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鈔》~ 卷一 (3)
卷一 (3)
1. 三部病候治法五
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宜服桂枝、葛根湯,針風池、風府,向火灸身,摩治風膏,覆令汗出。
白話文:
當寸口脈浮動時,表示中風導致發燒頭痛,應服用桂枝、葛根湯。同時,在風池、風府穴位施以針灸,並面對火爐取暖,塗抹治風膏於患處,蓋上被子使汗液排出。
寸口脈緊,苦頭痛,骨肉疼(《千金》無三字)是傷寒(「是」,一誤「足」),宜服麻黃發汗,針眉沖、顳顬,摩治傷寒膏。
白話文:
寸口脈搏緊實,頭痛劇烈,骨肉疼痛,這是傷寒病,宜服麻黃藥發汗,針刺眉毛、太陽穴,使用傷寒膏塗抹治療。
寸口脈微苦寒,為衄,宜服五味子湯,摩茱萸膏(摩下疑脫「治」字,茱萸上《千金》無「摩」字,有「麻黃」二字)令汗出。
白話文:
手腕上的脈搏微弱、發寒,會流鼻血,此時適宜服用五味子湯,並塗抹茱萸膏(塗抹下方疑似脫漏「治療」二字;千金方中,茱萸上方沒有「塗抹」二字,而有「麻黃」二字),使身體發汗。
寸口脈數即為吐(《千金》無「即」字),以有熱在胃脘熏胸中,宜服藥吐之,及針胃脘,服除熱湯。若是傷寒(《千金》無「是」字)七八日至十日,熱在中(《千金》作「中間」),煩滿(《千金》有「而」字),渴者,宜服知母湯。
白話文:
寸口脈跳得快就是嘔吐(《千金要方》沒有「即」字),因為胃脘部發熱燻蒸到胸中,應該服藥催吐,並針刺胃脘部,喝下退火的湯藥。如果是傷寒(《千金要方》沒有「是」字)生病七八天到十天,熱在中間部位(《千金要方》作「中間」),煩躁脹滿(《千金要方》有「而」字),口渴的人,應該服知母湯。
寸口脈緩,皮膚不仁(《病源》一同),風寒在肌肉,宜服防風湯,以藥薄熨之(《千金》有「佳」字,無下句四字,藥薄、薄貼也,今人名曰膏藥,《廣雅·釋言》薄、附也),摩以風膏(以,猶治也),灸諸治風穴。
白話文:
脈搏緩慢,皮膚麻木(《病源》第一卷),風寒侵襲肌肉,適合服用防風湯,用藥物敷貼(《千金要方》中「佳」字後沒有後面四個字,藥薄即藥膏,像現在人所說的膏藥,《廣雅·釋言》中薄與貼意思相同),按摩使用風膏(以,即治療),針灸治療風穴穴位。
寸口脈滑(《病源》十三有「為」字)陽實,胸中壅滿吐逆(《病源》作「胸中逆滿」),宜服前胡湯,針太陽、巨闕瀉之。
寸口脈弦,心下愊愊,微頭痛,心下有水氣,宜服甘遂丸,針期門瀉之。
白話文:
脈象寸口處滑動、陽氣旺盛,胸中氣血鬱結,會嘔吐。此時應服用前胡湯,並針灸太陽穴和巨闕穴,瀉下這股氣。
寸口脈弱,陽氣虛,自汗出而短氣(六字《千金》作「弱自汗出」),宜服茯苓湯、內補散,適(適上《千金》有「將」字)飲食消息,勿極勞(勿,禁止詞也。一誤忽),針胃脘補之。
白話文:
脈搏微弱,陽氣不足,容易出虛汗、氣短,宜服用茯苓湯、內補散調補,調節飲食起居,避免過度勞累,可以針灸胃脘穴位來補氣。
寸口脈澀,是胃氣不足,宜服乾地黃湯自養,調和飲食,針三里補之(原注:「三里」,一作「胃管」)。
白話文:
手腕脈搏摸起來粗糙,表示胃氣不足。可以服用乾地黃湯來調理身體,並注意飲食規律。此外,針灸足三里穴位也可以起到補充胃氣的作用(「三里」穴位又稱「胃管」)。
寸口脈芤,吐血,微芤者衄(句),血空虛,血去(《千金》二字乙轉)故也,宜服竹皮湯、黃耆湯(《千金》作「黃土湯」),灸膻中。
白話文:
寸口脈跳動緩慢,吐血,脈跳動微弱的則流鼻血。這是因為氣血虛弱,血液不足所致。所以應服用竹皮湯、黃耆湯(《千金》方中作「黃土湯」),並艾灸膻中穴。
