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鼎宜

《脈經鈔》~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百病死生脈法二十二

診傷寒熱盛,脈浮大者生,沉小者死。

傷寒已得汗,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白話文:

診治傷寒如果發燒得很厲害,脉象浮大是病情向好的表現,會康復;若脉象沉小則情況危急,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傷寒病已經出汗了,若脉象沉小表示病情在好轉,會康復;若脉象浮大則表示病情惡化,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溫病三四日以下得汗,脈大疾者生,脈細小難得者,死不治(難得,謂細小之至,難尋覓也。《病源》十卷溫病下同,七卷並下條屬傷寒,作「脈盛大者生,細小者死」)。

白話文:

溫病發病幾天內出汗的,脈搏強而快速的人能活,脈搏微弱細小,很難找的,不治就會死亡。(「難得」指細小到極點,難以找到。出自《病源》十卷「溫病」章,七卷及下條屬於「傷寒」章,記載為「脈盛大者生,細小者死」)

溫病(《病源》七作「診人」)穰穰大熱(《千金》「穰穰」作「時行」。注云:《脈經》「時行」作「欀欀」,從木),其脈細者死。溫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不治。

溫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千金》另行)。○厥逆汗出,脈堅強急者生,虛緩者死。

白話文:

在溫病盛行時期,體溫非常高的人,如果脈搏細弱無力,表示病情嚴重可能死亡。溫病患者出現腹瀉,並且腹部疼痛劇烈,通常是難以治癒的危重病情。

溫病(《病源》七作:「凡病人」。《千金》作「熱病」)二三日,身體熱,腹滿(《病源》作「身軀熱,脈疾」),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者(《病源》無「而疾」二字。《千金》「疾」字作「絕」)八日死。○四五日頭痛,腹滿而吐(四字《病源》作「脈疾喜吐」。

白話文:

溫病 (《病源》第七卷記載:「凡得病者」。《千金》記載為「熱病」)發病後二三日,身體發熱,腹脹(《病源》記載為「身體發熱,脈搏急促」),頭痛,吃喝如常,脈搏直而急(《病源》沒有「而急」二字。《千金》「急」字記載為「絕」)八日死亡。

另一種情況: 四五日後,頭痛、腹脹,並伴有嘔吐(《病源》記載為「脈搏急促,喜嘔」)。

《千金》作「腹痛」),脈來細強(《病源》無「強」字),十二日死。八九日頭不疼(《病源》作「脈不疾」),身不痛,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牒牒,按之不彈手(《病源》「手」下有「指」字),時大,心下堅,十七日死。

白話文:

《千金要方》中記載,腹痛,脈象細且強勁,十二天內死亡。八九天後,頭不痛(《病源論》說「脈不跳動」),身體不痛,眼睛不紅,氣色不變反而好轉,脈象微弱、按壓時手指彈不回去,有時脈象變大,心窩堅硬,十七天內死亡。

熱病七八日,脈不軟不散者(原注:一作「不喘不數」。按、與《病源》九同),當喑。喑後三日,溫(《病源》無「溫」字)汗不出者死(《病源》此節置下條後)。

白話文:

高燒持續七、八天,脈搏既不緩和也不浮散(註解:有另一版本寫作「不喘不數」。參照《病源》第九條),可能會發生失聲。失聲後三天,如果沒有出溫熱的汗,就會死亡(《病源》將這一節放在下一條之後)。

熱病七八日,其(據前後文及《千金》,知「其」字衍)脈數細,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脈代,舌焦乾黑者死(《千金》「干」字作「枯」。《病源》九作「脈微小,口乾脈代,舌焦黑者死」)。

白話文:

發熱後七、八天,脈搏數且細小,小便不通,再加上口乾嚴重,脈搏微弱而緩慢,舌頭焦黑且乾燥的人會死亡。(《千金方》中「乾」字為「枯」。《病源》第九則寫作「脈微小,口乾脈代,舌焦黑者死」)

