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鼎宜

《脈經鈔》~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脈形狀一

上二十四種脈之形狀(《千金》二十七,以浮、沉、澀、滑、洪、細、微、弦、緊、遲、數、緩、弱、動、伏、芤、軟、虛、實、促、結、代、散、革為次)。

浮與芤相類。又曰浮與洪相類。○弦與緊相類。○革與實相類。○滑與數相類。○沉與伏相類。○微與澀相類。○軟與弱相類。○緩與遲相類。又曰軟與遲相類(《脈經》一)。

上十二種脈之相類(《千金》二十七,以弦、軟、浮、微、沉、緩、革、滑為次)。

白話文:

這裡列出二十四種脈象的形狀(出自《千金方》第二十七卷,依序是浮、沉、澀、滑、洪、細、微、弦、緊、遲、數、緩、弱、動、伏、芤、軟、虛、實、促、結、代、散、革)。

浮脈和芤脈的感覺相似。又有人說浮脈和洪脈的感覺相似。弦脈和緊脈的感覺相似。革脈和實脈的感覺相似。滑脈和數脈的感覺相似。沉脈和伏脈的感覺相似。微脈和澀脈的感覺相似。軟脈和弱脈的感覺相似。緩脈和遲脈的感覺相似。又有人說軟脈和遲脈的感覺相似(出自《脈經》第一卷)。

以上是十二種脈象彼此相似的歸類(出自《千金方》第二十七卷,依序是弦、軟、浮、微、沉、緩、革、滑)。

2. 憑脈知證二

凡診脈當視其人大小長短(《千金》二字乙),及性氣緩急,脈之遲速大小長短皆如其人形。性(疑「性」乃「順」字)者則吉,反之者則為逆也(《千金》二十八作「反之者凶」)。

脈三部(《千金》作「凡三部脈」)大都欲等,只如小人、婦人、細人(《千金》婦人乙細人下)脈小軟。小兒(《千金》作「大兒」)四五歲(《千金》有「者」字),脈呼吸八至,細數者吉(原注:《千金翼》云:大而脈細,人細而脈大,人樂而脈實,人苦而脈虛,性急而脈緩,性緩而脈躁,人壯而脈細,人羸而脈大,此皆為逆,逆則難治。反此為順,順則易治。

凡婦人脈常欲濡弱於丈夫。小兒四五歲者,脈自駛疾,呼吸八至也。男左大為順,女右大為順。肥人脈沉,瘦人脈浮。○《脈經》一、《千金》二十八注同,但無注末四句)。

上脈以男女形性及婦孺分順逆。

凡脈大為陽,浮為陽,數為陽,動為陽,長為陽,滑為陽;沉為陰,澀為陰,弱為陰,弦為陰,短為陰,微為陰,是為三陰三陽也。

△陽病見陰脈者反也,主死;陰病見陽脈者順也,主生。△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數則吐血,陰微則下利。陽弦則頭痛,陰弦則腹痛。陽微則發汗,陰微則自下。陽數口生瘡,陰數加微,必惡寒而煩擾不得眠也。△陰附陽則狂,陽附陰則顛。△得陽屬府,得陰屬藏。△無陽則厥,無陰則嘔。

△陽微則不能呼,陰微則不能吸,呼吸不足,胸中短氣。△依此陰陽以察病脈也(此句總言。《脈經》一)。

上辨脈陰陽大法(仍舊)。

脈數則在府。○遲則在藏。○脈長而弦病在肝(原注:扁鵲云「病出於肝」)。○脈小血少,病在心(原注:扁鵲云「脈大而洪,出於心」)。○脈下堅上虛,病在脾胃(原注:扁鵲云「病出於脾胃」)。脈滑而微浮(原注:滑,一作「澀」)病在肺(原注:扁鵲云:「病出於肺」)。

○脈大而堅(原注:扁鵲云「小而緊」。案:《千金》「大」作「沉」)病在腎(據上文當有扁鵲云病出於腎)。

上以遲數分藏府,及病在五藏應見之脈。

脈滑者多血少氣。○脈澀者少血多氣。○脈大者血氣俱多。

又云脈來大而堅者,血氣俱實。○脈小者血氣俱少。

又云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俱虛。○沉細滑疾者熱。○遲緊者寒(《千金》注:《脈經》云「洪數滑疾為熱,澀遲沉細為寒」。與今本不同)。

又云洪數滑疾為熱,澀遲沉細為寒(十四字依泰定本作正文),脈盛滑緊者,病在外熱。○脈小實而緊者,病在內冷(《脈經》一、《千金》二十八)。

上五條憑脈定氣血之差多差少,及病因為寒為熱。

脈小弱而澀(疑有「者」字)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脈經》一、《千金》二十八)。

白話文:

診脈時,要觀察病人的身材高矮胖瘦,以及性情是急躁還是和緩,脈搏的快慢、大小、長短都應該與病人的體型相符。如果脈象與病人的性情相順應就屬於吉象,反之則為不好的現象(有的版本寫作「反之則凶」)。

