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見能》~ 卷二 (13)
卷二 (13)
1. 出汗
[總訣]古云盜汗屬陰虛,自汗陽羸衛外疏。識得陰陽相附麗,互根當究五車書。
發熱出汗,時見惡風洒洒者,傷風之外證也。宜防風和營湯。
防風(二錢),白芍(二錢),荊芥(一錢),紫蘇(一錢),香附(一錢),杏仁(一錢),白芷(二錢),陳皮(一錢),當歸(二錢),甘草(二錢),生薑(一錢),大棗(二枚)
歌曰:熱汗頻頻輒惡風,荊防蘇芷杏陳攻。
生薑棗芍和甘草,香附當歸一劑同。
睡後出汗,醒時則汗仍收者,陰虛而盜汗也。宜當歸六黃湯。
熟地(三錢),生地(三錢),當歸(三錢),黃芩(二錢),黃連(一錢),黃柏(二錢),黃耆(二錢)
歌曰:眠時出汗醒時收,盜汗陰虛實可憂。
二地歸芩連共柏,黃耆加入病當瘳。
(伯未按:方中可加酸棗仁三錢,甘杞子三錢,尤佳。)
醒時汗出,睡後則汗仍收者,陽虛而自汗也。宜參耆朮附湯。
人參(三錢),黃耆(三錢),白朮(三錢),附子(三錢)
歌曰:醒時出汗睡時收,此是陽虛自汗流。
朮附耆參宜共煮,回陽止汗此方投。
白話文:
[總論]
古人說盜汗是因為陰虛,自汗是因為陽氣虛弱,無法固守體表。要了解陰陽互相依存的關係,必須深入研究醫學典籍。
發熱出汗
發燒出汗,同時感到怕冷發抖,這是感冒的外在症狀。適合使用防風和營湯來治療。
防風(二錢)、白芍(二錢)、荊芥(一錢)、紫蘇(一錢)、香附(一錢)、杏仁(一錢)、白芷(二錢)、陳皮(一錢)、當歸(二錢)、甘草(二錢)、生薑(一錢)、大棗(二枚)
歌訣說:發熱出汗又怕風,用荊芥、防風、紫蘇、白芷、杏仁、陳皮這些藥來攻邪。再加上生薑、紅棗、白芍和甘草,以及香附、當歸,一起服用一劑就能見效。
睡後出汗
睡著後出汗,醒來汗就停止,這是陰虛引起的盜汗。適合用當歸六黃湯來治療。
熟地(三錢)、生地(三錢)、當歸(三錢)、黃芩(二錢)、黃連(一錢)、黃柏(二錢)、黃耆(二錢)
歌訣說:睡覺時出汗,醒來汗就停,這種盜汗確實是陰虛引起的。用生地、熟地、當歸、黃芩、黃連、黃柏,再加黃耆,這個病就能痊癒。
(伯未按:方子中可以加入酸棗仁三錢、枸杞子三錢,效果會更好。)
醒時出汗
醒來後出汗,睡著後汗就停止,這是陽虛引起的自汗。適合用參耆朮附湯來治療。
人參(三錢)、黃耆(三錢)、白朮(三錢)、附子(三錢)
歌訣說:醒來出汗,睡著汗就停,這是因為陽氣虛弱導致自汗。用白朮、附子、黃耆和人參一起煮,可以幫助身體恢復陽氣、停止出汗。
2. 腫脹
[總訣]腫脹原由說的端,總因水氣竄皮間。無分表裡和虛實,泄水扶脾病自安。
先首腫起,以下及於手足者,傷於外之濕也。宜加味五皮湯。
陳皮(二錢),苓皮(二錢),腹皮(二錢),姜皮(二錢),桑皮(二錢),麻黃(七分),桂尖(二錢),杏仁(三錢),甘草(一錢),大棗(二枚)
歌曰:頭腫徐徐及四肢,姜桑苓腹共陳皮。
杏仁甘草同紅棗,再入麻黃及桂枝。
先腳腫起,以上及於腹股者,內之水不行也。宜原方真武湯。
白朮(三錢),白芍(三錢),雲苓(三錢),生薑(二錢),附子(二錢)
歌曰:水不流行腳腫先,漸看腹股腫相連。
雲苓術芍同姜附,真武原方急與煎。
(伯未按:可兼飲冬瓜汁。)
腫脹溺赤,或兼口渴脈數者,陽鬱而水壅也。宜加味五皮飲。
桑皮(三錢),茯苓(二錢),腹皮(二錢),白芍(二錢),知母(三錢),青木香(一錢),防己(一錢),滑石(三錢),黃芩(三錢),當歸(一錢),車前(三錢),杏仁(三錢)
歌曰:口乾腫脹溺兼紅,青木香和芩芍通。
桑腹知苓防己共,歸前滑石杏仁同。
腫脹溺清,其口不渴脈沉者,陰結而水停也。宜原方真武湯。
白朮(三錢),附片(三錢),白芍(三錢),雲苓(三錢),生薑(三錢)
