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鼎宜

《脈經鈔》~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三部病候治法五

寸口脈洪大,胸脅滿,宜服生薑湯、白薇丸,亦可紫菀湯下之,針上脘、期門、章門(並《脈經》二、《千金》二十八,此條置緩脈前)。

上寸部(十七條)。

關(《千金》概作關上)脈浮,腹滿不欲食,浮為虛,滿宜服平胃丸、茯苓湯、生薑(疑脫「湯」字)、前胡湯,針胃脘,先瀉後補之。

關脈緊,心下苦滿急痛(《病源》十六無「滿急」二字,《千金》無「急」字),脈緊者(《千金》無三字)為實,宜服茱萸當歸湯,又大黃湯,兩治之良(八字《千金》作「又加大黃二兩佳」,以正文作注),針巨闕、下脘寫之。

關脈微(《千金》有「為」字),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湯、生薑湯、附子丸,針巨闕補之。

關脈數,胃中有客熱,宜服知母丸(《千金》作知母湯。注:一云丸)除熱湯,針巨闕、上脘瀉之。

關脈緩,其人不欲食,此胃氣不調,脾氣不足(九字《千金》作「此脾胃不足」),宜服平胃丸、補肺湯(《千金》作補脾湯,疑是。又下有「及」字),針章門補之。

關脈滑,胃中有熱。滑為熱實,以氣滿故,不欲食(十一字《病源》十五作「脈滑為實氣滿不欲」),食即吐逆,宜服紫菀湯下之,大平胃丸(原注:《千金》作宜服樸消麻黃湯、平胃丸。案:今本《千金》注,一作紫菀湯、人參大平胃丸),針胃脘寫之。

關脈弦,胃中有寒,心下厥逆,此以(二字《千金》作「脈弦」)胃氣虛故爾(《千金》無二字),宜服茱萸湯,溫調飲食,針胃脘補之。

關脈弱,胃氣虛,胃中有客熱,脈弱為虛熱作病(句),其說云(《千金》「其」,字作「且」),有熱不可大攻之,熱去則寒起(以虛弱故爾。其說云者,蓋引先正之言也),正宜服竹葉湯(正宜,猶云正當也。《千金》無「正」字,或謂:「正」為「止」字誤。案,《詩·終風》序箋:正,猶止也。不必破字),針胃脘補之(針上《千金》有及字)。

關脈澀,血氣逆冷(《千金》「氣」字作「發」),脈澀為血虛,以中焦有微熱(六字《千金》無),宜服乾地黃湯、內補散,針足太衝上補之(足、上二字疑衍)。

關脈芤,大便去血數升者,以鬲腧傷故也(九字《千金》無),宜服生地黃,並生竹皮湯,灸鬲腧。若重下去血者(《千金》無「者」字),針關元(《千金》注:關元,一作巨闕),甚者宜服龍骨丸必愈(《千金》無「必愈」二字)。

關脈伏,中焦(《千金》無二字)有水氣,溏泄,宜服水銀丸(《千金》作溫脾丸),針關元,利小便,溏泄(溏泄上《千金》有「止」字)便止。

關脈沉,心下有冷氣,苦滿吞酸,宜服白薇(《千金》下有「丸」字)、茯苓丸、附子湯,針胃脘補之。

白話文:

寸口脈洪大,表示胸脅脹滿,適合服用生薑湯、白薇丸,也可以用紫菀湯來治療,並針刺上脘、期門、章門等穴位。

上寸部

關脈浮,表示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浮脈代表虛弱,脹滿適合服用平胃丸、茯苓湯、生薑湯(可能原文遺漏「湯」字)、前胡湯。針刺胃脘,先瀉後補。

關脈緊,表示心下苦悶脹痛(有的版本沒有「脹」字或「急」字),緊脈代表實證,適合服用茱萸當歸湯,或者大黃湯,兩種方法都有效。針刺巨闕、下脘等穴位,用瀉法。

關脈微弱,表示胃中發冷,心下拘急,適合服用附子湯、生薑湯、附子丸。針刺巨闕穴用補法。

關脈數,表示胃中有熱,適合服用知母丸(或知母湯)或除熱湯。針刺巨闕、上脘等穴位用瀉法。

關脈緩,表示病人不想吃東西,是胃氣不調、脾氣不足的表現(有的版本作脾胃不足),適合服用平胃丸、補肺湯(或補脾湯)。針刺章門穴用補法。

關脈滑,表示胃中有熱,滑脈代表熱實,因氣滿而不想吃東西,吃了就吐,適合服用紫菀湯來治療,也可以用大平胃丸(有的版本作樸消麻黃湯、平胃丸,或紫菀湯、人參大平胃丸)。針刺胃脘穴用瀉法。

關脈弦,表示胃中有寒,心下發冷,這是由於胃氣虛弱引起的(有的版本作脈弦)。適合服用茱萸湯,注意溫調飲食,針刺胃脘穴用補法。

關脈弱,表示胃氣虛弱,胃中有虛熱,脈弱代表虛熱引起的疾病。意思是說有熱不能過度攻伐,熱退了反而會出現寒象(這是因為虛弱的緣故),應服用竹葉湯。針刺胃脘穴用補法。

關脈澀,表示血氣逆冷(有的版本作血發),脈澀代表血虛,且中焦有微熱(有的版本沒有此句),適合服用乾地黃湯、內補散。針刺足太衝穴(可能有誤)用補法。

關脈芤,表示大便出血數升,這是因為膈腧受傷的緣故(有的版本沒有此句)。適合服用生地黃,並用生竹皮湯,灸膈腧穴。如果持續出血,針刺關元穴(有的版本作巨闕),嚴重者適合服用龍骨丸(有的版本沒有「必愈」二字)。

關脈伏,表示中焦有水氣(有的版本沒有此句),導致腹瀉,適合服用水銀丸(有的版本作溫脾丸)。針刺關元穴,利小便,腹瀉就會停止(有的版本有「止」字)。

關脈沉,表示心下有冷氣,苦悶且吞酸,適合服用白薇丸、茯苓丸、附子湯。針刺胃脘穴用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