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鈔》~ 卷二 (20)
卷二 (20)
1. 百病死生脈法二十二
左手寸口脈偏動(謂右寸無脈動,非脈名也),乍大乍小不齊,從寸口至關至尺,三部之位處處動搖,各異不同,其人病(《千金》有「在」字)。仲夏得之此脈,桃華落而死(依上條當作「此病」。原注:「華」,一作「葉」)。
右手寸口脈偏沉伏(謂左寸浮),乍小乍大,朝來浮大,暮夜沉伏,浮大即太過,上出魚際,沉伏即下不至關中,往來無常,時時復來者,榆葉枯落而死(原注:「葉」,一作「莢」)。
右手尺部脈三十動一止,有頃更還。二十動一止,乍動乍疏,連連相因(四字《千金》無),不與息數相應,其人雖食谷猶不愈,繁草生而死(《說文》蘩,白蒿也。《爾雅·釋草》蘩之醜,秋為蒿)。
左手尺部脈四十動而一止,止而復來,來逆如循直木,如循張弓弦。絙絙然如兩人共引一索者,至立冬死(原注:《千金》作「至立春而死」。按:《說文》絙,緩也。○並《脈經》四、《千金》二十八)。
上十二條以脈為綱而著其死之時日。
白話文:
左手寸口的脈搏偏向跳動(指的是右手寸口沒有脈搏,這不是脈象的名稱),時大時小不規律,從寸口到關部到尺部,三個部位的脈動位置處處搖擺不定,各不相同,這個人有病。在農曆五月(仲夏)出現這種脈象,就像桃花凋零時一樣會死去。
右手寸口的脈搏偏向沉伏(指的是左手寸口脈浮),時小時大,早上脈浮大,晚上脈沉伏,脈浮大表示脈象太過,向上超過魚際部位;脈沉伏表示向下不能到達關部,脈的往來沒有常態,時有時無,出現這種情況,就像榆樹葉枯落時一樣會死去。
右手尺部的脈搏跳動三十下就停止一下,過一會又恢復跳動。有時跳動二十下就停止一下,時快時慢,連續不斷,脈搏跳動的次數和呼吸的次數不一致,這個人即使吃五穀雜糧也無法治好,就像雜草繁盛時一樣會死去。
左手尺部的脈搏跳動四十下就停止一下,停止後又恢復跳動,脈象來的時候像在撫摸筆直的木頭,又像在撫摸拉緊的弓弦。脈搏跳動呈現緊繃的狀態,像是兩個人一起拉一根繩子一樣,到了立冬時就會死去。
以上這十二條是以脈象為綱領,記載了病人死亡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