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鈔》~ 卷二 (1)
卷二 (1)
1. 卷二
2. 四時脈十一
春肝木王,其脈弦細而長,名曰平脈也(下四條無「也」字。文不一律,今據《病源》五補),反得浮澀而短者(原注:《千金》十一「浮」字作「微」,案:與《病源》同,《翼方》又作「微浮而短澀」),是肺之乘肝,金之剋木,為賊邪(《病源》通無此類三字,下不復出),大逆,十死不治(原注:一本云「日月年數至三,忌庚辛」)。反得洪大而散者(原注:《千金》云「浮大而洪」。
按,與《病源》同),是心之乘肝,子之扶母,為實邪(扶字《病源》、《千金》通作「乘」)。雖病自愈,反得沉濡而滑者(而,《病源》誤「滯」),是腎之乘肝,母之歸子,為虛邪,是病易治(《病源》作「當愈》)。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肝,土之凌木(《病源》有「土之畏木」四字)為微邪,雖病即差(二字《病源》作「不死」)。
夏心火王,其脈洪大而散(《病源》作「浮洪」。原注:《千金》十三作「浮大而洪」。按今《千金》注云,散,一作「弦」),名曰平脈也。反得沉濡而滑者(「濡」,《千金》誤「滯」),是腎之乘心,水之剋火,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原注:一本云「日月年數至二,忌壬癸」)。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心,子之扶母,為實邪,雖病自愈。
反得弦細而長者(《病源》無「細」字),是肝之乘心,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易治。反得浮澀而短者(原注:《千金》「浮」作「微」。按,與《病源》同),是肺之乘心,金之凌火,為微邪,雖病即差(二字《病源》作「不死」)。
六月季夏建未(《千金》十五上有「也」字),坤未之間土之位,脾王之時(四句《病源》作「六月脾土王」五字),其脈大(脾脈名大,僅此處大字不誤,可寶貴也。漢隸大作夥,後人不識,誤改為代。夫代、死脈也,豈有胃氣者哉),阿阿而緩,名曰平脈也(《病源》有「長夏以胃氣為本」七字。○大不至數,阿阿,蓋舒緩貌)。
反得弦細而長者(《病源》作「弦而急」。《千金》作「弦而長」),是肝之乘脾,木之剋土(「克」《病源》作「乘」),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原無注,疑脫)。反得浮而短者(原注:《千金》「浮」作「微」。按,與《病源》同),是肺之乘脾,子之扶母(「扶」《病源》作「克」。
《千金》作「乘」)為實邪,雖病自愈(四字《病源》作「不治」)。反得洪大而散者(原注:《千金》作「浮大而洪」。按、與《病源》同。今《千金》無「大」字),是心之乘脾,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易治(《病源》作「當差不死」)。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腎之乘脾,水之凌土,為微邪,雖病即差(四字《病源》作「當差」)。
白話文:
四時脈象十一
春天肝木當旺,正常的脈象應該是像弓弦一樣細長而柔和的,這就叫做平脈。如果脈象反而是浮淺、澀滯而短促,這是肺金反剋肝木,屬於賊邪的脈象,病情嚴重,幾乎無法治癒。如果脈象反而是洪大而散亂,這是心火輔助肝木,屬於實邪的脈象,雖然生病但會自己痊癒。如果脈象反而是沉潛、濡濕而滑利,這是腎水滋養肝木,屬於虛邪的脈象,這種病容易治療。如果脈象反而是大而遲緩,這是脾土侵犯肝木,屬於微邪的脈象,這種病很快就會好。
夏天心火當旺,正常的脈象應該是洪大而散開的,這就叫做平脈。如果脈象反而是沉潛、濡濕而滑利,這是腎水反剋心火,屬於賊邪的脈象,病情嚴重,幾乎無法治癒。如果脈象反而是大而遲緩,這是脾土輔助心火,屬於實邪的脈象,雖然生病但會自己痊癒。如果脈象反而是像弓弦一樣細長而柔和的,這是肝木滋養心火,屬於虛邪的脈象,這種病容易治療。如果脈象反而是浮淺、澀滯而短促,這是肺金侵犯心火,屬於微邪的脈象,這種病很快就會好。
六月夏末,屬於土的方位,這時是脾土當旺的時候,正常的脈象應該是寬大、和緩、柔和的,這就叫做平脈。(脈象舒緩的樣子)如果脈象反而是像弓弦一樣細長而柔和的,這是肝木反剋脾土,屬於賊邪的脈象,病情嚴重,幾乎無法治癒。如果脈象反而是浮淺而短促的,這是肺金侵犯脾土,屬於實邪的脈象,雖然生病但會自己痊癒。如果脈象反而是洪大而散亂的,這是心火滋養脾土,屬於虛邪的脈象,這種病容易治療。如果脈象反而是沉潛、濡濕而滑利,這是腎水侵犯脾土,屬於微邪的脈象,這種病很快就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