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見能》~ 卷一 (2)
卷一 (2)
1. 眼目
[總訣]眼皮腫痛貴分觀,按經清散自然安。若還雲霧暈花見,補瀉隨宜屬腎肝。
大眼角腫,或兼頭痛惡寒者,太陽經風熱也。宜加減敗毒散。
羌活(一錢),獨活(一錢),柴胡(三錢),前胡(二錢),赤芍(二錢),黃芩(三錢),玉竹(三錢),歸尾(三錢),木賊(一錢),花粉(三錢),甘草(一錢),連翹(一錢),銀花(一錢),蟬蛻(七個)
白話文:
眼睛腫痛要分清原因,按經絡清散就能自然痊癒。如果還伴隨視力模糊、頭昏眼花,就需要根據情況補瀉,屬於腎或肝的問題。
眼角腫痛,同時伴隨頭痛、怕冷,是太陽經風熱引起的,可以用加減敗毒散治療。
方劑:羌活一錢,獨活一錢,柴胡三錢,前胡二錢,赤芍二錢,黃芩三錢,玉竹三錢,歸尾三錢,木賊一錢,花粉三錢,甘草一錢,連翹一錢,銀花一錢,蟬蛻七個。
歌曰:眼腫兼寒屬太陽,柴前羌獨芍芩詳。
銀蟬木賊天花粉,甘草翹歸玉竹襄。
小眼角腫,或兼口苦耳鳴者,少陽經風火也。宜加減柴胡湯。
沙參(三錢),白芍(三錢),柴胡(三錢),黃芩(三錢),當歸(三錢),膽草(三錢),牡蠣(三錢),木賊(一錢),青皮(一錢),蟬蛻(七個),銀花(一錢),菊花(二錢),甘草(一錢),生薑(三片)
白話文:
歌謠說:眼睛腫脹並且伴有寒症屬於太陽經病症,柴胡、羌活、獨活、芍藥、黃芩需要詳細考慮。
銀花、木賊、天花粉,甘草、翹首、玉竹配合使用。
眼睛小角腫脹,或者伴有口苦耳鳴的,是少陽經風火引起的。適合服用加減柴胡湯。
沙參(三錢)、白芍(三錢)、柴胡(三錢)、黃芩(三錢)、當歸(三錢)、膽草(三錢)、牡蠣(三錢)、木賊(一錢)、青皮(一錢)、蟬蛻(七個)、銀花(一錢)、菊花(二錢)、甘草(一錢)、生薑(三片)。
歌曰:眼傷風火耳兼鳴,木賊柴芩參芍清。
膽草歸蟬銀菊蠣,青皮姜引使肝平。
下眼皮腫,以及繞眼紅鎖者,陽明經風熱也。宜加味銀翹湯。
連翹(一錢),葛根(二錢),白芍(三錢),甘草(一錢),黃芩(三錢)
生地(三錢),枳殼(一錢),銀花(一錢),白芷(三錢),花粉(三錢),蟬蛻(七個),青葙(三錢),石膏(三錢),紅花(一錢),
白話文:
眼睛受風火侵襲,耳朵同時鳴響,可用木賊、柴胡、黃芩、白芍清熱解毒。膽草、地骨皮、蟬蛻、銀花、牡蠣等藥物,配合青皮、生薑引導肝氣平復。下眼皮腫脹,或眼周發紅疼痛,是陽明經風熱所致,可用加味銀翹湯治療,藥物包括連翹、葛根、白芍、甘草、黃芩、生地、枳殼、銀花、白芷、花粉、蟬蛻、青葙、石膏、紅花等。
歌曰:陽明風熱眼皮傷,芩葛銀翹芷芍將。
草地蟬花和枳殼,石膏花粉共青葙。
(伯未按:蜀刻本無連翹、紅花、枳殼、多大力子。)
(又按:赤眼以黃丹、白蜜調貼太陽穴,亦能止痛。)
目內癢痛,以及赤白雲翳者,肝經風濕熱也。宜加減瀉肝湯。
歸尾(三錢),元參(三錢),梔子(二錢),黃芩(二錢),膽草(二錢),蟬蛻(七個),木賊(一錢),木通(一錢),銀花(二錢),赤芍(二錢),澤瀉(二錢),柴胡(二錢),防風(二錢),車前子(二錢),荊芥(二錢),青皮(一錢),枳殼(一錢),細辛(五分),酒軍(五分),紅花(一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陽明經風熱導致眼皮發炎,可以用黃芩、葛根、銀翹、芷草、芍藥來治療。此外,可以搭配蟬花、枳殼、石膏、花粉、青葙等藥材。目內癢痛、出現赤白雲翳,是肝經風濕熱引起的,可以服用加減瀉肝湯來治療。具體藥材包括歸尾、元參、梔子、黃芩、膽草、蟬蛻、木賊、木通、銀花、赤芍、澤瀉、柴胡、防風、車前子、荊芥、青皮、枳殼、細辛、酒軍、紅花、甘草。
