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見能》~ 卷首 (1)
卷首 (1)
1. 五臟
心火臟。主生血,主藏神,主周身脈絡,主喜,主笑,開竅於舌。
肝木臟。主行血,主藏魂,主周身筋膜,主怒,主驚,開竅於目。
脾土臟。主飲食,主藏意,主周身肌肉,主思,主噫,開竅於口。
肺金臟。主行氣,主藏魄,主周身皮毛,主悲,主咳,開竅於鼻。
腎水臟。主生氣,主藏志,主周身精髓,主恐,主欠,開竅於耳。
外有包絡,即心外衣,為陰血布化之源。
又有命門,即腎中系,為真陽生氣之根。
白話文:
心臟屬於火,主管著血液的生成,並藏納神志,統管全身脈絡。心性喜樂,表現為笑,心氣開竅於舌。
肝臟屬於木,主管著血液的運行,並藏納魂魄,統管全身筋膜。肝性喜怒,表現為發怒和驚恐,肝氣開竅於目。
脾臟屬於土,主管著飲食的消化吸收,並藏納意識,統管全身肌肉。脾性喜思慮,表現為沉思和嘆氣,脾氣開竅於口。
肺臟屬於金,主管著氣的運行,並藏納魄力,統管全身皮毛。肺性喜悲傷,表現為悲傷和咳嗽,肺氣開竅於鼻。
腎臟屬於水,主管著氣的生成,並藏納意志,統管全身精髓。腎性喜恐懼,表現為害怕和打哈欠,腎氣開竅於耳。
在五臟之外,還有包絡,相當於心臟的外衣,是陰血生成的來源。
另外還有命門,相當於腎臟中的關鍵部位,是真陽之氣生成的根源。
2. 六腑
小腸者,心之腑,屬火。主化食為液,上奉心血。膽者,肝之腑,屬木。主升清降濁,疏利中土。胃者,脾之腑,屬土。主納受水穀,化氣化血。
大腸者,肺之腑,屬金。主傳送糟粕,消利滯氣。
膀胱者,腎之腑,屬水。主氣衛皮毛,通達小便。
三焦者,胞絡命門之腑,兼屬水火。主行水化氣,通陰達陽。
(伯未按: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腎惡燥,脾惡濕。胃喜涼,腸喜熱,膽喜溫。亦不可不知。)
白話文:
小腸是心臟的腑臟,屬火,負責將食物轉化為液體,向上供應心血。膽囊是肝臟的腑臟,屬木,負責提升清氣、下降濁氣,疏通脾胃。胃是脾臟的腑臟,屬土,負責接收食物和水,將其轉化為氣和血。大腸是肺臟的腑臟,屬金,負責傳送食物殘渣,消除滯氣。膀胱是腎臟的腑臟,屬水,負責維持體表氣血,排泄小便。三焦是胞絡和命門的腑臟,兼屬水火,負責運行水液、轉化氣血,溝通陰陽。
3. 經氣
(足手)太陽(膀胱小腸)經,司(寒水火化)之氣,手從足化,統稱寒水,經行身之後。
(足手)陽明(胃大腸)經,司(燥土燥金)之氣,足從手化,統稱燥金,經行身之前。
(足手)少陽(膽三焦)經,司(木火相火)之氣,足從手化,統稱相火,經行身之側。
(足手)太陰(脾肺)經,司(濕土清金)之氣,手從足化,統稱濕土,分部於大腹。
(足手)少陰(腎心)經,司(水陰君火)之氣,足從手化,統稱君火,分部於小腹。
(足手)厥陰(肝包絡)經,司(風木相火)之氣,手從足化,統稱風木,分部於軟脅。
(伯未按:十二經之部位,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又有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身之後,所以督率諸陽。任脈起於會陰,循腹而行身之前,所以擔任諸陰。衝脈亦起於會陰,夾臍而上散胸中,當諸氣之衝要。一源而三岐,統謂之奇經。)
白話文:
足手太陽膀胱小腸經,掌管寒水火化的氣,從足部化生到手部,統稱為寒水,經脈行走在身體的後方。
足手陽明胃大腸經,掌管燥土燥金的氣,從足部化生到手部,統稱為燥金,經脈行走在身體的前方。
足手少陽膽三焦經,掌管木火相火的氣,從足部化生到手部,統稱為相火,經脈行走在身體的兩側。
足手太陰脾肺經,掌管濕土清金的氣,從手部化生到足部,統稱為濕土,分佈在大腹部位。
足手少陰腎心經,掌管水陰君火的氣,從足部化生到手部,統稱為君火,分佈在小腹部位。
足手厥陰肝包絡經,掌管風木相火的氣,從手部化生到足部,統稱為風木,分佈在軟肋部位。
