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鈔》~ 卷二 (8)
卷二 (8)
1. 五藏脈(下)十三
此時陽氣則遲,脈為虛微如毛也)。衛氣遲,營氣數,數則在上,遲則在下,故名曰毛(原注:諸陽脈數,諸陰脈遲,營為陰不應數,反言營氣數,陰得秋節而升,轉在陽位,故一時數而在上也。此時陰始用事,陽即下藏。其氣反遲,是以肺脈數散如毛也)。
陽當陷而不陷,陰當升而不升,為邪所中(原注:陰陽交易,則不以時定,二氣感激,故為風寒所中),陽中邪則卷(《病源》十一作「陽遇邪則蜷」),陰中邪則緊,卷則惡寒,緊則為慄,寒慄相薄(《千金》作「相搏」),故名曰瘧。弱則發熱(「則」,《病源》作「乃」),浮乃來出(原注:卷者,其人拘卷也。
緊者、脈緊也。此謂初中風寒之時,脈緊、其人則寒,寒止而脈更微弱,弱則其人發熱,熱止則脈浮,浮者瘧解,王脈也。按、緊謂身體緊急,慄即惡寒之甚。末二句應隸下節也)。旦中旦發,莫中莫發(《病源》莫字作晚,言浮弱之脈,故發熱來出有如此之速。原注:言瘧發皆隨其初中風邪之時也)。
藏有遠近,脈有遲疾,周有度數,行有漏刻(原注:藏,謂人五藏肝心脾肺腎也。心肺在膈上,呼則其氣出,是為近。呼為陽,其脈疾。腎肝在膈下,吸則其氣入,是為遠也。吸為陰,其脈遲。度數,謂經脈之長短周身行者,營衛之行也。行陰陽各二十五度為一周也,以應漏下百刻也)。
遲在上傷毛採,數在下傷下焦,中焦有惡,則見有善則匿(原注:秋則陽氣遲,陰氣數,遲當在下,數當在上,隨節變[疑有脫文],故言傷毛採也。人之皮毛,肺氣所行。下焦在臍下,陰之所治也,其脈應遲,今反數,故言傷下焦。中焦、脾也,其平善之時脈常自不見,衰乃見耳,故云有惡則見也。
按、採,古通作彩。皮毛傷則無彩色也)。陽氣下陷,陰氣自溫(《千金》作「則溫」。原注:言陽氣下陷溫養諸藏),陽反在下,陰反在顛,故名曰長而且留(原注:陰陽交代,各順時節,人血脈和平,言可長留竟一時)。
腎者北方水(《千金》十九作「冬時」),萬物之所藏(原注:冬則北方用事、王在三時之後,腎在四藏之下,故王北方也。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百蟲伏蟄(原注:冬伏蟄不食之蟲,言有百種也)。陽氣下陷,陰氣上升。陽氣中出,陰氣烈為霜(「烈」,《千金》作「冽」),遂不上升,化為雪霜(二字《千金》誤乙),猛獸伏蟄,蜾蟲匿藏(原注:陽氣下陷者,謂降於土中也,其氣猶越而升出。陰氣在上,寒盛,陽氣雖升而出,不能自致,因而化作霜雪。
或謂陽氣中出,是十月則霜降。猛獸伏蟄者,蓋謂龍蛇冬時而潛處,蜾蟲無毛甲者得寒皆伏蟄,逐陽氣所在如此,避冰霜自溫養也)。其脈為沉,沉為陰,在裡,不可發汗,發則(二字《千金》作「發之者如」四字是也,與下文句法一律)蜾蟲出,見其雪霜(原注陽氣在下故冬脈沉,溫養於藏府,此為裡實而表虛,復從外發其汗,此為逆治,非其法也。猶百蟲伏蟄之時而反出土見於冰霜,必死不疑。
白話文:
這時候陽氣運行就變得遲緩,脈象會呈現虛弱細微如毛髮一般。衛氣運行遲緩,營氣運行快速,運行快速則氣往上走,遲緩則氣往下走,所以脈象像毛髮一樣。(註解說:各種陽脈通常運行快速,各種陰脈通常運行遲緩,營氣屬陰不應快速,這裡反說營氣運行快速,是因為陰氣在秋季時上升,轉而運行在陽位,所以一時之間運行快速而且往上走。這時候陰氣開始主事,陽氣就向下藏伏,陽氣運行反而遲緩,因此肺脈才會呈現快速且散亂如毛髮一般的狀態。)