診脈時的三個部位,通常要大小均等,只有像小孩、婦人、瘦弱的人,脈搏會比較細軟。四五歲的小孩,脈搏一呼一吸之間應該有八次跳動,如果脈搏細而跳動快速則屬吉象(《千金翼》說:體型高大脈搏卻細小、體型瘦小脈搏卻粗大,心情愉快脈搏卻強實、心情痛苦脈搏卻虛弱,性情急躁脈搏卻和緩、性情和緩脈搏卻躁動,體格強壯脈搏卻細小、體格虛弱脈搏卻粗大,這些都是脈象與體質不合的逆象,難以治療。反之,如果脈象與體質相符就屬於順象,比較容易治療)。

通常婦女的脈象應比男性柔軟虛弱。四五歲的小孩,脈搏跳動自然比較快,一呼一吸之間會有八次跳動。男性的左手脈搏比較大是順象,女性的右手脈搏比較大是順象。肥胖的人脈搏沉在底下,瘦弱的人脈搏浮在表面。 (以上脈象判斷與《脈經》、《千金方》內容相同,但後者無註解的最後四句)

以上內容說明了要依據男女的體型性情以及婦女兒童的特點來判斷脈象的順逆。

總的來說,脈搏洪大屬於陽,浮在表面屬於陽,跳動快速屬於陽,動態明顯屬於陽,脈象較長屬於陽,滑利流暢屬於陽;脈搏沉在底下屬於陰,脈象遲澀屬於陰,脈象虛弱屬於陰,脈象像琴弦一樣繃緊屬於陰,脈象短促屬於陰,脈象微弱屬於陰,這就是所謂的「三陰三陽」。

陽性病卻出現陰性脈象,屬於逆象,通常代表病情危險;陰性病卻出現陽性脈象,屬於順象,通常代表病情好轉。手腕關節前方的脈象屬於陽,關節後方的脈象屬於陰。陽性脈象跳動過快,可能會導致吐血;陰性脈象過於微弱,可能會導致腹瀉。陽性脈象像琴弦一樣繃緊,可能會導致頭痛;陰性脈象像琴弦一樣繃緊,可能會導致腹痛。陽性脈象微弱,可能會導致發汗;陰性脈象微弱,可能會導致腹瀉。陽性脈象跳動過快,可能會導致口瘡;陰性脈象跳動過快且微弱,必定會出現怕冷、煩躁不安、難以入睡的情況。陰性病如果伴隨陽性症狀可能會出現狂躁,陽性病如果伴隨陰性症狀可能會出現癲狂。脈象屬陽的疾病大多與六腑有關,脈象屬陰的疾病大多與五臟有關。沒有陽氣會導致昏厥,沒有陰氣會導致嘔吐。

陽氣微弱會導致呼吸困難,陰氣微弱會導致吸氣困難,呼吸不足,胸悶氣短。要依據這些陰陽的表現來判斷疾病的脈象。(以上內容是對脈象判斷的總結)

以上內容說明了判斷脈象陰陽的基本法則(與前面相同)。

脈搏跳動快速,代表疾病在六腑;脈搏跳動遲緩,代表疾病在五臟。脈搏長且繃緊,疾病在肝臟(傳說扁鵲認為「病源於肝」)。脈搏細小,代表氣血不足,疾病在心臟(傳說扁鵲認為「脈大而洪,病源於心」)。脈搏下方堅實而上方虛弱,疾病在脾胃(傳說扁鵲認為「病源於脾胃」)。脈搏滑利而略微浮動,疾病在肺臟(傳說扁鵲認為「病源於肺」)。

脈搏洪大而堅實,疾病在腎臟(依據上下文,此處應有「扁鵲認為病源於腎」的說明,有的版本寫作「脈沉而緊」)。

以上內容說明了以脈搏的快慢來區分疾病在五臟六腑,以及五臟疾病所對應的脈象。

脈象滑利,表示體內多血少氣;脈象遲澀,表示體內少血多氣。脈象洪大,表示體內氣血充足。

脈象洪大而堅實,表示體內氣血充盛;脈象細小,表示體內氣血不足。

脈象細微,表示體內氣血極度虛弱。脈象沉細滑而快,代表體內有熱;脈象遲緩而緊繃,代表體內有寒。(《千金方》註解說《脈經》認為「脈搏洪大、跳動快、滑利,為熱象;脈搏遲澀、沉細,為寒象」,與現在看到的版本不同)。

脈象洪大、跳動快、滑利,為熱象;脈象遲澀、沉細,為寒象。(以上十四字根據《泰定本》訂正。)脈象強盛、滑利、緊繃,代表體表有熱;脈象細小而實在緊繃,代表體內有寒。(以上脈象判斷與《脈經》、《千金方》內容相同)。

以上五條說明了通過脈象來判斷體內氣血的盛衰以及病因是寒是熱。

脈搏細小、虛弱、遲澀,代表是久病;脈搏滑利、浮動、跳動快,代表是新病。(以上脈象判斷與《脈經》、《千金方》內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