熱病未得汗,脈盛躁疾,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難差(《病源》無此條)。

熱病已得汗(《病源》九無五字,下文置下節後),脈靜安者生,脈躁者難治。

熱病已得汗,常大熱不去者亦死(原注:「大」,一作「專」。《病源》九無「大」字)。

熱病已得汗,熱未去,脈微躁者,慎不得刺治(《千金》有「也」字)。

熱病發熱,熱甚者(《千金》只一「熱」字),其脈陰陽皆竭,慎勿刺。不汗出,必下利。

白話文:

熱病初期,如果發燒卻無法出汗,脈象強勁急促,患者會很躁動,能出汗的就會活下來,出不了汗的就很難痊癒。熱病已經出汗了,如果脈象平穩安靜,患者就會活下來,脈象急促的就很難治療。熱病已經出汗了,但持續高燒不退的也會死亡。熱病已經出汗了,但體溫還沒有降下來,脈象微弱急促的,要小心不要針灸治療。熱病發燒,高燒不退,脈象陰陽都衰竭的,要小心不要針灸。如果沒有出汗,就會腹瀉。

診人被風不仁,痿厥,其脈虛者生,緊急疾者死。(《病源》一作:「虛數者生」。緊字作「牢」。《千金》「緊」字作「堅」)。

診癲病,虛則可治,實則死。

白話文:

如果診斷出一個人被風邪侵襲,導致肢體麻木不仁、癱瘓或抽搐,如果脈搏虛弱、運行緩慢,則可以救活;如果脈搏緊促、運行快速,則可能會死亡。(《病源》記載的另一種說法是:「脈搏虛數的可以救活。」「緊」字寫作「牢」。《千金》中「緊」字寫作「堅」)。

癲疾(《千金》作「又云」)脈實堅者生(脈下《病源》二有「緊弦」二字),脈沉細小者死(《千金》合上條)。

白話文:

癲癇(《千金方》中說「還有」):脈搏強而有力者可生(《病源》中有「緊弦」兩字);脈搏細微而弱者會死(《千金方》合併上述內容)。

癲疾脈搏大滑者,久久自巳,其脈沉小急實(《病源》二:「實」字作「疾」)不可治,小堅急亦不可療(「療」,《瘍源》作「治」,知唐人避諱改)。

診頭痛目痛,久視(原注:一作「卒視」)無所見者死。

白話文:

對於癲癇病患者,如果脈搏強而有力,慢慢會自行緩解。如果脈搏細小、急促、有力,則無法治癒。脈搏稍硬、急促,也無法治療(「治療」,《瘍源》作「治癒」)。

診人心腹積聚,其脈堅強急者生,虛弱者死(《病源》十九「弱」下有「急」字)。○又(《病源》有「積聚之脈」四字)實強者生,沉者死。○其脈大,腹大脹,四肢逆冷,其人脈形長者死。

腹張滿,便血,脈大時絕極,下血(《千金》「下血」上有「及」字),脈小疾者死。

白話文:

診斷心腹長有積塊:

  • 脈象堅強有力、急促者能存活。

  • 脈象虛弱無力者會死亡。(《病源》中「弱」字下有「急」字)

  • 脈象實且有力者能存活。

  • 脈象深沉無力者會死亡。

  • 脈象大,腹部脹大,四肢冰冷,脈形細長者會死亡。

心腹痛(《病源》十六作「療痛」,《千金》「痛」字疊),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千金》無「小」字。《病源》無「遲」字),堅大疾者死(堅大,《病源》乙轉)。

白話文:

心腹劇烈疼痛,無法休息,脈搏細微和緩的會生還(《千金方》沒有「細小」字。《病源》沒有「緩」字),脈搏強勁有力且快速的會死亡(《病源》甲戌轉)。

腸澼便血,身熱則死,寒則生。

腸澼下白沫,脈沉則生,浮則死。

腸澼下膿血,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

腸澼之屬,身熱脈不懸絕,滑大者生,懸澀者死(懸即弦也。《千金》作「弦」),以藏期之。

腸澼下膿血,脈沉小流連者生,數疾且大,有熱者死。

白話文:

