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鼎宜

脈經鈔

脈經鈔

孫鼎宜撰

卷上

凡脈有十二經,手足各六,合為十二。手三陰,足三陽,手三陽,足三陰。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手太陰肺經

起於中焦,下絡大腸,上循喉嚨,絡肺,出於鼻,合於手太陰心經。

手厥陰心包經

起於胸中,下絡心,上貫心包,出於腋下,循臂內上腕,出於掌中,交於手太陰肺經。

手少陰心經

起於心中,出屬心系,循胸中,下膈,絡小腸,上至咽喉,連舌本,出於口中,循手少陰之內,出於小指之端。

足太陰脾經

起於大指之端,循足大指內側,上踝,交於足陽明胃經,上腨內,循股陰,入膕中,上股內,貫脊,入膂中,循脅內,下胸,抵胃,屬脾。其支者,從膂中上出脅,循肩髃,出髂骨,上貫脊,入頭,絡腦,下出項,循肩膊,出肘內,下臑,入掌中,循小指內側,出其端。

足厥陰肝經

起於大趾之端,循足大趾內側,上踝,交於足太陰脾經,上腨內,循股陰,入膕中,上股內,貫脊,入膂中,循脅內,下胸,抵肝,屬肝。其支者,從肝別出貫膈,上注肺,下循喉嚨,出結喉,上頤,循目系,入目。

足少陰腎經

起於湧泉穴,循足心,上貫腎,絡膀胱,上行至肝,入肺,出絡心,循喉嚨,入缺盆,絡心包,下膈,屬腎。其支者,從腎上貫脊,入腦,絡於耳後,出耳後,下頰,交於手少陽三焦經。

手陽明大腸經

起於大指之端,循手陽明之內,出於食指之端。

手少陽三焦經

起於關沖穴,循手少陽之內,出於小指之端。

手太陽小腸經

起於少澤穴,循手太陽之內,出於小指之端。

足陽明胃經

起於大趾之端,循足陽明之內,出於大指之端。

足少陽膽經

起於足小指之端,循足少陽之內,出於足大趾之端。

足太陽膀胱經

起於目內眥,循足太陽之內,出於足大趾之端。

凡脈之大者,名曰洪脈。洪脈者,其大如弦,其長如線,其色如赤,其氣如風,其滑如流水,其數如流星,其動如波濤,其浮如浮雲,其沉如沉石,其長如長蛇,其短如短虺,其虛如虛風,其實如實石,其散如散麻,其聚如聚珠,其弦如弦索,其緩如緩絲,其急如急風,其微如微風,其數如數珠,其長如長虹,其短如短線,其浮如浮雲,其沉如沉石,其長如長蛇,其短如短虺,其虛如虛風,其實如實石,其散如散麻,其聚如聚珠,其弦如弦索,其緩如緩絲,其急如急風,其微如微風,其數如數珠。

凡脈之小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一 (13)

卷一 (14)

卷一 (15)

卷一 (16)

卷一 (17)

卷一 (18)

卷一 (19)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二 (11)

卷二 (12)

卷二 (13)

卷二 (14)

卷二 (15)

卷二 (16)

卷二 (17)

卷二 (18)

卷二 (19)

卷二 (20)

卷二 (21)

卷二 (22)

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