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鼎宜

《脈經鈔》~ 卷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1)

1. 五藏脈證生死十四

肺脈來汛汛(《病源》十五「汛」上有「而」字。《千金》作「泛泛」),輕如微風吹鳥背毛,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病,四至曰脫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盡,手太陰脈也。

腎脈(疑有來字)沉細而緊,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病,四至脫精,五至死,六至命盡,足少陰脈也(脈經三)。

上五條首二句雜篡經言,形容五藏之脈,再至曰平五句見《難經》。《難經》統言,此必以五藏分載之,殊詞費。

白話文:

肺的脈象來時輕微而快速(像有風吹過鳥背的細毛一樣),如果脈搏跳動兩次就恢復正常,跳動三次就表示疾病已經離開經脈,跳動四次就表示精氣耗損嚴重,跳動五次就會死亡,跳動六次就表示生命已經走到盡頭。這說的是手太陰肺經的脈象。

腎的脈象(應該是「來」字)是沉在裡面、細小而且緊繃的,如果脈搏跳動兩次就恢復正常,跳動三次就表示疾病已經離開經脈,跳動四次就表示精氣耗損嚴重,跳動五次就會死亡,跳動六次就表示生命已經走到盡頭。這說的是足少陰腎經的脈象。

以上這五條的開頭兩句,是雜亂地摘錄各經典的說法,用來形容五臟的脈象;而「跳動兩次就恢復正常」之後的五句,是出自《難經》。《難經》是概括地說明,這裡必然要根據五臟分別記載,這樣說法就比較清楚明白了。

2. 五藏病證治法十五

肝病其色青,手足拘急,脅下苦滿,或時眩冒,其脈弦長,此為可治,宜服防風竹瀝湯、秦艽散。春當刺大敦,夏刺行間,冬刺曲泉,皆補之。季夏刺太衝,秋刺中郄,皆寫之。又當灸期門百壯,背第九椎、五椎五十壯。

心病其色赤,心痛短氣,手掌煩熱,或啼笑罵詈,悲思愁慮,面赤身熱,其脈實大而數,此為可治(《千金》十三下有「宜服」二字,注云:闕宜服者藥)。春當刺中衝,夏刺勞宮,季夏刺大陵,皆補之。秋刺間使,冬刺曲澤,皆寫之(原注:此是手厥陰心包絡經,《千金》註文作心主包絡)。又當灸巨闕五十壯,背第五椎百壯。

脾病其色黃,飲食不消,腹苦脹滿,體重節痛,大便不利,其脈微緩而長,此為可治,宜服平胃丸、寫脾丸、茱萸丸、附子湯。春當刺隱白,冬刺陰陵泉,皆寫之。夏刺大都,季夏刺公孫,秋刺商丘,皆補之。又當灸章門五十壯,背第十一椎百壯。

肺病其色白,身體但寒無熱(《千金》十七「但寒」二字乙轉),時時咳(《病源》十五上有「欲」字),其脈微遲為可治,宜服五味子大補肺湯、瀉肺散。春當刺少商,夏刺魚際,皆寫之。季夏刺太淵,秋刺經渠,冬刺尺澤,皆補之。又當灸膻中百壯,背(《千金》無「背」字)第三椎二十五壯。

腎病其色黑,其氣虛弱,吸吸少氣(當作呼吸),兩耳苦聾,腰痛,時時失精,飲食減少,膝以下清,其脈沉滑而遲,此為可治,宜服內補散、建中湯、腎氣丸、地黃煎。春當刺湧泉,秋刺伏留(即伏溜),冬刺陰谷,皆補之。夏刺然谷,季夏刺太谿,皆寫之。又當灸京門五十壯,背第十四椎百壯(以上並《脈經》)。

白話文:

[五臟病症治療方法十五]

如果是肝臟的疾病,臉色會發青,手腳會感到緊繃,肋骨下常感不適,偶爾會有頭暈的現象,脈搏會呈現出長而弦的特徵,這表示可以治療。適合服用防風竹瀝湯和秦艽散。春天應針刺大敦穴,夏天針刺行間穴,冬天針刺曲泉穴,這些都是補法。季夏應針刺太沖穴,秋天針刺中郄穴,這些則是泄法。此外,還應灸療期門穴一百次,背部第九椎和第五椎各灸五十次。

若是心臟疾病,臉色會顯紅,心口疼痛且呼吸短促,手掌會感到熱,可能出現哭笑無常,情緒波動大的情況,臉紅且身體發熱,脈搏實大且頻率快,這表示可以治療。春天應針刺中衝穴,夏天針刺勞宮穴,季夏針刺大陵穴,這些都是補法。秋天針刺間使穴,冬天針刺曲澤穴,這些則是泄法。此外,還應灸療巨闕穴五十次,背部第五椎一百次。

若是脾臟疾病,臉色會偏黃,飲食消化不良,腹部常感脹滿,身體沉重關節疼痛,排便困難,脈搏緩慢且長,這表示可以治療。適合服用平胃丸、瀉脾丸、茱萸丸、附子湯。春天應針刺隱白穴,冬天針刺陰陵泉穴,這些都是泄法。夏天針刺大都穴,季夏針刺公孫穴,秋天針刺商丘穴,這些則是補法。此外,還應灸療章門穴五十次,背部第十一椎一百次。

若是肺部疾病,臉色會偏白,身體只感到寒冷而無發熱的情況,常常咳嗽,脈搏稍微遲緩,這表示可以治療。適合服用五味子大補肺湯、瀉肺散。春天應針刺少商穴,夏天針刺魚際穴,這些都是泄法。季夏針刺太淵穴,秋天針刺經渠穴,冬天針刺尺澤穴,這些則是補法。此外,還應灸療膻中穴一百次,背部第三椎二十五次。

若是腎臟疾病,臉色會偏黑,身體虛弱,呼吸淺短,兩耳聽力減退,腰部疼痛,偶爾會遺精,飲食量減少,膝蓋以下冰冷,脈搏沉滑且遲緩,這表示可以治療。適合服用內補散、建中湯、腎氣丸、地黃煎。春天應針刺湧泉穴,秋天針刺伏留穴,冬天針刺陰谷穴,這些都是補法。夏天針刺然谷穴,季夏針刺太谿穴,這些則是泄法。此外,還應灸療京門穴五十次,背部第十四椎一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