陽氣應該下沉卻沒有下沉,陰氣應該上升卻沒有上升,這是因為受到邪氣的侵襲。(註解說:陰陽交替運行,就無法按照時序來運行,兩種氣互相激盪,所以會受到風寒的侵襲。)陽氣受到邪氣侵襲就會捲曲,陰氣受到邪氣侵襲就會緊縮,捲曲就會怕冷,緊縮就會發抖,怕冷發抖互相交替,所以稱為瘧疾。身體虛弱就會發熱。(「則」字在《病源》中作「乃」)脈浮上來,發熱就出現了。(註解說:捲曲是指身體蜷縮起來。緊縮是指脈象緊繃。這說的是剛開始受到風寒侵襲時,脈象緊繃,人會感到寒冷,寒冷停止後,脈象會變得更加虛弱,虛弱就會發熱,發熱停止後脈象會浮起來,脈浮上來,瘧疾就好轉了,這是王脈的表現。按,緊縮指的是身體感到不舒服,發抖是怕冷到極點。最後兩句應該屬於下一節。)早上受邪氣侵襲,早上就發病,傍晚受邪氣侵襲,傍晚就發病。(《病源》中「莫」字作「晚」,意思是說,脈象呈現浮弱時,所以發熱來得如此之快。註解說:瘧疾發病都是隨著最初受到風邪侵襲的時間而定的。)
五臟有遠近的區別,脈象有遲速的差異,運行一周有固定的度數,氣的運行有固定的時間。(註解說:五臟是指人體的肝、心、脾、肺、腎。心和肺在橫膈膜之上,呼氣時氣向外散發,所以是近。呼為陽,所以脈象較快。腎和肝在橫膈膜之下,吸氣時氣向內吸入,所以是遠。吸為陰,所以脈象較慢。度數,是指經脈的長短,運行在全身,是營衛之氣運行的路線。營氣和衛氣各自運行二十五度為一周,以對應漏刻一百個刻度。)
脈象遲緩是上部傷了皮膚毛髮,脈象快速是下部傷了下焦,中焦有問題時就會顯現出來,中焦好的時候就看不出來。(註解說:秋季陽氣運行遲緩,陰氣運行快速,遲緩應該往下走,快速應該往上走,這是隨著季節變化的,所以說傷了毛髮。人的皮膚毛髮,是肺氣運行的部位。下焦在肚臍之下,是陰氣所主導的部位,它的脈象應該是遲緩的,現在反而快速,所以說傷了下焦。中焦是脾,它在正常良好的時候,脈象常常自己消失不見,衰弱時才會顯現出來,所以說有問題才會顯現出來。按,採,古代通「彩」。皮膚毛髮受傷,就會失去光彩。)
陽氣向下陷落,陰氣自然溫養。(《千金方》作「則溫」。註解說:是說陽氣下陷,用來溫養各個臟器。)陽氣反而往下走,陰氣反而往上走,所以說脈象呈現長而停留的狀態。(註解說:陰陽交替運行,各自順應時節,人的血脈就會和平,是說可以長時間保持健康。)
腎臟屬北方,五行屬水。(《千金方》十九作「冬時」)是萬物收藏的地方。(註解說:冬季是北方主事,在四季之後,腎在四臟之下,所以屬北方。萬物在春天生長,夏天長大,秋天收穫,冬天收藏。)各種蟲子都進入冬眠。(註解說:冬天冬眠不進食的蟲子,據說有上百種。)陽氣向下陷落,陰氣向上升發。陽氣向上散發,陰氣變得寒冷如霜,於是就不能上升,化為雪霜。(「烈」字,《千金方》作「冽」)猛獸進入冬眠,蜾蠃蟲也躲藏起來。(註解說:陽氣下陷,是說陽氣下降到土裡,它的氣還是會向上散發出來。陰氣在上,寒氣很盛,陽氣雖然向上升發出來,卻無法到達,因而化作霜雪。或者說陽氣向上散發,是指十月霜降。猛獸進入冬眠,指的是龍蛇在冬季潛藏起來,無毛甲的蜾蠃蟲感到寒冷也都進入冬眠,它們都順著陽氣所在,躲避冰霜自行溫養。)腎脈呈現沉伏的狀態,沉伏屬陰,表示在內部,不可發汗,如果發汗,(《千金方》作「發之者如」)蜾蠃蟲就會出來,看到雪霜。(註解說:陽氣在下,所以冬脈沉伏,用來溫養臟腑,這是內部實熱而外表虛寒,如果又從外部發汗,這是反向治療,不是正確的方法。就像蟲子進入冬眠的時候,反而從土裡跑出來看到冰霜,一定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