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藥長

BAI YAO ZH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攝生秘剖》卷四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胃經 15%
肺經 14%
腎經 14%
心經 9%
膀胱經 5%
大腸經 1%
心包經 1%
膽經 1%
三焦經 0%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百藥長

配方

  • 當歸:10克
  • 川芎:5克
  • 白芍:10克
  • 生地黃:15克
  • 白朮:10克
  • 茯苓:10克
  • 天門冬:10克
  • 麥門冬:10克
  • 川牛膝:10克
  • 杜仲:10克
  • 補骨脂:10克
  • 茴香:5克
  • 五味子:5克
  • 枸杞子:10克
  • 陳皮:5克
  • 半夏:5克
  • 蒼朮:10克
  • 厚朴:5克
  • 枳殼:5克
  • 香附:5克
  • 砂仁:5克
  • 肉桂:5克
  • 羌活:5克
  • 獨活:10克
  • 白芷:5克
  • 防風:5克
  • 烏藥:5克
  • 秦艽:5克
  • 何首烏:10克
  • 萆薢:5克
  • 蠶砂:5克
  • 乾薑:5克
  • 大棗:10克

功效

  • 補氣血,強筋骨
  • 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調經止帶,安胎
  • 滋陰清熱,生津止渴

主治

  • 虛弱乏力,全身痠痛
  • 風濕痹痛,關節疼痛
  • 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
  • 心悸失眠,口乾舌燥

藥方組成介紹

結論

中藥方劑「百藥長」具有補氣血、強筋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調經止帶、安胎、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等功效,主治虛弱乏力、全身痠痛、風濕痹痛、關節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心悸失眠、口乾舌燥等症狀。方中各藥材配伍協調,相輔相成,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川芎5錢,白芍1兩,懷地黃4兩,白朮(土炒)1兩,白茯苓1兩,天門冬(去心)2兩,麥門冬(去心)2兩,牛膝1兩(炒),杜仲(炒)1兩,破故紙1兩,茴香1兩,五味子1兩,枸杞子4兩,陳皮1兩,半夏1兩,蒼朮1兩,厚朴1兩,枳殼1兩,香附1兩,砂仁5錢,官佳1兩,羌活1兩,獨活1兩,白芷1兩,防風(去蘆)1兩,烏藥1兩,秦艽1兩,何首烏1兩,川萆薢1兩,乾茄根1兩,晚蠶砂1兩,乾薑1兩,紅棗1斤,燒酒610斤。
各藥共用一絹袋盛之,懸掛(缶雲)中,再火燒酒封固,窨半月。
隨其量之大小多寡飲之,不拘時候。其藥滓曬乾,研為細末,為丸服亦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補益藥、健脾藥、祛風藥、除濕藥組成。補益藥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白朮、茯苓、天門冬、麥門冬等,具有補氣補血、滋陰養血的功效;健脾藥有蒼朮、厚朴、枳殼、香附等,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消脹的功效;祛風藥有羌活、獨活、白芷、防風、烏藥、秦艽等,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除濕藥有萆薢、蠶砂、乾薑等,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益氣補血、健脾和胃、祛風除濕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身體消瘦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百藥長, 出處:《攝生秘剖》卷四。 組成:當歸1兩,川芎5錢,白芍1兩,懷地黃4兩,白朮(土炒)1兩,白茯苓1兩,天門冬(去心)2兩,麥門冬(去心)2兩,牛膝1兩(炒),杜仲(炒)1兩,破故紙1兩,茴香1兩,五味子1兩,枸杞子4兩,陳皮1兩,半夏1兩,蒼朮1兩,厚朴1兩,枳殼1兩,香附1兩,砂仁5錢,官桂1兩,羌活1兩,獨活1兩,白芷1兩,防風(去蘆)1兩,烏藥1兩,秦艽1兩,何首烏1兩,川萆薢1兩,乾茄根1兩,晚蠶砂1兩,乾薑1兩,紅棗1斤,燒酒60斤。 主治:男婦諸虛百損,五勞七傷,身體羸瘦,胸膈脹滿,脾胃不調,四肢無力,筋骨疼痛,並風痰寒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