寸口脈伏,胸中逆氣,噎塞不通(《病源》十六無四字,《千金》無「不通」二字),是胃中冷氣(五字《千金》作「是諸氣」)上衝心胸(二字《病源》、《千金》俱作「胸中」),宜服前胡湯、大三建丸,針巨闕(《千金》作寫之,無下文五字)、上脘,灸膻中。
寸口脈沉,胸中引脅痛,胸中有水氣,宜服澤漆湯,針巨闕寫之。
白話文:
寸口的脈象沉伏,表示胸中有逆氣,氣息堵塞不通暢。病因是胃中寒氣上衝心胸,導致胸悶氣堵。建議服用前胡湯和大三建丸。針灸巨闕穴(肚臍上五寸處)和上脘穴(肚臍上七寸處),並艾灸膻中穴(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寸口脈濡,陽氣(《千金》無「陽氣」二字)弱,自汗出,是虛損病,宜服乾地黃湯、薯蕷丸、內補散、牡蠣散並粉(《千金》有「身」字),針太衝補之。
白話文:
當寸口脈搏感覺濡軟時,常表示陽氣不足,有自汗的症狀,屬於虛損病,適合服用乾地黃湯、薯蕷丸、內補散、牡蠣散,並搭配粉或針灸太衝穴來補益身體。
寸口脈遲,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湯、生薑湯、茱萸丸,調和飲食以暖之。
白話文:
寸口脈搏跳動緩慢,表示上焦有寒氣,導致心臟疼痛,喉嚨發酸,嘔吐酸水。建議服用附子湯、生薑湯、茱萸丸來調和氣血,輔以溫暖飲食來改善症狀。
寸口脈實,即生熱在脾肺,嘔逆氣塞。○虛即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有熱即宜服竹葉湯、葛根湯。○有寒即宜服茱萸丸、生薑湯(《千金》無「有即」四字)。
白話文:
脈象寸口處有力,表示體內有熱氣積聚在脾肺,會出現嘔吐、反胃、氣塞的症狀。
脈象寸口處無力,表示體內有寒氣積聚在脾胃,導致食物無法消化。
如果有熱氣,適合服用竹葉湯和葛根湯。
如果有寒氣,適合服用茱萸丸和生薑湯。
寸口脈細,發熱吸吐(「吸」《千金》作「嘔」),宜服黃芩龍膽湯,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湯(《千金》有「及」字),灸中府。
白話文:
脈搏細弱無力,發燒而且呼吸困難,可以服用黃芩龍膽湯。如果嘔吐不止,可以服用橘皮桔梗湯,並在中府穴進行艾灸。
寸口脈洪大,胸脅滿,宜服生薑湯、白薇丸,亦可紫菀湯下之,針上脘、期門、章門(並《脈經》二、《千金》二十八,此條置緩脈前)。
上寸部(十七條)。
白話文:
手腕處的脈搏又大又強,胸口兩側脹滿。建議服用生薑湯或白薇丸,也可以用紫菀湯來通利大便,針灸上脘穴、期門穴、章門穴。(見《脈經》第二卷,《千金方》第二十八卷,這段內容應放在「緩脈」之前)
關(《千金》概作關上)脈浮,腹滿不欲食,浮為虛,滿宜服平胃丸、茯苓湯、生薑(疑脫「湯」字)、前胡湯,針胃脘,先瀉後補之。
白話文:
脈象浮,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浮脈表示虛證,脹滿宜服用平胃丸、茯苓湯、生薑湯、前胡湯。針灸胃脘部,先瀉下後再補益。
關脈緊,心下苦滿急痛(《病源》十六無「滿急」二字,《千金》無「急」字),脈緊者(《千金》無三字)為實,宜服茱萸當歸湯,又大黃湯,兩治之良(八字《千金》作「又加大黃二兩佳」,以正文作注),針巨闕、下脘寫之。
白話文:
脈搏緊繃,心窩以下腹脹疼痛劇烈(《病源》一書沒有「腹脹」和「劇烈」兩個字,《千金》一書沒有「劇烈」一字),脈搏緊繃的人(《千金》一書沒有這三個字)屬於實證,宜服用茱萸當歸湯,還可以加上大黃湯,這兩帖藥方都是治療的良方(《千金》一書的這八個字寫成「再加大黃二兩更佳」,作注釋用),此外,針灸巨闕穴和下脘穴也有效。
