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鈔》~ 卷二 (6)
卷二 (6)
1. 五藏脈(下)十三
按、牢,猶固也,子助其母,故根株牢固。《漢書·師丹傳》集註:牢、堅也)。陽氣上出,汗見於頭,五月枯䓸(《千金》作五內乾枯),胞中空虛,醫反下之,此為重虛也(原注:月當為內,䓸當為干,枯燥也,皆字誤耳。內字似月,由來遠矣,遂以傳焉。人頭者、諸陽之會,時飲水漿,上出為汗,先從頭流於身軀,以實其表,是以五內乾燥,則胞中空虛,津液少也。胞者、膀胱之府也。
愚醫不曉,故反下之,令重虛也。按、病本熱病,五月又為陽盛之時,故枯乾,以致胞中空虛。不破月字,亦得陽氣上出,故頭汗似謂齊頸而止也)。脈浮,有表無里,陽無所使(原注:陽盛脈浮,宜發其汗,而反下之,損於陰氣。陽為表,陰為里,經言陽為陰使,陰為陽守,相須而行。
脈浮、故無里也,治之錯逆,故令陰陽離別,不能復相朝使),不但危身,並中其母(原注:言下之,不但傷心,並傷中肝)。
脾者,土也,敦而福。敦者、厚也,萬物眾色不同(原注:脾主水穀,其氣微弱,水穀不化。脾為土行,王於季夏,土性敦厚,育養萬物,當此之時,草木備具,枝葉茂盛,種類眾多,或青黃赤白黑,色各不同矣),故名曰得(「得」,《千金》十五上作「德」。均誤。據前四時脈篇六月季夏條,疑當作「大」,依余條故名曰長、故名曰毛例,則大乃脾之脈名,後人通以為代字,聲誤,遂不可通。弦鉤毛石,皆取物象為名,而皆以胃氣為本。
大脈近於洪而不大,則為正藏之脈也)。福者、廣也(「也」字,據《千金》補。《禮記·祭》統福者、備也,廣亦有備義。原注:土生養萬物,當此之時,脾則同稟諸藏,故其德為廣大),萬物懸根住莖,其葉在顛(一誤「巔」。釋名釋宮室:柱、住也,然則住猶柱也,豎也),蜎蜚蠕動,蚑蠷喘息(八者蓋蟲類之別。
《詩·豳風》,蜎蜎者蠋。蓋蟲行貌也。蜚,古通作飛。《說文》:蠕動也。蚑蚑,蟲行貌。《荀子·勸學》注:蠕,微動也。王褒《洞簫賦》:行喘息。成公綏《天地賦》:蚑行蠕動,方聚類分。「蠷」,當作「躍」,字誤。躍,亦蟲行之能躍者。喘息則統人獸言也),皆蒙土恩(原注:懸根住莖,草木之類也。
其次則蠛蚋幾微之,蟲因陰陽氣變化而生者也。喘息,有血脈之類也,言普天之下草木昆蟲,無不被蒙土之恩福也。按註文「蠛」字,一作「蛾」)。德則為緩,恩則為遲,故令太陰緩而遲。尺寸不同(原注:太陰、脾也。言脾王之時脈緩而遲,尺寸不同者,尺遲而寸緩也),酸鹹苦辛,大涉而生(「大」,一作「土」,均誤,疑當作「相」字。謂各含土之甘味以生也。
原注:「涉」,一作「沙」,一作「妙」),互行其時,而以各行,皆不群行,儘可常服(原注:肝酸腎咸,心苦肺辛,皆四藏之味也。脾主調和五味,以稟四藏。四藏受味於脾,脾王之時,其脈達於肌肉之中,互行人身軀,乃復各行,隨其四肢,使其氣周,匝營諸藏府,以養皮毛,皆不群行至一處也。故言儘可常服也)。
白話文:
按脈時,如果感覺脈搏牢固,就像植物的根基穩固一樣。這表示子脈幫助母脈,所以根基才會穩固。(這裡引用了《漢書·師丹傳》的註解,說明「牢」就是堅固的意思)。陽氣往上發散,會從頭部流汗出來。如果五月時身體感到乾枯(《千金方》說的是「五臟乾枯」),腹腔內也空虛,這時醫生反而用瀉下的藥物,這就讓身體更加虛弱了。(原文註解說,「月」應該是「內」,「䓸」應該是「乾」,都是因為字寫錯了。而且「內」字看起來像「月」,所以就這樣傳下來了。人的頭部是陽氣匯集的地方,喝下的水會往上變成汗,先從頭部流到身體,用來滋潤體表。所以如果五臟乾燥,腹腔就會空虛,津液也會變少。腹腔是指膀胱的所在。)
庸醫不了解這些道理,反而用瀉下的藥物,讓身體更加虛弱。按理說,這個病本來就是熱病,而且五月又是陽氣旺盛的時候,所以身體才會感到乾枯,導致腹腔空虛。即使不糾正「月」字,也能看出陽氣是向上發散的,所以頭上的汗才會像從脖子那裡流出來一樣。如果脈象浮在表面,表示病在表而不在裡,陽氣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原文註解說,陽氣旺盛脈象才會浮在表面,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但反而用了瀉下的藥物,損傷了陰氣。陽氣在表,陰氣在裡。醫書上說,陽氣被陰氣所驅使,陰氣守護陽氣,兩者相互依存。脈象浮在表面,表示病不在裡。治療錯誤就會導致陰陽分離,無法互相協調。)這樣做不但會危及自身,還會傷害到母臟。(原文註解說,瀉下的藥物不但會傷害心臟,還會傷害到肝臟。)
**脾屬土,性質敦厚而有福德。敦就是厚實的意思,世間萬物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原文註解說,脾主導水穀的消化,它的氣很微弱,如果水穀無法消化,脾就會像土一樣運作。在季夏時,土的性質敦厚,能夠養育萬物。這個時候,草木枝葉茂盛,種類繁多,呈現青、黃、赤、白、黑等不同的顏色。)所以脾脈又叫做「大」脈。福的意思是廣大。(原文註解說,土能生養萬物,在這個時候,脾會和其他臟器一起接受能量,所以脾的德行是廣大的。)萬物的根懸在土裡,莖幹直立向上,葉子長在頂端,各種小蟲都在土中活動、爬行、喘息。(這裡列舉了各種蟲子的名稱,並說明這些蟲子的活動狀態,包括蠕動、飛行、爬行和跳躍。喘息則是指人和動物的呼吸。)這些都是受到土壤的恩惠。(原文註解說,根懸住莖,是指草木類的植物,然後是一些細小的蟲子,這些蟲子會隨著陰陽氣的變化而生長,最後則是包括有血脈的動物。總之,天下所有的草木蟲子,都受到土壤的恩惠。註解中的「蠛」字,有時會寫成「蛾」字。)脾的德性是舒緩,恩澤是遲緩,所以脾脈呈現太陰緩而遲的狀態。寸脈和尺脈的表現不同(原文註解說,太陰就是指脾。脾當令時,脈搏會緩慢而遲鈍,寸脈和尺脈的表現不同,尺脈會遲鈍,寸脈則會緩和)。酸、鹹、苦、辛等味道,都是透過脾的運化而產生。(原文註解說,「涉」字有時寫作「沙」或「妙」)。這些味道會在體內循環,並各自發揮作用,不會混雜在一起,因此可以經常服用。(原文註解說,肝臟偏酸、腎臟偏鹹、心臟偏苦、肺臟偏辛,這些都是四臟的味道。脾主要調和五味,接受其他四臟的味道。四臟從脾那裡獲得味道。脾當令時,脈搏會到達肌肉中,並在體內循環,然後各自運行,到四肢,使氣血周流,滋養各臟腑和皮膚毛髮,不會集中在某一個地方。因此說可以經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