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見能》~ 卷首 (2)
卷首 (2)
1. 切脈
浮脈:輕按即見。主表實,亦主裡氣內虛。
沉脈:重按乃見。主裡實,亦主裡氣內虛。
遲脈:一息三至。主虛寒,亦主在臟之病。
數脈:一息六至。主實熱,亦主真寒假熱。
虛脈:三部無力。主諸虛,亦主素稟不足。
實脈:三部有力。主諸實,亦主素稟有餘。
大脈:應指洪闊。主病進,亦主正氣內虛。
緩脈:應指柔和。主病退,亦主胃氣有餘。
長脈:過於三指。主氣盛,亦主陽盛陰虛。
短脈:不滿三指。主氣損,亦主中有窒塞。
滑脈:往來流利。主血走,亦主痰飲為病。
澀脈:往來艱滯。主血虛,亦主瘀血凝積。
洪脈:湧沸有力。主實熱,亦主內虛不足。
緊脈:勁急無定。主寒實,亦主身體疼痛。
細脈:窄小不粗。主冷氣,亦主血脈不足。
微脈:模糊不顯。主陽虛,亦主元氣敗絕。
芤脈:浮大中空。主血亡,亦主遺精小產。
弦脈:端直中勁。主木旺,亦主痰飲內痛。
革脈:浮極有力。主陰亡,亦主陽不入陰。
牢脈:沉極有力。主寒實,亦主內有積聚。
濡脈:浮細無力。主氣虛,亦主外受濕氣。
弱脈:沉細無力。主血虛,亦主胃氣不盛。
動脈:搖曳在關。主驚氣,亦主陰陽相搏。
伏脈:沉潛著骨。主邪閉,亦主陰寒在內。
促脈:數中時止。主熱鬱,亦主邪氣內陷。
結脈:遲中時止。主寒結,亦主氣血漸衰。
代脈:止有定候。主氣絕,亦主經隧有阻。
散脈:去來繚亂。主氣散,亦主產婦之吉。
浮沉分表裡,遲數定寒熱,虛實分盛衰,大緩辨進退。長有餘而短不足,滑流利而澀艱難。寒熱緊洪俱屬實,細微血氣總為虛。芤中空而血亡故道,弦中勁而木侮脾經。革則陽氣外越,牢則陰邪內固。濡氣虛,弱血虛,虛各有別。動氣搏,伏氣閉,氣總乖和。結陰促陽,辨遲與數。代亡散絕,有去無來。脈法多端,此為總索。
(伯未按:滑伯仁云,脈之綱要,不外浮沉遲數滑澀六者,以其足統乎表裡陰陽虛實冷熱風寒濕燥臟腑氣血之病也。)
(又按:中醫論生理,主重臟腑經絡,論診斷,主重望聞問切,以現代科學視之,目多缺陷。但中醫辨症用藥,全賴於此,越此範疇,便無頭緒,故唐氏此書,本為不知醫者說法,而首先提出,殆有深意。)
白話文:
**浮脈:**輕輕按壓就能感覺到。主要代表身體表面的實證,也可能代表體內氣虛。
**沉脈:**用力按壓才能感覺到。主要代表身體內部的實證,也可能代表體內氣虛。
**遲脈:**一呼吸間脈搏跳動三次。主要代表虛寒體質,也可能代表臟腑有疾病。
**數脈:**一呼吸間脈搏跳動六次。主要代表實熱體質,也可能代表外熱內寒的假象。
**虛脈:**寸、關、尺三處都感覺無力。主要代表各種虛弱的體質,也可能代表先天體質不足。
**實脈:**寸、關、尺三處都感覺有力。主要代表各種實證體質,也可能代表先天體質過盛。
**大脈:**脈搏寬大有力。主要代表病情正在發展,也可能代表體內正氣虛弱。
**緩脈:**脈搏柔和緩慢。主要代表病情正在好轉,也可能代表胃氣充足。
**長脈:**脈搏跳動超過三個手指的長度。主要代表氣盛,也可能代表陽氣過盛而陰液不足。
**短脈:**脈搏跳動沒有達到三個手指的長度。主要代表氣虛,也可能代表體內有阻塞。
**滑脈:**脈搏流暢圓滑。主要代表血流加快,也可能代表有痰飲等病症。
**澀脈:**脈搏跳動艱澀不順暢。主要代表血虛,也可能代表有瘀血積聚。
**洪脈:**脈搏湧動有力。主要代表實熱體質,也可能代表體內虛弱不足。
**緊脈:**脈搏強勁急促且不規則。主要代表寒邪實證,也可能代表身體疼痛。
**細脈:**脈搏細小不明顯。主要代表身體寒冷,也可能代表血脈不足。
**微脈:**脈搏極度微弱模糊。主要代表陽氣虛衰,也可能代表元氣已經衰竭。
**芤脈:**脈搏浮大,中間空虛。主要代表失血,也可能代表遺精或小產。
**弦脈:**脈搏端直而有力。主要代表肝木旺盛,也可能代表痰飲內停導致疼痛。
**革脈:**脈搏浮於表面且強勁有力。主要代表陰液大量損耗,也可能代表陽氣無法進入陰液。
**牢脈:**脈搏沉在深處且強勁有力。主要代表寒邪實證,也可能代表體內有腫塊積聚。
**濡脈:**脈搏浮在表面、細小且無力。主要代表氣虛,也可能代表外受濕氣。
**弱脈:**脈搏沉在深處、細小且無力。主要代表血虛,也可能代表胃氣不夠強盛。
**動脈:**脈搏在關部跳動搖曳。主要代表驚恐不安,也可能代表體內陰陽之氣在互相搏鬥。
**伏脈:**脈搏沉在最深處靠近骨頭。主要代表邪氣閉塞,也可能代表體內有陰寒。
**促脈:**脈搏跳動快速且時常停止。主要代表熱邪鬱結,也可能代表邪氣內陷。
**結脈:**脈搏跳動緩慢且時常停止。主要代表寒邪凝結,也可能代表氣血逐漸衰退。
**代脈:**脈搏停止的時間有規律。主要代表正氣衰竭,也可能代表經絡阻塞。
**散脈:**脈搏跳動雜亂無章。主要代表氣散,也可能代表產婦即將生產。
總結:
脈搏的浮沉可以分辨疾病是在體表還是體內,遲數可以判斷寒熱,虛實可以了解體質盛衰,大緩可以看出病情是進展還是退步。長脈表示有餘,短脈表示不足;滑脈流暢,澀脈艱難。寒熱、緊洪都屬於實證,細微則多為虛證。芤脈中間空虛表示失血,弦脈端直有力表示肝木旺盛而侵犯脾胃。革脈表示陽氣外洩,牢脈表示陰寒內固。濡脈表示氣虛,弱脈表示血虛,兩者各有不同。動脈表示氣的搏動,伏脈表示氣的閉塞,都是氣不調和的表現。結脈表示陰虛,促脈表示陽虛,需要辨別遲脈和數脈。代脈表示衰亡,散脈表示離散,都是有去無回的表現。脈象的變化繁多,以上是總的綱要。
(滑伯仁認為,脈象的重點不外乎浮、沉、遲、數、滑、澀六種,它們可以統攝表裡、陰陽、虛實、寒熱、風寒濕燥、以及臟腑氣血的病變。)
(另外,中醫理論重視臟腑經絡,診斷上重視望聞問切,但如果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會有許多不足之處。不過中醫的辨證用藥都依賴於這些,超出這個範疇就難以診斷,因此唐容川撰寫此書,本意是寫給不懂醫學的人看的,並首先提出這個觀點,應該是有深刻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