關脈微(《千金》有「為」字),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湯、生薑湯、附子丸,針巨闕補之。
白話文:
如果脈搏微弱,胃部寒冷,心窩部位感到拘急,可以服用附子湯、生薑湯或附子丸。另外,針灸巨闕穴也有幫助。
關脈數,胃中有客熱,宜服知母丸(《千金》作知母湯。注:一云丸)除熱湯,針巨闕、上脘瀉之。
白話文:
摸到脈搏跳動頻繁,表示胃中有熱氣,適宜服用知母丸(《千金要方》中記載為知母湯。註:有人認為是丸劑)來去除熱氣,針灸巨闕、上脘穴位以瀉熱。
關脈緩,其人不欲食,此胃氣不調,脾氣不足(九字《千金》作「此脾胃不足」),宜服平胃丸、補肺湯(《千金》作補脾湯,疑是。又下有「及」字),針章門補之。
白話文:
如果把脈診斷出脈搏緩慢,病人又不想進食,這是由於胃氣不調和,脾氣不足造成的。適合服用平胃丸、補肺湯(也可能是補脾湯,猜測應該是),並且針灸章門穴來補益脾胃。
關脈滑,胃中有熱。滑為熱實,以氣滿故,不欲食(十一字《病源》十五作「脈滑為實氣滿不欲」),食即吐逆,宜服紫菀湯下之,大平胃丸(原注:《千金》作宜服樸消麻黃湯、平胃丸。案:今本《千金》注,一作紫菀湯、人參大平胃丸),針胃脘寫之。
白話文:
脈搏滑動,表示胃中有熱氣。脈滑代表熱氣實證,因為胃氣太滿,所以不想吃東西。一吃東西就吐出來。這時宜服用紫菀湯來下瀉,或者服用大平胃丸。(原注:《千金要方》的記載是:宜服用樸消麻黃湯、平胃丸。而現存《千金要方》的注釋,則記載為:紫菀湯、人參大平胃丸。)也可以用針刺胃脘來治療。
關脈弦,胃中有寒,心下厥逆,此以(二字《千金》作「脈弦」)胃氣虛故爾(《千金》無二字),宜服茱萸湯,溫調飲食,針胃脘補之。
白話文:
當把脈感到脈象弦緊時,表示胃部有寒氣,心窩處有冷氣上逆。這是因為胃氣虛弱而造成的。應該服用茱萸湯,並注意飲食的溫暖調理,還要針刺胃脘穴位進行補養。
關脈弱,胃氣虛,胃中有客熱,脈弱為虛熱作病(句),其說云(《千金》「其」,字作「且」),有熱不可大攻之,熱去則寒起(以虛弱故爾。其說云者,蓋引先正之言也),正宜服竹葉湯(正宜,猶云正當也。《千金》無「正」字,或謂:「正」為「止」字誤。案,《詩·終風》序箋:正,猶止也。不必破字),針胃脘補之(針上《千金》有及字)。
白話文:
感覺脈象微弱,說明胃氣虛弱,胃中還有熱氣。脈象微弱是因為虛弱引發了熱氣作病。有人說,有熱氣不能大幅度驅逐,熱氣去除後寒氣就會出現(因為身體虛弱的緣故。有人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引用前輩的話)。適宜服用竹葉湯(適宜的意思是作為正經的治療方法。《千金》方中沒有「正」字,有人認為「正」字是「止」字的錯誤寫法。根據《詩經·終風》序箋的記載,正和止的意思相同。不必鑽研字面意思),針灸胃脘來補益(《千金》方中「針」字上方有「及」字)。
關脈澀,血氣逆冷(《千金》「氣」字作「發」),脈澀為血虛,以中焦有微熱(六字《千金》無),宜服乾地黃湯、內補散,針足太衝上補之(足、上二字疑衍)。
白話文:
觸診脈象時感覺脈搏細澀,表示血氣運行不暢、身體發冷。脈搏細澀通常是血虛造成的,再加上中焦略有發熱,適合服用乾地黃湯或內補散來調補。此外,也可以針灸足太衝穴,讓氣血上行。
