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鈔》~ 卷二 (4)
卷二 (4)
1. 五藏脈證相反十六
肝病胸滿脅脹,善恚怒叫呼,身體有熱,而復惡寒,四肢不舉,面目白(《千金》十一無「目」字),身體滑,其脈當弦長而急(「急」,俗本誤作「脈」),今反短澀,其色當青而反白者,此是金之剋木,為逆,十死不治。
白話文:
有肝病的人會出現胸悶、肋骨下脹痛,容易發怒大吼大叫,身體發熱,又會畏寒,四肢無力,臉色發白,皮膚光滑,脈搏本應是緊張有力,現在卻變得短促澀滯,脈色本應是青色,現在卻發白。這是金剋木的逆行,十死無生。
心病煩悶少氣,大熱,熱上蕩心(「蕩」,《千金》十三作「湯」,通用字),嘔吐咳逆,狂語,汗(「汗」,《千金》作「脫」)出如珠,身體厥冷,其脈當浮,今反沉濡而滑,其色當赤而反黑者(「反」,《千金》作「復」),此是水之剋火,為大逆,十死不治。
白話文:
心臟問題導致煩悶、呼吸困難,體內發熱,熱氣上沖到心臟,產生嘔吐、咳嗽、反胃,說出胡言亂語,汗水像珍珠般冒出,身體冰冷。原本脈象應該是浮動的,現在卻沉下去,而且濕滑,原本臉色應該是紅潤的,現在卻發黑。這是水克火的結果,情況非常危急,十死無生。
脾病其色黃(據前後條,三字疑衍),體青失溲,直視,唇反張,爪甲青,飲食吐逆,體重節痛,四肢不舉,其脈當浮大而緩,今反弦急,其色當黃而反青者,此是木之剋土,為大逆,十死不治。
白話文:
脾臟出現問題的人,面色會發黃,身體發青,沒有小便,眼神直視前方,嘴脣外翻,指甲發青,飲食進不去或吐出來,身體感到沉重,關節疼痛,四肢無法抬舉。他們的脈象應該是浮大而緩慢的,但現在反而變成了弦脈且急迫,面色也應該發黃但卻發青。這是木氣剋制土氣,是大逆之象,十個有這種情況的人,有九個會死亡。
肺病身當有熱,咳嗽短氣,唾出膿血,其脈當短澀,今反浮大,其色當白而反赤者,此是火之剋金,為大逆,十死不治。
白話文:
患有肺病,體內應有熱證,出現咳嗽氣喘、咳出膿血的症狀,脈象應當短促澀滯,現在卻表現出浮大,面色應當蒼白卻發紅,這是火剋金的表現,屬於大逆之象,十個病人中會有九個死亡。
腎病手足逆冷,面赤目黃(《病源》十四無此八字),小便不禁,骨節煩疼,少腹結痛,氣衝於心,其脈當沉細而滑(《病源》作「其脈當沉澀」),今反浮大,其色當黑而反黃者,此是土之剋水,為大逆,十死不治(並《脈經》六與十七難,義相出入)。
白話文:
患有腎病時,手腳冰冷、面色發紅、眼睛發黃(《病源》第十四卷沒有這八個字)、小便失禁、骨節疼痛、小腹絞痛、氣衝到心臟,其脈象應當沉細而滑(《病源》認為脈象應當沉澀),但現在卻變成浮大,其顏色應當是黑色的,但卻變成黃色的,這是土克水的表現,屬於大逆,十個人當中會有十個人病死(與《脈經》第六卷和第十七卷的難經中所述的意義相吻合)。
2. 藏府氣絕證候十七
據《千金》二十八,通篇出扁鵲,以《脈經》未標出,姑錄之。
白話文:
根據《千金要方》第二十八卷的記載,全篇出自扁鵲,由於《脈經》中沒有標明,這裡暫且記錄下來。
病人肝絕八日死,一曰二日死(五字原作註文,今改,下不復出)。何以知之?面青但欲伏眠,目視而不見人,汗出如水不止(原注:「汗」一作「泣」)。
白話文:
如果病人肝絕八天會死亡,一天或兩天也會死亡。怎麼知道會有這種情況?病人的臉色發青,只想伏著睡覺,眼睛看東西也看不見,汗水像是水一樣流個不停。
病人膽絕七日死。何以知之?眉為之傾。
病人筋絕九日死,一曰八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罵不休。
病人心絕一日死,一曰目亭亭二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視,立死。
