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醫學見能》~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鼻孔

[總訣]肺氣通調鼻自安,只宜疏散肺風寒。卻因挾孔陽明脈,惹出干清燥熱端。

鼻流清涕,如有窒塞不通者,肺經受風寒也。宜加味香蘇飲。

香附(二錢),陳皮(二錢),紫蘇(三錢),薄荷(一錢),甘草(一錢),杏仁(三錢),辛夷(二錢),桔梗(三錢)

歌曰:鼻流清涕窒難通,甘杏香陳蘇薄同。

溫肺辛夷偕桔梗,散寒通竅奏奇功。

(伯未按:可加藁本八分。)

鼻根紅赤,孔內乾燥結煤者,陽明經燥氣也。宜加味升葛湯。

升麻(一錢),葛根(三錢),石膏(研,四錢),黃芩(三錢),生地(三錢),白芍(三錢。),枳殼(一錢),杏仁(三錢),甘草(一錢),花粉(三錢),白芷(二錢),銀花(二錢),連翹(二錢)

歌曰:鼻根紅赤屬陽明,升葛膏芩地芍平。

枳杏草同花粉用,銀翹白芷火能清。

鼻中流血,或兼頭暈口渴者。陽明經血燥也。宜加味甘露飲。

生地(三錢),熟地(三錢),黃芩(三錢),麥冬(三錢),天冬(三錢),茵陳(三錢),石斛(三錢),枳殼(一錢),茅根(二錢),赤芍(二錢),藕節(三錢),蒲黃(一錢),銀花(一錢),甘草(一錢)

歌曰:鼻因燥熱血長流,二地二冬芩芍優。

石斛茵陳蒲枳共,銀茅藕節草均收。

(伯未按:可先用新絮蘸濃京墨汁,或鮮生地塞鼻中,更以手巾浸冷水掩額上,以暫止之,然後服藥。)

鼻中生瘡,無論腫痛塞癢者,肝肺經痰火也。宜三白注鼻丹(內可服加味升葛湯,見前二節)。

白礬(一錢),火硝(一錢),硼砂(一錢)

歌曰:鼻內生瘡痛癢頻,硝礬注鼻法當循。

滌痰除火無餘策,再入硼砂研要勻。

白話文:

總論

肺部的氣息順暢調和,鼻子自然安穩舒適,通常只需要疏散肺部的風寒就能解決。但如果鼻子的問題是受到陽明經脈的影響,就會引發乾燥燥熱的症狀。

鼻涕清稀、鼻塞不通

如果鼻涕清稀,感覺鼻塞不通,這是因為肺經受到風寒侵襲。應該服用加味香蘇飲來治療。

加味香蘇飲的藥方:香附(8克),陳皮(8克),紫蘇(12克),薄荷(4克),甘草(4克),杏仁(12克),辛夷(8克),桔梗(12克)。

歌訣:鼻涕清稀鼻塞難通,用甘草、杏仁、香附、陳皮、紫蘇、薄荷一起治療,再加入能溫肺的辛夷和桔梗,可以散寒通竅,效果很好。(伯未按:可以加入藁本3克。)

鼻根紅腫、鼻孔乾燥結痂

如果鼻根紅腫,鼻孔內乾燥結痂,這是因為陽明經有燥熱之氣。應該服用加味升葛湯來治療。

加味升葛湯的藥方:升麻(4克),葛根(12克),石膏(研磨成粉末,16克),黃芩(12克),生地(12克),白芍(12克),枳殼(4克),杏仁(12克),甘草(4克),花粉(12克),白芷(8克),銀花(8克),連翹(8克)。

歌訣:鼻根紅腫屬於陽明經的問題,用升麻、葛根、石膏、黃芩、生地、白芍來調和,再加入枳殼、杏仁、甘草、花粉,以及銀花、連翹、白芷,可以清除燥熱。

鼻出血、兼有頭暈口渴

如果鼻出血,同時有頭暈、口渴等症狀,這是因為陽明經血分燥熱。應該服用加味甘露飲來治療。

加味甘露飲的藥方:生地(12克),熟地(12克),黃芩(12克),麥冬(12克),天冬(12克),茵陳(12克),石斛(12克),枳殼(4克),茅根(8克),赤芍(8克),藕節(12克),蒲黃(4克),銀花(4克),甘草(4克)。

歌訣:鼻出血是因為燥熱引起的,生地、熟地、麥冬、天冬、黃芩、赤芍這些藥很好用。再加入石斛、茵陳、蒲黃、枳殼、銀花、茅根、藕節和甘草一起,效果更佳。(伯未按:可以先用新棉絮沾濃墨汁,或是新鮮的生地塞入鼻孔,再用冷水浸濕的手巾敷在額頭上,暫時止血,然後再服藥。)