歌曰:目中痛翳芍芩梔,柴澤荊防辛枳皮。
通賊銀蟬歸膽草,花前參草酒軍施。
目光晦澀,恍惚不能近視者,肝腎真陰虛也。宜杞菊地黃湯。
人參(三錢),白朮(三錢),遠志(一錢),黃耆(三錢),當歸(三錢),磁石(煅,三錢),棗仁(三錢),龍眼(三枚),益智(一錢),五味(五分),甘草(一錢),硃砂(研,一錢)
歌曰:不能遠視缺真陽,參朮磁朱遠志良。
益智棗仁龍眼並,草歸耆味細推詳。
白話文:
眼睛裡有痛的翳膜,可以用芍藥、黃芩、梔子、柴胡、澤瀉、荊芥、防風、辛夷、枳實皮來治療。如果還有賊風入侵,可以用銀柴胡、蟬蛻、地膽草,並配合花前參草,以酒送服。
如果眼睛昏暗模糊,看不清近處的東西,是因為肝腎精氣不足。可以用枸杞、菊花、地黃湯來治療。
藥方:人參三錢,白朮三錢,遠志一錢,黃耆三錢,當歸三錢,磁石(煅)三錢,棗仁三錢,龍眼三枚,益智一錢,五味子五分,甘草一錢,硃砂(研)一錢。
如果看不清遠處的東西,是因為陽氣不足,可以用人參、白朮、磁石、硃砂、遠志來治療。
藥方:人參、白朮、磁石、遠志、益智、棗仁、龍眼、當歸、黃耆、五味子、甘草,這些藥材的比例需要仔細推敲。
2. 唇口
[總訣],口內時含五臟和,偶然變味即為疴。須知脾竅原通胃,胃火為殃病最多。口吐酸水,或兼腹滿頭痛者,肝木侮脾土也。宜加味吳萸湯。
吳萸(二錢),黨參(三錢),黃連(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歌曰:吐酸只為木乘脾,薑棗吳萸治總宜。
再入參連同煮服,頭疼腹滿照方施。
口苦而渴,或兼咽乾目眩者,少陽經相火也。宜加減柴胡湯。
白話文:
總訣
口內常含五臟之氣和,偶爾味覺改變即為疾病。
必須知道脾的氣竅原本是通往胃的,胃火旺盛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
口吐酸水,或者伴隨腹脹頭痛,這是肝木克制脾土所致。
應當服用加味吳萸湯。
方劑:
吳萸(二錢),黨參(三錢),黃連(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歌訣:
吐酸只因木克脾,薑棗吳萸治最宜。
參連同煮服再入,頭疼腹滿照方施。
口苦且渴,或者伴隨咽乾眼花,這是少陽經相火亢盛所致。
應當服用加減柴胡湯。
柴胡(三錢),黃芩(三錢),黨參(三錢),花粉(三錢),生薑(三片),甘草(一錢)
歌曰:口苦咽乾眩渴連,柴芩參草藥當先。
生津專賴天花粉,發散生薑力量全。
口甜而膩,或兼不思飲食者,脾經傷厚味也。宜加味香砂湯。
神麯(一錢),半夏(三錢),砂仁(研,一錢),雲苓(三錢),藿香(三錢),楂肉(一錢)
白話文:
柴胡、黃芩、黨參、花粉各三錢,生薑三片,甘草一錢。
歌訣:口苦咽乾、頭昏眼花、口渴不止,可以用柴胡、黃芩、黨參、甘草。
天花粉能生津止渴,生薑能發散風寒。
口甜膩,不愛吃東西,可能是脾胃受傷,可以用加味香砂湯。
神麴、半夏、砂仁、雲苓、藿香各三錢,山楂肉一錢。
歌曰:口中甜膩是脾傷,半夏雲苓與藿香。
