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見能》~ 卷三 (6)
卷三 (6)
1. 外科瘡證
[總訣]癰疽早治勿延遲,寒熱相蒸已就時。初起急當消散法,成膿托毒是相宜。
瘡癰初起,紅腫而極痛癢者,風火血相結也。宜消散撤癰散。
歸尾(三錢),紅花(八分),銀花(三錢),赤芍(一錢五分),黃連(二分),杏仁(三錢),甘草(一錢),連翹(三錢),紫蘇(一錢五分),花粉(三錢),黃柏(一錢五分),荊芥(一錢五分),乳香(八分),黃芩(一錢五分),防己(二錢)
歌曰:瘡癰初起痛兼紅,歸芍銀連杏草攻。
蘇芥紅花翹黃柏,芩防花粉乳香通。
(伯未按:凡毒初起,欲其不大,用蜒蚰灰、生大黃各四兩,五倍子、白芨各二兩,生半夏、白蘞各二兩,百草霜、礬紅、生南星、陳小粉、草烏各一兩,熊膽一錢,共研末,以廣膠化烊,芙蓉葉絞汁,共量和搗成錠,醋磨圍之,有效。)
癰疽初起,白陷而不痛癢者,氣滯寒痰聚也。宜宣陽撤疽湯。
麻黃(八分),乳香(八分),沒藥(八分),桂枝(一錢五分),大棗(三枚),黃耆(三錢),遠志(一錢),蔻殼(八分),煨姜(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歌曰:瘡疽色白要宣揚,沒藥麻黃及乳香。
遠志黃耆同蔻草,再加大棗桂枝姜。
凡瘡初起,無論紅白寒熱者,當破血行氣也。宜外敷百效散。
白芷(六分),細辛(五分),川烏(八分),南星(一錢五分),草烏(一錢),陳皮(二錢),薑黃(一錢),黃連(三分),大黃(一錢五分),遠志(一錢),黃柏(一錢五分),梔子(一錢五分),雄黃(一錢),五穀蟲(三錢),白礬(一錢),白芨(一錢)
共為細末,醋酒合調,蒸熱厚敷即散。已成者,留頂即穿。
歌曰:氣血凝時瘡始成,二烏辛芷伴南星。
軍連雄柏薑黃入,梔芨蟲礬敷上精。
凡瘡已成,欲其化膿速潰者,當排膿內托也。宜黃耆托裡湯。
黃耆(三錢),當歸(三錢),遠志(一錢),皂刺(一錢五分),銀花(三錢)
花粉(三錢),生薑(三片),大棗(三枚),山甲(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歌曰:瘡已成時欲化膿,黃耆托裡志歸功。
銀花皂甲同薑棗,花粉甘梢煮汁濃。
凡瘡已潰,膿腐不能速去者,當化腐去毒也。宜消凝還肌丹。
巴豆(一錢),雄黃(一錢),共為末,炒至黑色,研細,納瘡孔中,化腐提膿。再用乳香、沒藥炒過,加麝香少許研末,提膿生肌。再加珍珠更妙、外貼萬應膏。
歌曰:瘡膿已潰腐難消,巴豆雄黃力最饒。
乳沒珍珠同麝研,生肌專賴二方調。
瘡後陽虛,食少體寒便滑者,衛氣不充足也。宜十全大補湯。
茯苓(三錢),甘草(二錢),生地(二錢),人參(一錢五分),當歸(三錢),川芎(二錢),白芍(二錢),黃耆(三錢),安桂(四分),生薑(二片),大棗(四枚)
白話文:
[外科瘡證]
**總訣:**癰和疽這些瘡瘍,要及早治療,不要拖延,當寒熱交替出現時,表示病情已經到了階段。剛開始發作時,要趕快用消散的方法,如果已經化膿,則要用托毒排膿的方法。
**瘡瘍剛開始發作,**如果出現紅腫、非常疼痛和搔癢,這是風、火和血相互結合的緣故。應該使用消散撤癰散來治療。
**消散撤癰散的藥方:**當歸尾(9克),紅花(2.4克),金銀花(9克),赤芍(4.5克),黃連(0.6克),杏仁(9克),甘草(3克),連翹(9克),紫蘇(4.5克),花粉(9克),黃柏(4.5克),荊芥(4.5克),乳香(2.4克),黃芩(4.5克),防己(6克)。
**歌訣:**瘡瘍剛發作時,紅腫又疼痛,可以用當歸、赤芍、銀花、黃連、杏仁和甘草來治療。再配上紫蘇、荊芥、紅花、連翹、黃柏、黃芩、防己、花粉和乳香,可以通暢氣血。
**(伯未按:)**凡是毒瘡剛開始發作,想要讓它不擴大,可以用蜒蚰灰、生大黃各120克,五倍子、白芨各60克,生半夏、白蘞各60克,百草霜、礬紅、生南星、陳小粉、草烏各30克,熊膽3克,一起研磨成粉末,然後用廣膠融化,加入芙蓉葉汁,一起搗成藥錠,用醋磨開後敷在患處周圍,效果很好。