腸道病變導致便血,發燒就會致命,但如果身體冰冷反倒能活下來。

如果排泄物中有白色泡沫,脈象沉則能活,脈象浮則會死。

如果排泄物中有膿血,脈象懸絕則會死,脈象滑大則能活。

腸道病變,如果身體發燒,脈象不懸絕,滑大者能活,懸澀者會死(懸即弦),要以藏期判斷。

如果排泄物中有膿血,脈象沉小且流連者能活,脈象數疾且大,又有發熱者會死。

腸澼筋攣,其(《千金》無「其」字)脈小細,安靜者生,浮大緊者死。○洞泄食不化,不得留(據《千金》,知三字衍文),下膿血,脈微小遲者生(《千金》無「遲」字),緊急者死。

白話文:

腸澼筋攣

[症狀]**腸道中有膿液,導致肌肉抽筋。[脈象]**脈搏細小而緩慢。[預後]**脈搏緩慢的,能存活;脈搏浮大且緊繃的,會死亡。

洞泄食不化

[症狀]**拉肚子,食物無法消化,無法停留體內。[脈象]**脈搏微弱而緩慢。[預後]**脈搏緩慢的,能存活;脈搏緊急的,會死亡。

泄注脈緩,時小結者生,浮大數者死。

䘌蝕陰疘(「疘」當作「肛」,《千金》作「疰」),其脈虛小者生,緊急者死。

白話文:

腹泻如果脉象缓和,有时出现轻微结滞的是可以治愈的,如果脉象浮大而数的就是危重症状。

肛门疾病,如果脉象虚弱细小的是可以治愈的,如果脉象紧促急迫的就是危重症状。

咳嗽,脈沉緊者死(《病源》十四,「緊」字作「堅」),浮直者生,浮軟者生(《病源》「軟」字作「大」)。沉小(舊作「小沉」,依《病源》乙)伏匿者死(《病源》下二句與上二句乙轉)。

咳嗽羸瘦,脈形堅大者死(《病源》十四作「咳且羸瘦,絡脈形大堅」)。

白話文:

咳嗽,脈搏沉而緊的會死亡(《病源》第十四篇,"緊"字寫作"堅"),脈搏浮而直的會存活,脈搏浮而軟的會存活(《病源》"軟"字寫作"大")。脈搏沉而細微,深藏不露的會死亡(《病源》下兩句與上兩句次序相反)。

咳嗽(《病源》無「嗽」字)脫形,發熱,脈小堅急者死。○肌瘦,下脫形(原注:「下」一作「不」),熱不去者死。

白話文:

咳嗽嚴重到身體脫形,發燒,脈搏細小且急速者會死亡。○肌肉瘦弱,咳嗽無法止住,發燒一直不退者會死亡。

咳而嘔(「而」,《病源》作「且」),腹脹且泄,其(《千金》無「其」字)脈弦急(《病源》十四「急」字作「弦」)欲絕者死。

白話文:

咳嗽伴隨嘔吐,肚子脹氣並且拉肚子,脈象緊繃而微弱,到快要斷掉的地步,會危及生命。

吐血衄血,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

汗出若衄,其(《千金》無「其」字)脈小滑者生,大躁者死。

吐血(《千金》作「唾血」)脈緊強者死,滑者生。

吐血而咳,上氣,其脈數,有熱,不得臥者死(此本仲景)。

上氣脈數者死,謂其形損故也(本仲景。《千金》作「傷寒家,咳而上氣,脈數散者死,謂其人形損故也」)。

上氣,喘息低昂,其脈滑(《千金》無「其」字),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大不可治,加利必死(原注:作「加利又甚」。此本仲景)。

上氣注液,其脈虛,寧寧伏匿者生,堅強者死。

白話文:

