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醫學見能》~ 序

回本書目錄

1.

《醫學見能》四卷,蜀、天彭、唐容川著。僕得於江右之笥筐,忽忽十餘載矣,辭簡理周,最有功於濟世。蓋容川原為初學弟子與夫不知醫者說法,故理不求深,而方必錄驗,較之務求艱奧,而無俾實用者,未可同日語也。憶昔家君宦遊豫章,幕府中人有以疾苦告者,即檢方與之,新發者、覆杯即止,久者、三飲而已。因是上下皆謂家君知醫,而不知實得之此書之力,洵可貴焉。

容川學通今古,識超凡儔,其所著《中西匯通醫書五種》,不捨近而求遠,不趨新奇而廢正道,早刊行世,已為學者奉若圭臬,惜是書獨付闕如,乃為校閱,並附經驗簡效方於眉上,以備採用,即付手民。嗚呼!古人云:「為人子者,不可不知醫」。僕謂為人父母者,亦不可不知醫。

顧醫籍棼如,難以遴擇,聖言悠遠,良匪易悟。世傳《驗方新編》《一盤珠》《珍珠囊》等,本源未澈,瑕瑜互見,殊憾理不足而方難效。然則是書之出,願醫者朝夕展玩,凡為人子父母者,去彼從此,而各手一編,廣醫學之識見,助天地之生成,獲益誠匪淺,而其功又詎在作者下歟。

甲子八月上海秦之濟伯未氏序。

白話文:

這本《醫學見能》共四卷,是四川天彭人唐容川所寫。我從江西的箱子裡得到它,至今已經十多年了。書中的文字簡潔扼要,道理卻很周詳,對濟世救人有很大的幫助。這本書原本是唐容川寫給剛入門的弟子和不懂醫學的人看的,所以道理不追求深奧,方劑必定選用驗效的,這和那些一味追求艱深難懂,卻沒有實際用途的書,實在不能相提並論。我記得以前父親在豫章做官時,幕府裡的人如果生病,就向父親求助,父親就從這本書裡找方子給他們,新發的病,喝一杯藥就見效,病久一點的,喝三杯就好了。因此,上上下下都認為父親很懂醫術,卻不知道實際上是靠這本書的力量,這本書實在太珍貴了。

唐容川學貫古今,見識超乎常人,他所寫的《中西匯通醫書五種》,不捨棄身邊可用的,而去追求遙遠的,不追逐新奇而廢棄正道,很早就刊行於世,已經被學者當作圭臬來學習。可惜這本《醫學見能》卻一直沒有刊印,因此我校訂了這本書,並且在書眉上附上了我個人經驗中簡便有效的方子,以供採用,然後就交給印刷廠印刷。唉!古人說:「身為人子,不可不懂醫。」我認為身為人父母的,也不可不懂醫。

然而醫學書籍繁雜,很難選擇,聖賢的教誨又太過深奧,實在不容易領悟。世上流傳的《驗方新編》、《一盤珠》、《珍珠囊》等等書籍,沒有深入探討根本的原因,優缺點並存,實在讓人遺憾的是,它們的理論不足,方劑難以見效。然而這本書的問世,希望學醫的人能夠早晚研讀,凡是身為人子人母的,都能捨棄那些不好的醫書,改用這本書,並且人手一本,增廣醫學的見識,幫助天地的生生之德,所獲得的益處實在不淺,而這功勞又哪裡會比作者唐容川少呢?

甲子年八月,上海秦之濟伯未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