關脈芤,大便去血數升者,以鬲腧傷故也(九字《千金》無),宜服生地黃,並生竹皮湯,灸鬲腧。若重下去血者(《千金》無「者」字),針關元(《千金》注:關元,一作巨闕),甚者宜服龍骨丸必愈(《千金》無「必愈」二字)。
白話文:
當脈搏沉弱無力,而且大便出血好幾升的話,這是因為關元穴受傷造成的。需要服用生地黃,以及生竹皮湯,並灸關元穴。如果出血情況嚴重的話,可以針刺關元穴(又名巨闕穴)。對於情況特別嚴重的,服用龍骨丸必定可以治癒。
關脈伏,中焦(《千金》無二字)有水氣,溏泄,宜服水銀丸(《千金》作溫脾丸),針關元,利小便,溏泄(溏泄上《千金》有「止」字)便止。
白話文:
脈搏微弱深沉,中焦有水濕,大便稀溏,適合服用水銀丸,針灸關元穴,促進小便排出,大便稀溏就會停止。
關脈沉,心下有冷氣,苦滿吞酸,宜服白薇(《千金》下有「丸」字)、茯苓丸、附子湯,針胃脘補之。
白話文:
脈象沉細,心窩有冷氣,腹脹苦澀,吐出酸水,宜服用白薇丸、茯苓丸、附子湯,並針灸胃脘部位進行補益。
關脈濡(《千金》作「軟」,義並同),苦虛冷,脾(《千金》有「虛」字)氣弱,得下病,宜服赤石脂湯、女萎丸,針關元(《千金》作「針胃脘」)補之。
關脈遲,胃中寒,宜服桂枝丸、茱萸丸,針胃脘補之。
白話文:
如果脈象濡軟,感覺身體虛寒,脾氣虛弱,容易拉肚子,建議服用赤石脂湯、女萎丸,並針灸關元穴來調理。
關脈實,胃中痛,宜服梔子湯、茱萸烏頭丸,針胃脘補之。
白話文:
脈象實大,胃裡疼痛時,建議服用梔子湯、茱萸烏頭丸,並針灸胃部和腹部以補足元氣。
關脈牢,脾胃氣塞盛,熱即腹滿響響(二字《千金》作「向」),宜服紫菀丸、寫脾丸,針灸胃脘寫之。
白話文:
當脈搏沉實有力,脾胃氣機壅塞嚴重,且有發熱的現象,導致腹部脹滿、鳴響。治療應服紫菀丸、寫脾丸,並針灸胃脘穴位以疏通氣滯。
關脈(《千金》有「虛」字)細,脾胃虛(《千金》無三字),腹滿,宜服生薑(《千金》有「湯」字)、茱萸蜀椒湯、白薇丸,針灸三脘(《千金》置澀脈前)。
白話文:
脈搏細弱,脾胃虛弱,腹部脹滿,建議服用生薑湯、茱萸蜀椒湯、白薇丸。針灸療法可針對三脘穴位進行治療(此句在《千金方》中排在脈搏澀弱之前)。
關脈洪,胃中熱,必煩滿,宜服平胃丸,針胃脘,先寫後補之(並《脈經》二、《千金》二十八無此條)。
上關部(十八條)。
白話文:
關脈顯示充盈,表示胃中有熱,必定會感到煩躁和胸腹脹滿,應該服用平胃丸,並針刺胃脘部位,先泄後補。(此條目在《脈經》第二卷和《千金要方》第二十八卷中沒有記載。)
上關部共有十八條條目。
尺脈浮,下熱風(《病源》十四無三字),小便難,宜服瞿麥湯、滑石散,針橫骨、關元寫之。
尺脈緊,臍下痛,宜服當歸湯,灸天樞,針關元補之。
白話文:
寸口脈浮大,有下熱風(《病源論》中沒有「無三字」),小便困難。適合服用瞿麥湯、滑石散。針刺橫骨、關元穴來治療。
尺脈微,厥逆,少腹中拘急,有寒氣,宜服小建中湯(原注:一本更有四順湯),針氣海(一本無此三字)。
白話文:
脈搏微弱,四肢冰冷,小腹絞痛,有寒邪,適合服用小建中湯(原注:另一版本還有四順湯),針灸氣海穴(另一版本沒有這三個字)。
尺脈數,惡寒,臍下熱痛,小便赤黃,宜服雞子湯、白魚散,針橫骨寫之。
白話文:
脈搏快速,身體畏寒,肚臍下方疼痛發熱,小便呈紅色或黃色。建議服用雞子湯、白魚散,並針灸橫骨穴位來治療。
尺脈緩,腳弱下腫(《千金》注:一本無此四字,與《病源》十四同),小便難,有餘瀝,宜服滑石散、瞿麥湯(《千金》「湯」、「散」二字互易),針橫骨寫之。
白話文:
手指脈搏緩慢,腳部無力且下肢浮腫(《千金方》注:有些版本沒有「腳弱下腫」這四個字,與《病源論》第十四篇記載相同),小便困難,排尿後仍有餘尿。建議服用滑石散、瞿麥湯(《千金方》中的「湯」、「散」二字互換),並針灸橫骨寫穴。