吐血或流鼻血,脈搏滑而微弱的可以活,脈搏強而大的會死。

出汗像流鼻血一樣,脈搏滑而小的可以活,躁動不安的會死。

吐血,脈搏緊而強的會死,滑的可以活。

吐血還咳嗽,呼吸急促,脈搏快,有發熱症狀,不能躺下休息的會死。

呼吸急促,脈搏快的人會死,這是因為身體損傷的緣故。

呼吸急促,喘息起伏不定,脈搏滑的,手腳溫暖的可以活;脈搏澀的,四肢冰冷的會死。

呼吸急促,臉部浮腫,肩部呼吸困難,脈搏強而大,無法醫治,加重病情必死。

呼吸急促,分泌大量液體,脈搏虛弱,脈象微弱隱沒的可以活,脈搏強而堅硬的會死。

寒氣上攻,脈實而順滑者生(《千金》作「滑則生」,與下文對)實而逆澀則死(順者,手足溫,逆者,手足寒。本《內經》虛實)。

白話文:

寒氣從下往上侵犯,脈搏有力而且順滑的人會存活(《千金》方中寫作「脈滑則生」,同下文相對應)。脈搏有力而且澀滯不暢的人會死亡(順應脈象,手足溫暖;逆反脈象,手足寒冷。這來自《內經》中關於脈搏虛實的論述)。

痟癉(「痟」通作「消」)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懸,即弦也。《千金》作「弦」,無「脈」字)小堅急,病久不可治。

白話文:

消渴病脈搏有力而大,病情持續時間長的話可以治療。脈搏細小、緊繃、急促,病情持續時間長的話無法治療。

消渴脈數大者生,細小浮短者死(《病源》五無「短」字)。

消渴脈(三字《病源》作「又」,連上條)沉小者生,實堅大者死。

水病,脈洪大者可治,微細者不可治。

水病張閉,其脈浮大軟者生,沉細虛小者死。

水病,腹大如鼓,脈實者生,虛者死。

卒中惡,吐血數升,脈浮大疾快者生,沉細數者死(二句依《千金》乙轉,與前後文法一律)。

白話文:

糖尿病患者,脈搏快速有力者容易存活,脈搏細小浮弱者容易死亡。脈搏沉细者容易存活,脉搏强劲有力者容易死亡。水肿病患者,脉搏洪大有力者可治,脉搏微细无力者不可治。水肿病患者,呼吸困难,脉搏浮大柔软者容易存活,脉搏沉细虚弱者容易死亡。水肿病患者,腹部肿大如鼓,脉搏有力者容易存活,脉搏虚弱者容易死亡。中风患者,吐血数升,脉搏浮大而快者容易存活,脉搏沉细而慢者容易死亡。

卒中惡,腹大,四肢滿,脈大而緩者生,緊大而浮者死(《千金》作「浮緊者死」),緊細而微者亦生(詳此「生」字當作「死」)。

白話文:

中風嚴重,肚子脹大,四肢浮腫,脈象緩慢且有力的人能活;脈象緊繃、有力且浮出來的人會死(根據《千金》記載:「脈象浮且緊的人會死」);脈象緊繃、細小且微弱的人能活(註:這裡「生」字應該是寫錯的,應該是「死」)。

病創腰脊強急,瘛瘲者,皆不可治。

寒熱瘛瘲,其脈代絕者死。

金創血出太多,其脈虛細者生,數實大者死。

金創出血,脈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斫創出血一二石,脈來大,二十日死。

白話文:

疾病导致腰部僵硬急痛,抽搐的,都无法治愈。

发冷发热伴有抽搐,如果脉搏间歇或停止,就会死亡。

金属创伤出血过多,脉搏虚弱细微的是可以存活的迹象,如果脉搏频数有力且粗大则是会死亡。

金属创伤出血,脉搏沉细的是可以存活的迹象,脉搏浮大则是会死亡。

砍伤出血一两升,脉搏很大,在二十天内会死亡。

斫刺俱有病多少(有脫誤),血出不自止,斷者,其脈止(「脈」,袁校本作「血」),脈來大者,七日死,滑細者生(四字《千金》無)。

從高頓僕,內有血,腹張滿,其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白話文:

