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鼎宜
《脈經鈔》~ 卷一 (11)
卷一 (11)
1. 三部病候治法五
尺脈牢,腹滿,陰中急,宜服葶藶子(《千金》無「子」字)茱萸丸,針丹田、關元、中極(並《脈經》二,此條《千金》二十八置遲脈前)。
上尺部(十六條。○合共五十一條,各以浮、緊、微、數、緩、滑、弦、弱、澀、芤、伏、沉、濡、遲、實、牢、細、洪為次,寸無牢,尺無細洪,故五十一條。然寸脈實條下附見虛脈,關尺均無洪脈。洪、大、實即一也,後人強歧為二)。
白話文:
尺脈呈現牢脈,病人感到腹部脹滿,陰部有緊迫的感覺,應該服用葶藶子(《千金方》記載為葶藶,沒有「子」字)茱萸丸,並且針灸丹田、關元、中極這三個穴位(這三個穴位參考《脈經》的記載,而《千金方》第二十八卷則將此條置於遲脈之前)。
以上是關於上尺脈的描述(總共有十六條)。總共五十一條脈象,分別以浮、緊、微、數、緩、滑、弦、弱、澀、芤、伏、沉、濡、遲、實、牢、細、洪的順序來排列,寸脈沒有牢脈,尺脈沒有細脈和洪脈,所以總共是五十一條。然而,寸脈的實脈之下會附帶提到虛脈,而關脈和尺脈都沒有洪脈。洪脈、大脈和實脈其實指的是同一種脈象,後人刻意將它們區分為兩種。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