(伯未按:十二經的部位,手的三陰經脈,從臟腑出發走向手部,手的三陽經脈,從手部走向頭部。足的三陽經脈,從頭部走向足部,足的三陰經脈,從足部走向腹部。此外,督脈從會陰開始,沿背部行走在身體後方,統率著所有陽經。任脈從會陰開始,沿腹部行走在身體前方,統率著所有陰經。衝脈也從會陰開始,經過臍部向上散佈到胸部,是所有氣脈的衝要所在。這三條經脈都起源於會陰,分別走向不同的方向,統稱為奇經。)
4. 望色
青色屬肝,風邪也,亦主脾寒。
黃色屬脾,濕氣也,亦主食積。
赤色屬心,火熱也,亦主假熱。
白色屬肺,虛寒也,亦主血脫。
黑色屬腎,水氣也,亦主腎虛。
白話文:
青色代表肝,與風邪有關,也表示脾寒。
黄色代表脾,与湿气有关,也表示食积。
红色代表心,与火热有关,也表示假热。
白色代表肺,与虚寒有关,也表示血脱。
黑色代表肾,与水气有关,也表示肾虚。
5. 聞聲
肝志怒,其聲呼,其變罵詈。
心志喜,其聲笑,其變譫語。
脾志思,其聲歌,其變鄭聲。
肺志憂,其聲哭,其變失音。
腎志恐,其聲呻,其變氣短。
白話文:
肝的情緒表現為怒,表現出來的聲音是呼喊,當出現異常時會罵人。
心的情緒表現為喜,表現出來的聲音是笑,當出現異常時會說胡話。
脾的情緒表現為思,表現出來的聲音是歌唱,當出現異常時會發出淫靡之音。
肺的情緒表現為憂,表現出來的聲音是哭泣,當出現異常時會失去聲音。
腎的情緒表現為恐,表現出來的聲音是呻吟,當出現異常時會氣短。
6. 問證
問病因:七情六慾,風寒暑濕,飲食起居,損傷驚恐之類是。
問病形:痛癢寒熱,喘咳煩渴,吐利脹滿,便閉抽掣之類是。
問病機:朝甚暮愈,暮熱朝寒,進退盛衰,變證兼證之類是。
問病情:惡寒惡熱,苦嘔苦滿,欲食不食,心煩不寐之類是。
白話文:
詢問疾病的成因:七情六慾、風寒暑濕、飲食起居、損傷驚恐等等。
詢問疾病的表現:疼痛、瘙癢、寒冷、發熱、喘息、咳嗽、口渴、嘔吐、腹瀉、脹滿、便秘、抽搐等等。
詢問疾病的變化:早上嚴重晚上減輕,晚上發熱早上寒冷,病情進展或減退,病情加重或減輕,併發症等等。
詢問疾病的狀況:怕冷、怕熱、反覆嘔吐、腹脹、想吃卻吃不下、心煩意亂、失眠等等。
7. 切脈
浮脈:輕按即見。主表實,亦主裡氣內虛。
沉脈:重按乃見。主裡實,亦主裡氣內虛。
遲脈:一息三至。主虛寒,亦主在臟之病。
數脈:一息六至。主實熱,亦主真寒假熱。
虛脈:三部無力。主諸虛,亦主素稟不足。
實脈:三部有力。主諸實,亦主素稟有餘。
大脈:應指洪闊。主病進,亦主正氣內虛。
緩脈:應指柔和。主病退,亦主胃氣有餘。
長脈:過於三指。主氣盛,亦主陽盛陰虛。
短脈:不滿三指。主氣損,亦主中有窒塞。
滑脈:往來流利。主血走,亦主痰飲為病。
澀脈:往來艱滯。主血虛,亦主瘀血凝積。
白話文:
中醫脈象解說:
浮脈: 輕輕按下去就能感覺到脈搏。 主要表現為表證實證,也可能是內虛氣虛。
沉脈: 要用力按下去才能感覺到脈搏。 主要表現為裡證實證,也可能是內虛氣虛。
遲脈: 每分鐘脈搏跳動三次。 主要表現為虛寒,也可能是臟腑病變。
數脈: 每分鐘脈搏跳動六次。 主要表現為實熱,也可能是真寒假熱。
虛脈: 脈搏三部无力。 主要表現為各種虛證,也可能是先天禀赋不足。
實脈: 脈搏三部有力。 主要表現為各種實證,也可能是先天禀赋有余。
大脈: 脈搏洪大而寬闊。 主要表現為病情加重,也可能是正气内虚。
緩脈: 脈搏柔和缓慢。 主要表現為病情減輕,也可能是胃氣充足。
長脈: 脈搏超過三指長度。 主要表現為氣盛,也可能是阳盛阴虚。
短脈: 脈搏不到三指長度。 主要表現為氣虛,也可能是体内有阻塞。
滑脈: 脈搏流利而滑。 主要表現為血流通畅,也可能是痰饮所致疾病。
澀脈: 脈搏滞涩不畅。 主要表現為血虚,也可能是瘀血凝结。
洪脈:湧沸有力。主實熱,亦主內虛不足。
緊脈:勁急無定。主寒實,亦主身體疼痛。
細脈:窄小不粗。主冷氣,亦主血脈不足。
微脈:模糊不顯。主陽虛,亦主元氣敗絕。
芤脈:浮大中空。主血亡,亦主遺精小產。