病人小腸絕(《千金》無「小」字。注云:一云小腸)六日死。何以知之?髮直如干麻,不得屈伸,自汗不止。
病人脾絕十二日死,一曰五日死。何以知之?口冷足腫,腹熱臚脹,泄利不覺,出無時度。
病人胃絕五日死,一曰腓腸平九日死。何以知之?脊痛腰中重,不可反覆。
白話文:
如果病人脾氣衰竭,十二天內就會死亡,也有人說五天內就會死亡。怎麼判斷呢?觀察他嘴巴冰冷,腳腫脹,肚子發熱且膨脹,大便稀薄卻不自覺,而且排泄沒有規律。
如果病人胃氣衰竭,五天內就會死亡,也有人說小腿平平的,九天內就會死亡。怎麼判斷呢?觀察他的脊背疼痛,腰部沉重,無法翻身。
病人肉絕六日死,一曰足腫九日死。何以知之?耳干舌皆腫(「皆」,疑為「唇」。《千金》無「皆」字),溺血,大便赤泄。
白話文:
如果病人發病後六天,肌肉嚴重萎縮,就會死亡;如果病人發病後九天,腳部腫脹,也會死亡。如何知道這些徵兆?耳朵乾燥,嘴脣(疑似寫錯為「舌」)腫脹,小便帶血,大便發赤、水樣腹瀉。
病人肺絕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張,但氣出而不還。一曰鼻口虛張,短氣。
病人大腸絕不治。何以知之?泄利無度,利絕則死。
病人腎絕四日死,一曰人中平七日死。何以知之?齒為暴枯,面為正黑,目中黃色,腰中欲折,自汗出如流水。
病人骨絕,齒黃落,十日死。
白話文:
如果病人肺部功能完全喪失,三天內就會死亡。怎麼知道呢?因為嘴巴張開,只能呼氣,吸不進氣。另外一種情況是鼻子和嘴巴空虛地張開,呼吸急促。
如果病人大腸功能完全喪失,就無法治療了。怎麼知道呢?因為腹瀉不止,瀉利到極點就會死亡。
如果病人腎臟功能完全喪失,四天內就會死亡,也有人說人中平七天就會死亡。怎麼知道呢?因為牙齒突然乾枯,臉色變得非常黑,眼睛裏有黃色,腰部像是要斷掉,自汗像流水一樣流出。
如果病人骨骼功能完全喪失,牙齒變黃並脫落,十天內就會死亡。
諸浮脈無根者皆死(《脈經》四。《千金》下有「已上五藏六府為根也」九字,疑孫真人註文。已,古通以。孫以藏府病證類敘於前,故曰以上五藏六府為根也)。
上五藏五府(六腑中無三焦)三主(筋肉骨也。五主中無皮毛)氣絕死期,皆以證言,惟末一條以脈言。
白話文:
所有浮脈都沒有紮根的,都是必死的。(《脈經》第四章。《千金要方》的下方有「以上五臟六腑為根源」這九個字,懷疑是孫思邈註解的文字。已,古時候通用以字。孫思邈把臟腑疾病證候按種類排列在前面,所以說以上五臟六腑是根源。)
3. 五藏雜論十八
肝主胸中喘,怒罵,其脈沉,胸中必窒,欲令人推按之,有熱鼻窒(疑有脫誤。舊附下條據宋本析出)。
凡有所墜墮,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左脅下則傷肝(舊附下條)。
白話文:
肝主宰著胸部的呼吸,當人生氣時會出現喘息和怒罵的情況,這時候脈象會沉,胸部會感到悶堵,會想要讓人幫忙按摩胸部來緩解。如果有熱氣導致鼻塞。
凡是從高處墜落,造成瘀血滯留在體內,或者因為非常生氣導致氣往上衝而不能下行,當這些氣滯積聚在左側肋骨下方時就會傷及肝臟。
肝傷者其人脫肉,又臥(「又」,疑為「久」字,形誤),口欲得張,時時手足青,目瞑,瞳人痛,此為肝藏所致也(藏下當脫傷字,據心傷者一條,知此為仲景逸文)。
白話文:
肝臟受傷的人,會瘦得皮包骨,經常臥牀不起;嘴巴會不由自主地張開,手腳偶爾會發青;眼睛閉著,瞳孔疼痛。這些都是肝臟受傷引起的。
愁憂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苦驚,喜忘善怒(舊附下條)。
心傷者其人勞倦一條,出仲景,不錄。