歌曰:溺清腫脹脈兼沉,真武原方術附尋。
白芍雲苓姜作引,水停陰結煮湯斟。
單腹腫大,其人四肢瘦削者,脾虛而血結也。宜加味逍遙散。
白朮(三錢),雲苓(三錢),薄荷(一錢),煨姜(二錢),柴胡(一錢),蚯蚓(一錢),香附(三錢),靈脂(三錢),乳香(一錢),腹皮(二錢),防己(一錢),蘇梗(一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
歌曰:脹膨多緣血結成,術苓香附許回生。
乳防蘇腹荷同蚓,靈脂柴歸姜芍行。
白話文:
腫脹的原因總體來說,是因為體內的水液跑到皮膚間造成的。無論是身體表面還是內部問題,也不管是體質虛弱還是強壯,只要能把體內多餘的水排出,同時調理好脾胃,病自然就好了。
如果先從頭部開始腫,然後往下到手腳的,通常是因為體表受到濕氣侵襲。這種情況適合用加味五皮湯來治療。
加味五皮湯的藥方是:陳皮(8克)、茯苓皮(8克)、腹皮(8克)、生薑皮(8克)、桑白皮(8克)、麻黃(2.5克)、桂枝尖(8克)、杏仁(12克)、甘草(4克)、大棗(2枚)。
有個歌訣可以幫助記憶:「頭部腫脹慢慢到四肢,生薑皮、桑白皮、茯苓皮、腹皮和陳皮一起用;再加上杏仁、甘草、紅棗,以及麻黃和桂枝。」
如果先從腳開始腫,然後往上蔓延到腹股溝的,通常是體內的水液運行不暢造成的。這種情況適合用原本的真武湯來治療。
真武湯的藥方是:白朮(12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生薑(8克)、附子(8克)。
也有歌訣可以幫助記憶:「體內水液不暢腳先腫,漸漸蔓延到腹股溝;茯苓、白朮、白芍加上生薑和附子,用原本的真武湯來煎煮。」 (編者按:可以同時喝點冬瓜汁。)
如果腫脹的同時小便發紅,或者兼有口渴、脈搏跳動快的症狀,通常是因為陽氣被鬱住了,導致體內水分壅塞。這種情況適合用加味五皮飲來治療。
加味五皮飲的藥方是:桑白皮(12克)、茯苓(8克)、腹皮(8克)、白芍(8克)、知母(12克)、青木香(4克)、防己(4克)、滑石(12克)、黃芩(12克)、當歸(4克)、車前子(12克)、杏仁(12克)。
也有歌訣可以幫助記憶:「口渴、腫脹、小便發紅,用青木香、黃芩、白芍來疏通;加上桑白皮、腹皮、知母、茯苓、防己,以及當歸、車前子、滑石、杏仁。」
如果腫脹的同時小便清澈,且不口渴、脈搏沉緩,通常是因為陰氣凝結,導致體內水分停滯。這種情況適合用原本的真武湯來治療。
真武湯的藥方是:白朮(12克)、附片(12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生薑(12克)。
也有歌訣可以幫助記憶:「小便清澈、腫脹、脈搏沉緩,用原本的真武湯,找白朮和附片;加上白芍、茯苓和生薑來引導,這是陰氣凝結水液停滯的情況,適合用這個方子。」
如果只有肚子腫大,其他四肢卻很瘦,通常是因為脾虛導致血液凝結。這種情況適合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
加味逍遙散的藥方是:白朮(12克)、茯苓(12克)、薄荷(4克)、煨薑(8克)、柴胡(4克)、蚯蚓(4克)、香附(12克)、五靈脂(12克)、乳香(4克)、腹皮(8克)、防己(4克)、蘇梗(4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
也有歌訣可以幫助記憶:「腹部脹大,多半是因為血液凝結,用白朮、茯苓、香附可以幫助恢復;加上乳香、防己、蘇梗、腹皮和薄荷、蚯蚓,以及五靈脂、柴胡、當歸、白芍、生薑來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