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醫學見能》~ 卷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4)

1. 飲食

[總訣]胃司飲食命之根,欲惡之間得病情。單指積停一端說,非吾所謂箇中人。

飢而思食,每食又不能多者,脾強而胃弱也。宜重訂助胃丸。

蒼朮(二錢),甘草(一錢),砂仁(二錢),陳皮(二錢),生薑(一錢),吳萸(一錢),半夏(二錢),白蔻(一錢),檀香(一錢),黨參(三錢),雲苓(二錢),大棗(二枚)

歌曰:飢思飲食反嫌多,胃弱脾強姜草和。

再入砂陳萸術棗,參苓白蔻夏檀科。

食而善飽,每飽又作反脹者,胃強而脾弱也。宜抑胃扶脾湯。

麥冬(三錢),黃連(二錢),黨參(三錢),白朮(三錢),山藥(二錢),木香(一錢),白芍(二錢),麥芽(二錢),黃精(三錢),甘草(一錢)

歌曰:食而善飽脹翻增,弱在脾經谷不勝。

薯術香連參芍草,黃精冬麥效堪憑。

(伯未按:蜀刻本無山藥、黃精、多幹薑、肉蔻。)

不善於食,而並不思飲食者,脾胃兩皆虛也。宜建中復理湯。)

桂枝(二錢),白芍(三錢),飴糖(三錢),黨參(三錢),白朮(三錢),乾薑(一錢),甘草(一錢),大棗(三枚)

歌曰:不思飲食土全虛,桂芍飴糖暖氣噓。

參朮乾薑同棗草,建中湯服飯如初。

喜飲冷水,以及消渴不止者,胃中虛熱故也。宜原方甘露飲。

生地(三錢),熟地(三錢),天冬(三錢),麥冬(三錢),黃芩(三錢),枳殼(一錢),石斛(三錢),茵陳(三錢),枇杷葉(三錢),甘草(一錢)

歌曰:喜吞冷水病中消,二地生津力頗饒。

芩枳二冬茵斛草,枇杷加入病和調。

喜飲熱湯,或兼腹痛厥利者,脾部之虛寒也。宜附子理中湯。

附子(三錢),白朮(三錢),人參(三錢),生薑(二錢),甘草(一錢)

歌曰:脾部虛寒喜熱湯,理中朮附與生薑。

人參補益同甘草,仲景真方請細詳。

傷食腹痛,兼見吐酸噯腐者,宿食停不去也。宜加減平胃散。

蒼朮(二錢),陳皮(二錢),厚朴(一錢),甘草(一錢),大黃(一錢),生薑(一錢),神麯(二錢)

歌曰:食傷腹痛用陳皮,蒼朮生薑樸草隨。

神麯大黃還共煮,胃平食去此方宜。

食入氣嗆,因而哽噎不下者,肺氣不下降也。宜降脾平胃散。

百合(三錢),阿膠(二錢),半夏(三錢),麥冬(三錢),杏仁(三錢),枳殼(一錢),細辛(五分),五味(七分)

歌曰:食時氣嗆用辛冬,百合阿膠半夏從。

枳味杏仁同理氣,降脾平胃咽方通。

食必飲送,無飲即不下咽者,胃氣不下降也。宜甘蜜半夏湯。

半夏(三錢),黨參(三錢),白蜜(一兩),甘瀾水(一斤)

歌曰:食無飲送即難吞,只取生津不取溫。

半夏人參和白蜜,甘瀾水服胃陰存。

(伯未按:若因老年血槁者,用地黃、麥冬、當歸濃煎,入乳汁、韭汁、桃仁泥和勻呷下。)

白話文:

[飲食]

**總論:**胃是掌管飲食的根本,身體狀況的好壞與食慾息息相關。如果只簡單地說飲食積滯,那就太片面了,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道理。

**狀況一:**肚子餓想吃東西,但每次又吃不多,這是脾臟功能強,但胃功能弱的表現。適合服用重新調配的助胃丸。

  • **藥方:**蒼朮(8克)、甘草(4克)、砂仁(8克)、陳皮(8克)、生薑(4克)、吳茱萸(4克)、半夏(8克)、白蔻仁(4克)、檀香(4克)、黨參(12克)、茯苓(8克)、大棗(2枚)
  • **歌訣:**餓了想吃但吃不多,是胃虛脾強用薑草來調和。再加入砂仁、陳皮、吳茱萸、蒼朮和大棗,以及黨參、茯苓、白蔻仁和半夏、檀香。