形寒寒飲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舊附下條)。
白話文:
愁憂思慮會傷害心臟,心臟受傷就會容易感到痛苦和驚恐,並且會高興忘事易怒。
心臟受傷的人會感到勞累疲倦。
身體感受寒冷和飲入冷液會傷害肺部,因為內外的寒氣相互影響,都會對肺造成傷害,所以會出現氣喘上逆的症狀。
肺傷者,其人勞倦則咳唾血,其脈細緊浮數皆吐血,此為躁擾,嗔怒得之(躁,舊誤操),肺傷氣壅所致也(此亦當是仲景逸文)。
白話文:
肺部受傷的人,疲勞過度時會咳嗽咳血。他們的脈搏細、緊、浮、數,都表示可能會咳血。這是因為心神不寧、發怒引起的,也是由於肺部受傷、氣血鬱積所致。
凡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如浴水則傷腎。
凡有所擊僕,若醉飽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舊附下條,此類盡本《內經》)。
白話文:
凡是過度用力舉重物,或者性生活過度,出汗像洗澡一樣多,這會傷害腎臟。
凡是受到打擊或跌倒,或者在醉酒或吃得太飽時進行性生活,出汗後又吹風,這會傷害脾臟。
脾傷則中氣陰陽離別,陽不從陰,故以三分候死生(此條七卷末重出,作脾傷即中風,陰陽氣離別,陰不從陽,故以三分候其死生)。
白話文:
脾臟受傷後,中焦的陰陽之氣就會分離。陽氣無法歸順陰氣,所以根據患者三分之一的症狀,可以預測其生死(這條記載在第七卷的末尾重複出現,其中的「脾傷」指中風,陰陽之氣分離,陰氣無法歸順陽氣,所以根據三分之一的症狀,可以預測其生死)。
脾氣弱,病利下白,脾垢大便堅,不能更衣,汗出不止,名曰脾氣弱,或五液注下青黃赤白黑(並出《脈經》六)。
白話文:
脾氣虛弱,導致大便稀白;
脾胃積熱,大便乾結,難以通便;
大汗淋漓不止,稱為脾氣虛弱。
另外,如果出現嘔吐黃、赤、白、黑等各種顏色的液體,也可能是脾氣虛弱所致(記載於《脈經》)。
上五藏受傷證候。
肺乘肝即為癰腫,心乘肝必吐利(《千金》十一:二句乙轉)。
腎乘心必癃。
肝乘肺必作虛滿(宋本及《千金》十七無「滿」字。○並出《脈經》六,脾腎門失引)。
上五藏相乘證候。
白話文:
上五臟受傷的症狀如下:
肺侵犯肝會形成癰腫,心侵犯肝會出現嘔吐和腹瀉。
腎侵犯心必然導致小便不通。
肝侵犯肺必然造成虛弱和脹滿。
以上是五臟相互之間的相乘症候。
病人鼻下平者胃病也,微赤者病發癰,微黑者有熱,青者有寒,白者不治,黑者胃先病。○微燥而渴者可治,不渴者不可治,臍反出者,此為脾先落(原注:一云:「先終」。○《脈經》六)。
上胃病相鼻下法並及可治與不治證,末節言脾先落則臍出。
白話文:
-
鼻下平坦:表示胃病。
-
鼻下微紅:容易發癰腫。
-
鼻下微黑:有熱氣。
-
鼻下青色:有寒氣。
-
鼻下白色:病情已難治。
-
鼻下黑色:胃部先發病。
-
鼻下皮膚稍微乾燥並口渴:可以救治。
-
鼻下不渴:無法救治。
-
肚臍突出:表示脾臟先衰落(另有說法「先終」)。《脈經》第六卷
胃中有癖,食冷物者,痛不能食,食熱則能食(此條疑仲景逸文。《千金》十五上作「冷物即病,不能食,有熱物即欲食」。○《脈經》六)。
上以能食不能食,分胃中宿食之冷熱。
白話文:
胃裡有阻塞不通的情況(胃中有癖),吃冰冷的食物就會疼痛無法進食;吃熱的食物則能進食(這句話可能來自仲景的遺文。不過,《千金方》第十五捲上說:「吃了冰冷的食物後立刻會發病,沒辦法進食,吃了熱的食物就會想吃」。脈經第六卷也記載相似的說法)。
4. 奇經病候十九(據李時珍《奇經考》改)
診得陽維脈浮者,暫起目眩;陽盛實者,苦肩息,洒洒如寒。
白話文:
診斷發現陽維脈浮現的人,會暂时出现眼睛眩晕的症状;如果是阳气过盛且体质实的人,则会感到呼吸急促,并且会有如同寒冷的感觉。
診得陽維脈沉大而實者,苦胸中痛,脅下支滿,心痛(支,《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作榰,古通用)。○診得陰維(四字當衍)如貫珠者,男子兩脅下實,腰中痛,女子陰中痛,如有創狀(舊另條,今並)。
診得帶脈左右繞臍腹,腰脊痛沖陰股也。
白話文:
陽維脈把脈,脈象沉實而有力,會出現胸口疼痛、肋骨下脹滿、心痛。
陰維脈(此處重複)把脈,脈象像穿著一串珠子一樣,男性會出現兩肋下脹滿、腰部疼痛,女性會出現陰道疼痛,感覺就像受傷一樣。
兩手脈浮之俱有陽,沉之俱有陰,陰陽皆實盛者(《奇經考》無「實」字),此為沖督之脈也。沖督之脈者(《奇經考》:「者」字作「為」)十二經之道路也。沖督用事,則十二經不復朝於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癡(奇經考皆苦二字作「若」。無下十字)。不者,必當由豫有兩心也(不、否,由,猶,並古通用字。
白話文:
雙手脈浮時都有陽氣,沉時都有陰氣,陰陽都實盛的人(《奇經考》沒有「實」字),這是沖脈督脈。沖脈督脈是十二經絡的通路。沖脈督脈發揮作用時,十二經絡就不會再聚集在寸口,這樣的人都會感到恍惚,發狂發癡(《奇經考》中「苦」字都作「若」,沒有下文)如果不是這樣,一定是因為本來就有兩個心(不、否,由,猶,並是古通用字)。
由豫、狐疑也,如有兩心然,故曰兩心也。易豫,猶豫,疑也。《顏氏家訓》書證,猶、獸名也,既聞人聲,乃豫緣木如此上下,故稱猶豫)。
白話文:
「豫」字的意思是猶豫不決,就像有兩個心意一樣,所以又稱之為「兩心」。《易經》中的「豫」卦,指的是猶豫不決、疑惑不定的意思。而《顏氏家訓》中記載,「猶」是動物的名字,牠一旦聽到人聲,就會猶豫不決地在樹上爬上爬下,所以稱之為「猶豫」。
兩手陽脈浮而細微(《病源》二無「陽」字。「而」字作「之」),綿綿不可知(句),俱有陰脈,亦復細微綿綿(《病源》無「復、微」二字,復一誤「腹」)此為陰蹺陽蹺之脈也。此家曾有病鬼魅(《病源》作「痱風」)風死,苦恍惚,亡人為禍也(十七字袁校云衍。一本無。
白話文:
兩邊手上的陽脈浮現而細微,綿綿軟弱到感覺不出來;兩邊都有陰脈,也一樣細微綿綿(有些版本中沒有“復、微”這兩個字,復字誤認爲“腹”字)。這是陰蹺和陽蹺的脈象。他家曾經有病人因爲鬼魅(有的版本作“痱風”)而死,病人常感覺恍惚,這是死去的人作祟造成的(這十七個字是袁本校訂認爲衍文,有些版本中沒有)。
按《病源》引亦同。且下條與此文義不接,蓋叔和本採自兩書,不得削去而以下條充之也)。
診得陽蹺病拘急,陰蹺病緩(上條統言,此析言)。
白話文:
根據《病源》的引用也是相同的。而且下一段與這段文字的意思不連接,大概是王叔和原本從兩本書中採集的資料,不能刪掉一部分然後用下一段來補充。
診斷得到陽蹺脈出現緊急的症狀,陰蹺脈則表現為緩慢的症狀。
尺寸俱浮,直上(《病源》五無二字)直下,此為督脈,腰背強痛(《病源》無下文),不得俯仰,大人癲病,小兒風癇疾。
白話文:
所有尺寸脈絡都浮現於膚表,會筆直往上(《病源》中無「五無二字」),也會筆直往下,這條經絡就是督脈。會引起腰背疼痛(《病源》中沒有下文),無法彎腰或仰頭,大人會有癲癇症,小孩會有風癇症。
脈來中央浮,直上下動者(「動」,一誤作「痛」),督脈也,動苦腰背膝寒,大人癲,小兒癇也,宜灸頂上三丸(此條與上條義同文異,亦叔和來自兩書類集之者,故序次紊亂,詳略互殊也。一下有「正當頂上」四字)。
白話文:
脈象浮現於中央位置,筆直上下運動的,是督脈。督脈運動不暢會導致腰背膝蓋寒冷疼痛,成年人癲狂,小孩抽搐。應艾灸頭頂的三個穴位(本條與上一條意思相同,文字不同,也可能是叔和從兩部書籍中摘錄集結,因此次序混亂,詳略不一。下文有「正當頭頂」四個字)。
尺寸脈俱牢(原注:一作「芤」),直上直下,此為衝脈(《奇經考》「為」字作「乃」),胸中有寒疝也。脈來中央堅實,徑至關者,衝脈也,動苦少腹病(《奇經考》作「痛」。與宋本同),上搶心,有瘕疝,絕孕(《奇經考》「絕孕」上有「女子」二字),遺溺(「遺下」舊有「失」字。宋本作「矢」,屎借字也。據《瀕湖脈學》引削),脅支滿煩也。
橫寸口邊丸丸,此為任脈。苦腹中有氣,如指(句)搶心,不得俯仰拘急。
白話文:
尺寸脈都緊實(原注:又寫作「芤」),脈象筆直地上行、下行,這是衝脈。胸部有寒疝。脈象來到中央位置很堅實,直達關脈的是衝脈,動作時會感到小腹部疼痛,往上衝擊到心臟,有結塊疝痛,導致無法受孕,還會小便失禁(「遺下」古文中有「失」字。宋版本寫作「矢」,是屎的假借字。根據《瀕湖脈學》引用的內容)。兩脅脹滿,煩躁不安。
脈來(《奇經考》引作寸口脈)緊細實長至關者,任脈也,動苦少腹繞臍下,引橫骨陰中切痛,取臍下三寸(謂關元穴○《奇經考》同。又一條作繞臍痛,男子七疝,女子瘕聚。○並《脈經》二)。
白話文:
脈象表現為緊、細、實、長,到達關脈,這是任脈的脈象。此脈動時會引起小腹疼痛,繞過肚臍下方,牽扯到兩側下腹陰部疼痛。治療可取肚臍下三寸處的關元穴(《奇經考》記載相同)。又有一條記載說,此脈動會引起肚臍周圍疼痛,男性為七疝,女性為瘕聚(均見《脈經》第二卷)。
上奇經八脈見於寸口之形狀與其主病。
陰蹺脈急,當從內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緩。○陽蹺脈急,當從外踝以上急,內踝以上緩。
癲癇瘛瘲,不知所苦,兩蹺之下,男陽女陰(二條據《奇經考》引《脈經》補)。
上言兩蹺當於足踝辨其緩急及男女不同。
白話文:
上奇經八脈見於寸口之形狀與其主病
這段文字講述的是奇經八脈中,陰蹺脈和陽蹺脈在寸口脈上的表現形式及其所主之病。
陰蹺脈急,當從內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緩。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陰蹺脈有急脈現象時,應該觀察從內踝向上至寸口處的脈象,應該呈現急促狀態,而從外踝向上至寸口處的脈象則應呈現緩慢狀態。
陽蹺脈急,當從外踝以上急,內踝以上緩。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陽蹺脈有急脈現象時,應該觀察從外踝向上至寸口處的脈象,應該呈現急促狀態,而從內踝向上至寸口處的脈象則應呈現緩慢狀態。
癲癇瘛瘲,不知所苦,兩蹺之下,男陽女陰(二條據《奇經考》引《脈經》補)。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出現癲癇或瘛瘲(一種抽搐病)的症狀,患者不知所苦,應該觀察兩條蹺脈,男性陽蹺脈應當在足踝處呈現急促狀態,而女性陰蹺脈應當在足踝處呈現急促狀態。這兩句話引自《奇經考》引《脈經》。
上言兩蹺當於足踝辨其緩急及男女不同。
這句話的意思是:以上所述關於兩條蹺脈的辨別方法,應該重點觀察足踝處脈象的緩急,以及男女之間的差異。
總結:
這段文字簡述了奇經八脈中陰蹺脈和陽蹺脈在寸口脈上的表現形式以及其主病,並強調了觀察足踝處脈象的緩急和男女差異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