楂肉砂仁加入曲,六般煎服效堪彰。
(伯未按:蜀刻本多白朮、黨參、甘草、老蓮、生薑、檳榔、白芍。)
(又按:此即《內經》口甘證,可時泡佩蘭湯飲之。)
口淡無味,兼見腹滿多唾者,脾虛中有寒也。宜加味理中湯。
黨參(三錢),白朮(三錢),生薑(二錢),茯苓(四錢),炙草(二錢),陳皮(三錢)
白話文:
歌中說道:嘴裡感覺甜膩,這是脾臟受傷,用半夏、茯苓和藿香。
再加入山楂肉、砂仁和神曲,六種藥材一起煎服,效果顯著。
(伯未注:蜀刻本中多記載白朮、黨參、甘草、老蓮、生薑、檳榔、白芍。)
(又注:這就是《內經》中提到的口甘症,可以時常泡佩蘭茶飲用。)
如果嘴裡淡而無味,還伴隨腹部脹滿、唾液多,這是脾虛夾寒。應該服用加味理中湯。
藥方:黨參(三錢)、白朮(三錢)、生薑(二錢)、茯苓(四錢)、炙甘草(二錢)、陳皮(三錢)。
歌曰:口中無味唾偏多,參朮姜苓炙草和。
漫道陳皮非補藥,善調胃氣莫嫌他。
(伯未按:可時啖糖姜。)
口中腫痛,兼見發渴飲水者,胃中火上衝也。宜時方甘露飲:
天冬(三錢),麥冬(三錢),生地(三錢),熟地(三錢),黃芩(三錢),枳殼(一錢),茵陳(三錢),石斛(三錢),枇杷葉(去毛蜜炙,三錢),甘草(一錢)
歌曰:口中腫痛渴煩加,二地二冬及枇杷。
白話文:
如果覺得嘴巴沒味道,唾液分泌又多,可以用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一起調和。
不要小看陳皮不是補藥,它能很好地調節脾胃氣,不要輕視它。
(伯未註:可以經常吃點糖薑。)
如果嘴巴腫痛,還覺得口渴想喝水,就是胃火上炎。可以服用甘露飲:
天冬、麥冬、生地、熟地、黃芩、枳殼、茵陳、石斛、枇杷葉(去毛蜜炙)、甘草。
如果嘴巴腫痛、口渴煩躁,可以加入生地、熟地、天冬、麥冬和枇杷。
芩枳茵陳兼石斛,草梢引服效無瘥。
(伯未按:外用蘆根泡,代茶。)
口燥舌乾,或兼消渴引飲者,胃中陰液枯也。宜加減地黃湯。
熟地(三錢),山藥(三錢),黨參(三錢),麥冬(三錢),澤瀉(三錢),五味(一錢),元參(三錢),花粉(三錢),山茱萸(三錢),葛根(三錢)
歌曰:口乾舌燥胃陰枯,不解滋陰病不除。
萸地參冬山澤味,元參花粉葛根扶。
白話文:
芩、枳、茵陳加上石斛,用草梢引服卻沒有效果。可以用蘆根泡水當茶喝。口乾舌燥,或是伴隨消渴引飲,都是胃中陰液枯竭的表現。適合服用加減地黃湯,裡面包含熟地、山藥、黨參、麥冬、澤瀉、五味子、元參、花粉、山茱萸、葛根。口乾舌燥是胃陰枯竭的表現,不滋陰就無法治病。萸地參冬山澤味,元參花粉葛根,這些藥材可以幫助滋陰。
口中腥臭,或兼吐血衄血者,胃中血燥熱也。宜清陽寧血湯。
當歸(三錢),白芍(三錢),黃芩(三錢),黃連(二錢),黨參(三錢),麥冬(三錢),藕節(三錢),生地(三錢),蒲黃(二錢),酒軍(八分),枳殼(一錢),甘草(一錢)
歌曰:口中腥臭血當清,歸芍芩連並黨參。
藕地軍蒲甘草枳,麥冬清熱燥斯平。
白話文:
口中有腥臭味,甚至還會吐血或流鼻血,這是胃中燥熱導致的。建議服用清陽寧血湯來治療。
處方:當歸三錢,白芍三錢,黃芩三錢,黃連二錢,黨參三錢,麥冬三錢,藕節三錢,生地三錢,蒲黃二錢,酒軍八分,枳殼一錢,甘草一錢。
歌訣:口中腥臭血當清,歸芍芩連並黨參。藕地軍蒲甘草枳,麥冬清熱燥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