刮傷或刺傷後流血不止,斷裂者,其血脈停止(「血脈」,袁校本作「出血」),脈搏來得很強者,七天後死亡;脈搏滑動微細者,則能存活(《千金方》中沒有「滑細者生」四字)。

人為百藥所中傷,脈浮澀而疾者生(《千金》作「洪大而速者生」。注云:「速」、《脈經》作「遲」),微細者死(四字當在末句之下),洪大而遲者生(六字《千金》無。○並出《脈經》四、《千金》二十八)。

白話文:

當一個人被各種藥物所傷害後,如果脈象浮躁、澀滯且快速,則能存活(《千金》方中記載為「脈象洪大且快速,則能存活」,註解中提到:「快速」,在《脈經》中記載為「遲緩」);如果脈象細微,則無法存活(這四個字應該在句末);如果脈象洪大而遲緩,則能存活(這六個字在《千金》方中沒有記載,但同時見於《脈經》第 4 篇和《千金》方第 28 篇)。

上五十九條以病為綱著其脈之生死,雜篡《內經》及仲景之說,又有不知所本者(傷寒溫,熱,痿厥,癲,頭目痛,積聚,下血,心腹痛,腸澼,泄注,咳嗽,吐衄,上氣,寒氣上攻,癉,消渴,水,中惡,創,瘛瘲,金創,僕傷,中藥)。

白話文:

前面59條以疾病為綱領,記載了相應脈象的生死吉凶。這些內容綜合整理了《內經》和仲景的說法,還有一些來源不詳的說法(傷寒溫熱、痿厥、癲病、頭目疼痛、積聚、下血、心腹疼痛、腸胃瀉泄、泄瀉便溏、咳嗽、吐血、氣上逆、寒氣上衝、瘧疾、消渴、水腫、中惡、創傷、瘛癧、刀傷、跌傷、用藥不當)。

人病甚而脈不調者難差。

人病甚而脈洪者易差(久病脈洪,世皆以為熱,不知其為欲愈之脈)。

人陰陽俱結者,見其上齒如熟小豆,其脈躁者死(據《千金》補。原注:「結」一作「竭」)。

人內外俱虛,身體冷而汗出,微嘔而煩擾,手足厥逆,體不得安靜者死(《千金》無兩「而」字)。

脈實滿,手足寒,頭熱,春秋生,冬夏死。

白話文:

人病得很嚴重,脈象不調的,很難治好。人病得很嚴重,脈象洪大的,容易治好,雖然長期生病脈象洪大,世人皆以為是熱症,卻不知道這是要康復的徵兆。人陰陽俱失平衡,牙齒像熟小豆一樣,脈象躁動的,會死。人內外虛弱,身體冰冷且出汗,輕微嘔吐且煩躁不安,手腳發冷,無法安靜的,會死。脈象充實飽滿,手腳冰冷,頭部發熱,春秋出生,冬天或夏天會死。

老人脈微,陽羸陰強者生,脈焱大加息者死(《原注》:「加息」,一作「如急」)。○陰弱陽強,脈至而代,期月而死(「期」,舊誤「奇」,據《千金》正。○以上三條,俱形脈並論,上寒氣上攻條,當改置此間。《東都賦》:焱焱、炎炎)。

白話文:

老人脈搏微弱

  • 如果陽氣虛弱,陰氣強盛,則可能存活。
  • 如果脈搏快速而有力,則可能死亡。(《原注》:"加息",也寫作"如急")。

陰氣虛弱,陽氣強盛

  • 脈搏時強時弱,間隔一個月左右則死亡。("期"從前誤寫作"奇",根據《千金》更正)。

以上三條,均考慮了體格和脈象

  • 上文的"寒氣上攻"條目應放置在此處。《東都賦》:焱焱、炎炎。("焱焱"代表脈搏快速而有力)。

尺脈澀而堅,為血實氣虛也,其發病(《千金》無「發」字)腹痛逆滿,氣上行,此為婦人胞中絕傷,有惡血,久成結瘕,得病以冬時黍穄赤而死(蒼頡穄,大黍也。似黍而不黏,關西謂之糜)。

