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見能

《醫學見能》係清代名醫唐宗海所著,成書於光緒年間(西元1873年),是一部旨在普及傳統中醫知識、提升一般人基礎醫學應變能力的入門級讀本。作者唐宗海,字容川,為蜀地天彭人,學識淵博,通貫古今,尤以其後來的《中西匯通醫書五種》聞名於世,顯見其學術思想兼具傳統根基與開拓視野。而《醫學見能》作為其早期或為特定目的而著的著作,展現了其將複雜醫理簡化、實用化的 pedagogical 能力。

本書原僅四卷,由秦之濟伯未氏於甲子年(序文所署,對應1864或1924,考量唐宗海生卒年及著作年代,應為1864年校閱,1873年可能為正式刊印或重刊)在上海校閱並作序,後付梓流傳。序文作者秦之濟伯未氏對此書評價甚高,認為其「辭簡理周,最有功於濟世」,並以自身經驗證實書中方藥的「經驗簡效」。他指出,當時醫籍浩繁,良莠不齊,諸如《驗方新編》等流行本源未澈,而聖言醫理又艱深難悟,《醫學見能》的出現,為醫者與尋常百姓提供了一條清晰實用的學習與查閱途徑。他甚至強調「為人父母者,亦不可不知醫」,凸顯了此書作為家庭常備醫學參考的價值。

《醫學見能》的編寫宗旨,如作者唐宗海在「原敘」中所言,是針對「不知醫者」以及面臨危急狀況而「束手無策」或「窮於醫,又窮於書」的普通人。他感嘆傳統醫書多如「大海茫茫」,要麼過於艱深、摘抄難得要領,要麼流於表淺、捕風捉影,難以在「不測之來,危在頃刻」之際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因此,本書力求「開卷瞭然」,讓讀者「臨證查對,無不了如指掌」,達到「一見能之」的目標。

「凡例」部分進一步闡釋了本書的特色與體例: 首先,它放棄了傳統醫書常見的以複雜「證名」為綱的方式,改為直接以患者感受到的「痛苦」或症狀來歸類分門(「見某痛苦即收入某門」)。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方便了非專業讀者的查閱,避免了被專業術語「轉生迷眩」的困擾,突顯了以實用為導向的特色。 其次,雖然本書簡約,但並非淺薄。它強調「每遇一證,必究其源,審知陰陽,分別臟腑」,這表明其指導思想仍然牢牢根植於中醫的核心理論。這種見病治病而又能探求病機本源的思路,使其「比時書卻高一格」,超越了一般的「驗方」或「對症」手冊。 第三,關於婦人、小兒疾病,本書採取了簡略處理的原則。除了胎產、麻痘等可能需要專門論述的部分,其他病症「悉如男子治法」,並提及相關疾病各有專書。這既是為了控制篇幅、聚焦主要內容,也提示讀者在掌握了本書基本原理後,可進一步參閱專科書籍。 第四,為了便於讀者記憶,本書特地將各節內容衍化為「歌括」(絕句形式),這是一種傳統醫學教育中常用的 mnemonic device,非常有利於學習者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口訣化,隨時隨地吟誦記憶。 第五,本書在卷末特別附錄了「瘡傷跌打救絕等法」。這些是處理外傷、跌撲以及急救危證的關鍵方法,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是「備急扶危之要務」。將這些實用且可能在緊急關頭救命的內容單獨列出並強調熟記和備藥,再次印證了本書以濟世實用為第一要務的宗旨。

從書中卷首部分提供的內容來看,本書從最基礎的醫學概念入手。雖然提供的目錄結構可能是一個概括性的現代分類,但實際的內容編排是先建立診斷和基礎理論框架。卷首部分包括了「診法」,這是中醫診斷疾病的根本方法,涵蓋了望、聞、問、切四診(儘管文本僅列出望、聞、問、切的要點,並未全面展開四診的詳細方法)。隨後,介紹了人體的核心功能單位——「五臟」和「六腑」,這是理解病理、判斷病位、確立治法的重要基礎。對五臟六腑的功能、其與情志、形體的關聯,以及其各自的特性(如惡、喜)進行了簡明扼要的闡述。接著,介紹了「經氣」,即經絡系統的概念,以及十二經脈、督脈、任脈、衝脈的循行和作用,這是氣血運行、病邪傳變的通路,也是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的理論依據。

診斷部分的內容則提供了初步判斷病情的方法。例如,「望色」根據面部氣色判斷所屬臟腑及邪氣性質(青屬肝風/脾寒、黃屬脾濕/食積、赤屬心火/假熱、白屬肺虛寒/血脫、黑屬腎水氣/腎虛)。「聞聲」從病人的聲音、說話內容(譫語、鄭聲等)判斷病變所傷及的臟腑及情志。「問證」則指出了問診的重點,包括病因、病形、病機、病情等四個方面,提示醫生或使用者在詢問病情時應涵蓋的核心內容。「切脈」則列舉了常見的脈象及其主病,如浮脈主表、沉脈主裡、遲脈主寒、數脈主熱等,這是中醫辨證論治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些基礎知識的呈現,雖然簡略,但抓住了中醫診斷和理論的要害,為後續的臨床應用奠定了基石。

唐宗海編寫《醫學見能》時,正值中醫面臨西醫傳入的時代背景,雖然此書本身未見西醫影響的痕跡(至少在序言和卷首中未體現,與其後來的《中西匯通》系列風格不同),但其強調實用、簡化醫理、便於學習的思路,或許也暗合了當時醫學知識亟待普及和更新以應對時代變革的需求。通過清晰的結構、簡練的語言、實用的歌括和驗方,本書有效地降低了學習中醫的門檻,使普通人也能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廣醫學之識見,助天地之生成」的願景。

總結來說,《醫學見能》是清代唐宗海為初學者和尋常百姓編寫的一部極具實用價值的傳統中醫入門書。它摒棄了複雜的專業術語,以症狀為綱,結合基礎的臟腑、經絡理論和四診方法,提供了清晰易懂的診斷思路和實用有效的治療方藥。書中融入歌括、注重急救方法,都體現了作者以濟世利人為本的編撰理念。這本書不僅是了解唐宗海學術脈絡的一個重要作品,更是一部成功將中醫智慧普及化、大眾化的典範之作,在推廣中醫知識方面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它如同一盞明燈,指引著渴望了解中醫、應對疾病的人們,從基礎入手,逐步掌握醫學的「見」與「能」。


凡例

原敘

卷首 (1)

卷首 (2)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一 (13)

卷一 (14)

卷一 (15)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二 (11)

卷二 (12)

卷二 (13)

卷二 (14)

卷二 (15)

卷二 (16)

卷二 (17)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