**狀況二:**吃飯時很快就覺得飽,而且吃飽後容易覺得腹脹,這是胃功能強,但脾臟功能弱的表現。適合服用抑制胃氣、扶助脾氣的藥方。

  • **藥方:**麥門冬(12克)、黃連(8克)、黨參(12克)、白朮(12克)、山藥(8克)、木香(4克)、白芍(8克)、麥芽(8克)、黃精(12克)、甘草(4克)
  • **歌訣:**吃飯容易飽脹,是脾臟虛弱導致食物難以消化。用山藥、白朮、木香、黃連、黨參、白芍、甘草,加上黃精、麥門冬,效果不錯。

(註:根據蜀地刻本,此方沒有山藥、黃精,而是多了乾薑和肉豆蔻。)

**狀況三:**沒有食慾,也不想吃東西,這是脾胃功能都虛弱的表現。適合服用健脾益氣的藥方。

  • **藥方:**桂枝(8克)、白芍(12克)、飴糖(12克)、黨參(12克)、白朮(12克)、乾薑(4克)、甘草(4克)、大棗(3枚)
  • **歌訣:**沒有食慾是因為脾胃都虛弱,用桂枝、白芍、飴糖來溫養。加上黨參、白朮、乾薑和大棗、甘草,服用後食慾恢復。

**狀況四:**喜歡喝冷水,而且口渴不止,這是胃裡有虛熱的緣故。適合服用原方甘露飲。

  • **藥方:**生地黃(12克)、熟地黃(12克)、天門冬(12克)、麥門冬(12克)、黃芩(12克)、枳殼(4克)、石斛(12克)、茵陳(12克)、枇杷葉(12克)、甘草(4克)
  • **歌訣:**喜歡喝冷水而且口渴,用生地、熟地滋養體液效果很好。加上黃芩、枳殼、天冬、麥冬、茵陳、石斛和甘草,再加枇杷葉,就能使病情好轉。

**狀況五:**喜歡喝熱湯,或者同時出現腹痛、拉肚子等症狀,這是脾部虛寒的表現。適合服用附子理中湯。

  • **藥方:**附子(12克)、白朮(12克)、人參(12克)、生薑(8克)、甘草(4克)
  • **歌訣:**脾部虛寒喜歡喝熱湯,用附子、白朮和生薑來調理。加上人參補益和甘草,這是張仲景的經典藥方,要仔細研究。

**狀況六:**因為吃壞東西而腹痛,同時伴有吐酸水、打嗝等症狀,這是因為食物積滯在體內。適合服用加減平胃散。

  • **藥方:**蒼朮(8克)、陳皮(8克)、厚朴(4克)、甘草(4克)、大黃(4克)、生薑(4克)、神麯(8克)
  • **歌訣:**因為吃壞東西腹痛,用陳皮、蒼朮、生薑、厚朴和甘草。加上神麯和大黃一起煮,能使胃氣平和,消除食物積滯。

**狀況七:**吃飯時容易嗆到,感到食物哽咽難以下嚥,這是因為肺氣無法下降。適合服用降脾平胃散。

  • **藥方:**百合(12克)、阿膠(8克)、半夏(12克)、麥門冬(12克)、杏仁(12克)、枳殼(4克)、細辛(2克)、五味子(3克)
  • **歌訣:**吃飯時容易嗆到,用細辛、麥門冬,再加上百合、阿膠、半夏。枳殼、五味子、杏仁一同調理,可以使肺氣下降,消除哽咽。

**狀況八:**吃飯時必須要配著湯水才能下嚥,否則就會覺得難以下嚥,這是因為胃氣無法下降。適合服用甘蜜半夏湯。

  • **藥方:**半夏(12克)、黨參(12克)、白蜜(60克)、甘瀾水(500毫升)
  • **歌訣:**吃飯不配湯水就難以下嚥,只要滋潤胃陰不求溫熱。用半夏、人參和白蜜,用甘瀾水送服,可以滋潤胃陰。

(註:如果因為老年人氣血虛弱,可以用地黃、麥門冬、當歸煎煮濃汁,加入牛奶、韭菜汁和桃仁泥攪拌均勻後慢慢服用。)

**狀況九:**因為飲水過多導致腹脹,同時出現小便不順暢的情況,這是因為膀胱功能失調。適合服用原方五苓散。

  • **藥方:**白朮(12克)、茯苓(12克)、豬苓(12克)、澤瀉(12克)、桂枝(8克)
  • **歌訣:**飲水過多導致腹脹、小便不暢,都是因為膀胱氣化失常。用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和桂枝,能夠生津利水,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