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鼎宜

《脈經鈔》~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五藏脈(下)十三

土寒則溫,土熱則涼(原注:冬陽氣在下,土中溫暖,夏陰氣在下,土中清涼,脾氣亦然)。土有一子,名之曰金,懷挾抱之,不離其身。金乃畏火,恐熱來熏,遂棄其母,來歸(《千金》作「逃於」)水中。水自金子(自,《千金》作「為」),而藏火神,閉門塞戶,內外不通,此謂冬時也(原注:陽氣在中,陽為火行,金性畏火,故恐熏之,金歸水中而避火也,母子相得益盛。閉塞不通者,言水氣充實,金在水中,此為強固,火無復得往克之者,神密之類也)。

土亡其子(「亡」、《千金》作「失」),其氣衰微,水為洋溢,浸漬為池(「為池」,《千金》作「其地」),走擊皮膚,面目浮腫,歸於四肢(原注:此為脾之衰損,土以防水。今土弱而水強,故水得凌之而妄行)。愚醫見水,直往下之,虛脾空胃,水遂居之,肺為喘浮(原注:脾胃已病,宜扶養其氣,通利水道。愚醫不曉而往下之,此為重傷水氣,遂更凌之上侵胸中,肺得水而浮,故言喘浮)。

肝反畏肺,故下沉沒(原注:肺金肝木,此為相剋,肺浮則實,必復克肝,故畏之沉沒於下),下有荊棘,恐傷其身,避在一邊,以為水流(原注:荊棘、木之類。肝為木,今沒在下,則為荊棘。其身、脾也,脾為土,土畏木,是以避在下一邊,避木也。水流者、水之流路也。

土本剋水,而今微弱又復觸木,無複製水,故水得流行)。心衰則伏,肝微則沉,故令脈伏而沉(原注:心火肝木,火則畏水,而木畏金,金水相得,其氣則實,克於肝心,故令二藏衰微,脈為沉伏也),工醫來占(《千金》作「上醫遠占」),因轉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陰陽(《千金》「亭」字作「停」),喘息則微,汗出正流(「正」,當作「止」)。

肝著其根,心氣因起,陽行四肢,肺氣亭亭,喘息則安(原注:轉孔穴者,諸藏之營衛轉治使順。甘液、脾之津液。亭其陰陽,得復其常所,故營衛汗通,水氣消除,肝得還著其根株。肝心為母子,肝著則心氣得通,肺氣平調,故言。亭亭,端好之意也。案、工醫,醫之工者也。

《史記·秦始皇》:紀決河亭水,正義亭平也。《漢書·張湯傳》集註:亭、均也,調也。故注訓亭亭即平調之謂)。腎為安聲,其味為咸(原注:肺主聲,腎為其子,助於肺,故言安聲。咸、腎味也)倚坐母敗,洿臭如腥(《千金》洿作杇。○原注:金為水母,而歸水中,此為母往從子,脾氣反虛,五藏由此而相剋賊,倚倒致敗,則洿臭故云然也)。土得其子,則成為山;金得其母,名曰丘英(此條文義甚高,豈亦仲景逸文邪)。

肺者西方金(五字《千金》十七作「秋時」),萬物之所終(原注:金性剛,故王西方,割斷萬物,萬物是以皆終於秋也)。宿葉落柯,悽悽枝條,其(《千金》無「其」字)杌然獨在。其脈為微浮毛(《千金》無「毛」字○原注:悽悽者,零落之貌也,言草木宿葉得秋,隨風而落。但有枝條杌然獨在。

白話文:

如果土壤的性質偏寒,就應該用溫熱的方式去調養;如果土壤的性質偏熱,就應該用寒涼的方式去調養。(原本的註解說:冬天陽氣在下方,所以土壤中是溫暖的;夏天陰氣在下方,所以土壤中是清涼的,脾的特性也是這樣。)

土壤有一個孩子,名叫金,土壤將它抱在懷裡,不讓它離開自己。金很害怕火,擔心火熱會薰烤到自己,於是就拋棄了母親,跑到水裡去躲避。(《千金方》裡寫的是「逃到」水裡。)水接納了金,並且把火神藏起來,關上門戶,使內外氣息不相通,這說的就是冬天的情況。(原本的註解說:陽氣在身體內部運行,陽氣屬於火,金的性質害怕火,所以擔心被火薰烤到,於是金跑到水裡去躲避火,這樣母子之間就更加穩固。所謂的閉塞不通,是指水氣充盈,金在水中非常安全,火就沒有辦法再去剋制它了,這是一種很奧妙的道理。)

