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鈔》~ 卷一 (8)
卷一 (8)
1. 三部病候治法五
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宜服桂枝湯、葛根湯,針風池、風府,向火灸身,摩治風膏,覆令汗出。
寸口脈緊,苦頭痛,骨肉疼(《千金》無三字)是傷寒(「是」,一誤「足」),宜服麻黃湯發汗,針眉沖、顳顬,摩治傷寒膏。
寸口脈微苦寒,為衄,宜服五味子湯,摩茱萸膏(摩下疑脫「治」字,茱萸上《千金》無「摩」字,有「麻黃」二字)令汗出。
寸口脈數即為吐(《千金》無「即」字),以有熱在胃脘熏胸中,宜服藥吐之,及針胃脘,服除熱湯。若是傷寒(《千金》無「是」字)七八日至十日,熱在中(《千金》作「中間」),煩滿(《千金》有「而」字),渴者,宜服知母湯。
寸口脈緩,皮膚不仁(《病源》一同),風寒在肌肉,宜服防風湯,以藥薄熨之(《千金》有「佳」字,無下句四字,藥薄、薄貼也,今人名曰膏藥,《廣雅·釋言》薄、附也),摩以風膏(以,猶治也),灸諸治風穴。
寸口脈滑(《病源》十三有「為」字)陽實,胸中壅滿吐逆(《病源》作「胸中逆滿」),宜服前胡湯,針太陽、巨闕瀉之。
寸口脈弦,心下愊愊,微頭痛,心下有水氣,宜服甘遂丸,針期門瀉之。
寸口脈弱,陽氣虛,自汗出而短氣(六字《千金》作「弱自汗出」),宜服茯苓湯、內補散,適(適上《千金》有「將」字)飲食消息,勿極勞(勿,禁止詞也。一誤忽),針胃脘補之。
寸口脈澀,是胃氣不足,宜服乾地黃湯自養,調和飲食,針三里補之(原注:「三里」,一作「胃管」)。
寸口脈芤,吐血,微芤者衄(句),血空虛,血去(《千金》二字乙轉)故也,宜服竹皮湯、黃耆湯(《千金》作「黃土湯」),灸膻中。
寸口脈伏,胸中逆氣,噎塞不通(《病源》十六無四字,《千金》無「不通」二字),是胃中冷氣(五字《千金》作「是諸氣」)上衝心胸(二字《病源》、《千金》俱作「胸中」),宜服前胡湯、大三建丸,針巨闕(《千金》作寫之,無下文五字)、上脘,灸膻中。
寸口脈沉,胸中引脅痛,胸中有水氣,宜服澤漆湯,針巨闕寫之。
寸口脈濡,陽氣(《千金》無「陽氣」二字)弱,自汗出,是虛損病,宜服乾地黃湯、薯蕷丸、內補散、牡蠣散並粉(《千金》有「身」字),針太衝補之。
寸口脈遲,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湯、生薑湯、茱萸丸,調和飲食以暖之。
寸口脈實,即生熱在脾肺,嘔逆氣塞。○虛即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有熱即宜服竹葉湯、葛根湯。○有寒即宜服茱萸丸、生薑湯(《千金》無「有即」四字)。
寸口脈細,發熱吸吐(「吸」《千金》作「嘔」),宜服黃芩龍膽湯,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湯(《千金》有「及」字),灸中府。
白話文: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浮的,如果出現中風、發燒、頭痛的症狀,應該服用桂枝湯或葛根湯,針灸風池穴和風府穴,用火烤身體,塗抹治療風症的藥膏,然後蓋好被子讓身體出汗。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緊的,如果感到頭痛劇烈、肌肉骨骼疼痛,這是傷寒,應該服用麻黃湯來發汗,針灸眉衝穴和顳顬穴,塗抹治療傷寒的藥膏。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微弱且帶寒意,這是流鼻血的徵兆,應該服用五味子湯,塗抹茱萸膏(可能是治療用的)來幫助身體出汗。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數的,這是因為胃部有熱氣向上熏到胸腔,導致嘔吐,應該服用藥物催吐,並針灸胃脘穴,再服用清熱的湯藥。如果是傷寒導致,病程七八天到十天,熱在身體中間,感到煩躁、口渴,應該服用知母湯。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緩慢的,皮膚感覺麻木不仁,這是風寒侵入肌肉的表現,應該服用防風湯,用藥布包好溫熱敷在患處(類似膏藥),塗抹治療風症的藥膏,並針灸治療風症的穴位。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滑的,代表陽氣過盛,胸中感覺壅塞、想吐,應該服用前胡湯,針灸太陽穴和巨闕穴來瀉熱。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弦的,胸口悶悶的,稍微頭痛,可能是胸口有水氣,應該服用甘遂丸,針灸期門穴來瀉水氣。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虛弱的,代表陽氣虛弱,會自己出汗而且呼吸短促,應該服用茯苓湯或內補散,注意飲食調養,不要過度勞累,針灸胃脘穴來補氣。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澀的,代表胃氣不足,應該服用乾地黃湯來滋養身體,調養飲食,針灸足三里穴來補氣(也有說胃管穴)。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芤的,這是吐血的徵兆,如果只是微微感到芤,就是流鼻血,這是因為血虛導致,應該服用竹皮湯或黃耆湯,針灸膻中穴。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伏的,胸中氣逆、感覺堵塞不通,這是胃裡有寒氣向上衝到心胸,應該服用前胡湯、大三建丸,針灸巨闕穴或上脘穴,並針灸膻中穴。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沉的,胸口牽引到脅肋疼痛,可能是胸中有水氣,應該服用澤漆湯,針灸巨闕穴來瀉水氣。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濡的,代表陽氣虛弱,會自己出汗,這是虛損的病症,應該服用乾地黃湯、薯蕷丸、內補散、牡蠣散並用藥粉塗抹身體,針灸太衝穴來補氣。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遲的,代表上焦有寒氣,會感到心痛、咽酸、吐酸水,應該服用附子湯、生薑湯或茱萸丸,調養飲食來溫暖身體。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實的,代表脾肺有熱,會想吐、胸悶。如果脈象是虛的,代表脾胃有寒,會消化不良。有熱就應該服用竹葉湯或葛根湯。有寒就應該服用茱萸丸或生薑湯。
脈象在寸口部位感覺是細的,會發燒、想吐,應該服用黃芩龍膽湯,如果嘔吐不止,應該服用橘皮桔梗湯,針灸中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