鼻內生瘡,不論腫痛、堵塞或搔癢

如果鼻內生瘡,不論是腫痛、堵塞還是搔癢,這是因為肝經和肺經有痰火。應該使用三白注鼻丹(內服可以配合加味升葛湯,配方見前述)。

三白注鼻丹的藥方:白礬(4克),火硝(4克),硼砂(4克)。

歌訣:鼻內生瘡,疼痛搔癢頻繁,用硝石、白礬做成藥粉吹入鼻內,這是合適的方法。它可以清除痰火,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最後再加入硼砂研磨均勻。

2. 齒牙

[總訣]胃主牙床腎主牙,補虛清熱各專家。倘因風化生蟲䘌,抵穴探巢外治誇。

牙齒疼痛,由於生蟲蝕剝者,風濕熱所化也。宜外用烏梅化蟲散。

烏梅(三枚),川椒(一錢),乾薑(一錢),黃連(二錢),細辛(五分),黃柏(一錢),石膏(三錢),枯礬(五分),明雄(一錢),鉛粉(一錢)

歌曰:蟲蝕牙疼姜與辛,椒連黃柏石膏遵。

烏梅再入枯礬碾,鉛粉雄黃藥要真。

(伯未按:若因風寒而痛者,以細辛嵌齒縫中。)

牙齒腫痛,或兼口舌皆痛者,胃經之風火也。宜清熱去風湯。

枯芩(三錢),石膏(三錢),知母(二錢),枳殼(一錢),丹皮(三錢),白芍(三錢),白芷(二錢),防風(二錢),銀花(三錢),連翹(二錢),山豆根(二錢),甘草(一錢),牛膝(一錢),牛蒡子(一錢)

歌曰:胃經風火腫傷牙,知芍膏芩牛蒡加。

枳膝丹防甘草引,豆翹白芷與銀花。

(伯未按:可用冰硼搽腫處,或針刺出血少許,勿令化膿。)

牙痛不腫,或腫不利涼藥者,腎中之虛火也。宜加減八味丸。

熟地(三錢),山藥(三錢),雲苓(三錢),澤瀉(三錢),丹皮(三錢),山茱萸(三錢),白芍(三錢),牛膝(一錢),麥冬(三錢),安桂(八分),骨碎補(三錢),附子(一錢五分)

歌曰:牙疼不腫腎虛浮,地藥苓丹桂附求。

碎補山萸冬共澤,芍同牛膝降兼收。

(伯未按;外治法用生附子、熟地同搗,敷足底心。)

白話文:

[齒牙]

總訣: 胃主要負責牙齦,腎主要負責牙齒。要補虛或清熱,各有專門的藥方。如果因為外來的風邪導致牙齒生蟲蛀蝕,可以用藥物直接塗抹在患處,找到蟲巢並加以治療,這樣的外治方法效果很好。

牙齒疼痛,因蛀蟲腐蝕引起的: 這種疼痛是風濕熱所導致的。適合外用烏梅化蟲散。

烏梅化蟲散藥方: 烏梅(三枚),川椒(三克),乾薑(三克),黃連(六克),細辛(一點五克),黃柏(三克),石膏(九克),枯礬(一點五克),明雄黃(三克),鉛粉(三克)

歌訣: 蟲蝕牙疼要用薑和辛,搭配川椒、黃連、黃柏和石膏。 烏梅再加入枯礬一起研磨,鉛粉和雄黃要用真材實料。

(伯未註:如果因為風寒引起的疼痛,可以用細辛塞在牙縫中。)

牙齒腫痛,或者連帶口舌都痛: 這是胃經的風火所導致的。適合用清熱去風湯。

清熱去風湯藥方: 黃芩(九克),石膏(九克),知母(六克),枳殼(三克),丹皮(九克),白芍(九克),白芷(六克),防風(六克),銀花(九克),連翹(六克),山豆根(六克),甘草(三克),牛膝(三克),牛蒡子(三克)

歌訣: 胃經風火使牙腫痛,知母、白芍、石膏、黃芩、牛蒡要加入。 枳殼、牛膝、丹皮、防風、甘草作引導,再加山豆根、連翹、白芷與銀花。

(伯未註:可以用冰硼散塗抹腫脹處,或者針刺出血少許,不要讓它化膿。)

牙痛但不腫,或者腫脹但用清涼藥效果不佳: 這是腎中虛火所導致的。適合用加減八味丸。

加減八味丸藥方: 熟地(九克),山藥(九克),茯苓(九克),澤瀉(九克),丹皮(九克),山茱萸(九克),白芍(九克),牛膝(三克),麥冬(九克),肉桂(二點四克),骨碎補(九克),附子(四點五克)

歌訣: 牙痛不腫是腎虛導致,熟地、山藥、茯苓、丹皮、肉桂、附子都要用。 再搭配骨碎補、山茱萸、麥冬和澤瀉,白芍和牛膝一同來降火。

(伯未註:外治法可以用生附子和熟地一起搗爛,敷在腳底中心。)