土壤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氣勢就開始衰弱,水開始氾濫,到處浸泡形成水池(《千金方》裡寫的是「淹沒了土地」),水往皮膚表面衝擊,導致面部和眼睛浮腫,水又跑到四肢去。(原本的註解說:這是因為脾的機能衰退損害了,土壤本來是用來防水的,現在土壤虛弱而水勢強盛,所以水就侵犯了土壤而胡亂運行。)庸醫看到有水,就直接用利尿的方式來排水,反而使虛弱的脾胃更加空虛,水就趁機停留在裡面,導致肺部氣喘浮腫。(原本的註解說:脾胃已經生病了,應該要扶養它的氣,疏通水道。庸醫不懂這個道理,反而用利尿的方式排水,這就會更加傷害水氣,導致水向上侵犯胸部,肺部受到水氣的影響而浮腫,所以說氣喘浮腫。)

肝反而會害怕肺,所以肝氣向下沉降。(原本的註解說:肺屬金,肝屬木,這是相剋的關係,肺氣浮盛就代表它很強盛,一定會反過來剋制肝,所以肝才會因為害怕而向下沉降。)肝下沉的地方有像荊棘一樣的東西,擔心傷害到自己,就躲到一邊,看起來就像是水流一樣。(原本的註解說:荊棘、樹木等都屬於木。肝屬於木,現在下沉到下方,就變成像荊棘一樣。所謂的自己,指的是脾,脾屬於土,土會害怕木,所以才會躲到下方的一邊,躲避木的剋制。說像水流,指的是水流的路徑。土壤本來是剋制水的,但是現在衰弱又被木所剋,沒有能力再控制水了,所以水才會到處流動。)

心氣衰弱就會伏藏,肝氣衰弱就會沉降,所以脈象才會呈現伏而沉的狀態。(原本的註解說:心屬火,肝屬木,火會害怕水,而木會害怕金,金和水相互配合,氣勢就會很強盛,反過來剋制肝和心,所以導致這兩個臟器的機能衰弱,脈象才會呈現沉伏的狀態。)高明的醫生來診斷,會運用針灸等方式來打通穴道,使小便順暢,這樣就可以疏通水道,使身體中的精華向下流動,使陰陽達到平衡。(《千金方》裡「平衡」寫成「停止」),氣喘的症狀就會減輕,汗液也會停止流動。

肝氣穩定了根本,心氣就會因此而興起,陽氣就會運行到四肢,肺氣就會平穩,氣喘的症狀就會痊癒。(原本的註解說:運用針灸等方式打通穴道,使各個臟器的氣血運行順暢。精華指的是脾的津液。使陰陽達到平衡,就能夠恢復到正常的狀態,所以氣血順暢,汗液也正常流動,水氣就會消除,肝氣也能夠重新回到它的根本。肝和心是母子的關係,肝氣恢復,心氣就能夠暢通,肺氣也能夠平穩,所以這麼說。亭亭,指的是端正美好的樣子。根據考證,高明的醫生,指的是技術精湛的醫生。《史記·秦始皇》記載:治理黃河,使水流平穩。《漢書·張湯傳》的註解說:亭,指的是均勻、調和,所以註解說的亭亭,指的就是平穩調和的意思。)腎發出的聲音是安定的,它的味道是鹹的。(原本的註解說:肺主聲音,腎是肺的孩子,可以輔助肺,所以說聲音安定。鹹,是腎的味道。)身體依靠著衰敗的母親,就會散發出像腥臭一樣的氣味。(《千金方》裡寫的是「像糞土一樣」。原本的註解說:金是水的母親,現在反而跑到水裡去,這就表示母親跟著孩子跑了,脾氣因此變得虛弱,五臟的機能因此相互剋制,所以身體才會衰敗而散發出腥臭的氣味。)土壤如果得到它的孩子,就會形成山;金如果得到它的母親,就叫做丘英(這一條文字的含義非常高深,難道也是張仲景遺失的文章嗎?)。

肺是西方的金(《千金方》第十七篇寫的是「秋天」),是萬物終結的地方。(原本的註解說:金的性質剛強,所以主管西方,可以切割萬物,所以萬物都會在秋天結束。)樹葉凋零,樹枝光禿禿的,淒涼地獨自站立。它的脈象是稍微浮於表面的細小脈。(《千金方》裡沒有「毛」這個字,原本的註解說:淒淒,指的是零落的樣子,指草木的樹葉到了秋天,會隨著風飄落。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獨自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