尺脈滑、血氣實,婦人(《千金》無二字)經脈不利,男子溺血(《千金》無四字),宜服朴硝煎、大黃湯,下去經血(據此知上文當作「經血不利」),針關元寫之。
白話文:
脈象滑利,氣血充盈,女性月經不順,男性血尿,應該服用芒硝煎劑和大黃湯,幫助排出經血,並針刺關元穴來治療。
尺脈弦,少腹疼,少腹及腳中拘急,宜服建中湯、當歸湯,針氣海寫之。
白話文:
脈搏弦緊,小腹部疼痛,小腹和腳的中間部位感覺緊繃疼痛,宜服用建中湯或當歸湯,並在氣海穴處針灸。
尺脈弱,陽氣少(《千金》無「陽」字),發熱骨煩,宜服前胡湯、乾地黃湯(《千金》無此「湯」字)、茯苓湯,針關元補之。
白話文:
手腕脈搏微弱,表示陽氣不足(《千金要方》版本沒有「陽」字),身體發熱,骨頭疼痛。
此時可以服用前胡湯、乾地黃湯(《千金要方》版本沒有「湯」字)、茯苓湯。並且配合針灸關元穴來補強氣血。
尺脈澀,足脛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疑有「湯」字)、四逆湯,針足太衝補之(「足」字疑衍)。
白話文:
手腕脈搏緊澀,腳踝冰冷,小便呈現紅色,應服用附子湯或四逆湯,並針灸足太衝穴來調理。
尺脈芤,下焦虛,少便去血,宜服竹皮生地黃湯,灸丹田、關元,亦針補之(《千金》無此四字。六字宜當作「針關元補之」)。
白話文:
寸口脈象強大而有力,表示下焦虛冷。由於小便量少,宜服用竹皮生地黃湯。同時,灸丹田、關元穴,也可以針灸補益關元穴。
尺脈伏,少腹痛,症疝,水穀不化,宜服大平胃丸、桔梗丸(桔梗丸,一作結腸丸),針關元補之。
尺脈沉,腰背痛,宜服腎氣丸,針京門補之。
白話文:
脈象虛弱隱藏,小腹疼痛,疝氣,飲食不消,應服大平胃丸、桔梗丸(或稱結腸丸),並針灸關元穴以治療。
尺脈濡,苦小便難(《病源》十四無「苦」字,與《千金》同。《千金》句上有「腳不收,風痹」。注:一本無此五字),宜服瞿麥湯、白魚散,針關元寫之。
尺脈遲,下焦有寒,宜服桂枝丸,針氣海、關元補之(《千金》作「寫之」)。
白話文:
當脈象沉緩而濡軟時,且伴有小便困難。應該服用瞿麥湯、白魚散。並針刺關元穴。
尺脈實,少腹痛(《病源》十四「痛」上有「堅」字),小便不禁,宜服當歸湯加大黃一兩以利(《千金》有「其」字)大便,針關元補之,止小便(《千金》無三字)。
白話文:
脈搏有力,小腹疼痛,小便失禁,宜服用當歸湯,並加一兩大黃通便。針灸關元穴補氣,止小便失禁。
尺脈牢,腹滿,陰中急,宜服葶藶子(《千金》無「子」字)茱萸丸,針丹田、關元、中極(並《脈經》二,此條《千金》二十八置遲脈前)。
白話文:
脈象有力堅硬,腹部脹滿,下腹隱約感到疼痛,適合服用葶藶子(《千金方》中沒有「子」字)配茱萸的丸藥。針灸丹田、關元、中極穴(《脈經》第二冊也有記載,而《千金方》第二十八卷將此條置於遲脈之前)。
上尺部(十六條。○合共五十一條,各以浮、緊、微、數、緩、滑、弦、弱、澀、芤、伏、沉、濡、遲、實、牢、細、洪為次,寸無牢,尺無細洪,故五十一條。然寸脈實條下附見虛脈,關尺均無洪脈。洪、大、實即一也,後人強歧為二)。
白話文:
尺部脈象(16 條。○共 51 條,依次分為浮、緊、微、數、緩、滑、弦、弱、澀、芤、伏、沉、濡、遲、實、牢、細、洪。寸部沒有「牢」脈,尺部沒有「細」脈和「洪」脈,因此共有 51 條。但寸脈實脈條目下另附虛脈,關部和尺部都沒有洪脈。洪脈、大脈、實脈實為一脈,後人硬分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