弦脈:端直中勁。主木旺,亦主痰飲內痛。
革脈:浮極有力。主陰亡,亦主陽不入陰。
牢脈:沉極有力。主寒實,亦主內有積聚。
濡脈:浮細無力。主氣虛,亦主外受濕氣。
弱脈:沉細無力。主血虛,亦主胃氣不盛。
動脈:搖曳在關。主驚氣,亦主陰陽相搏。
伏脈:沉潛著骨。主邪閉,亦主陰寒在內。
白話文:
中醫脈象解讀:
洪脈: 脈搏跳動有力,如水沸騰般。主要反映體內有實熱,但也可能反映內虛不足。
緊脈: 脈搏跳動勁急無力,如弦線繃緊般。主要反映體內有寒實,也可能反映身體疼痛。
細脈: 脈搏跳動細小,如細線般。主要反映體內有寒氣,也可能反映血脈不足。
微脈: 脈搏跳動模糊不顯,幾乎摸不到。主要反映陽氣虛弱,也可能反映元氣衰敗。
芤脈: 脈搏跳動浮大而空虛,如空洞般。主要反映失血,也可能反映遺精或小產。
弦脈: 脈搏跳動端直有力,如琴弦般。主要反映肝氣過旺,也可能反映痰飲內積,導致疼痛。
革脈: 脈搏跳動浮而有力,如皮革般。主要反映陰氣虧損,也可能反映陽氣無法進入陰分。
牢脈: 脈搏跳動沉而有力,如石頭般。主要反映寒實,也可能反映體內有積聚。
濡脈: 脈搏跳動浮而細弱,如絲線般。主要反映氣虛,也可能反映體外受濕氣。
弱脈: 脈搏跳動沉而細弱,如無力般。主要反映血虛,也可能反映胃氣不足。
動脈: 脈搏跳動在關脈處搖曳不定。主要反映驚嚇,也可能反映陰陽失衡。
伏脈: 脈搏跳動沉潛於骨,幾乎摸不到。主要反映邪氣閉塞,也可能反映體內有陰寒。
促脈:數中時止。主熱鬱,亦主邪氣內陷。
結脈:遲中時止。主寒結,亦主氣血漸衰。
代脈:止有定候。主氣絕,亦主經隧有阻。
散脈:去來繚亂。主氣散,亦主產婦之吉。
浮沉分表裡,遲數定寒熱,虛實分盛衰,大緩辨進退。長有餘而短不足,滑流利而澀艱難。寒熱緊洪俱屬實,細微血氣總為虛。芤中空而血亡故道,弦中勁而木侮脾經。革則陽氣外越,牢則陰邪內固。濡氣虛,弱血虛,虛各有別。動氣搏,伏氣閉,氣總乖和。結陰促陽,辨遲與數。代亡散絕,有去無來。脈法多端,此為總索。
(伯未按:滑伯仁云,脈之綱要,不外浮沉遲數滑澀六者,以其足統乎表裡陰陽虛實冷熱風寒濕燥臟腑氣血之病也。)
白話文:
脈搏跳動快而突然停止,代表身體有熱鬱,也可能表示邪氣入侵內部。
脈搏跳動緩慢而突然停止,代表身體有寒氣積聚,也可能表示氣血逐漸衰弱。
脈搏跳動時停時續,代表氣息衰竭,也可能表示經絡阻塞。
脈搏跳動不規則,代表氣散失,也可能表示產婦恢復良好。
脈象浮沉可區分表裡,遲速可判斷寒熱,虛實可辨別盛衰,大緩可判斷病情進退。脈象長則氣血充足,短則氣血不足;脈象滑則氣血流通,澀則氣血運行不暢。脈象緊而洪代表實證,細而微代表虛證;脈象芤代表氣虛血虧,弦代表肝氣盛而脾虛。脈象革代表陽氣外洩,牢代表陰邪內侵。濡代表氣虛,弱代表血虛,虛證各有不同。脈象動代表氣盛,伏代表氣閉,氣機不協調。結代表陰邪內結,促代表陽氣不足,分辨遲速可判斷寒熱。代代表氣息衰竭,散代表氣散失,絕代表氣息斷絕,表示病情嚴重。脈象變化多端,以上是總體概括。
(又按:中醫論生理,主重臟腑經絡,論診斷,主重望聞問切,以現代科學視之,目多缺陷。但中醫辨症用藥,全賴於此,越此範疇,便無頭緒,故唐氏此書,本為不知醫者說法,而首先提出,殆有深意。)
白話文:
另外按照這樣的理解:中醫在討論人體生理時,主要強調臟腑和經絡;在診斷疾病時,則主要依靠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脈。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方法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中醫在辨識症狀和使用藥物時,完全依賴這些方法;如果超出這個範疇,就會沒有頭緒。所以這本書雖然主要是為了那些不懂醫學的人所寫,但在開頭就提出了這些觀點,應該是別有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