白話文:

脈象緊繃而硬,是因為血氣不足所致。會引發腹痛、腹脹、氣往上衝的症狀。這種情況常見於婦女,是子宮受損,惡血淤積,久而久之形成腫塊所致。如果在冬天發病,可能會發展為穀皮病而死亡(穀皮病是一種類似穀子,但顆粒較大且不黏的作物,在關中地區被稱為「糜」)。

尺脈細而微者,血氣俱不足。細而來有力者,是穀氣不充(充,《千金》作「足」),病得節輒動(得,《千金》作「交」。《說文》:動作也,緊辭。虞注:動發也),棘葉生而死,此病秋時得之。

白話文:

脈搏微弱而細小,表示氣血都很不足。脈搏細小但有力,表示穀氣不足,這種疾病會隨著節氣變換而復發(「得」字應為「交」字,意思是緊迫),就像棘葉在秋天發芽但很快枯死一樣。

左手寸口脈偏動(謂右寸無脈動,非脈名也),乍大乍小不齊,從寸口至關至尺,三部之位處處動搖,各異不同,其人病(《千金》有「在」字)。仲夏得之此脈,桃華落而死(依上條當作「此病」。原注:「華」,一作「葉」)。

白話文:

左手寸口脈搏跳動,但右手寸口脈沒有脈搏跳動(不是脈象的名稱),脈搏忽大忽小不規律,從寸口到關脈再到尺脈,三關部位處處脈搏跳動,跳動情況各不相同,這個人一定有病(《千金》方中有一個「在」字)。仲夏時節出現這種脈象,桃樹花落的時候就會死亡(根據上一條應該寫成「這種病」)。(原注:「華」字,有的寫作「葉」字)

右手寸口脈偏沉伏(謂左寸浮),乍小乍大,朝來浮大,暮夜沉伏,浮大即太過,上出魚際,沉伏即下不至關中,往來無常,時時復來者,榆葉枯落而死(原注:「葉」,一作「莢」)。

白話文:

右手的寸口脈時沉時伏(這意味著左手的寸口脈浮起),時小時大,早上浮起變大,晚上沉伏。浮起變大就是脈氣太過,脈氣往上浮出魚際穴;沉伏就是脈氣往下不到關中穴。脈象忽浮忽沉,沒有規律,時不時又浮起來了,就像枯葉飄落而死(注:「葉」字亦可寫作「莢」)。

右手尺部脈三十動一止,有頃更還。二十動一止,乍動乍疏,連連相因(四字《千金》無),不與息數相應,其人雖食谷猶不愈,繁草生而死(《說文》蘩,白蒿也。《爾雅·釋草》蘩之醜,秋為蒿)。

白話文:

右手的尺脈跳動三十次後停頓一下,過一會兒又開始跳動。跳動二十次後停頓一下,忽快忽慢,連續不斷(《千金方》中沒有「連連相因」這四個字),與呼吸次數不相符。這種情況下,即使服用穀物也難以治癒,會像繁茂的雜草一樣生長而導致死亡(《說文解字》:繁,白蒿;《爾雅·釋草》:蘩的枯枝,秋天變成蒿草)。

左手尺部脈四十動而一止,止而復來,來逆如循直木,如循張弓弦。絙絙然如兩人共引一索者,至立冬死(原注:《千金》作「至立春而死」。按:《說文》絙,緩也。○並《脈經》四、《千金》二十八)。

上十二條以脈為綱而著其死之時日。

白話文:

左手尺部脈搏中,每跳動 40 次後會停止一次,然後再恢復跳動。跳動時就像在手杖上滑動,或拉弓弦。脈搏綿綿不斷,就像兩個人同時拉動一根繩索,會在立冬時死亡(原注:《千金》寫作「至立春而死」。按:《說文》中「絙」指緩慢的意思。見於《脈經》四、《千金》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