藥物吸收,提升藥效。
因此,在百藥長方中加入蠶砂,不僅可以改善水腫等症狀,更能減輕藥物毒性,提升藥效,達至更好的治療效果。
百藥長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陽氣: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方中若有寒涼藥性,或患者本身陽氣不足,則可加入乾薑以溫補脾胃,驅散寒邪,促進藥物吸收,提升療效。
-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 乾薑可以調和藥性,使方中各藥材藥力相輔相成,發揮最大功效。例如,乾薑可以與一些寒涼藥材配伍,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對患者造成負面影響。
總而言之,乾薑在百藥長方中扮演著溫中散寒、調和藥性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提升藥效,改善患者體質。
「百藥長」方劑中包含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脾胃,增強藥力: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等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藥力難以發揮。大棗補益脾胃,有助於提高藥物吸收和利用率,增強藥效。
- 調和藥性,避免偏燥: 百藥長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偏燥的藥物,大棗的甘溫性味能緩解藥物的燥烈之性,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傷。
主治功效
百藥長
配方
- 當歸:10克
- 川芎:5克
- 白芍:10克
- 生地黃:15克
- 白朮:10克
- 茯苓:10克
- 天門冬:10克
- 麥門冬:10克
- 川牛膝:10克
- 杜仲:10克
- 補骨脂:10克
- 茴香:5克
- 五味子:5克
- 枸杞子:10克
- 陳皮:5克
- 半夏:5克
- 蒼朮:10克
- 厚朴:5克
- 枳殼:5克
- 香附:5克
- 砂仁:5克
- 肉桂:5克
- 羌活:5克
- 獨活:10克
- 白芷:5克
- 防風:5克
- 烏藥:5克
- 秦艽:5克
- 何首烏:10克
- 萆薢:5克
- 蠶砂:5克
- 乾薑:5克
- 大棗:10克
功效
- 補氣血,強筋骨
- 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調經止帶,安胎
- 滋陰清熱,生津止渴
主治
- 虛弱乏力,全身痠痛
- 風濕痹痛,關節疼痛
- 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
- 心悸失眠,口乾舌燥
藥方組成介紹
結論
中藥方劑「百藥長」具有補氣血、強筋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調經止帶、安胎、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等功效,主治虛弱乏力、全身痠痛、風濕痹痛、關節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心悸失眠、口乾舌燥等症狀。方中各藥材配伍協調,相輔相成,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川芎5錢,白芍1兩,懷地黃4兩,白朮(土炒)1兩,白茯苓1兩,天門冬(去心)2兩,麥門冬(去心)2兩,牛膝1兩(炒),杜仲(炒)1兩,破故紙1兩,茴香1兩,五味子1兩,枸杞子4兩,陳皮1兩,半夏1兩,蒼朮1兩,厚朴1兩,枳殼1兩,香附1兩,砂仁5錢,官佳1兩,羌活1兩,獨活1兩,白芷1兩,防風(去蘆)1兩,烏藥1兩,秦艽1兩,何首烏1兩,川萆薢1兩,乾茄根1兩,晚蠶砂1兩,乾薑1兩,紅棗1斤,燒酒610斤。
各藥共用一絹袋盛之,懸掛(缶雲)中,再火燒酒封固,窨半月。
隨其量之大小多寡飲之,不拘時候。其藥滓曬乾,研為細末,為丸服亦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百藥長, 出處:《攝生秘剖》卷四。 組成:當歸1兩,川芎5錢,白芍1兩,懷地黃4兩,白朮(土炒)1兩,白茯苓1兩,天門冬(去心)2兩,麥門冬(去心)2兩,牛膝1兩(炒),杜仲(炒)1兩,破故紙1兩,茴香1兩,五味子1兩,枸杞子4兩,陳皮1兩,半夏1兩,蒼朮1兩,厚朴1兩,枳殼1兩,香附1兩,砂仁5錢,官桂1兩,羌活1兩,獨活1兩,白芷1兩,防風(去蘆)1兩,烏藥1兩,秦艽1兩,何首烏1兩,川萆薢1兩,乾茄根1兩,晚蠶砂1兩,乾薑1兩,紅棗1斤,燒酒60斤。 主治:男婦諸虛百損,五勞七傷,身體羸瘦,胸膈脹滿,脾胃不調,四肢無力,筋骨疼痛,並風痰寒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