**癰疽剛開始發作,**如果出現白色凹陷,而且不痛不癢,這是氣滯和寒痰凝結的緣故。應該使用宣陽撤疽湯來治療。
**宣陽撤疽湯的藥方:**麻黃(2.4克),乳香(2.4克),沒藥(2.4克),桂枝(4.5克),大棗(3枚),黃耆(9克),遠志(3克),蔻殼(2.4克),煨姜(4.5克),甘草(3克)。
**歌訣:**瘡疽顏色蒼白需要宣發陽氣,可以用沒藥、麻黃和乳香。再配上遠志、黃耆、蔻殼、甘草,再加上大棗、桂枝和煨姜。
**凡是瘡瘍剛開始發作,**不論是紅色還是白色,不論是寒症還是熱症,都應該活血化氣。可以外敷百效散。
**百效散的藥方:**白芷(1.8克),細辛(1.5克),川烏(2.4克),南星(4.5克),草烏(3克),陳皮(6克),薑黃(3克),黃連(0.9克),大黃(4.5克),遠志(3克),黃柏(4.5克),梔子(4.5克),雄黃(3克),五穀蟲(9克),白礬(3克),白芨(3克)。
把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和酒一起調和,蒸熱後厚厚的敷在患處,就可以消散腫塊。如果已經化膿,則要在膿包頂部留個小口,讓膿液排出。
**歌訣:**當氣血凝結時,瘡瘍就會形成,要用川烏、草烏、細辛、白芷和南星來治療。再加入大黃、黃連、雄黃、黃柏和薑黃,配上梔子、白芨、五穀蟲和白礬,敷在患處效果很好。
**凡是瘡瘍已經化膿,**想要讓膿液快速排出,就應該用內托排膿的方法。應該使用黃耆托裡湯。
**黃耆托裡湯的藥方:**黃耆(9克),當歸(9克),遠志(3克),皂刺(4.5克),金銀花(9克),花粉(9克),生薑(3片),大棗(3枚),穿山甲(4.5克),甘草(3克)。
**歌訣:**瘡瘍已經化膿,想要讓它快速排出,用黃耆托裡湯最有功效,可以配上遠志、當歸、金銀花、皂刺、穿山甲、生薑、大棗、花粉和甘草,煮成濃汁服用。
**凡是瘡瘍已經潰破,**膿液腐爛且無法快速去除,就應該化解腐肉並去除毒素。應該使用消凝還肌丹。
**消凝還肌丹的藥方:**巴豆(3克),雄黃(3克),一起研磨成粉末,炒至黑色,再研磨成細末,放入瘡口中,可以化解腐肉並引出膿液。再用乳香、沒藥炒過,加入少量麝香研磨成粉末,可以提膿並促進新肉生長。再加入珍珠效果更好,外敷萬應膏。
**歌訣:**瘡瘍膿液已經潰破,但腐肉很難消除,巴豆和雄黃的作用最大。用乳香、沒藥、珍珠和麝香研磨,是專門用來生長新肉的良方。
**瘡瘍痊癒後,**如果出現陽氣虛弱、食慾不振、身體怕冷、大便滑瀉等症狀,這是衛氣不足的表現。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
**十全大補湯的藥方:**茯苓(9克),甘草(6克),生地(6克),人參(4.5克),當歸(9克),川芎(6克),白芍(6克),黃耆(9克),肉桂(1.2克),生薑(2片),大棗(4枚)。
**歌訣:**瘡瘍痊癒後,如果陽氣虛弱、氣血不足,可以用人參、黃耆、茯苓和甘草。再配上當歸、川芎、白芍和肉桂,可以用生薑和大棗來增強補益的功效。
**瘡瘍痊癒後,**如果出現陰虛、口渴、大便黃、發熱等症狀,這是營血不足的表現。應該使用四物養營湯。
**四物養營湯的藥方:**生地(9克),當歸(9克),玉竹(6克),茯苓(9克),連翹(9克),川芎(4.5克),白芍(4.5克),黨參(7.5克),麥冬(4.5克),金銀花(9克),杏仁(9克),竹茹(4.5克),甘草(2.4克)。
**歌訣:**瘡瘍痊癒後,如果陰虛、小便黃,可以用當歸和川芎搭配四物湯來滋養營血。再加入生地、茯苓、黨參、白芍、金銀花、連翹、竹茹、玉竹、甘草和麥冬、杏仁,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